中藥方劑名稱:普濟消毒飲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大頭瘟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似頭面紅腫掀痛,惡寒發熱,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大便秘結者,可加酒大黃以瀉熱通便;腮腺炎併發睪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龍膽草以瀉肝經濕熱。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於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伴淋巴管迴流障礙等屬風熱邪毒為患者。
傳統服藥法:
方劑組成解釋:
疏散上焦之風熱,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當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熱解毒為主。方中重用酒連、酒芩清熱瀉火,祛上焦頭面熱毒為君。以牛蒡子、連翹、薄荷、僵蠶辛涼疏散頭面風熱為臣。玄參、馬勃、板藍根有加強清熱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陳皮理氣疏壅,以散邪熱郁結,共為佐藥。升麻、柴胡疏散風熱,並引諸藥上達頭面,且寓「火郁發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諸藥配伍,共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
相關文獻:
普濟消毒飲(《顧松園醫鏡》卷六。)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六。組成:連翹、黃連、黃芩、玄參、青黛、薄荷、荊芥、人參(不虛勿加)、牛蒡、甘菊、甘草、桔梗、柴胡、橘紅。功效:散邪退熱消毒。主治: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閉,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雲大頭傷寒風,諸藥不癒者。
普濟消毒飲(《麻症集成》卷四。)出處:《麻症集成》卷四。組成:黃芩、玄參、薑蠶、力子、甘草、川連、瓜蔞、麥冬、連翹、薄荷。主治:麻症。目不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普濟消毒飲(《衛生鴻寶》卷一。)出處:《衛生鴻寶》卷一。組成:柴胡2錢,川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1錢,元參1錢,桔梗1錢,大力子(炒,研)1錢,白芷1錢,馬勃1錢,闆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1錢,薄荷1錢,僵蠶7分,升麻7分。主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舌燥,咽喉不利。
普濟消毒飲(《袖珍小兒》卷九。)出處:《袖珍小兒》卷九。組成:麻黃(去節留根)5分,羌活5分,防風5分,升麻5分,生地5分,黃柏(酒炒)5分,川芎2分,藁本2分,葛根2分,蒼朮2分,黃芩(酒炒)2分,生黃芩2分,柴胡2分,細辛1分,紅花1分,蘇木1分,陳皮1分,白朮1分,甘草3分,歸身3分,連翹半分,吳茱萸(炒)半分,黃連3分。主治:小兒痘瘡初發熱,及發熱頭目昏痛,渾身壯熱,不問傷風傷食,並時氣大熱。
普濟消毒飲(《醫門補要》卷中。)出處:《醫門補要》卷中。組成:桔梗、薄荷、馬勃、柴胡、薑蠶、升麻、黃芩、荊芥。主治:蝦蟆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普濟消毒飲子
相似度 88%
加味普濟消毒飲
相似度 78%
普濟消毒散
相似度 68%
牛蒡槐花飲
相似度 66%
少陰甘桔湯
相似度 63%
既濟解毒湯
相似度 63%
增損普濟消毒飲
相似度 61%
增補消毒飲
相似度 58%
清胃瀉火湯
相似度 58%
玄參化毒飲
相似度 57%
玄妙飲
相似度 57%
分陰理陽湯
相似度 57%
連附甘桔湯
相似度 57%
時化湯
相似度 56%
柴連解毒湯
相似度 56%
上二黃丸
相似度 55%
連芍補中湯
相似度 54%
朱砂涼肺丸
相似度 54%
粘子解毒湯
相似度 53%
清上養中湯
相似度 53%
荊防販毒散
相似度 53%
消毒化堅湯
相似度 53%
柴胡梔連湯
相似度 52%
人參小柴胡湯
相似度 52%
減味普濟消毒飲
相似度 52%
防風敗毒散
相似度 52%
芩連梔子飲
相似度 52%
鼠疫毒核消毒散
相似度 52%
清膈活血湯
相似度 52%
升陽散火湯
相似度 52%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相似度 52%
柴胡消腫湯
相似度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