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2)

1. 唇瘡門主論

《折衷》云:脾氣鬱則唇生瘡。

馮魯瞻曰:有胃傷極而唇糜,壯熱穢甚見痘者,名曰胃爛唇梟。十救二三。(《錦囊》)

2. 唇瘡門主方

唇瘡(《準繩》)甑上滴下汗,敷之神效。

唇生瘡連年不瘥(《千金》)八月藍葉一斤,搗汁洗之。不過三日。

唇瘡(《準繩》)白荷花瓣貼之神效。開裂出血者即止。

嘴唇破,石蟹磨水搽之。

又方,東壁土研細搽。

又方,輕粉敷。

又方,頭垢敷。

唇瘡痛癢,黃柏末用野薔薇根取汁調塗。

3. 唇口疽門主論

蔣示吉曰:又有脫疽生手足或生口面,命難存。(《說約》)

胡公弼曰:唇口疽即脫疽。初起如粟,其色如褐,或如棗皮漸黑漸開漸大,不知痛癢,臭穢難聞。小兒多從積熱之毒,大人多因過服辛溫燥劑。古人雖有割法,大約六七日多死。

白話文:

胡公弼說:脣口疽就是脫疽。初起的時候像小米粒,顏色像褐色,或者像棗皮一樣逐漸變黑、逐漸張開,逐漸變大,沒有感覺疼痛或癢,但發出的臭味讓人難以忍受。小兒多是由於積累的熱毒引起的,成年人多是由於服用辛溫燥劑過多引起的。古人雖然有割除的方法,但大多數會在六七天後死亡。

4. 唇奇病門主論

岐天師曰:有人唇上生瘡,久則瘡口長牙齒於唇上者,此乃七情憂鬱,火動生齒,奇病也。(《秘錄》)

5. 唇奇病門主方

煎方(岐天師)

生地,當歸白芍柴胡(各三錢),天花粉(二錢),黃連黃芩川芎(各一錢),白果(十枚),煎服。

白話文:

生地黃、當歸、白芍、柴胡各三錢,天花粉二錢,黃連、黃芩、川芎各一錢,白果十枚,煎服。

摻藥(岐天師)

冰片,直殭蠶(各一分),黃柏(炒三錢)

研細末摻之,齒自消矣。

6. 繭唇門主論

陳實功曰:繭唇,乃因過飧煎炒炙煿,又兼思慮暴急,痰隨火行,留注於唇,此陽明胃經之證。初起結如豆粒,漸大如蠶繭,突腫堅硬,甚則作痛,飲食妨礙,或破流血,久則變為消渴消中,難治之證。(《正宗》)

白話文:

陳實功說:脣上長繭,是因過量食用油煎、油炒、烤或炸的食物,加上思慮過多、情緒暴躁,痰液隨著火氣而運行,積聚在嘴脣上,這是胃經的證狀。初期形成的繭粒像豆子大小,漸漸變大如蠶繭,突起腫脹堅硬,嚴重時會疼痛,影響飲食,或者破裂流血,時間久了會轉變為消渴和消化不良,難以治療。(《正宗》)

竇漢卿曰:此證生於嘴唇。經云:脾氣通於口。又云:唇本脾之外候。又云:脾之榮在唇。故燥則干,熱則裂,風則瞤,寒則揭。若腫起,白皮皺如蠶繭,故命名曰繭唇也。始起一小瘤如豆大,或再生之,漸漸腫大,合而為一,約有寸厚,或翻花如楊梅,如疙瘩,如靈芝,如菌,形狀不一,皆由六氣七情相感而成,或心思太過,憂慮過深,則心火焦熾,傳受脾經,或食醇酒厚味,積熱傷脾而腎水枯竭以致之。須審其病證之因,惟補腎水生脾血,則燥自潤,火自除,風自息,腫自消矣。

白話文:

竇漢卿說:這種疾病發生在嘴脣上。醫書上說:脾氣通於嘴巴。又說:嘴脣是脾髒的外部表徵。也說:脾的榮華在嘴脣上。所以乾燥就會起皮,熱就會龜裂,風吹就會起泡,寒冷就會腫脹。如果嘴脣腫起來,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皮皺起來,好像蠶繭,所以稱之為繭脣。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個小腫塊,像黃豆那麼大,或者逐漸再生長,慢慢腫大,合而為一,約有寸厚,有的腫塊像楊梅一樣翻花,有的像疙瘩,有的像靈芝,有的像蘑菇,形狀不一,都是由六氣七情互相影響而形成的,或者心思過多,憂慮過深,就會心火旺盛,傳給脾經,或者貪吃濃酒厚味,積熱傷脾,而腎水枯竭而導致發病。必須診察病因,只有補腎水生脾血,才能讓乾燥的嘴脣得到滋潤,心火自然熄滅,風邪自然止息,腫塊自然會消退。

此亦異證,所生者少,人亦難曉。若久不愈,急用金銀烙鐵在艾火內燒紅燙之,內服歸脾養榮湯,庶易愈也。若外用追蝕惡毒線結之法,反為所傷,慎哉慎哉!若婦人患此,陰血衰少故也。宜四物逍遙散主之。

白話文:

這也是一種罕見的證狀,發生的情況不多,人們也很難理解。如果長時間沒有好轉,趕快用金屬或銀製成的烙鐵,在艾火中燒紅燙熱,內服歸脾養榮湯,就能比較容易治癒。如果使用追腐蝕瘡毒線結的方法做外用,反而會受到傷害,一定要小心!若是婦女患有此病,那是因為陰血枯竭所引起的。應該服用四物逍遙散來治療。

不拘金銀打成烙鐵,每用艾火燃燒通紅,乘熱燙患上。再燃再燙,一日止可五六次。恐傷元氣,須要擇上吉日,不犯尻神。燙畢用藥搓之,庶不再生矣。

白話文:

不論金屬或銀製成的烙鐵,每用艾草燃燒加熱至通紅,趁熱燙到患處。再燃再燙,一天只能做五六次。因為擔心會損傷元氣,需要選擇良辰吉日,不冒犯尻神。燙完後用藥物塗抹患處,這樣就不會再生長了。

馮魯瞻曰:驚證後齒擊狂逆,唇白腫甚,亦名繭唇。(《錦囊》)

汪省之曰:繭唇初起,已成無內證者,用麻子大艾炷灸三壯,蟾酥餅蓋,日久漸消。內證作渴者,早服加減八味丸,午服清涼甘露飲,以滋化源。如日久流血不止,形體瘦弱,虛熱痰生,面色黧黑,腮顴紅現,口乾渴甚,俱為不治也。(《理例》)

白話文:

汪省之說:如果繭脣是剛開始形成,並且沒有內部證候的,就用麻子大小的艾灸炷進行灸三壯,再用蟾酥餅蓋住,灸久了會漸漸消退。如果有內部證候,例如口渴的,就早上服用加減八味丸,中午服用清涼甘露飲,滋潤化解病源。如果日久流血不止,體形消瘦,虛熱生痰,面色黧黑,腮顴紅潤,口乾渴得很厲害的,都是無法治癒的。(出自《理例》)

奎光曰:繭唇癰屬陽明胃經,痰火流注於唇而成。結如豆大,若蠶繭然。突起堅硬,甚者作痛,飲食妨礙,或破流血,久則難治。

白話文:

奎光說:繭脣癰屬於陽明胃經,是痰火流注到嘴脣而形成的。結成的膿瘡像豆子一樣大,像蠶繭一樣。膿瘡突然突起並且堅硬,嚴重的會疼痛,飲食受阻,或者破裂出血,時間久了就難以治癒。

7. 繭唇門主方

繭唇烙後敷藥方(竇漢卿)

莧菜(陰乾、燒灰三錢),雞內金,銅青,兒茶,枯礬(各二錢),輕粉,雄黃(各一錢),麝香(二分)

白話文:

莧菜(陰乾後燒成灰,三錢),雞內金、銅青、兒茶、枯礬(各二錢),珍珠粉、雄黃(各一錢),麝香(二分)。

上為細末。麻油調搽,明日再用甘草湯洗淨,再烙如前,以平為度。後用生肌散

白話文:

焙乾後將巴豆研磨成細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第二天,用甘草湯將患處洗淨,再像前面一樣烙治,以瘡面平復為準。之後用生肌散。

生肌散

花蕊石(醋煅),兒茶,雞內金,血竭(各二錢),大紅絨(煅灰),黃連,飛丹(煅),乳香(各一錢)

白話文:

  • 花蕊石(醋煅):醋炒花蕊石

  • 兒茶:一種中藥,來自於茶樹的嫩芽和葉子

  • 雞內金:雞的砂囊內壁

  • 血竭:一種樹脂,來自於血竭樹

  • 大紅絨(煅灰):煅燒後的大紅絨

  • 黃連:一種中藥,具有苦味

  • 飛丹(煅):煅燒後的飛丹

  • 乳香:一種樹脂,來自乳香樹

共為細末,加冰片一分乾摻。

甘露飲

犀角,生甘草,生地,銀柴胡枳殼麥門冬知母枇杷葉黃芩,釵石斛,茵陳(各一錢)

白話文:

犀牛角,生甘草,生地黃,銀柴胡,枳殼,麥門冬,知母,枇杷葉,黃芩,釵石斛,茵陳(各一錢)

引用淡竹葉七片,燈心十根,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