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3)

1. 狐惑瘡門主論

馮魯瞻曰:傷寒狐惑,上唇生瘡,蟲食其臟,下唇生瘡,蟲食其肛,若蝕肛透內者,不治。(《錦囊》)

又曰:又有久嗽不已,飢則胸中大痛,須視上唇,有白點如粞者,此蟲齧其肺也。用百部膏一味,加烏梅檳榔與服,下其蟲則愈。肺蟲其形如繭,令人咳嗽聲嘶也。

白話文:

另外還說:有些人久咳不止,在肚子餓的時候胸部就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此時,需要看一下病人的上脣,如果有像白米粒一樣的白色斑點,那就是肺部有蟲在啃咬。此時,可以使用百部膏藥,再加入烏梅和檳榔一起服用,就可以將肺部的蟲子排出,從而使病人痊癒。肺蟲的形狀像繭,會使人咳嗽、聲音嘶啞。

又曰:凡腹中熱,腸胃虛,蟲行求食,上唇有瘡曰惑,蟲食其臟。下唇有瘡曰狐,蟲食其肛,得此疾者,十無一生。

白話文:

另外有說法說:凡是腹部有熱、腸胃虛弱的人,蟲子會爬行找食物,上脣出現瘡癤叫作「惑」,是蟲子蛀食內臟所致。下脣出現瘡癤叫作「狐」,是蟲子蛀食肛門所致,得到這種病的人,十個會有九個死亡。

又曰:若腸頭作癢者,多因大腸濕熱生蟲而蝕肛門。久則齒根無色,舌上盡白,四肢倦怠,唾血如粟,心內懊憹,而成危證。初起宜服化慝丸。

白話文:

又說:如果腸頭感到搔癢,大多是因為大腸濕熱生蟲,蝕傷肛門所致。時間久了,牙齒根部沒有顏色,舌頭上全都是白色的,四肢倦怠,吐出的血像小米一樣,心裡煩悶,就會成為危重的病症。初期應該服用化解腸燥丸。

《心法》曰:小兒肛門作癢,由蟲蝕也。視其下唇內,必有小白瘡,或耳之前後,結小核如串珠者是也。宜內服蘆薈丸,外用雄黃銅綠等分研細,摻之。

白話文:

《心法》說:小孩子肛門發癢,是因蛔蟲咬蝕所致。觀察他的下嘴脣裡面,一定看到小而白色的瘡,或者在耳朵的前後,長著像串珠一樣的小核,就是蛔蟲引起的。應該內服蘆薈丸,外用雄黃、銅綠等分研細,摻擦肛門。

2. 狐惑瘡門主方

蟲食下部肛盡腸牽者,長股青背蛤蟆一枚,雞骨一錢,燒灰和勻,吹入下部,令深入。屢效。

又方,生艾,川楝根,煎湯熏洗。

3. 補缺唇法

法用孩兒骨一根,放瓦缽內,將糠火煅過再研極細末,止用一分,松香研極細五分,狗脊背上毛不拘多少,瓦上焙存性,研極細末,止用一錢,象皮一錢擂軟,用熱酒泡浸,瓦上焙,研極細,枯礬三分,和勻再研極細末,先將麻藥塗缺唇上,後以小鋒刀刺唇缺處皮,以磁碟貯流出之血調前藥,即以繡花針穿絲釘住兩邊缺皮,然後搽上血調之藥。三五日內不可哭泣及大笑,又怕冒風打嚏。

白話文:

藥方用法:取一根小孩子的骨頭,放在瓦缽中,用糠火煅燒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其中的三分之一份量。松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五分之三的份量。狗脊背上的毛,不拘多少,在瓦上烘乾,保持其特性,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一錢的份量。象皮一錢,擂軟後用熱酒浸泡,然後放在瓦上烘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枯礬三分的份量,與上述各藥粉混合均勻後,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先用麻藥塗抹在嘴脣缺損處,然後用鋒利的小刀刺穿嘴脣缺損處的皮膚,將流出的血滴在磁碟中,與前面配好的藥粉調和。再用繡花針穿線,將缺損處的兩邊皮膚縫合在一起,然後敷上血藥調和的藥物。在三到五天內不能哭泣和大聲笑,也要避免吹風打噴嚏。

每日只吃稀粥,俟肌生肉滿去其絲,即合成一唇矣。

4. 口眼喎斜門主論

夫口眼喎斜,皆血脈受病。有筋病、脈病之分,多屬胃土也。經曰:足陽明與手太陽筋急,則目為僻眥,急不能正視,是胃土之筋病喎斜也。又曰:足陽明之脈,挾口環唇,是胃土之筋病歪斜也。以口目常動故風生焉,耳鼻常靜故風息焉。然筋者血所養,脈者血之府。經云:脈勿榮則筋急,兼之邪乘虛襲,中於寒則筋急,引頰口喎目歪;中於風熱則筋脈縱緩,或燥槁牽引,皆令喎僻。然氣血無病,則雖熱未必緩,雖寒未必急。

白話文:

人的嘴巴和眼睛歪斜,都是因為血脈受到了疾病的侵害。可以分為筋病和脈病,大多與胃部和脾臟的疾病有關。經典中說: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的筋脈急縮,就會導致眼睛斜視,急得不能正視,這是胃部和脾臟的筋病引起的歪斜。又說:足陽明經的脈絡,經過嘴巴的周圍和嘴脣,這是胃部和脾臟的筋病引起的歪斜。由於嘴巴和眼睛經常活動,所以容易產生風氣,而耳朵和鼻子經常保持安靜,所以風氣就會消失。筋脈是由血液滋養的,而脈絡是血液的通道。經典中說:脈絡不旺盛則筋脈就會緊張,加上邪氣趁虛而入,如果受到寒氣的侵襲,就會導致筋脈緊張,引起嘴巴歪斜和眼睛歪斜;如果受到風熱的侵襲,就會導致筋脈鬆弛鬆弛,或因乾燥而牽引,都會導致歪斜。但是,如果氣血沒有疾病,即使是熱也不一定會鬆弛,即使是寒也不一定會緊張。

其寒其熱多由氣血之虛所致,故不必以偏於左者為左寒右熱,偏於右者為右寒左熱。凡拘急之所,即氣血所虧之處。總之,寒者病也,熱者氣也,氣所不及之處即為寒矣、病矣。豈有一經而寒熱之邪並中,一病而寒熱之氣兩殊者耶!明乎此,則凡百病之客乎一人也。雖有證候錯雜,究其原則在一也。

白話文:

造成患者出現寒熱的原因,往往是身體的氣血不足所造成的,所以不必根據患者一側表現為寒症,另一側表現為熱症的症狀而判定為某個部位寒症,某個部位熱症。凡是身體拘急的地方,都是氣血虧損的地方。總之,寒是疾病,熱是氣,氣到達不了的地方就會出現寒症、疾病。怎麼可能有某一條經絡同時有寒邪、熱邪,某個疾病同時存在寒證、熱證的兩種不同的症狀呢?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一切疾病的病根都匯聚於人體之中。即使症狀錯綜複雜,歸根結底,其原理都是一致的。

《靈樞》言:足陽明之筋,頰筋有寒則急引,有熱則筋弛縱,故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右寒左熱則右急而左緩,陽氣不得宣行故也。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偏枯喎僻,或左或右,血脈不周,而氣不勻也。治宜補正氣,行正氣,疏風氣,使氣勻則風順矣。

白話文:

《靈樞》中說:足陽明經的筋,頰部筋脈遇寒則緊繃牽引,遇熱則鬆弛下垂,因此左邊遇寒右邊遇熱,則左邊緊繃而右邊鬆弛,右邊遇寒左邊遇熱,則右邊緊繃而左邊鬆弛,這是因為陽氣不能順暢運行所致。經書上說:邪氣聚集的地方,那裡的正氣必定不足。偏枯、口眼歪斜,或偏左或偏右,這是由於血脈不通暢,而且氣血不均勻所致。治療方法宜補益正氣,使正氣運行,疏散風氣,使氣血均勻,則風氣順暢了。

5. 口眼喎斜門主方

卒中風口喎,燒酒一斤,入小口瓶內燙熱,入巴豆仁三粒,口向左歪,將病人右手掌捺在酒瓶口上,看病人口一端正,即不必熏矣。如口向右歪,則以病人左手捺瓶口上。

白話文:

中風導致面部歪斜,燒一斤燒酒,放在小口瓶內加熱,放入三粒巴豆仁,如果病人的嘴巴歪向左側,就把病人的右手掌壓在酒瓶口上,當病人口端正時,就不用再燻了。如果嘴巴歪向右側,就用病人的左手壓住瓶口。

又方,葦管長五寸,以一頭插耳竅中,四畔以面調塞密,一頭納大豆一顆,大艾圓燒之,令燃灸七壯即瘥。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準備一個長五寸的蘆葦管,將一端插入耳孔中,四周用麵粉調和後嚴密塞住,另一端放入一粒大豆,點燃艾條在上面灸七壯即可治癒。如果左耳患病,就灸右耳;如果右耳患病,就灸左耳。

口眼歪斜,萆麻子去殼研爛,歪左塗右手心,歪右塗左手心,仍以熱水一盂安向手心,須臾即正,急洗去藥。

又方,巴豆仁七粒,去皮研爛,歪左塗右手心,歪右塗左手心,仍以熱水一盂安手心,須臾即正。並頻以手抽掣中指。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藥方,用巴豆仁七粒,去皮研磨成糊狀,將左手塗在右手掌心,將右手塗在左手掌心,然後用一盆熱水浸泡手心,不久後手就能復位。同時頻繁地用手拉動中指。

又方,石灰水調,歪左塗右邊,歪右塗左邊,正即洗去。

又方,皂莢去皮、弦研末,陳醋和塗,歪左塗右邊,歪右塗左邊,干則更塗之,以正為止。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取皁莢去除外皮,用布或絲線研磨成粉末,再用陳醋和勻後塗抹在歪曲的部位上。假如歪向左側,塗抹右側,歪向右側,塗抹左側。待藥液幹了就繼續塗抹,直到歪曲部位端正為止。

又方,鱔魚一條裝入竹管內,以針將尾上深刺出血,攤軟絹上,左歪貼右,右歪貼左,即正。亦有以雙綿錢染鱔魚血,乘熱左歪以血線搭右嘴角內,沿腮直牽至耳朵上系之。右歪即搭左嘴角內,即正。

白話文:

另外一個方法,將鰻魚一條裝入竹筒內,用針將鰻魚尾部刺出深血,攤開柔軟的綢緞,左邊歪著貼右邊,右邊歪著貼左邊,這樣就是端正的。有的人用兩個銅錢沾上鰻魚血,乘熱將左邊歪著的血線搭在右嘴角內,沿著腮直拉到耳朵上繫緊。右邊歪著的,就搭在左嘴角內,這樣就是端正的。

又方,酒煮肉桂濃汁,以故布溻之。

6. 口噤門主論

口噤者,足陽明之病,頰車穴主之。蓋陽明經絡,挾口環唇循頰車;而諸陽筋脈皆上於頭,三陽之筋並絡頷、頰,夾於口,風寒乘虛而客其經則筋攣急,牙關緊而口噤。又有風熱太甚,痰涎滯膈,風喜傷肝,復能燥物,是以筋燥勁迫而口噤。此皆實邪之為病,而中風之閉證也。若在脫證,則諸陽之氣脫去,形骸管束無主,故口開舌縱不收矣。

白話文:

口噤症狀:是足陽明經的疾病,頰車穴是它的主穴。因為陽明經的經絡,環繞著嘴巴嘴脣,沿著頰車穴循行。而諸條陽氣的筋脈都上行於頭部,三條陽經的筋脈並列絡屬頷部和頰部,夾著口部。如果風寒乘虛而侵襲陽明經,則筋脈攣急,牙關緊閉而口噤。另外也有風熱太盛,痰涎滯留膈間,風喜克肝,又能使事物乾燥,因此筋脈乾燥,收束過緊而口噤。這些都是實邪造成的疾病,也是中風的閉證。如果是在脫證的病症中,則諸條陽氣脫去,形體失去了約束,沒有了主宰,所以口開舌伸而不能收回了。

駱潛庵曰:兒生三日,不哭不乳,是云口噤。此胎受火毒,攻心傳肺,故乳食不進,啼哭無聲,連服延壽丹少許,即愈。(《推拿秘書》)

白話文:

駱潛庵說:嬰兒出生三天,不哭也不吃奶,這是所謂的口噤。這是因為胎兒受到火毒,攻心傳肺,所以乳食不進,啼哭無聲,連續服用少量延壽丹,即可痊癒。(《推拿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