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倫

《嬰童類萃》~ 中卷 (12)

回本書目錄

中卷 (12)

1. 瘧疾論

經云: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瘧,猶言凌虐也。其名有五:曰癉、曰寒、曰濕、曰牝、曰牡。證候雖各不同,皆由外受六淫之氣,內為七情所傷,寒氣客於腠里,痰飲積於胸膈。其症:呵欠厥冷,口渴心煩,面色青黃,身體拘急,振振而寒,翕翕而熱。又曰:風寒暑濕,邪從外來;飲食起居,邪由內作。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夏季如果受到暑邪的侵襲,秋季就很容易得瘧疾。瘧疾,就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疾病,就像有人不斷地欺凌你一樣。瘧疾有五種類型:癉瘧、寒瘧、濕瘧、牝瘧和牡瘧。雖然它們的症狀各不相同,但都源於外受六淫之氣,內為七情所傷,導致寒氣侵襲肌表,痰飲積聚在胸膈。瘧疾的症狀包括:呵欠連連、手腳冰涼、口渴心煩、面色蒼黃、身體僵硬、時而寒戰時而發熱。另外,邪氣可以從外部入侵,也可以從體內產生,這取決於飲食起居和情緒狀態。

蓋暑邪與正氣相搏,陰陽交爭,互相勝負。邪並於陽則熱;邪並於陰則寒。陽勝則熱多;陰勝則寒多;陰陽更盛、更虛則熱大作。陰陽相離,故得汗而解。衛氣晝行陽,夜行陰,得陽而外出,故發於日;榮血夜行陰,晝行陽,得陰而內搏,故發於暮。古云:一日一發,所感日近,為易治。

白話文:

夏天,暑邪與人體正氣相互搏擊,陰陽交爭,互相勝負。邪氣併入於陽氣則產生熱症;邪氣併入於陰氣則產生寒症。陽氣盛則熱症多;陰氣盛則寒症多;陰陽更盛或更虛則熱症大作。陰陽相離,故得出汗而解除了疾病。人體的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在晚上運行於陰,衛氣得到陽氣而外發,所以病症在白天發作;營血在晚上運行於陰,在白天運行於陽,營血得到陰氣而內發,所以病症在晚上發作。古人說:一天發作一次,說明感受邪氣的時間近,容易治療。

二日、三日一發,所感日深,為難治,未可據也。二三日一發,而反易治者,一日一發,用藥難於治者。大法:弦數則熱,弦遲則寒:風以散之,寒以溫之;痰以滌之,食以消之。視症胗脈,隨經取之。嬰兒未食生冷,未冒暑熱,而瘧者何也?因乳母抱持,解脫衣裳,不避風寒,邪入腠里,因而成瘧。又有食積,日晡潮熱,似瘧非瘧,當從消導。

白話文:

二日或三日發作一次,病情日益加深,難以治癒,不能作為依據。二日或三日發作一次,卻反而容易治療的,一日發作一次,用藥難以治癒的。治療大原則:脈搏弦而數表示是熱,脈搏弦而遲是寒:用風藥來宣散,用溫藥來溫暖;痰多用化痰藥來清除,食滯用消食藥來消除。根據症狀和脈象,按經絡取穴治療。嬰兒沒有吃過生冷食物,也沒有冒過暑熱,為什麼還會得瘧疾呢?是因乳母抱著嬰兒時,解脫衣服,不避風寒,邪氣侵入肌膚,因而形成瘧疾。另有因食積造成,日晡發作潮熱,似是瘧疾而非瘧疾,應以消導法治療。

宜細辨之。

截瘧丹,治一切瘧疾,日久不愈,用此截之。

上號黃丹(不拘多少,炒紫色)

端午用獨蒜煨熟,搗爛為丸,桐子大。大人七丸,小兒五丸,三丸,柳枝桃枝煎湯,露一宿,空心服。忌婦人、雞、犬見之。合藥亦忌。

白話文:

端午節用獨蒜直接煨熟,搗碎成丸,丸子大小和桐子一樣大。大人吃七顆丸,小孩吃五顆,三顆。用柳樹枝、桃樹枝煮湯,露一晚上,空腹時服用。要注意,藥丸不能讓婦女、雞、狗看見。合藥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些禁忌。

碧霞丹,治如前症。

東方甲乙木,巴豆肉,南方丙丁火,官桂,中央戊己土,硫黃,西方庚辛金,白礬,北方壬癸水,青黛(俱各研細)

白話文:

東方屬甲和乙木,中藥為巴豆肉

南方屬丙和丁火,中藥為官桂

中央屬戊和己土,中藥為硫磺

西方屬庚和辛金,中藥為白礬

北方屬壬和癸水,中藥為青黛

(所有藥材都研磨成細末)

各等分,五月初一日,各用紙包,按方位供於神前,端午日,用五家粽尖,搗為丸,桐子大。每用一丸,綿裹塞耳內或鼻亦可,男左女右用之。

白話文:

將各等份的中藥材,在五月初一這天,用紙包好,按照方位供奉在神明面前。端午節當天,使用五家包好的糉子尖端,搗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使用一粒藥丸,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朵內,或者塞入鼻孔也可以,男性用於左側,女性用於右側。

修合併用藥,俱忌雞、犬、婦人。

柴平湯,治瘧如神,百發百中。

柴胡(一錢五分),半夏(八分),人參(七分),黃芩(一錢,酒炒),甘草(五分),蒼朮(一錢二分),厚朴(七分,薑汁炒),陳皮(八分)

白話文:

小柴胡(一點五錢),半夏(零點八錢),人參(零點七錢),黃芩(一錢,以酒炒過),甘草(零點五錢),蒼朮(一點二錢),厚朴(零點七錢,以薑汁炒過),陳皮(零點八錢)

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預期先服。初瘧,加紫蘇、乾葛;食積,加神麯、枳實;痰甚,加枳殼、貝母;久不止,加常山知母,午前發者,加白朮茯苓;午後發者,加當歸川芎。忌腥葷,只吃稀粥,使胃氣清也,否則無效矣。

白話文:

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預先服用。首次瘧疾發作,新增紫蘇、乾葛;食物積滯,新增神曲、枳實;痰多,新增枳殼、貝母;病情長久不癒,新增常山、知母;上午發病的,新增白朮、茯苓;下午發病的,新增當歸、川芎。忌食腥葷,只吃稀粥,使胃氣通暢,否則無效。

柴苓湯,治瘧熱多寒少,兼治熱瀉。

柴胡(一錢二分),人參,半夏,黃芩,甘草(各五分),豬苓澤瀉,白朮,茯苓(各一錢)

白話文:

柴胡(6.6公克),人參、半夏、黃芩、甘草(各3.3公克),豬苓、澤瀉、白朮、茯苓(各6.6公克)

生薑三片,水煎。久不止,加常山、知母、檳榔;口渴,加烏梅、乾葛。

白話文:

用三片生薑,加水煎煮。如果症狀長時間沒有好轉,則加入常山、知母、檳榔。如果口渴,則加入烏梅、乾葛。

青脾飲,治一切瘧疾。

白朮,茯苓,青皮,半夏,草果,柴胡,黃芩,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白朮、茯苓、青皮、半夏、草果、柴胡、黃芩、甘草(各等份)

生薑三片,水煎。

養胃湯,治瘧,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溫中快胃。

蒼朮(一錢),厚朴,半夏,霍香,草果(五分),人參,茯苓,陳皮,檳榔(各七分),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水煎。

神授千金湯,治一切瘧,無不神效。

陳皮(一錢),茯苓(八分),常山(酒煮),半夏(各六分),草果(半分),甘草,檳榔(各五分)

生薑五片,水一鍾,煎五分,露一宿,雞鳴面東服,渣再煎服。

八寶飲,治瘧如神。

青皮,陳皮,常山(酒煮),草果,檳榔,厚朴,蟬蛻,甘草(各等分)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空心服。

常山飲,治症如前。

知母,貝母,半夏,茯苓,甘草,人參,常山,厚朴(各等分),草果(減半)

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露一宿服。忌婦人、雞、犬。

鬼哭飲,截一切久瘧。

知母,貝母,檳榔,常山(酒炒。各等分)

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鬼見愁,治乳兒患瘧,無計可施,此方神應。

代赭石(用丁頭者五粒,火煅,醋淬七次,乳細),硃砂(好者,五分),砒霜(豆大)

白話文:

代赭石(使用五粒丁頭者,火煅,醋淬七次,研成細粉),硃砂(上好的,五分),砒霜(一粒豆大小)

上三味,濕紙七重包裹,慢火內煨,至紙干為度;取出,地上出火毒,入腦、麝各一分,金箔五片,同乳為末。每用二三分,於發日早晨,麻油一滴,調抹鼻尖即止。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麝香、牛黃、腦汁用濕紙包裹七層,用慢火烘烤,直到紙乾為止。

取出藥材,將其放在地上,用火毒燻蒸,再加入腦汁和麝香,各一分,金箔五片,一起研磨成細末。

每次使用二到三分,在頭髮重新生長的那一天早上,用麻油一滴,調和藥末,塗抹在鼻尖即可。

符法治諸瘧,於發日不得梳頭、洗面、嗽口,日出時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