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倫

《嬰童類萃》~ 跋

回本書目錄

1.

夫醫之道微矣,醫及嬰童抑又微矣。蓋男婦之疾,感於七情,當其感而成疾也,各能自察其杞荄,各能自周其調折,即求醫而功與醫各操其半,故治之易。在幼兒,月內為襁褓,及期曰嬰,三歲為孩,七齠、八齔、十歲稚子,十六歲為童。嬰孩則不能言,言亦不能悉;在童則能言,言而不能自攝。

白話文:

醫者治病的方法很微妙,而為嬰兒治病尤為微妙。成年的男女一旦生病,多是受到七情所致,當他們得病的時候,可以自己觀察到病情,也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來調整、改善病情。即使要求醫,治療效果也和醫師各佔一半,所以醫治起來比較容易。嬰兒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稱為襁褓,出生後一年稱為嬰,三歲稱為孩,七歲換牙,八歲換牙,十歲稱為稚子,十六歲稱為童。嬰兒不會說話,即使會說話也都說不完整;兒童能說話,也無法控制自己。

嬰童之病,獨聽命於醫,而醫獨為眾嬰之母,治未易易也。倉公曰:醫者意也。旨在斯言,意殆為嬰兒司命鑰乎!顧身之所及,意斯及。身所不及則意窮,意所不及則藥窮。惟是使藥不窮於意,意不窮於身,非無窮方術不可也。昔韓子原道,而所喻於薪盡火傳,安見夫火傳之方脈,即不盡之薪耶。

白話文:

嬰幼兒的疾病,只能聽從醫生的診治,而醫生也就像所有嬰幼兒的母親,診治起來實在不容易。黃帝內經•素問中說:醫生要有意念。意念就在這句話中,這個意思難道是把嬰兒的生死,掌握在醫生手中嗎?醫生的能力可以到達的地方,醫生的意念就能到達。醫生的能力所不能到達的地方,醫生的意念就不能到達,醫生的意念不能到達的地方,藥物就不能到達。只有讓藥物不超過醫生的意念,醫生的意念不超過醫生的能力,那就可以用無窮無盡的方法救人了。從前韓非子講究精神的本源,用的比喻就是薪火相傳,怎麼能認為薪盡火傳的方法,是取之不盡的薪柴呢?

余家世業岐黃迄今九葉矣。祖孫父子相授受,不啻三折肱矣。其間大小方脈,多所研究,而尤於幼科為專門。綸潛心覓古,凝志探今,備考先賢之論,附察有驗之方,積以歲月,匯成斯帙。一曰痘痧心法;一曰嬰童類萃;續以外科經驗諸方,總名曰王氏家抄。遇病則按症尋方,審候則隨宜投劑,儻亦火傳之遺旨乎,不揣愚陋,悉授梓人,以公吾黨,為幼兒三指之助。俟高明覆加刪斥正,未必無小補云。

白話文:

我家世代以醫術為業,傳承至今已是九代。祖孫父子互相傳授,不亞於三折肱臂的經歷。其間醫治大大小小疾病的方法有很多,而尤以幼兒科為專門科目。我潛心鑽研古代醫書,專注探討當今醫學,參考先賢的理論,驗證有療效的藥方,經過多年的積累,彙集成這部著作。一冊名為《痘痧心法》;一冊名為《嬰童類萃》;另外附上外科經驗的各種方子,總名為《王氏家抄》。遇到疾病時,就根據症狀尋找藥方,判斷病情後隨機投用藥物,這或許就是前人傳下的遺訓吧。我不揣冒昧,將這些悉數交給印刷工人,公佈給同道中人,為幼兒的健康盡一份綿薄之力。期待高明之人加以刪改正誤,或許能有所裨益。

天啟二年菊月怡岡王大綸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