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下卷 (11)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1)

1. 帶濁論外方

醋附丸,治氣滯帶濁,腹中急痛。(見經痛論外方)

金櫻膏(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虛勞遺精白濁,最效。

金櫻子(經霜後採紅熟者,撞去刺,切開去核,搗碎煮之濾榨淨汁,用熬成膏),人參桑螵蛸(新瓦焙燥),山藥(各二兩),杜仲(薑汁),益智仁(各一兩),薏仁,山茱萸芡實,枸杞(各四兩),青鹽(三錢)

白話文:

金櫻膏(材料):

  • 金櫻子(經霜後採摘的紅色成熟果實,去除刺,切開去核,搗碎煮爛,過濾榨取淨汁,熬成膏狀)

其他材料:

  • 人參:2 兩
  • 桑螵蛸(用新瓦焙乾後研磨成粉):2 兩
  • 山藥(各):2 兩
  • 杜仲(用薑汁浸泡後):1 兩
  • 益智仁:1 兩
  • 薏仁:4 兩
  • 山茱萸:4 兩
  • 芡實:4 兩
  • 枸杞:4 兩
  • 青鹽:3 錢

上咀,用水同熬二次,去渣,熬成膏,將金櫻膏對半和勻,空心白滾湯下三四匙。

克應丸(見《婦人規古方》)治婦人赤白帶下。

熟地赤芍(各二兩),當歸(二兩),赤石脂(煅醋淬),龍骨牡蠣(煅酒淬),茯苓,丹皮,艾葉(制),川芎(各一兩)

白話文:

熟地黃(120克)、赤芍藥(120克)、當歸(120克)、赤石脂(醋淬後炒)(60克)、龍骨(60克)、牡蠣(酒淬後炒)(60克)、茯苓(60克)、丹皮(60克)、艾葉(炒製)(60克)、川芎(60克)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百一》固元丹(見《古方八陣·固陣》)治元臟久虛,遺精、白濁、五淋及小腸、膀脫疝氣,婦人赤白帶下,血崩便血等疾,以小便頻利為效。

白話文:

「《百一》固元丹」(出自《古方八陣·固陣》),用來治療元氣臟腑久虛導致的遺精、白濁(精液呈白色或透明狀)、五淋(小便頻急、澀痛、灼熱、混濁、出血)以及小腸、膀胱脫垂的疝氣。女性可治療赤白帶下(白帶或黃帶下)、血崩和便血等疾病。如果小便頻密通利,則表明此藥有效。

蒼朮刮淨,米泔浸,咀片一斤。擇堅而小者佳,惟茅山者尤妙,分作四份制之:一份用小茴香、食鹽各一兩同炒;一份用川椒、補骨脂各一兩同炒;一份用川烏頭川楝子肉各一兩同炒;一份用醇醋、老酒各半斤同煮乾、焙燥。

白話文:

把上等的蒼朮刮乾淨,用米湯浸泡,然後咀嚼成一斤碎片。選擇堅硬且小的蒼朮較好,茅山的蒼朮尤佳。將蒼朮分成四份加工處理:

  • 第一份:與小茴香、食鹽各一兩一起炒。
  • 第二份:與川椒、補骨脂各一兩一起炒。
  • 第三份:與川烏頭、川楝子肉各一兩一起炒。
  • 第四份:與醇醋、老酒各半斤一起煮乾,然後焙乾。

上連炒諸藥,同為末,用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男以溫酒、女以醋湯空心下。此高司法方也。

白芷散,治下元虛滑(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益母丸,治帶濁諸病(見產要)

海藏白芍藥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婦人赤白帶下、臍腹疼痛,如神。

白話文:

白芍藥散(收錄於《婦人規古方》)專治女性白帶、血帶,以及臍腹部疼痛,效果奇佳。

白芍(二兩炒),乾薑(半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米湯調下,晚又進一服,十日見效。

2. 白濁遺淋

淫濁與帶下之不同者,蓋白帶出於胞宮,精之餘也;淫濁出於膀胱,水之濁也。雖膀胱與腎為表裡,故帶濁之源,無非皆出於陰分。然帶由脾腎之虛滑者多;淫濁由膀胱之濕熱者多,此其所以有辨也。

白話文:

若淫濁初起而見熱澀者,宜大分清飲。若初起無火,而但有窒塞者,宜小分清飲五苓散。若肝經怒火下流,宜加味逍遙散。若肝火盛而見痛澀者,宜龍膽瀉肝湯。若服寒涼利藥太過,以致下焦虛寒不固者,宜萆薢分清飲。若元氣虛寒下陷者,宜壽脾煎、補中益氣湯。若脾濕下流者,宜歸脾湯六君子湯

* **如果濕熱剛開始發作並出現熱痛阻塞感:**應大量服用清熱利尿的藥物。

* **如果剛開始發作沒有發熱,但有阻塞感:**應少量服用清熱利尿的藥物或五苓散。

* **如果肝經怒火向下降:**應加入加味逍遙散。

* **如果肝火旺盛並出現疼痛阻塞感:**應服用龍膽瀉肝湯。

* **如果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下焦虛寒不固:**應服用萆薢分清飲。

* **如果元氣虛寒下陷:**應服用壽脾煎、補中益氣湯。

* **如果脾濕下流:**應服用歸脾湯、六君子湯。

若久而不愈,肝腎虛滑下陷者,宜壽脾煎、秘元煎家韭子丸

白話文:

如果疾病持續不癒,是因為肝腎虛弱下陷,可以使用壽脾煎、祕元煎、家韭子丸來治療。

分清飲(見《新方八陣·寒陣》)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利,黃疸溺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

白話文:

大分清飲(出自《新方八陣·寒陣》)

功效: 治療積熱導致的排尿困難,可能會導致腰腹下部極度疼痛,或出現濕熱導致的下痢、黃疸、小便帶血、邪熱蓄血、腹痛、小便不通等症狀。

茯苓澤瀉木通(各二錢),豬苓(一錢),梔子(二錢),枳殼車前子(各一錢)

白話文:

茯苓:2 錢 澤瀉:2 錢 木通:2 錢 豬苓:1 錢 梔子:2 錢 枳殼:1 錢 車前子:1 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草龍膽之屬。如大便堅硬脹滿者,加大黃二、三錢。如黃疸小水不利熱甚者,加茵陳二錢。如邪熱蓄血腹痛者,加紅花青皮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 水一碗半,熬煮至剩八分之一。趁溫熱時服用。
  • 如果內熱嚴重,加入黃芩、黃柏、草龍膽等藥材。
  • 如果大便乾燥、肚子脹,加入大黃二至三錢。
  • 如果黃疸、小便不利,且熱症嚴重,加入茵陳二錢。
  • 如果邪熱蓄血,導致腹痛,加入紅花、青皮各一錢五分。

小分清飲(見《新方八陣·和陣》)治小水不利,濕滯腫脹,不能受補等證,此方主之。

茯苓(二、三錢),澤瀉(二、三錢),薏仁(二錢),豬苓(二、三錢),枳殼(一錢),厚朴(一錢)

白話文:

  • 茯苓 (2-3 錢)
  • 澤瀉 (2-3 錢)
  • 薏仁 (2 錢)
  • 豬苓 (2-3 錢)
  • 枳殼 (1 錢)
  • 厚朴 (1 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服。如陰虛水不能達者,加生地、牛膝各二錢。如黃疸者,加茵陳二錢,如無內熱而寒滯不行者,加肉桂一錢。

白話文:

取水 1.5 碗,煎煮至剩餘 7 分,於飯前服用。

若陰虛體質,水氣不足以輸布,則加入生地、牛膝各 2 錢。

若黃疸症狀,則加入茵陳 2 錢。

若無內熱但有寒氣阻滯不通者,則加入肉桂 1 錢。

仲景五苓散(見《古方八陣·和陣》)治暑熱煩躁,霍亂泄瀉,小便不利而渴,淋澀作痛,下部濕熱。

白朮,豬苓,茯苓(各七錢半),桂枝(五錢),澤瀉(一兩二錢半)

白話文:

白朮、豬苓、茯苓(各 75 公克) 桂枝(50 公克) 澤瀉(125 公克)

古法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日三服。今法以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見經不調)

龍膽瀉肝湯(見產門不閉)

楊氏萆薢分清飲(見《古方八陣·熱陣》)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或服寒涼刮藥過多,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澄如膏糊等證。

白話文:

楊氏清分飲(出自《古方八陣》的「熱陣」)

適應症:

此方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元氣不足
  • 下焦虛寒
  • 或因服用過多寒涼藥物
  • 小便渾濁如膏糊
  • 頻尿無度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白話文:

益智仁、川芎、石菖蒲、烏藥(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六錢,水一鍾,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壽脾煎(見血虛經亂)

補中益氣湯(見經不調)

歸脾湯(見經不調)

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秘元煎(見血虛經亂)

韭子丸(見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