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峰醫案(二)》~ 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6)

1. 失血

右脈弦而洪,左脈弦大而芤。水不養肝,肝不藏血,氣逆血上,血不歸絡,衝犯陽明,致有狂吐之患。天下無逆流之水,水由乎風;人身無逆行之血,血由乎氣。脈不安靜,波濤不定,防其壅逆,慎之。

犀角地黃湯加青鉛,青麟丸還魂草赤芍,糖楂,茜草炭,牛膝,荊芥炭,柴胡,童便

上年失血,得於醉飽之後,全屬胃病。今次失血,因嗽而起。夫咳血與嘔血不同,咳因嗽起,嘔是逆來。脈象左關右尺洪而有力,餘部細數。陰分素虧,交春生之氣,龍雷鼓動,故不時頭烘面熱,耳鳴咳嗆,誤視頭風,竟以辛溫升散,致陽火獨狂,衝破血脈,咳吐兩晝夜未寧止。用犀角地黃,清心解熱,未能制及龍雷。

鄙意大劑育陰,兼以苦降之法,必得龍藏澤中,雷潛海底,方可向安。

細生地,黃柏,洋參,天麥冬,肥知母,丹皮,木通玄參,玄武版

女子以肝為先天,蓋肝藏血,且為血海,又當衝脈,此汪訒庵創論,實千古之確論也。肝藏血,情懷不遂,氣動於中。人身氣血,譬如權衡,一勝則一負,氣旺則陰愈傷,陰傷而絡血不注衝脈,此月事稀少所由來也。既肝無血養,而肝木愈燥,則化氣化火。氣火妄動,則血絡不安,兩脅或脹或痛。

離經之血,必賴雷火以上升,由肺胃而出,咯嘔夾紅,止後覺頭眩心悸,津津汗出。心主血,汗為心液,液耗陰傷,故精神萎頓,肢面虛浮,下體氣墜,眼皮倦於開闔。木旺則土衰,脾失轉輸,清陽下陷,不能達於肢腠,故見症若此。刻當先養心脾,兼柔肝木,後議乙癸同源之法。

鄙見如斯,敢質明眼。

山藥當歸丹參白芍龍齒柏子仁茯苓,沙苑,洋參,蓮子,料豆,夜合花

先是腹痛䐜脹,卒然吐血盈碗,血去脹消,精神飲食俱減,由思慮傷脾,抑鬱傷肝所致。肝為血海,脾為血源,脹本肝脾之病,肝虛不能藏血,脾虛不能統血,血無所依,致有妄行之患。以養肝脾為主,佐以引血歸經,從血脫益氣例主治。

熟地黃湯去萸肉,加洋參,於朮,牛膝,當歸,三七車前

《經》以中焦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積勞積損,中氣大傷,化機不健,致敗精華。所吐黑瘀,即經中敗血,繼吐血涎,即未化之血也。《靈樞》謂白血出者,不治也。勉擬理中湯,從胃論治,多酌高明。

理中湯

血吐如傾,氣隨以脫,危急之秋,當先從其急,固氣為主。蓋有形之血,不能即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使氣不盡脫,則血可漸生,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是也。公議十全大補去川芎肉桂,加杞子、麥冬。

陰液不足,木火有餘,載血上行,每吐盈碗,服壯水潛陽等法,病勢平復,年餘不發。近因起居飲食失宜,加以調治之心懈怠,遂致前症復萌,仍以壯水潛陽主治。

生地,歸身,龜版,丹參,丹皮,地骨皮,白芍,五味,麥冬,鱉甲膠,煎膠服之。

長夏失血,肺腎兩傷,金水交虧,龍雷震盪,五液神魄之病生焉。神情恍惚,語言錯亂,陰絡內傷,雲門卒痛,陽蹻脈盛,竟夕無眠。脈象虛弦,殊難奏捷。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其大法。仍請原手調治,何必多歧。現在火令司權,遠涉就診,非其所宜。

熟地,懷藥,阿膠,知母,百合,麥冬,五味子北沙參,歸身

暮春風溫上受,發熱三日,吐血鮮紅,四月中旬,血又湧來,至今不止,胸脅相引而痛,是系肝胃不和。胃為多血之腑,肝為藏血之贓,肝陰少藏,胃血上湧,脈來洪滑,非其所宜。

犀角,大生地,白芍,丹皮,炙草,黑梔,懷膝,鮮藕汁,童便,紅糖

肝為血海,陽明乃氣血之綱維。因失血寒涼逼伏,氣鬱陰傷,滋補則酸水上泛,中脘作痛,溫劑則血又上溢,鮮瘀不一,腎虛中胃不健,飲聚痰生為患。

冬朮,白芍,茯苓,香附生薑

三進真武湯,血上痛除,惟夾脊膂筋酸楚,左手大拇指乍寒乍熱,督脈少運,仍防血逆上湧。

人參,白芍,冬朮,茯苓,木香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