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峰醫案(二)》~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衄血

水不制火,火旺陽經,血溢於上,名曰鼻衄。

生地,丹皮,澤瀉茯苓白芍,麥冬,甘草黃芩,牛膝,茅根

身懷六甲,火犯陽明,絡傷血溢,病名外衄。

生地,麥冬,黃芩,白芍,犀角,甘草,丹皮,茅根

足陽明脈,起於鼻,挾口環唇。蓋鼻準屬脾土,鼻孔屬肺金,而胃統之。產後口鼻起黑色而衄,乃瘀血入肺,肺絕胃敗之候也。急擬二味參蘇加附子治之。

黨參蘇木,附片

操勞過度,真陰不足,水不制火,衝任血動,上溢於鼻,名曰外衄。脈來細弱無神,自述素耽酒色,法當培補真陰,未可作火熱論治。

生地黃湯去萸肉,加白芍,歸身,牛膝

陽明燥熱,內擾衝任,逼血妄行為衄。治宜清降為主。

生地,丹皮,犀角,白芍,山萸,牛膝,槐花

素本陰精不足,瘧後陰液大傷,陰虧陽亢,水不濟火,逼血妄行,出於肺竅。肺主百脈之氣,肝藏諸經之血。腎使一身之精。水虛無以制火,精虛不能化氣,火性炎上,血隨氣行,是以血溢於肺竅,有喘促痙厥之慮。脈來軟數無神,治宜壯水之主,與六淫在經邪熱壅盛有間。

生地,丹皮,澤瀉,丹參,白芍,知母,甘草,牛膝

陰虛火動,齒衄消渴,脈來浮滑,神倦氣怯,大便堅,小便數。當從陽明有餘,少陰不足論治。

牛膝,生地,知母,麥冬,甘草,丹皮,澤瀉,茯苓

齒者骨之所絡也,齒衄動搖,並無火證火脈可據。乃腎陰不固,虛火上升,宜壯水以制之。

地黃湯加牛膝

《經》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出於中焦,而主於心,故五臟各有守經之血,而六腑則無矣。其散於脈內者,隨衝任二經遍行經絡,散在脈外者,充溢於肌腠皮膚之間。凡吐血衄血、牙齦齒縫出血,散在經絡之血,湧而上決者也。近人謂巨口失紅,及牙齦縫出血者為胃血,此說誤人不淺。

蓋胃為外腑,職司出納,為水穀蓄泄之區,其中並無一點一絲之血,夾雜內中,即牙宣出血一症,亦不過胃熱熾甚,肉不附骨,故血熱而上湧,其牙不宣而出血者,乃陰竭於下,陽亢於上,龍雷之火沖激胃絡。錢氏所謂骨漏是也。恙起於一月之前,齒縫出血,牙並不宣,多則血流盈盞,晝夜十餘作,發時面赤目赤,煩擾不安,近雖小愈,而漏不已。脈本六陽,刻下見症在胃,而所以致病,實由肝腎。

急宜珍珠母丸玉女煎加減,俾龍得下潛,然後陽明方有寧宇。

珍珠母,石膏,洋參,羚羊角,花粉,龜版,石斛龍齒,丹皮,白芍,槐花,藕汁,珍珠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