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六 金屬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金屬 (4)

1. 傷風發熱湯頭

六安煎用夏甘苓,白芥陳皮杏仁

柴陳煎治傷寒嗽,姜甘苓夏消痰奏。

參蘇飲木香葛,前夏苓陳甘枳桔。

神朮散,用蒼朮防風甘草蔥白

局方羌活散,麻防細蔓菁,前胡芎枳菊,苓草石膏芩。

小青龍湯麻黃,辛夏味芍草乾姜。

金水六君虛實到,熟地夏陳歸苓草。

桂枝湯,(見卷一諸郁湯頭)

加味香蘇散,(見卷一諸瘧湯頭)

二陳湯,(見諸郁湯頭)

2. 喘促

《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又曰: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則入六腑。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寒氣客則脈不通,氣因之喘。又曰:勞則喘息汗出,有所驚恐,喘出於肺;度水跌僕,喘出於腎。又曰:手太陰動則肺脹滿,膨膨而喘咳;足少陰動,則飢不欲食,咳唾有血,喝喝而喘。

少陰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也。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不得臥,臥而喘者,水氣之客也。

《脈要論》曰: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

氣喘亦惟二症:一曰實喘,一曰虛喘,不可混也。實喘者,氣長而有餘,胸脹氣粗,邪氣實也,其責在肺;虛喘者,氣短而不續,慌張聲低,元氣虛也,其責在腎。實喘則風寒火邪,痰水肝氣,壅滯上焦,隨症治之;虛喘則脾肺氣虛,土不生金,猶可調治,若肝腎氣虛,則陽孤陰竭,去死不遠矣。速以貞元飲救之。

程鍾齡曰:定喘之法,苟非外感之邪,當於腎經,責其真水真火之不足。如脾氣大虛,以參、術為主,參、術補土生金,金旺則能生水,乃隔二隔三之治也。更有哮症,此表寒束其內熱,加味甘桔湯主之。

景岳治風寒及痰盛作喘,用六安煎細辛、蘇葉,冬加麻黃。治寒包火喘,黃芩半夏湯。治氣實喘,蘿蔔子湯、表寒。治老弱人虛喘,用人參當歸、薑、桂、耆、術之屬。陽勝者,加阿膠、五味、牛乳。治哮喘,未發時扶正,既發時攻邪,發久則消散中加以溫補。

筆花氏曰:喘,危症也。風火寒邪,壅閉竅絡,氣能上而不能下,已成天地不交之否,其變症不可勝言,若水腫痰逆而喘,此屬有形之物,寇凌宮禁,則驅逐安可遲疑乎?至於陰虧陽竭,氣浮於上,譬諸樹根不固,不待風而自偃矣。速宜培灌,庶可扶持。外有哮喘之症,逢時而發,人盡知為寒痰固結,假令終身不食油膩生冷,而長服六君子湯加薑、桂,則新痰無自而生,舊痰日漸以去,又何物足以為患哉。

3. 喘促湯頭

貞元飲用地歸甘,喘急參姜隨症添。

加味甘桔湯苓部,旋覆白前橘貝母。

六安煎用夏甘苓,白芥陳皮杏仁

黃芩半夏湯,蘇甘枳桔杏麻黃

蘿蔔子湯用一合,研碎水煎治喘實。

蘇子降氣湯半前,陳樸歸甘薑桂煎。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4. 呃逆

《經》云:胃為氣逆為噦。又曰:寒氣與穀氣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又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病深者,其聲噦。又云:噦以草刺鼻,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呃逆一症,《內經》本名為噦,令人以其呃呃連聲,故名為呃。

呃症因胃火最多,或胸膈有滯,大便不行,火不能降而上衝,宜降其火,安胃飲主之。若寒滯於胃,及痰飲氣鬱者,扁鵲丁香散主之。兼火者,橘皮竹茹湯,食滯則二陳加白芥烏藥木香之屬。凡大病之後見呃者,最危之候,大補元煎,或有可救。若傷寒症發呃,胃中虛冷居多也。

張子和用吐法,治胸滿痰實之症,以伸上焦之鬱氣,亦頗效。或用生薑搗汁一合,加蜜一匙,溫熱服,尤佳。

筆花氏曰:呃逆一症,吳俗稱為冷呃。余謂此症寒少而熱多。蓋寒屬陰而主靜,火屬陽而主動。寒鬱於中,不過吞酸、作瀉而已。惟寒遏其氣,則氣以屈而求伸,譬之地氣上騰,而凍欲解,氣為之,非冰為之也。若火之性本炎上,一有所郁,則迫切升浮而作呃。譬之雷出地奮而蟄咸動,非蟲為之,實雷火為之也。

故火有呃,氣有呃,而寒無呃。其偶而氣不調暢者,原不必治。若大病中見呃、則寒熱異如冰炭,不可執以為冷呃也。余聞吳醫八人,治一獨子,時疫發斑喉爛,議用蘆根、丁、藿,問其故,答曰:有冷呃,余不禁大笑。此症疫毒遏郁,宜大劑升、葛、石膏犀角桔梗以解肌而透邪,則呃自止,見丁香則胃爛矣。或曰:此吳俗也。

如公言,彼亦不服,籲!尚何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