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三 木屬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木屬 (3)

1. 痙(附:瘛瘲、顫振、拘攣)

《經》云: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暴強直,皆屬於風。又云: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脅而痛。又云:督脈為病,脊強反折。仲景謂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為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為柔痙。太陽病發汗太多則痙;風病下之則痙;瘡家發汗則痙。

太陽痙,身強脈沉遲者,用栝蔞桂枝取微汗。治剛痙無汗者,葛根湯。治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齘齒者,大承氣湯。(仲景只出此太陽陽明實邪三方,而不及治三陰虛症者,此痙脈皆弦勁伏匿,症多反張厥逆,攻發之方難。而溫散之方易也。)

王海藏治剛痙,用神術湯加羌、獨、麻黃,治柔痙用白朮湯加桂心、黃耆。陳無擇謂痙症多由亡血,筋無所營,故邪得而襲之。凡汗下過多,及大病後多致斯疾。

景岳曰:足太陽之筋病,脊反折,項筋急;足少陰之筋病,主癇瘛及痙。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故痙乃太陽少陰之病也。蓋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為津液之腑,而腎為藏精之臟,病在二經,水虧可知。治此者,當以真陰為本。

凡痙症脈洪滑有火者,一陰煎;火甚陰涸者,玉女煎;痰甚者,清膈煎;有表邪者,三柴胡飲;多汗者,小建中湯人參;泄瀉者,溫胃飲;瀉止而痙者,五福飲;若大虛脈沉細者,大補元煎

附:瘛瘲

瘛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弛縱也。俗謂之搐。暴病得之為風痰,及肝火襲於經脈;久病得之,亦屬痰火乘虛肆虐。治新病脈滿實者,搜滌風痰為主。治久病,必補中寓搜。總之,脈虛緩者可治,脈弦急者難愈。

附:顫振

《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若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則為顫振。有頭動而手不動者。木盛則生風、生火,上衝於頭也。若散於四末,則手足動而頭不動矣。肝經實熱者,瀉青丸。虛熱者,六味丸。肝木虛弱者,逍遙散,加參、朮、鉤藤。挾痰者,加竹瀝。脾胃虛者,六君子加芎、歸、鉤藤。

多汗加耆、附。心血虛者,平補鎮心丹。心經虛熱者,導赤散

附:拘攣

拘攣屬肝,肝主筋也。人但知攣為寒症,而不知亦有血枯而熱者。蓋寒則脛逆而痛,桂枝湯。熱則脛逆而枯,六味加牛膝、當歸。若濕熱下注,則疼腫便秘,羌活勝濕湯。至虛風襲於經脈,手足短縮,爪甲唇青,腹痛轉筋者,木瓜散

循衣撮空:

循衣撮空摸床,多是大虛之候,不問雜病傷寒,以大補投之,多有得生者。古人謂肝熱風淫末疾,故手為之循撮,其人必譫語妄言。《經》云:肺入火為譫妄也。若婦人脫血枯燥,揚手擲足者,生地黃連湯主之。熱極神昏,便閉喘滿者,涼膈、承氣等下之。若氣虛而熱乘肺金者,升陽散火湯

筆花氏曰:痙症之病在筋脈,其原由於血液,陳氏謂亡血筋無所營。一語足以破的,惟其間有寒、有熱、有痰、有火,自當於養陰中隨症加減。又考《內經》因於濕,首如裹。諸痙項強,皆屬於濕之論。因悟瘡家發汗則痙之旨。瘡家本濕毒內蘊;又膿出陰枯,經絡素空,一發其汗。

則濕氣乘虛入絡,關節不利,變而成痙。則痙亦有因濕誤汗而成者,不必定屬瘡家也。凡濕溫之忌發汗,亦此意也。其在大病後、泄後、產後者,半屬氣血垂脫,非峻補不能救。古方用附子白朮、桂心、歸、耆通治三陰,似不若加杞、菟、鹿膠、補骨之屬,兼填督脈。其並非大病後者,宜養營、潤燥、柔肝為主。

景岳謂此症所急在元氣,元氣復則血脈行。審其別無外邪,更宜益氣,如人參養營,十全大補,皆一定之治也。

2. 痙症湯頭

栝蔞桂枝薑棗,桂枝芍藥栝蔞草。

葛根湯用葛麻黃,桂芍甘草生薑

大承氣湯芒硝枳實大黃厚朴饒。

神術湯用蒼朮防風甘草加蔥白

白朮湯中用防風,白朮甘草生薑同。

一陰煎用生熟地丹參冬芍牛甘記。

玉女煎用熟地,石膏麥冬知母膝。

清膈煎用陳貝木,膽星海石白芥錯。

三柴胡飲用柴陳,芍藥歸甘生薑成。

小建中湯芍桂枝,甘草飴糖薑棗施。

溫胃飲用參朮陳,扁豆乾姜歸草能。

五福飲用參熟地,當歸白朮炙草記。

大補元煎參熟山,萸杞當歸杜仲甘。

瀉青丸用羌梔芎,大黃龍膽歸防風。

六味地黃湯,山山熟地,丹苓兼澤瀉,八味附桂相。

逍遙散用柴歸芍,苓朮陳甘煨姜薄。

六君子湯治虛痰,四君又加陳半添。

平補鎮心丹,苓神熟麥天,山參龍齒遠,朱棗味車前

導赤散用麥木通,生地甘草竹葉同。

桂枝湯治太陽風,赤芍桂甘薑棗從。

羌活勝濕湯防風,羌獨藁本蔓草芎。

木瓜散用虎脛,參草當歸桑寄生,酸棗五加姜五片,木瓜黃耆柏子仁

生地黃連湯,赤芍歸芎芩梔防。

涼膈散用翹芩實,山梔前甘大黃薄。

升陽散火湯,升葛羌獨防,人參柴芍藥,生炙草加姜。

人參養營苓朮草,耆歸陳地桂心好,五味白芍遠志姜,再加三枚黑大棗

十全大補八珍齊,再添肉桂與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