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玄機》~ 卷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3)

1. 血瘕

產後血瘕,乃寒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

一方,治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桂心,芍藥(炒),血竭蒲黃(炒,各六分),玄胡索(炒,四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2. 瘀血

產後瘀血奔心,煩悶。蓋因分娩後不飲童便,以致虛火上炎之,故宜黃金散

黃金散,治惡血上衝,肚腹作痛,或發熱作渴。

玄胡索,蒲黃(各一錢),桂心(二分)

上末,酒調服。

一方,用炒蒲黃,每服三錢,水煎。失笑散亦佳。

3. 四肢浮腫

產後四肢浮腫者,因敗血停積,流入四肢,日深腐外,故面黃浮腫,不可作水氣治之。又如心腹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水分,又名血分。諸痛俱可用小調經散

薛云: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氣,又有水分、血分之不同。

一云:產後浮腫,皮膚光瑩,乃脾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也。必用大補氣血為主,佐以蒼朮茯苓白朮補脾。壅滿用半夏陳皮監之。虛人加人參木通;有熱加麥冬、黃芩以清肺金;健脾利水用補中益氣湯。七日外,用人參、白朮各三錢,茯苓、白芍各一錢,陳皮五分,木瓜八分,紫蘇、木通、大腹皮、蒼朮、厚朴各四分。

愚按:腫滿之症虛實不同,實者可消,虛者當補。乃若產後之腫,除有瘀血、食積、怒氣外,皆虛也。或中氣大虛,不能通調水道,小便不利而腫者,治在補中;或腎氣大虛,不能分注水氣,以致水積膀胱而腫者,治在補腎。補中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澤瀉、木通;補腎用金匱腎氣丸琥珀沉香;如氣血兩虛者,早用補氣藥利水,晚用補陰藥兼利水,早晚兩治,效速如神。毋曰腫脹屬實,必以大腹皮、蒼朮、枳、樸、商陸、牽牛、大戟芫花、千金子等物也。

若產後傷食,脾胃不堅,發腫兼喘,多不可救。

小腎虛

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二錢)

上末,每服五分,薑汁溫調下。

大調經散,治中滿急,煩渴,小便不利。

大豆(一兩半炒、去皮),茯神(一兩),真琥珀(一錢)

上每服二錢,空心,濃煎,烏豆紫蘇湯調下。

漢防己散,治水腫。

防己豬苓枳殼桑白皮(各一兩),商陸,甘草(各二錢)

上每服四錢,水煎。

金匱加減腎氣丸,治脾腎虛寒,腰重腳腫,濕飲留積,小便不利,或腹脹四肢浮腫,氣喘痰盛。

白茯苓(三兩),車前子山茱萸(各一兩),附子(五錢),牛膝(一兩),肉桂(一兩),澤瀉(一兩),山藥(一兩),陳皮(五分),丹皮(一兩),熟地(四兩)

上末,同地黃、蜜,丸如梧桐子,每服八十丸,空心飲下。

4. 口乾痞悶

產後口乾痞悶者,脾胃大虛,氣血未定,因食米、面、乾物太早,不能消克,熱毒上熏,故口乾痞悶,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燥熱,不可作胸膈壅滯治之,可服清心蓮子飲

薛云: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膾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痞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清心蓮子飲,治產後心煩發渴。

黃芩(炒),麥冬,地骨皮車前子甘草(各一錢五分),石蓮肉,茯苓黃耆柴胡人參(各一錢)

每用五錢,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