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六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十六卷 (6)

1. 胎前產後喑

《素問》黃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曰:胞之絡脈絕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郭氏論產後不語者何?答曰:人身有七孔三毛,產後虛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故令不語,但服七珍散

七珍散,產後敗血閉塞心竅,令人不語。

人參石菖蒲,生地,川芎(各一兩),細辛防風,辰砂(另研。各半兩)

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調下。

胡氏,孤鳳丹,產後閉目不語。

白礬研末,每一錢,熱水調服。

2. 疸門

夫疸者,謂濕與熱鬱蒸於脾,面目肢體為之發黃是也。疸之名有五:一曰黃汗者,身體俱腫,汗出不渴,其汗能染衣,黃如柏汁。此由脾胃有熱,汗出為風所閉,熱結於中,其汗黃也。二曰黃疸,食已即飢,遍身俱黃,但欲臥,小便澀黃,憎寒壯熱,此酒面煿炙蘊熱瘀滯而得也。

三曰谷疸,食畢即頭眩,心中怫鬱不安,遍身發黃,此脾胃有熱,因大飢過食,有傷胃氣所致也。四曰酒疸,身目俱黃,心中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此由飢中飲酒大醉,當風入水所致也。五曰女勞疸,大勞淫欲,大熱交接,衽席未幾,遽就浴室,以致發熱惡寒,不腹滿急而身目俱黃也。五者之證雖不同,而其為黃則一也。

原其所自,未有不由濕熱而致者也。濕也,熱也,而豈無輕重之別乎。濕氣勝,則如薰黃而晦,熱氣勝,則如橘黃而明。蓋脾主肌肉,土色本黃,濕熱內蒸,或重或輕,自然見於外矣。自其濕熱瘀而傷血,此又為血癥發黃。何以明之?疸症之黃,小便不利,血癥之黃,小便自利。

夫脾受濕熱,鬱而不行,亦多有腹脹之疾。治法大要,疏導濕熱於大小便之中,如茵陳、五苓、黃連、三黃之劑,皆要藥也。然又單陽無陰,病熱已極,疸而不渴,猶為可療;疸而後渴,加之腹膨,則為難治矣。甚者寸口無脈,鼻出冷氣,與夫形如煙薰,搖頭直視為心絕,環口黧黑柔汗發黃為脾絕,雖遇盧扁,亦將不救,孰謂黑疸其可療乎!

加減五苓散,飲食伏暑,郁發為疸,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茵陳,豬苓白朮赤茯苓澤瀉(各二錢)

水煎,食前服。(一方有桂心七分。)

葛根豆豉湯,治酒疸。

葛根(三錢),山梔仁,枳實(麩炒),豆豉(各二錢),炙甘草(一錢),水煎服。

秦艽飲子,五疸口乾,發熱微寒。

秦艽當歸,芍藥,白朮,官桂,熟地黃茯苓陳皮小草川芎半夏,甘草(炙。各一錢)

加姜五片,水煎服。

山茵陳湯,疸症發熱,大小便秘澀。

山茵陳,梔子,赤茯苓,枳實(各一錢半),葶藶,甘草(各一錢)

姜二片,水煎服。

加味四君子湯,治色疸。

人參,白朮,茯苓,白芍藥,黃耆(炙),白扁豆(炒。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茵陳湯,時行瘀熱在裡,鬱蒸不散,通身發黃。

茵陳(一兩),梔子仁(一錢半),大黃(三錢),水煎服。

當歸白朮湯,酒疸發黃,心胸堅滿,不進飲食,小便黃赤,脈弦澀。

當歸,黃芩,茵陳,甘草(炙。各一錢),白朮(二錢),半夏,杏仁(麩炒,去皮尖),枳實(麩炒),前胡(各一錢半),茯苓(二錢)

姜三片,水煎服。

白朮湯,酒疸因下後變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下如啖蒜齏狀,大便黑,皮膚不仁,脈微而數。

白朮,桂心(各二錢),枳實,豆豉,葛根,杏仁(炒,去皮尖),甘草(炙。各一錢),水煎服。

桂枝加黃耆湯,黃汗身腫,汗出已輒輕,久久必身潤,腫中痛,腰以下無汗,其腰弛痛,如有物在皮中,劇者,不能飲食,煩躁,小便不利。

桂枝(二錢),芍藥(三錢),甘草(炙,一錢),黃耆(三錢)

姜五片,棗三枚,水煎服,忌生冷。

茵陳散,黃疸食已即飢,身體、面目、爪甲、牙齒及小便悉黃,寒熱,或身體多赤多青,皆由酒食過度,為風濕所搏,熱氣鬱蒸而成。

茵陳,木通,大黃(炒),梔子仁(各一兩),石膏(二兩),瓜蔞(一個),甘草(炙,半兩)

每五錢,姜五片,蔥白一莖,煎至八分服。大小便秘加枳實、赤茯苓、葶藶。

又有傷寒瘀血不解,鬱於表,發為黃疸,其脈浮緊,當以汗解,獨煎麻黃湯飲之。

黃耆湯,黃汗身體腫,發熱不渴,汗出染衣黃色。

黃耆(蜜炙),赤芍,茵陳(各二兩),石膏(四兩),麥門冬淡豆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竹葉(十四片)

姜三片,水煎服。

滑石散,治女勞疸。

枯礬(五錢),滑石(一兩半)

為細末,每二錢,用大麥粥湯調服,以小便出黃水為度。

瓜蒂散,黃疸遍身如金色,累效。

瓜蒂(二錢),母丁香(四錢),黍米(四十九粒),赤小豆(五分)

為末,每夜以少許吹兩鼻內,㗜入便睡,明日取下黃水,次服黃連散

黃連散,黃疸大小便秘,臟腑壅熱。

黃連,大黃(醋炒。各二兩),黃芩,甘草(炙。各一兩)

每服二錢,白湯下,日三次。

犀角散,發黃心膈煩躁,目赤痛。

犀角屑,黃芩,梔子仁,升麻(各一兩),茵陳,朴硝(各二兩)

每五錢,竹葉七片,水煎服。

紫金丸,脾胃食積結塊,令人四肢怠惰,身面俱黃,肚腹膨脹,俗名黃胖病,此藥能理脾胃,消積聚,退黃,去脹,進飲食。

針砂(銀鍋內醋炒赤色,研),紫金皮(酒浸),香附(炒),京三稜(煨),蒼朮(米泔浸,炒),陳皮,厚朴砂仁(各一兩)

麵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白湯下,或酒或川椒湯亦可。忌牛肉、沙魚等物。

大溫中丸,食積黃腫病。

蒼朮,厚朴,陳皮,三稜,蓬朮,青皮(各五兩),香附(一斤),甘草(二兩),針砂(醋炒紅,三兩)

醋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薑湯下,午後鹽湯下,臨臥酒下。

金黃丸,食積、酒積、諸積面黃,積塊堅硬,疸症。

京三稜,黑醜(各二錢),巴豆(四十九粒,去油為末),黍米粉,香附(各半兩),澤瀉(一錢半)

為末,梔子煎湯和丸,綠豆大,每三五丸,食遠白湯下。

谷疸丸,專治谷疸。

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牛膽(一兩)

為末,以膽汁入少煉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滾水或生薑甘草煎湯下。

治黃疸效方,生蘿蔔子焙為末,白湯調下,日三服,每用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