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風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風痹是中醫古代疾病,又稱為「痹症」,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經絡阻塞、氣血不通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甚至活動受限。

風痹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外邪侵襲: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經絡阻塞、氣血不通。
  • 內生痰濕:脾失健運,水濕內生,阻遏經絡,導致風痹。
  • 肝腎陰虛:肝腎陰虛,精血不足,筋脈失養,導致風痹。
  • 氣血虛弱:氣血虛弱,不能濡養筋骨,導致風痹。

風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關節疼痛:關節疼痛是風痹最常見的症狀,疼痛部位多見於四肢、腰背等處。
  • 關節腫脹:關節腫脹是風痹的另一常見症狀,腫脹部位多見於四肢、腰背等處。
  • 關節僵硬:關節僵硬是風痹的典型症狀,患者關節活動受限,甚至不能活動。
  • 肌肉萎縮:風痹患者長期關節疼痛、腫脹,會導致肌肉萎縮。
  • 其他症狀:風痹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熱、惡寒、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風痹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是風痹的主要治療方法,常用中藥包括羌活、防風、獨活、白芷、蒼朮、甘草等。
  • 針灸治療:針灸治療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是治療風痹的有效方法。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是治療風痹的有效方法。
  • 理療治療:理療治療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是治療風痹的有效方法。

風痹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受涼,同時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黃耆桂枝五物湯

  • 1.《皇漢醫學》:「**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金匱要略》)**
  • 2.《祖劑》:「即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耆,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3.《金匱方歌括》:「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4.《証治準繩‧雜病》:「左腿麻木沉重,除濕補氣湯。《金匱》方,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李正臣夫人病,診得六脈中俱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其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目開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
  • 5.《退思集類方歌註》:「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展開更多

麻黃湯

  • 1.《聖濟總錄》:「治肉極實熱,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為脾風,風氣客於皮膚肉色變,變則鼻見黃色,宜止汗解風痹,麻黃湯方
  • 2.《古今名醫方論》:「續命乃麻黃湯之變者,加乾薑開血受寒痹,石膏解肌受風痹,當歸和血,人參益氣,川芎行血散風也。其並治咳逆上氣,面浮,亦為風寒而致之也。(分疏明晰,深為用方者採擇無誤。)

桂枝湯

  • 1.《祖劑》:「即桂枝湯去甘草,加黃耆,治血痹,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 2.《醫學舉要》:「凡病不外六經,精於傷寒法,乃可通治雜病。蓋雜病之規矩準繩,已畢具於傷寒中也。如虛損之症,保陰液則復脈宜投,護陽氣則建中是賴。痰飲之症,開太陽則青龍有效,攝少陰則真武多功。中風風痹等症,桂枝湯之加減,具見神奇。中寒寒厥等症,四逆輩之裁成,皆堪貴重。
  • 3.《醫學集成》:「風痹,痛無定處,桂枝湯加二活、防風。

四物湯

  • 1.《張氏醫通》:「獨活寄生湯(千金),治風痹腰腳疼重。
  • 2.《醫通祖方》:「治風痹,腰腳疼重。

越婢湯


防己地黃湯

  • 1.《金匱方歌括》:「徐靈胎云。生漬取清汁。歸之於陽以散邪熱。蒸取濃汁。歸之於陰以養血。此皆治風邪歸附於心而為癲癇驚狂之病。與中風風痹自當另看。

烏頭湯

  • 1.《蘭臺軌範》:「_烏頭湯_,見風痹。麻豆湯,見水腫。大活絡丹,崔氏八味丸,即腎氣丸,俱見通治。

獨活寄生湯

  • 1.《胎產心法》:「_獨活寄生湯_,治風痹腰腳疼重。並治產後腹痛,不得轉動,及腰腳攣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湯。去細辛,治產後足膝腫或痛。
  • 2.《張氏醫通》:「獨活寄生湯(千金),治風痹腰腳疼重。
  • 3.《本草徵要》:「(5)風痹——《朱氏集驗方》獨活寄生湯注云:「無桑寄生,則以川續斷代」。

天雄散

  • 1.《診驗醫方歌括》:「藥有溫熱又當審詳。欲溫中以蓽茇,用發散以生薑,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腎水,膃肭臍療瘵更壯元陽。原夫川芎祛風濕補血清頭,續斷治崩漏益筋強腳,麻黃髮汗以療咳嗽,韭子助陽而醫白濁,川烏破積有消痰治風痹之功,天雄散寒為祛濕助清陽之藥。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 1.《醫方集解》:「痛風有寒、有濕、有熱、有痰,有血之不同,此為通治(按此即《內經》所謂行痹、痛痹也。經曰:風寒濕三者雜合而為痹也,蓋風痹痿厥,病多雜合,故世俗每言風痹有病風而不痛者,則為不仁,此氣血兩虛,其證為加重矣)。

續命湯

  • 1.《古今名醫方論》:「續命乃麻黃湯之變者,加乾薑開血受寒痹,石膏解肌受風痹,當歸和血,人參益氣,川芎行血散風也。其並治咳逆上氣,面浮,亦為風寒而致之也。(分疏明晰,深為用方者採擇無誤。)

防己茯苓湯

  • 1.《雞峰普濟方》:「治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亦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疼狀如風痹皮水為病四肢腫水在皮膚中聶聶動防己茯苓湯主之

小續命湯

  • 1.《羅氏會約醫鏡》:「_小續命湯_,通治風痹、痿厥、外感等證。
  • 2.《兒科要略》:「(五)小續命湯,治中風不省人事,喎斜癱瘓,麻木眩暈,涎鳴反張,暗啞厥冷,及風痹腳氣,外顯六經形證者。
  • 3.《沈俞醫案合鈔》:「(案1)嵇。陽虛風痹,周身遊走而痛,用小續命湯。

至寶丹

  • 1.《素問玄機原病式》:「若始覺風熱鬱結於表,而里尚平者可也,或以寒物佐之亦佳。如靈寶丹治風痹,雖用硫磺、鍾乳、木香、桂心之類辛熱,是亦能令開結也,佐以牛黃、腦子、苦參、芒硝之類寒物,以使結散而無復郁也,況至寶丹乃散風熱鬱痹之寒藥也。

地黃飲子


蠲痹湯

  • 1.《成方切用》:「三曰風癔,庵忽不知人也。四曰風痹,諸痹類風狀也。嘉言曰:難相類,實有不同。風則陽先受之,痹則陰先受之爾。致痹之因,曰風,曰寒,曰濕,互相雜和,非可分屬。但以風氣勝者為行痹,風性善行故也。以寒氣勝者為痛痹,寒主收急故也。以濕氣勝者為著痹,濕主重滯故也。
  • 2.《成方便讀》:「蠲痹湯,黃耆,當歸(酒洗),赤芍(酒炒),羌活,防風,片子姜(黃酒炒),炙甘草,加薑、棗煎。治中風項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舉動艱難等證。夫風痹一證,有痹於筋骨、肌肉、經絡、營衛種種之不同。其痹於筋骨者,另已論之矣。然邪之所入,無不先自營衛、經絡、肌肉,而及於筋骨也。

牛黃解毒丸

  • 1.《咽喉脈證通論》:「治一切喉風痹閉,咳嗽喘急,痰涎壅塞,胸膈迷悶,並口舌等證,無不見效。

三痹湯

  • 1.《濟陽綱目》:「_三痹湯_,治血氣澀滯,手足拘攣,風痹等疾。
  • 2.《校註婦人良方》:「_三痹湯_,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痹等疾。
  • 3.《赤水玄珠》:「_三痹湯_,治血氣澀滯,手足拘攣,風痹等疾。
  • 4.《醫學入門》:「三痹湯即寄生湯,黃耆續斷湊成方,一切風痹拘攣疾,煎服為丸任意嘗。
  • 5.《婦人大全良方》:「治血氣凝滯,手足拘攣、風痹、氣痹等疾皆療。
▼ 展開更多

三聖散

  • 1.《是齋百一選方》:「大治手足拘攣,口眼喎斜,左癱右瘓,骨節痠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又名舒筋散(原版作「手足風痹」,今從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