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12)

1. 熱嘔

竹茹湯

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白話文:

治療胃部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葛根(三兩),半夏(湯泡七次,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葛根(三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取其黏液,二兩),炙甘草(一兩)

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茹如棗許大,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服,不以時候。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五錢。以兩杯水,放入大棗大小的竹茹和五片薑,煮到剩下七成的水量,去渣。取清汁,稍等溫涼後服用,不需要在特定時間服用。

二陳湯加白竹青煎效。(方見痎瘧類。)

通心飲

治心脾蘊熱作嘔。每服三錢,燈心、藿香葉煎。(方見小方科急驚類。)

小柴胡湯

白話文:

二陳湯加上白竹青煎服後效力更佳。(詳細方劑請見瘧疾類。)

通心飲

治療心脾蘊熱所致嘔吐。每次服用三錢,以燈心、藿香煎服。(詳細方劑請見急驚類雜病小方。)

小柴胡湯

治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水入即吐。或因冒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每服三錢,加人參烏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方見傷寒陽證類。)

白話文:

治療胃中挾熱、煩躁、積聚涎沫、喝水就吐。或者因為感受暑熱、伏暑,以及傷寒伏熱不解。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人參、烏梅、生薑五片、紅棗一個煎服。(方見傷寒陽證類。)

白話文:

三乙承氣湯

**功效:**通下熱結,清熱瀉火。

**主治:**身熱煩渴,小便短澀,大便閉結,舌紅苔黃燥,脈數有力。

組成:

  • 大黃(乙)15 克
  • 芒硝(乙)15 克
  • 厚朴(乙)10 克
  • 枳實 6 克
  • 炙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服,一次 1 劑,早晚分 2 次服用。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氣虛下陷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服用期間須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治嘔吐,水漿不入,或食已即吐,大便秘。或利而不鬆快,時覺腹滿者。或下利赤白,而嘔吐食不下者。或大腸小腸膀胱結而不通,上為嘔吐隔食。

白話文:

治療嘔吐、無法進食、吃下後就嘔吐、大便不通。有時腹瀉也不爽快、時常覺得肚子脹、或腹瀉呈紅白、嘔吐後無法進食。或大腸、小腸、膀胱阻塞不通,向上引起嘔吐阻止食物進入。

大黃厚朴(姜炒),枳殼芒硝(各半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大黃:1錢

厚朴(用薑炒過):1錢

枳殼:1錢

芒硝:半錢

甘草:2錢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六分,卻入硝,細細啜服。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三片薑。煮沸後減少六分之二,加入硝石,慢慢啜飲。

2. 冷證嘔吐

白話文:

四逆湯

組成: 柴胡四兩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 生地黃四兩 乾薑半兩

功能: 溫中散寒,理氣和營。

主治: 陽虛寒盛,腹中劇痛,手足厥冷,脈微欲絕。

方義: 本方以柴胡、芍藥、甘草組成柴芍甘湯,溫中散寒,理氣和營;生地黃滋陰涼血;乾薑溫中回陽。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之功,使中氣得溫而痛止,營血調和而厥冷復。

治胃中虛,四肢厥冷,食即嘔吐。或因冷食傷胃,或累經汗下,致虛胃氣,但脈弱,小便多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方見傷寒陰證類。)未效,服金液丹,每服九丸,米飲下,丁胡三建湯生薑十片煎吞下。(方見痼冷類。)

白話文:

治療胃中虛寒,四肢厥冷,吃東西就會嘔吐的疾病。或者是因為吃了生冷食物傷害了胃,或者是因為多次出汗導致虛耗了胃氣,但是脈搏微弱,小便次數多,顏色淡黃,身體微熱,出現厥冷症狀的難以治療。(配方請參考傷寒陰證類。)如果治療無效,服用金液丹,每次服用九丸,用米湯送服,丁香、胡荽、建曲各三錢,生薑十片,煎湯後吞服。(配方請參考痼冷類。)

3. 通治

白話文:

藿香正氣散

組成:

  • 藿香
  • 紫蘇
  • 佩蘭
  • 白芷
  • 大腹皮
  • 厚朴
  • 扁豆
  • 防風
  • 甘草

功效:

  • 清暑化濕
  • 解表散邪
  • 理氣和中

主治:

  • 夏令感冒,症見發熱、頭痛、倦怠、腹痛、腹瀉等
  • 暑濕夾雜,症見身重、胸悶、噁心、嘔吐等
  • 中暑,症見頭痛、發熱、頭暈、噁心等

治胃口有虛熱作嘔。生薑三片,木瓜二片,煎。(方見傷寒陰證類。)

白話文:

治療胃部有虛熱嘔吐。生薑三片,木瓜二片,一起煎煮服用。(更多說明請參閱傷寒論陰證類。)

香白丸

治氣不順,痰涎壅盛,嘔吐不止。

白話文:

治療氣血不順暢、痰液堆積過多,導致嘔吐不止。

青州白丸子(方見風科通治類),青木香丸(方見諸疝類)

白話文:

青州白丸子(詳細方劑請參考《風科通治》類),青木香丸(詳細方劑請參考《諸疝》類)。

上各三十丸,生薑湯吞下。

炮附子丸

治胃脘有熱,胃中有寒,嘔吐不止。

附子(炮,去皮臍,二兩)

白話文:

**生薑湯:**一次服用三十丸,吞下。

炮附子丸:

治療胃脘灼熱,胃中寒冷,嘔吐不止。

配方:

  •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臍,二兩)

上為末,以糊丸如梧子大,就濕以大黃末五錢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薑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上方的成分研成細末,用以糊成丸劑,丸劑大小約如梧桐子一般。接著用濕大黃末五錢為外衣包裹丸劑。每次服用十顆丸劑,逐漸增加至二十顆丸劑,用薑湯送服。

快氣湯

治一切氣,心腹脹痛,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白話文:

快氣湯

主治各種氣滯,導致的心腹脹痛、胸膈阻塞、打嗝泛酸、胃中痰液逆流嘔吐,以及宿醉未解、飲食不振等症狀。

香附(去毛,三兩二錢),甘草(四錢爁),縮砂仁(去皮殼,八錢)

白話文:

香附(去除毛,三兩二錢),甘草(四錢,切碎),縮砂仁(去除皮殼,八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鹽湯點下。常服快氣,美飲食,養脾。

勻理湯

治體虛,上氣壅盛,中脘痞塞,嘔泄翻吐,水飲不入,其證急速。

白話文:

[勻理湯]

適用於身體虛弱、上焦氣機鬱滯、中脘痞塞、嘔吐瀉泄、不能進食、病情緊急的情況。

每劑一錢,用鹽湯送服。長期服用有助於理氣、促進消化,滋養脾胃。

木香勻氣散(方見諸疝類),理中湯(方見霍亂類)

白話文:

木香勻氣散(方見諸疝類):這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疝氣。

理中湯(方見霍亂類):這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霍亂。

上二藥合和,鹽湯調服一匕,立效。

人參散

治吐逆及瀉後除煩渴。常服調中和氣。

白話文:

將人參散與鹽湯混合,取一匙服用,立竿見影。

[人參散]

適合治療嘔吐、腹瀉後引起的煩渴。平日服用可調和中氣。

茯苓人參(各半兩),白乾葛(一兩),藿香,木香,甘草(各一錢半),嫩黃耆(去蘆,一錢半)

白話文:

  • 白茯苓、人參(各 15 克)

  • 白乾葛(30 克)

  • 藿香、木香、甘草(各 5 克)

  • 嫩黃耆(去除蘆頭,5 克)

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瀉後渴甚者,每服加滑石末二錢同煎。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七分量,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若是腹瀉後口渴嚴重的人,可以在每次服用時加入二錢滑石粉一同煎煮服用。

白話文:

丁香煮散

組成:

  • 丁香 3 克
  • 黃連 3 克
  • 附子 1.5 克 (炮)
  • 乾薑 3 克
  • 人參 3 克
  • 炙甘草 3 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清水煎煮,取汁飲用。

功效: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 腹部絞痛,腹瀉,脘腹脹滿,嘔吐,泄瀉。

治脾臟伏冷,胃脘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噁心,寒嗽中滿,臟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無問久新,功效不可具述。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臟內部寒冷,胃部受寒、胸部及橫膈膜堵塞悶脹、心和腹部刺痛、痰氣倒流噁心、寒咳胸腹滿脹、臟腑虛弱泄瀉、食慾下降、胃部翻滾嘔吐、四肢冰涼。但是針對沉積而嚴重的寒氣,無論是長期的還是新發生的,其療效是無法一一列舉的。

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乾薑(炮。各四兩),良薑(炮,去蘆頭,四兩),益智(去皮,五兩半),胡椒(二兩)

白話文:

丁香:不經過火炒

紅豆:去除外皮

青皮:去除白色部分

甘草:經過炙烤

川烏:經過炮製,去除外皮和肚臍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乾薑:經過炮製

良薑:經過炮製,去除蘆頭

益智:去除外皮

胡椒:使用兩量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鹽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極妙。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碗,放入生薑三片、鹽一小撮,煮至水量剩七分,趁熱在空腹時服用。藥渣再煮一次。症狀好轉後即可停服。極為有效。

灸法:乾嘔,灸尺一,穴在肘約上動脈,灸三壯。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壯。乾嘔不止,粥藥皆吐,灸間使穴三十壯,其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若四厥脈沉絕不至者,亦灸之便通。此起死人法。吐嘔宿汁,吞酸。灸神光穴百壯,其穴在二肋旁二寸,上直兩乳。嘔逆噦噫,灸石關百壯,其穴在陰都穴下一寸。

白話文:

灸法:乾嘔,灸尺澤穴一壯,這個穴位在肘部約上動脈處。灸乳根下一寸處,三十壯。如果乾嘔不止,連粥藥都吐出來,灸間使穴三十壯,這個穴位在手掌後三寸兩筋之間。如果四肢厥逆,脈搏沉弱或脈搏完全消失,灸間使穴,可以立即通暢。此法可以起死回生。嘔吐宿食,吞酸水。灸神光穴一百壯,這個穴位在兩肋旁二寸,與兩乳平齊。嘔逆噫氣,灸石關穴一百壯,這個穴位在陰都穴下一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