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9)

1. 氣秘

三和散(方見諸氣類)

四磨湯

治氣滯腹急,大便秘澀。

白話文:

三和散(方法見於《諸氣類》)

四磨湯

治療氣滯腹痛,大便祕結。

白話文:

大檳榔

  • 又稱檳榔,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棕櫚科植物。
  • 果實可入藥,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殺蟲消積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胃痛、腹瀉、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沉香

- 是一種珍貴的香料,產於東南亞地區。

- 由沉香樹的樹脂凝結而成,具有安神益氣、化痰止咳、溫腎暖宮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咳嗽、氣喘、腎虛等症狀。

木香

-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中國華南、西南地區。

- 根莖可入藥,具有溫中行氣、散寒止痛、消積化滯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腹痛、腹瀉、痢疾、感冒頭痛、風寒濕痺等症狀。

烏藥

- 是一種常綠灌木,分佈於中國華南、西南地區。

- 根莖可入藥,具有溫腎暖宮、散寒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宮寒不孕、月經不調、風寒濕痺等症狀。

白話文:

沉香:

  • 是一種珍貴的香料,產於東南亞地區。
  • 由沉香樹的樹脂凝結而成,具有安神益氣、化痰止咳、溫腎暖宮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咳嗽、氣喘、腎虛等症狀。

木香:

  •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中國華南、西南地區。
  • 根莖可入藥,具有溫中行氣、散寒止痛、消積化滯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腹痛、腹瀉、痢疾、感冒頭痛、風寒濕痺等症狀。

烏藥:

  • 是一種常綠灌木,分佈於中國華南、西南地區。
  • 根莖可入藥,具有溫腎暖宮、散寒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
  • 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宮寒不孕、月經不調、風寒濕痺等症狀。

上四味,於擂盆內各磨半盞,和勻溫服,有熱者,加大黃枳殼,名六磨湯

白話文:

以上四種中藥,在擂缽中各研磨半小杯,混合均勻,溫服。如果有發熱症狀的,再加入大黃、枳殼,叫做「六磨湯」。

蘇子降氣湯

治氣不下降,大便不通。加枳殼、杏仁。(方見諸氣類)

橘杏丸

治氣秘。老人、虛弱人皆可服。

橘紅(取末),杏仁(湯浸去皮尖,另研)

上各等分,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蘇麻粥,(此藥順氣,滑大便)

紫蘇子,麻子仁

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

小通氣散

治虛人憂怒傷肺,肺與大腸為傳送,致令秘澀。服燥藥過,大便秘亦可用。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

治療氣機不降,大便不通。再添加枳殼、杏仁。(詳細方劑請參考「諸氣類」)

橘杏丸

治療氣祕。老人、體弱者皆可服用。

橘紅(研成細末),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再研磨)

以上各等分,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70 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蘇麻粥(此方可順氣、通大便)

紫蘇子,麻子仁

以上兩味藥材不拘用量,研磨成細粉,用水過濾取汁,煮粥服用。

小通氣散

治療虛弱者因憂慮和憤怒而傷肺,肺與大腸相互傳輸,導致大便乾結。服用了過於燥熱的藥物後,大便祕結也可服用。

陳皮(去白),蘇嫩莖葉,枳殼(去穰),木通(去皮節)

白話文:

陳皮:去除白色的內層。

蘇嫩莖葉:蘇木的嫩莖和葉子。

枳殼:去除果肉的枳殼。

木通:去除皮和節的木通。

上等分,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溫服立通。

白話文:

藥粉混合後,研為細末。

每次取四錢藥粉,加入一杯水煎煮,煎好後趁溫熱時服用,即可暢通。

2. 積滯秘結

脾積丸

治飲食停滯,腹脹痛悶,嘔惡吞酸,大便秘結。

白話文:

脾積丸

適應症:

治療飲食停滯導致的腹部脹痛、悶痛,噁心、嘔吐酸水,大便乾結。

蓬莪朮(三兩),京三稜(二兩),良薑(半兩,以上用米醋一升,於瓷磁瓶內煮乾,乘熱切碎,焙),青皮(去白,一兩),南木香(半兩),不蛀皂角(三大錢,燒存性),百草霜(村莊家鍋底者佳)

白話文:

  • 蓬莪朮(三兩):一種中藥,具有健脾、化痰、止痢的功效。

  • 京三稜(兩兩):一種中藥,具有消食、導滯、止痛的功效。

  • 良薑(半兩):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

  • 青皮(去白,一兩):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的功效。

  • 南木香(半兩):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

  • 不蛀皁角(三大錢,燒存性):皁角刺的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百草霜(村莊家鍋底者佳):鍋底的煙灰,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 *將上述中藥材與米醋一起加入瓷磁瓶內煮乾,乘熱切碎,焙。

上末,用川巴豆半兩,只去殼,研如泥,漸入藥末研和,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六十丸,橘皮煎湯送下。

白話文:

最後,用川豆半兩,只去殼,研成泥狀,慢慢放入藥末中研磨混合,用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五 十丸,逐漸增加至六十丸,用橘皮煎煮的湯送服。

木香逐氣丸

治食積氣滯,通利大便。兼治腳氣、小腸氣、諸氣攻刺腹痛。

白話文:

木香逐氣丸

治療因食物積滯而氣滯的症狀,促進大便通暢。同時也治療腳氣、小腸氣、以及各種氣滯導致刺痛的腹痛。

橘紅,青皮(去白),檳榔(雞心者。各半兩),南木香(二錢半),川巴豆肉(一錢半,研如泥,漸入藥夾研)

白話文:

橘紅、青皮(去除白色的部分)、檳榔(選擇像雞心的檳榔。各半兩)、南木香(二錢半)、川巴豆內部(一錢半,將其研磨成泥狀,並逐步放入藥盒研磨)。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調神麯末,為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薑湯下。如氣攻腹痛,枳殼木瓜煎湯下。

白話文:

將上等紅參磨成細末,加入生薑汁和神曲的末攪拌,搓成像麻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十丸,用薑湯送服。如果氣滯攻腹疼痛,可以用枳殼和木瓜煎湯服用。

感應丸

治飲食所傷,三焦氣滯,大便秘澀。

白話文:

治療由飲食所傷,三焦之氣壅滯,造成大便祕結、難以通便的症狀。

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者,細研稱,二兩),新揀,丁香(一兩半),杏仁(去雙仁,陳肥者一百四十個,去尖,湯浸一宿,去皮,別研極爛如膏),南木香(去蘆頭,二兩半),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二十個),川乾薑(炮製,一兩),巴豆(七十個,去皮心膜,研細出盡油如粉)

白話文:

百草霜(用村莊裡鍋底上的霜,研磨成細粉,二兩)、新採摘的丁香(一兩半)、杏仁(去掉雙仁,用陳年肥碩的杏仁一百四十個,去除尖端,用湯浸泡一整夜,去除皮,別研磨成極其細膩的膏狀)、南木香(去除蘆頭,二兩半)、肉豆蔻(去除粗皮,用滑皮仁二十個)、川乾薑(炮製,一兩)、巴豆(七十個,去除皮和心膜,研磨成細粉,提取出全部油脂,直到變成粉末)。

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餘四味搗為末,與三味同拌研令細,用好蠟匱和。先將蠟六兩溶化作汁,以重綿濾去滓,更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溶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稱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兩,於銚內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蠟四兩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

白話文:

除了巴豆粉、百草霜、杏仁這三味藥外,其餘四味藥材搗成果末,與上述三味藥一起研磨混合均勻,再用上好的蠟加入混合物中和勻。首先將六兩的蠟熔化成液狀,用厚厚的棉花過濾掉雜質,再用一升好的酒在銀器或石器中煮蠟,煮沸多次後將蠟溶液傾倒出來,等酒冷卻後,蠟會浮在上面,取蠟稱重備用。如果在春夏季製作,就先用一兩清油在小鍋中熬煮出香味,然後倒入四兩熔化的蠟汁,趁熱將前面混合的藥末加入鍋中攪拌均勻。

秋冬修合,用清油一兩半,同煎煮熱作汁,和蠟匱藥末成劑,分作小錠子,以油單紙裹之,旋丸服餌。

白話文:

秋冬之際進補調理,取清油一兩半,與藥末共煮沸騰做成藥汁,再與蠟匱藥末混合搓成藥劑,分作小丸子,用油紙包起來,旋轉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