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

《衛生易簡方》~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脾胃

治胃氣弱不下食者,用蓴菜合鮒魚為羹,食之至效。

白話文:

治療胃氣虛弱,導致食慾不振,可用蓴菜和鮒魚一起煮成湯,食用後效果顯著。

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湯飲不下,用粟米半升杵末,水丸如桐子大。煮熟入少鹽,空心和汁吞下。

白話文:

治療脾胃功能虛弱導致的食物不易消化、嘔吐、反胃且無法喝水的症狀,可以使用半升粟米,搗碎成粉末後加入水,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將藥丸煮熟後加入少量鹽,在空腹時服用藥丸並將其湯汁一併吞下。

治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用鯽魚半斤,細切作鱠,沸豉汁投之,入胡椒乾薑、蒔蘿、陳皮空腹食之。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寒,不能消化食物、身體虛弱無力,可用鯽魚半斤,切成細塊做成魚生,用煮滾的豆豉汁來醃製,加入胡椒、乾薑、蒔蘿、陳皮,空腹食用。

治胃氣冷,吃食即欲吐,用白豆蔻三枚為末,好酒一盞,微溫調服,日三盞。

白話文:

治療胃部寒氣,進食後即想吐,用白蔻三枚研成粉末,加入一杯溫熱的酒調勻服用,一天三次。

治脾寒氣發,歇痛不可忍,用茱萸、桃仁各一兩和,炒茱萸焦黑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細研,蔥白煨熟,酒浸,溫分二服。

白話文:

治療由於脾臟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疼痛難忍。

使用茱萸、桃仁各一兩,混合炒製,將茱萸炒至焦黑後去除,取出桃仁,去除外皮及尖端,將桃仁研磨成細粉,把蔥白煨熟,用酒浸泡,溫熱後分兩次服用。

治脾氣壅滿,心膈不利,用枳實二兩,麩炒黃為末,米飲調二錢下,不拘時。

白話文:

治療脾氣壅塞、心膈不舒暢:

使用 枳實 二兩,麩炒至黃色後研磨成粉末。用米湯沖服二錢,不受時間限制。

治脾胃不調,不思飲食,用人參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朮、陳皮等分,銼細。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

白話文:

治療脾胃不調、食慾不振,可以使用人參、炒過的甘草、剝皮的茯苓、白朮、陳皮,各取等量。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不限時間服用。

治脾胃作疼,用白艾為末,每服一二錢,沸湯調服,不拘時。

治脾胃不和,消食快氣,用百合曬乾為末,米飲調服一二錢,薑湯亦得。

白話文:

**古文:**治脾胃作疼,用白艾為末,每服一二錢,沸湯調服,不拘時。

**白話文:**治療脾胃疼痛,使用白艾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兩錢,用沸騰的湯水調和服用,不拘時間服用。

**古文:**治脾胃不和,消食快氣,用百合曬乾為末,米飲調服一二錢,薑湯亦得。

**白話文:**治療脾胃不和,幫助消化和消除脹氣,使用百合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服用一到兩錢,也可以用薑湯調和服用。

治脾胃進食,用茴香二兩,生薑四兩,同搗勻,淨器內濕紙蓋一宿,次日銀、石器中慢火炒黃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茶酒任下。

白話文:

治療脾胃進食不消的問題,使用二兩茴香,四兩生薑,一起搗勻,放在乾淨的容器裡,用濕紙蓋起來一晚上。第二天在銀或石頭的容器裡,用文火炒到變黃,磨成粉末,用酒或糊和成丸藥,丸藥大小和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可以搭配茶或酒服用。

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常服暖胃消痰,用蒼朮去皮五兩米泔浸二日,厚朴去皮薑製炒香、陳皮去白、甘草各三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或鹽湯點服。並治諸症,名加減平胃散。若瀉脾濕,加茯苓、丁香、白朮;

白話文:

原句:

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常服暖胃消痰,用蒼朮去皮五兩米泔浸二日,厚朴去皮薑製炒香、陳皮去白、甘草各三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或鹽湯點服。並治諸症,名加減平胃散。若瀉脾濕,加茯苓、丁香、白朮。

治療脾胃不和,不進飲食的症狀,可以服用暖胃消痰的藥方。取蒼朮去皮五兩,用米泔浸泡二日,然後取出曬乾。厚朴去皮,用薑汁拌炒至香。陳皮去白色部分。甘草各三兩,研磨至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或用鹽湯送服。這種藥方也可以治療其他症狀,因此名為「加減平胃散」。如果腹瀉,並且脾胃濕氣重,可以加茯苓、丁香、白朮。

若瘟疫時氣,二毒傷寒,頭痛壯熱,加連根蔥白五寸,豆豉三十粒,煎三二服,微汗出愈;

若五勞七傷,手腳心熱,煩躁不安,百節痠疼,加柴胡

若痰嗽瘧疾,加薑製半夏

若五臟氣痛,加茴香;

若水氣腫滿,加桑白皮

若傷酒,加丁香、葛根

若飲冷傷食,加高良薑

若滑脫泄瀉,加肉豆蔻;

若風痰四肢沉困,加荊芥

若腿膝冷痛,加牛膝;

若渾身虛壅拘急,加地骨皮

若腿膝濕痹,加菟絲子;

若白痢,加吳茱萸

若赤痢,加黃連

若頭風,加藁本

若轉筋霍亂,加南木瓜

若七邪六極,耳鳴,夢泄,盜汗,四肢沉重,腿膝痠疼及婦人宮藏久冷,月脈不調者,加官桂;

若胃寒嘔吐,加生薑;一法加茯苓、丁香;

若氣不舒快,中脘痞塞,加縮砂、香附子、姜,煎服;

若欲進食,加神麯、麥櫱、吳茱萸、蜀椒、乾薑;

若傷寒吐利,加藁本;

若瘧疾寒熱,加柴胡;

若小腸氣痛,加苦楝、茴香;

若婦人赤白帶下,加黃耆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如果發生瘟疫,毒素引起的傷寒,出現頭痛、高燒,加入連根蔥白五吋,豆豉三十粒,煎服三至二次,發微汗後會痊癒;

如果因過度勞累或受傷造成,手腳心發熱,煩躁不安,全身痠痛,加入柴胡;

如果出現痰咳、瘧疾,加入薑製半夏;

如果臟腑氣痛,加入茴香;

如果水腫脹滿,加入桑白皮;

如果宿醉,加入丁香、葛根;

如果飲用冷飲或誤食,加入高良薑;

如果腹瀉滑脫,加入肉豆蔻;

如果風痰導致四肢沉重,加入荊芥;

如果腿膝冷痛,加入牛膝;

如果全身虛弱、氣血瘀滯,加入地骨皮;

如果腿膝濕痹,加入菟絲子;

如果白痢(糞便呈白色),加入吳茱萸;

如果赤痢(糞便呈紅色),加入黃連;

如果頭部風寒,加入藁本;

如果轉筋、霍亂,加入南木瓜;

如果七情內傷或極度虛弱,出現耳鳴、遺精、盜汗、四肢沉重、腿膝痠痛,以及婦女宮寒、月經不調等,加入官桂;

如果胃寒嘔吐,加入生薑;另一種方法是加入茯苓、丁香;

如果氣滯不暢,中脘堵塞,加入縮砂、香附子、生薑,煎服;

如果食慾不振,加入神麯、麥芽、吳茱萸、蜀椒、乾薑;

如果傷寒引起嘔吐、腹瀉,加入藁本;

如果瘧疾寒熱交替,加入柴胡;

如果小腸氣痛,加入苦楝、茴香;

如果婦女出現赤白帶下,加入黃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