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

1. 治傷寒一日候諸方

夫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而頭項腰脊痛也。

白話文:

如果得了傷寒病,最初一天就會影響太陽經(又稱膀胱經)。太陽經是三陽經(少陽、陽明、太陽)中排在首位的,所以最先發病。太陽經的經脈位於腰部和脊椎,主要負責頭部、頸部和腰部的功能。因此,生了病的第一天,會出現頭部、頸部和腰部疼痛的症狀。

治傷寒一日。太陽受病。頭痛項強。壯熱惡寒。宜服桂枝方。

桂枝(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二兩去根節)

白話文:

桂枝(半兩,約 15 克) 附子(半兩,約 15 克,先炮製爆裂後去除外皮和臍狀物) 乾薑(半兩,約 15 克,炮製爆裂後切片) 甘草(半兩,約 15 克,炙製微赤後切片) 麻黃(二兩,約 30 克,去除根部和節處)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里。以稀蔥粥投之。衣蓋取汗。如未汗。一依前法再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放兩根蔥白。煎煮到六分之一的量。過濾去除渣滓。不限時間,稍加熱後服用。就像走五里路那樣,喝一些稀蔥粥。蓋上衣服發汗。如果沒出汗,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次服用。

治傷寒一日。頭痛。身體百節痠疼。惡寒。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桂心(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芎藭(一兩),赤芍藥(三分),白朮(三分)

白話文:

麻黃(1兩,去掉根和節) 桂枝心(3分) 杏仁(3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去除雙層仁麩,炒至微黃) 甘草(0.5兩,烤至微紅,研成粉末) 附子(3分,烤裂後去掉皮和肚臍) 川芎(1兩) 赤芍藥(3分) 白朮(3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厚覆取汗。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四錢,加入半中盞水,薑片半分,大棗三枚。煮沸後煎至液體剩下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段,略微加熱服用。服用後散步五、六里路,再服用一次。蓋好被子讓自己出汗。

治傷寒初患一日。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葛根(一兩半銼),石膏(一兩半),桂心(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麻黃(50克,去除根部和節點) 甘草(2.5克,烤至微紅並切碎) 赤芍藥(25克) 葛根(75克,切碎) 石膏(75克) 桂心(7.5克) 杏仁(25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端和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以汗出為效。

白話文:

按照上方藥方抓藥,搗碎篩過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盞水,放進半分生薑和三顆棗子。煎煮至剩六分,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趁熱多次服用。蓋被子發汗,出汗後症狀就會減輕。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目四肢疼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細辛(一兩) 赤芍藥 (一兩) 桂心 (三分) 乾薑 (半兩,炮裂後切成小塊) 附子 (半兩,炮裂後去皮和肚臍) 炙甘草 (半兩,烤至微紅然後切成小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蔥粥投之。衣蓋出汗。

白話文:

服用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生薑半片,大棗三顆。煎到只剩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趁熱服用。服用後一會兒,吃蔥粥送服藥液。蓋上被子發汗。

治傷寒一日。脈弦而數。頭項腰脊痛。身熱煩滿。不得睡臥。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分。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出汗。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 5 錢。使用一大碗水,放入半匙豆豉和兩根蔥白。將其煎煮到只剩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渣滓,不用計時。趁稍熱時頻繁服用。蓋上衣服發汗。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惡寒。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半兩去根節),白朮(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桂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桔梗(1 兩,去除根部) 細辛(0.5 兩) 川烏頭(1 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麻黃(0.5 兩,去除根部和節點) 白朮(0.5 兩) 防風(0.5 兩,去除根部) 桂心(1 兩) 乾薑(0.5 兩,炮製後切碎) 吳茱萸(0.1 兩,用湯浸泡 7 次,再烘乾後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衣蓋出汗。如未汗出。即再服之。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其脈洪數。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三分),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麻黃〔二(三)分去根節〕,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人參(半兩,去掉根鬚) 桂心(三分)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乾薑(半兩,炮製裂開後切碎) 麻黃(二分或三分,去掉根部和節點) 甘草(一分,炙烤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並四五服。汗出效。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宜服石膏飲子方。

石膏〔二(一)兩搗碎〕,柴胡(半兩去苗),豉(一合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蔥白(二莖),薄荷(一分)

白話文:

石膏(兩兩,搗碎),柴胡(半兩,去除根須),豉(一合,略微炒熟),麻黃(一兩,去除根和節),蔥白(兩莖),薄荷(一分)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三二里相續服。盡厚蓋取汗。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用兩大碗水煎煮。煎至剩下一碗二分(三分)。去除渣滓。不必計較時間,只需稍微熱著。分為三劑。像走三四里路一樣,連續服用。全部服完後,用厚被蓋住發汗。

治傷寒百邪毒氣。在皮膚肌肉。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桑根白皮(半兩銼),赤芍藥(一分),梔子仁(一分),前胡(一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分)

白話文:

麻黃(15 克,去除根和節) 桑根白皮(15 克,切細) 赤芍藥(3 克) 梔子仁(3 克) 前胡(3 克,去除蘆頭) 甘草(3 克,烤至微紅,切碎) 杏仁(3 克,用水浸泡,去除皮尖,雙仁,炒至微黃) 桂心(3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以厚衣蓋出汗。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選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和半片生薑。煎煮到剩五分之一。濾渣。不計時間。稍熱後頻繁飲用。穿著厚衣服蓋住身體發汗。

治傷寒初覺頭痛。膈上痰壅。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赤茯苓(一兩),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一兩半用皮),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細辛(半兩) 陳皮(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附子(二兩,炮製破裂去除皮和臍) 訶黎勒(一兩半,取用果皮) 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初覺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麻黃散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蔥白(三莖),豉(一合)

上件藥。搗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項腰腳疼痛。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葛根(一兩銼),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三分),桂心(三分),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椒六(二)七粒。蔥白二莖。薄荷二十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服藥後吃蔥豉粥投之。以衣蓋出汗。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 5 錢,加入一大碗水。放半合豉(鹹豆),放六或七粒胡椒粒,放兩根蔥白,放 20 片薄荷葉。煎服到藥液只剩六分之四。過濾掉渣滓。不限定服藥時間。趁藥液微熱時服用。服藥後,吃蔥豉粥後服用。蓋上衣服發汗。

治傷寒初覺。憎寒壯熱。頭痛口苦。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須臾吃蔥豉粥投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 5 克。加入一大杯水,並放入半片生薑和三顆紅棗。煮沸後,煮至藥液減少至 5 分之 2。過濾掉渣滓,不限時間,趁熱服用。服用一小段時間後,吃蔥豉粥並蓋上衣服以發汗。如果尚未出汗,則再次服用藥液。

治傷寒一日。頭痛項強。上連腑。壯熱憎寒。體痛口苦。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蔥白(四莖),豉(半合)

白話文:

知母(0.6 克),麻黃(3 克,去根節),乾薑(3 克,炮製並劈開),蔥白(4 根),豆豉(3 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四分為二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熱。脈洪大。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一兩),蔥白(五莖),豉(一合),柴胡(半兩去苗),生薑(一兩),黃芩(半兩)

白話文:

葛根(60 克),蔥白(5 棵),豆瓣醬(1 碗),柴胡(30 克,去掉葉尖),生薑(60 克),黃芩(30 克)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再服。衣蓋取汗。

又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銼),生薑(半兩切),蔥白〔二(五)莖切〕豉(一合)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再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頭痛。遍身壯熱。時時惡寒。宜服發汗神丹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赤茯苓(一兩),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除根部) 川烏頭(一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半夏(三分,用湯水洗滌七次以去除滑液) 赤茯苓(一兩) 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並用清水過濾)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十丸。良久吃蔥豉粥投。以衣覆取汗。未汗即再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粉末。加入蜂蜜並搗製一百多次。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生薑湯送服十顆。過一會兒,吃點蔥豉粥,蓋上衣服讓自己出汗。如果沒有出汗,就再服用一次。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其背惡寒者。宜服附子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桂心(半兩)

白話文:

  • 附子(一兩,炮製後破裂去皮去臍)
  • 赤茯苓(半兩)
  • 赤芍藥(半兩)
  •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
  • 白朮(半兩)
  •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先宜煎蒴藋湯。淋背發汗方。

蒴藋(五兩),槐枝(三兩),柳枝(四兩),桃枝(三兩),構葉(四兩),豉(一升),蔥白(十莖)

白話文:

五兩蒴藋,三兩槐枝,四兩柳枝,三兩桃枝,四兩構葉,一升大豆,十莖蔥白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於無風處看冷暖。淋背訖。便吃蔥豉粥了。以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宜服蔥豉湯方。

蔥白(三莖切),麻黃(一兩去根節銼),豉(一合),生薑(半兩拍碎)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一日。服蔥豉湯不得汗。宜服此方。

葛根(一兩銼),蔥白(三莖切),豉(一合)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入生薑半兩。同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在皮膚。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宜用青膏方。

當歸(三兩),芎藭(三兩),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吳茱萸(三兩),白芷(三兩),附子(三兩去皮臍生用),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莽草〔二(三)兩〕

白話文:

當歸:3 兩 川芎:3 兩 花椒:3 兩(去掉花椒籽和閉口的) 吳茱萸:3 兩 白芷:3 兩 附子:3 兩(去皮,生的) 川烏頭:3 兩(去皮,生的) 莽草:2(3)兩

上件藥。細銼。以醇酒浸之。良久漉出。以煉成豬脂四斤。煎至藥色黃。絞去滓。不計時候。以溫酒服如半棗大。日三服。稍稍增之。若頭項強。即摩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細研磨。用醇酒浸泡一段時間,然後濾出。用提煉好的豬脂四斤煎煮,直到藥材變為黃色。過濾除去渣滓。不計算服用時間,用溫熱的酒送服,每次量如半個棗子大小。每天服用三次。如果頭部和頸部僵硬,可以按摩。

治傷寒一日。敕色。頭痛頸項強直。賊風所中。宜用黃膏方。

大黃(半兩),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細辛(半兩),乾薑(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桂心(半兩),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

白話文:

  • 川大黃:半兩
  • 附子:半兩,去皮,使用生鮮的
  • 細辛:半兩
  • 乾薑:半兩
  • 川椒:半兩,去除果梗和閉合的果實
  • 桂心:半兩
  • 巴豆:二十一粒,去除外皮和種仁

上件藥。細銼。以醋浸一宿。漉出。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附子色黃即止。濾去滓。瓷盒中盛之。傷寒敕色發熱。酒服一丸。如梧桐子大。又以摩身數百遍。兼治賊風及毒風。走注肌膚之間。隨風所在摩之。甚良。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仔細搗碎,用醋浸泡一晚後,過濾取出。再用一斤的臘月豬油煎煮,直到附子的顏色變成黃色即可。過濾去除雜質,放入瓷盒子中保存。

對於傷寒引起的發熱,可用米酒送服一丸,大小如梧桐子。還可以將藥膏塗抹於身上數百次。也能治療肌膚之間的賊風和毒風,隨著風的流向按摩塗抹即可,效果非常好。

治傷寒一日。敕色惡寒。肢節疼痛。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頭馬鞍瘡。癰腫。摩之皆瘥。宜用白膏方。

天雄(三兩去皮臍生用),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莽草(三兩),躑躅花(三兩)

白話文:

  • 天雄(三兩,去除外皮和臍後直接使用)
  • 川烏頭(三兩,去除外皮和臍後直接使用)
  • 莽草(三兩)
  • 躑躅花(三兩)

上件藥。以酒三升。浸一宿漉出。用煉了豬脂三斤。與藥一處。於銅器中。文火。煎令諸藥焦黃色。即成膏。去滓。以瓷器中盛。有患者摩之百遍。即藥力行。如傷寒咽痛。含如棗核大。日三咽之瘥。其膏不可近目。

白話文:

將上方藥材用三升酒浸泡一夜後濾出。取三斤煉好的豬脂與藥材一起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煎煮,直到所有藥材變成焦黃色,即成藥膏。去除雜質,盛裝在瓷器中。如有病人,將藥膏取適量,摩擦患處百次。藥膏即可發揮藥效。例如治療風寒咽痛,可以將藥膏含在口中,如棗核般大小,一天含服三次,即可痊癒。藥膏不可接觸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