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2)

1. 治腎實瀉腎諸方

夫腎主水。而藏於精。若實則陽氣盛。若陽氣盛則生熱。熱則舌燥咽腫。心煩嗌乾。胸脅時痛。喘咳汗出。小腹脹滿。腰背強急。體重骨熱。小便赤黃。好怒好忘。足下熱疼。診其脈浮緊者。是腎實之候也。

白話文:

腎臟主宰水液,而且儲藏精氣。如果腎臟充實,陽氣就會旺盛。陽氣旺盛則產生熱氣。熱氣就會導致舌頭乾燥、咽喉腫脹,心煩、口乾舌燥,胸脅部時常疼痛,喘咳出汗,小腹脹滿,腰背強硬,身體沉重、骨頭發熱,小便赤黃,容易生氣、健忘,腳底發熱疼痛。診斷時發現脈象浮而緊,這是腎臟充實的徵兆。

治腎臟實熱。心胸煩悶。腹脅脹滿。腰脊強急。四肢不利。宜服瀉腎生乾地黃散方。

乾地黃(一兩半),丹參(一兩),赤茯苓(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檳榔(一兩),羚羊角屑(一兩),五加皮(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膝(一兩去苗),前胡(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生乾地黃(75克),丹參(50克),赤茯苓(50克),麥門冬(75克,去核),檳榔(50克),羚羊角屑(50克),五加皮(50克),枳殼(50克,麩皮炒微黃去果肉),牛膝(50克,去根),前胡(50克,去蘆頭),黃芩(50克),甘草(25克,炙烤微紅切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前面所說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的藥粉,加入一碗半水。放入二至七片竹葉。煮沸後,大約剩下六分之一的量。去除藥渣。飯前溫熱服用。

治腎臟實熱。小腹脹滿。足下熱疼。耳聾。腰脊離解。夢伏水中。宜服瀉腎大黃散方。

大黃(二兩蜜水浸一宿曝乾),赤茯苓(一兩),黃芩(一兩),澤瀉(一兩),菖蒲(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五加皮(一兩),羚羊角屑(半兩),玄參(一兩)

白話文:

  • 川大黃(兩兩,用蜂蜜水浸泡一晚,曬乾)
  • 赤茯苓(一兩)
  • 黃芩(一兩)
  • 澤瀉(一兩)
  • 菖蒲(一兩)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 磁石(兩兩,搗碎,用水淘洗去赤色)
  • 五加皮(一兩)
  • 羚羊角粉(半兩)
  • 玄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食前分溫二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五錢(約9克)。用一大碗水煎煮,直到水量剩六分之四。濾掉藥渣,加入一合的地黃汁(約120毫升)。飯前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腎臟實熱。好忘。耳聽無聲。四肢滿急。腰背動轉痛強。宜服瀉腎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赤茯苓(一兩),黃芩(一兩),澤瀉(一兩),川升麻(一兩),川芒硝(一兩)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羚羊角屑(一兩),赤芍藥(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玄參(50公克),赤茯苓(50公克),黃芩(50公克),澤瀉(50公克),川升麻(50公克),川芒硝(50公克),磁石(100公克,搗碎後用清水淘洗,去除紅色液體),羚羊角屑(50公克),赤芍藥(50公克),杏仁(50公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切成兩半,用麥麩炒至微黃),甘草(50公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半。入生地黃半兩。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分溫二服。

白話文:

上述藥材碾碎成粉末。每次服半兩。加入一大杯半的水。再加入半兩生地黃和二至七片淡竹葉。煎煮至剩八分。過濾掉渣滓。在飯前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腎臟實熱。腹脅不利。心膈煩滿。腰背拘急。足下熱痛。宜服瀉腎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二兩),丹參(三分),牡丹(三分),生乾地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豬苓(三分去黑皮),檳榔〔一(二)兩〕,子芩(三分),澤瀉(三分),五加皮(三分),羚羊角屑(一兩),牛膝(三分去苗),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白瓤)

白話文:

赤茯苓(80 克) 丹參(12 克) 牡丹皮(12 克) 生乾地黃(12 克) 甘草(20 克,烤至微紅,切碎) 豬苓(12 克,去黑皮) 檳榔(40 克 或 80 克) 澤瀉(12 克) 五加皮(12 克) 羚羊角粉(40 克) 牛膝(12 克,去苗) 枳殼(40 克,麩皮炒至微黃,去白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氣實。肩背拘急。小腹脹滿。煩熱。胸脅時痛。腰脊強直。小便赤黃。宜服瀉腎澤瀉散方。

澤瀉(一兩),黃芩(三分),赤茯苓(三分),木通〔一(三)分銼〕,赤芍藥(半兩),羚羊角屑(半兩),黃耆(三分銼),檳榔(三分),玄參(三分)

白話文:

澤瀉(60克),黃芩(18克),赤茯苓(18克),木通(6~18克,切碎),赤芍藥(30克),羚羊角屑(30克),黃耆(18克,切碎),檳榔(18克),玄參(18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實熱。小腹壅滯。腰脊疼痛。肩背拘急。宜服瀉腎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赤茯苓(三分),羚羊角屑(三分),澤瀉(三分),柴胡(三分去苗),赤芍藥(三分),木通(三分銼),桃仁(三分湯洗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檳榔(50克),赤茯苓(15克),羚羊角屑(15克),澤瀉(15克),柴胡(15克,去除根鬚),赤芍藥(15克),木通(15克,切碎),桃仁(15克,水煮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甘草(2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地黃各半兩。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弄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半兩生薑和半兩生地黃。煎煮到剩六成,去掉渣滓。飯前溫熱服用。

治腎臟實熱。膀胱氣滯。小便赤黃。澀痛不通。宜服榆皮散方。

榆白皮(三分銼),葵根(三分銼),澤瀉(三分),木通(三分銼),瞿麥(三分),赤茯苓(三分),桑螵蛸(三分微炒),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川芒硝(二兩),當歸(半兩銼微炒),子芩(一兩),石葦(三分去毛)

白話文:

  • 榆白皮(3份,切成小塊)
  • 葵根(3份,切成小塊)
  • 澤瀉(3份)
  • 木通(3份,切成小塊)
  • 瞿麥(3份)
  • 赤茯苓(3份)
  • 桑螵蛸(3份,略炒)
  • 甘草(3份,炙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 川芒硝(2兩)
  • 當歸(0.5兩,切成小塊,略炒)
  • 子芩(1兩)
  • 石葦(3份,去掉毛)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2. 治腎氣不足諸方

夫腎臟者。元氣之根。神精所舍。若其氣虛弱。則陰氣有餘。陽氣不足。故令心懸少氣。小腹脹急。目視昏暗。耳無所聞。腰腳痠疼。心胸滿悶。喜恐多唾。小便滑數。嗜臥無力。則是腎氣不足之候也。

白話文:

腎臟是元氣的根源,藏著我們的精神和精氣。如果腎氣虛弱,陰氣就會過剩,陽氣不足。因此會導致心悸氣喘,小腹脹痛,視力模糊,聽力下降,腰腳痠痛,心胸鬱悶,容易恐懼和流口水,小便頻繁清長,喜歡睡覺,沒有力氣。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症狀。

治腎氣不足。胸中少氣。目常茫茫。小腹脹疼。腰背急痛。陽氣衰弱。兩耳虛鳴。心煩咽乾。飲食無味。宜服磁石散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五味子(三分),羚羊角屑(三分),熟乾地黃(一兩),黃耆(三分銼),玄參(三分),丹參(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白茯苓(三分),澤瀉(三分),桂心(三分),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白話文:

磁石(兩百克,搗碎後用水淘洗掉紅色汁液) 五味子(三十分之一) 羚羊角粉(三十分之一) 乾地黃(一百克) 黃芪(三十分之一,切成小段) 玄參(三十分之一) 丹參(三十分之一) 麥門冬(一百克,去掉心) 白茯苓(三十分之一) 澤瀉(三十分之一) 桂心(三十分之一) 枳實(三十分之一,炒至微微泛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的水和半份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水量,濾去藥渣。在飯前溫服。

治腎氣不足。胸脅時痛。骨節痠疼。目常茫茫。耳不審聽。背膂拘急。體重嗜臥。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天門冬(一兩去心),五味子(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三分銼微炒),芎藭(三分),黃耆(三分銼),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石斛(三分去根),沉香(一兩),磁石(一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白話文:

熟乾地黃: 60 克,乾燥後的地黃根

天門冬: 60 克,去心後的天門冬

五味子: 18 克

附子: 60 克,炮裂去皮臍後

當歸: 18 克,切碎並略微炒製

芎藭: 18 克

黃耆: 18 克,切碎後

桂心: 18 克

山茱萸: 18 克

石斛: 18 克,去根後

沉香: 60 克

磁石: 60 克,搗碎後用水淘去紅色汁液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腎氣不足。體重嗜臥。骨節痠疼。目暗耳鳴。多恐喜唾。腰背強痛。小腹滿急。食飲無味。心懸少氣。宜服肉蓯蓉散方。

肉蓯蓉(一兩半酒浸去皴皮微炙),石斛(一兩去根),五味子(一兩),黃耆(一兩銼),丹參〔二(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肉桂(二兩去粗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一兩銼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沉香(一兩),白茯苓(一兩),石南(一兩),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枳實(一兩麩炒微黃),熟乾地黃(一兩),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絹包之)

白話文:

肉蓯蓉(150克,用酒浸泡,去除皺皮後稍稍烤熱) 石斛(150克,去除根部) 五味子(150克) 黃耆(150克,切碎) 丹參(300克(或150克)) 牛膝(150克,去除嫩芽) 肉桂(300克,去除粗糙的表皮) 附子(150克,炮製後剝皮去芯) 當歸(150克,切碎,稍稍炒過) 人參(150克,去除蘆頭) 沉香(150克) 白茯苓(150克) 石南(150克) 杜仲(150克,去除粗糙的表皮,烤至微黃,切碎) 枳實(150克,用麩皮炒至微黃) 熟乾地黃(150克) 磁石(300克,搗碎,用水淘洗後去除赤色的汁液,用絹布包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熱服。

治腎氣不足。風冷所攻。臟腑氣虛。視聽不利。肌體羸瘦。腰腳痠疼。飲食無味。小便滑數。宜服石龍芮丸方。

石龍芮(一兩),石斛(三分去根銼),牛膝(三分去苗),續斷(三分),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肉桂(一兩去皴皮),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銼去皴皮炙令乾),杜仲(三分去粗皮炙令微黃銼),白茯苓(三分),熟乾地黃(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巴戟(半兩),防風(三分去蘆頭),桑螵蛸(半兩微炙),芎藭(半兩),山茱萸(三分),覆盆子(半兩),補骨脂(三分微炒),蓽澄茄(三分),五味子(半兩),澤瀉(一兩)沉香(三分),蘹香子(三分微炒)

白話文:

  • 石龍芮(60 克)
  • 石斛(18 克,去掉根部,切成小塊)
  • 牛膝(18 克,去掉根苗)
  • 續斷(18 克)
  • 菟絲子(60 克,用酒浸泡 3 天後曬乾,搗碎成粉末)
  • 肉桂(60 克,去掉粗糙的外皮)
  • 鹿茸(60 克,去掉毛後裹上酥油烤制微黃)
  • 肉蓯蓉(18 克,用酒浸泡一夜後切成小塊,去掉粗糙的外皮,烤乾)
  • 杜仲(18 克,去掉粗糙的外皮,烤制微黃,切成小塊)
  • 白茯苓(18 克)
  • 熟乾地黃(18 克)
  • 附子(60 克,炮製後去皮,去掉內芯)
  • 巴戟(30 克)
  • 防風(18 克,去掉根鬚)
  • 桑螵蛸(30 克,微烤)
  • 芎藭(30 克)
  • 山茱萸(18 克)
  • 覆盆子(30 克)
  • 補骨脂(18 克,微炒)
  • 蓽澄茄(18 克)
  • 五味子(30 克)
  • 澤瀉(60 克)
  • 沉香(18 克)
  • 蘹香子(18 克,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照上述方法炮製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製的蜂蜜,搗製三到五百次。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上飯前再服。

治腎氣不足。體重無力。腰背強痛。腳膝痠疼。耳目不聰。忽忽喜忘。悲恐不樂。陽氣虛弱。小便失精。宜服天雄丸方。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根銼),五味子(三分),巴戟(一兩),白茯苓(三分),熟乾地黃(一兩),遠志(三分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補骨脂(三分微炒),蛇床子(一兩)澤瀉(三分),薯蕷(三分),石南(三分),萆薢(三分銼),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沉香(三分),石龍芮(三分),桂心(三分),棘刺(三分),黃耆(三分銼),白龍骨(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杵為末),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

白話文:

材料:

  • 天雄(1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 石斛(3分,去除根部並切碎)
  • 五味子(3分)
  • 巴戟(1兩)
  • 白茯苓(3分)
  • 熟乾地黃(1兩)
  • 遠志(3分,去除心)
  •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
  • 補骨脂(3分,略微炒過)
  • 蛇牀子(1兩)
  • 澤瀉(3分)
  • 薯蕷(3分)
  • 石南(3分)
  • 萆薢(3分,切碎)
  • 附子(3分,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 沉香(3分)
  • 石龍芮(3分)
  • 桂心(3分)
  • 棘刺(3分)
  • 黃耆(3分,切碎)
  • 白龍骨(1兩)
  • 菟絲子(1兩,浸泡在酒中3天,晾乾後搗碎成粉末)
  • 杜仲(3分,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碎)
  • 肉蓯蓉(3分,浸泡在酒中過夜,颳去皮並炙烤晾乾)

上件藥。搗羅為散。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