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腎大黃散

XIE SHEN DA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肝經 16%
胃經 13%
腎經 11%
肺經 10%
脾經 7%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瀉腎大黃散,又稱消渴大黃散,為中醫古方之一,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瀉腎、清熱、利尿、止渴之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臟實熱、小腹脹滿、足下熱疼、耳聾、腰背離解、夢伏水中等疾病。

瀉腎大黃散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黃、赤茯苓、黃芩、澤瀉、水菖蒲、甘草、磁石、五加皮、羚羊角、玄參等,各藥材的功效如下:

  • 大黃:性味苦、寒,歸大腸、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滋陰、活血化瘀、通腑泄熱等功效。大黃能清瀉火熱,利小便,通腑。通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腑實泄瀉、氣滯血瘀、經閉痛經等症。
  • 赤茯苓:性味甘、淡,歸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益智等功效。赤茯苓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利尿消腫。通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心虛怔忡、失眠多夢等症。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黃芩能清熱除煩,瀉火解毒。通常用於治療外感熱病、肺炎支氣管炎、腸炎泄瀉、痢疾、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 澤瀉:性味甘、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化濕、固精止遺等功效。澤瀉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利尿消腫。通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遺精、早洩等症。
  • 水菖蒲: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化痰開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等功效。水菖蒲能開竅醒神,化痰止咳。通常用於治療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洩瀉等症。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能清熱解毒,補氣益中。通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等症。
  • 磁石:性味辛、鹹,歸肺、胃二經,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利水消腫等功效。磁石能止咳平喘,安神定驚。通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失眠、多夢、驚悸不安、心神不寧等症。
  • 五加皮:性味甘、溫,歸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腎、強筋壯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等功效。五加皮能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通常用於治療腰膝痠痛、下肢痿弱、小兒行遲等症。
  • 羚羊角:性味甘、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清肝明目、補益精血等功效。羚羊角能清熱瀉火,涼血定驚。通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神昏譫語、驚風抽搐、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
  • 玄參:性味苦、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益氣生津等功效。玄參能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通常用於治療熱病、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消渴等症。

瀉腎大黃散各藥材配伍使用,具有瀉腎、清熱、利尿、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臟實熱、小腹脹滿、足下熱疼、耳聾、腰背離解、夢伏水中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2兩(蜜水浸1宿,曬乾),赤茯苓1兩,黃芩1兩,澤瀉1兩,菖蒲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磁石2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五加皮1兩,羚羊角屑半兩,玄參1兩。上為散。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黃汁1合,食前分溫2服。
(《聖濟總錄》卷五十。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大黃湯」。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苦寒,瀉火通便;赤茯苓甘淡,利水滲濕;黃芩苦寒,清熱燥濕;澤瀉甘淡,利水滲濕;水菖蒲辛苦,化濕利水;甘草甘平,緩急和中;磁石引水下行;五加皮辛苦,祛風除濕;羚羊角清熱解毒;玄參苦寒,清熱涼血。諸藥合用,共奏瀉火利水、通淋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大黃用量較大,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腎大黃散,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川大黃2兩(蜜水浸1宿,曬乾),赤茯苓1兩,黃芩1兩,澤瀉1兩,菖蒲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磁石2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五加皮1兩,羚羊角屑半兩,玄參1兩。 主治:腎臟實熱,小腹脹滿,足下熱疼,耳聾,腰背離解,夢伏水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