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乾地黃散

SHU QIAN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九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0%
肝經 16%
肺經 15%
腎經 9%
心包經 3%
膽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0%
大腸經 0%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熟乾地黃散:舒緩疼痛、活血補氣,調養身體

熟乾地黃散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以白朮、川芎、丹參、當歸、防風、茯苓、附子、藁本、黃耆、人參、肉桂、生地黃、細辛、續斷共14味中藥組成,具有舒緩疼痛、活血補氣、調養身體等功效。

1. 白朮:補氣固表、祛風除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2. 川芎:活血化瘀、理氣行氣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3.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 丹參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4.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5.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6. 茯苓:利水消腫、清熱利尿 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8.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 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9.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0.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 人參味甘、性微溫,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11.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 肉桂味辛、甘,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12.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生地黃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13.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14.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 續斷味甘、性溫,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總結:

熟乾地黃散是中醫治療婦女因過度勞累、氣血受損、臟腑虛弱,導致風寒邪氣趁虛而入,侵犯身體,使四肢疼痛酸楚,頭部沉重,心神不寧,寒熱交替,盜汗不止,身體消瘦、無力,飲食不振等症狀的經典方劑。方中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補氣益血、祛風除濕、溫陽補腎、調和氣血等功效,可有效緩解疼痛、調理身體,改善氣血虧虛、臟腑虛弱等症狀,促進身體康復。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半兩,桂心半兩,細辛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兩,五味子3分,人參(去蘆頭)3分,白朮3分,白茯苓3分,百合3分,當歸(銼,微炒)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粗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熟地黃、當歸、川芎、白朮、茯苓、黃耆為君藥,補氣養血;人參、附子、肉桂為臣藥,溫經散寒;防風、細辛、藁本為佐藥,祛風散寒;丹參為使藥,活血通絡。諸藥合用,共奏補氣養血、溫經散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心絞痛陰道炎肺結核前列腺炎胰臟炎耳聾白帶女性不孕症子宮崩漏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

相同名稱方劑


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熟乾地黃1兩,牡蠣粉1兩,白朮2分,黃耆3分(銼),當歸(銼,微炒)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桂心半兩,五味子半兩,川芎半兩,赤芍藥半兩。 主治:産後體虛。微喘汗出,乏力,腹內(疒丂)痛。

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熟乾地黃1兩,當歸2分(銼,微炒),白朮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小草半兩,細辛半兩,川芎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産後血氣上攻心痛,四肢厥冷,不納飲食。

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熟乾地黃1兩,人參(去蘆頭)1兩,白朮1兩,白芍藥1兩,白茯苓1兩,續斷3分,黃耆(銼)3分,桂心3分,五味子3分,當歸(銼,微炒)3分,麥門冬(去心)3分,川芎3分。 主治:産後蓐勞。皆由體虛,氣力未復,勞動所致,四肢煩疼,時有寒熱,不思飲食。

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熟乾地黃2兩,人參1兩(去蘆頭),川芎3分,澤蘭3分,續斷3分,黃耆3分(銼),五味子1兩,當歸3分(銼,微炒),白茯苓1兩,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白朮1兩,桂心3分,石斛1兩(去根,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産後虛羸短氣,不能飲食。

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熟乾地黃1兩,羚羊角屑半兩,羌活半兩,黃耆1兩(銼),酸棗仁半兩(微炒),當歸3分(銼,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3分(去心),白芍藥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川芎3分,白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産後風虛勞損,四肢煩疼,夜卧不安,漸加羸瘦。

熟乾地黃散, 出處:《局方》卷九。 組成:丹參(去蘆頭)半兩,防風(去蘆叉)半兩,當歸(去蘆,微炒)半兩,細辛(去苗)半兩,藁本(去蘆,洗)半兩,川芎半兩,人參(去蘆)1兩,熟乾地黃(酒灑蒸,焙)1兩,白茯苓(去皮)1兩,肉桂(去粗皮)1兩,白朮1兩,續斷3分,附子(炮,去皮臍)3分,黃耆(去蘆)3分。 主治:婦人勞傷血氣,臟腑虛損,風冷邪氣乘虛客搏,肢體煩痛,頭目昏重,心多驚悸,寒熱盜汗,羸瘦少力,飲食不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