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九 (5)

1. 治痃癖不能食諸方

夫痃癖不能食者。由脾胃虛弱。為邪氣所搏故也。脾主摧伏水穀。以養四臟。榮於氣血。若其氣和平。則中焦宣暢。以納五味也。若臟腑虛冷。為寒氣所乘。則宿食不消。積聚痃癖。在於腹中。脾氣虛弱。故不能食也。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食慾不振,這是因為脾胃虛弱,被邪氣侵襲所致。脾臟主管消化吸收食物,從而滋養五臟六腑,充盈氣血。如果脾氣平和,那麼中焦運化順暢,可以吸收五味。但是,如果臟腑虛寒,被寒氣所侵,就會導致積食不消,在腹中形成痃癖。這時,脾氣虛弱,所以無法進食。

治痃癖氣不能食。腹中痛。時嗽。四肢少力。桂心丸方。

桂心(一兩),訶黎勒皮(一兩),白朮(一兩),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橘皮(二分湯浸去白瓤焙),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乾薑(三分炮裂銼),防葵(三分),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木香(三分)

白話文:

桂心(50克),訶黎勒皮(50克),白朮(50克),厚朴(75克,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烘烤至香氣四溢),橘皮(1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烤),附子(15克,炮裂後去皮和臍),乾薑(15克,炮裂後研碎),防葵(15克),吳茱萸(15克,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鱉甲(50克,塗上醋烘烤至變黃,去除裙襴),木香(15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棗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將蜂蜜加入粉末中攪拌,並用臼杵研磨三、四百下。將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時,不拘時間,以生薑和大棗熬煮的湯水送服三十顆藥丸。

治痃癖氣發。即兩脅急滿。四肢煩悶。不能食。宜服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桔梗(三分去蘆頭),人參(三分去蘆頭),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柴胡〔二(一)兩去苗〕,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草豆蔻(一兩去皮)

白話文:

檳榔(12 克) 枳殼(4.5 克,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桔梗(4.5 克,去除根部) 人參(4.5 克,去除根部) 白朮(6 克) 桂心(6 克) 柴胡(30 克,去除根部) 陳橘皮(4.5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果瓤,烘焙) 川大黃(12 克,切碎,微炒) 芎藭(6 克) 草豆蔻(12 克,去除外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痃癖氣。腹脅痛。不能食。四肢少力。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三分),訶黎勒(一兩煨用皮),黃耆(一兩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白朮(三分),赤茯苓(一兩),桂心(三分),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一兩銼碎微炒),檳榔(一兩半),五味子(三分)

白話文:

  • 木香(15克)
  • 訶黎勒(30克,用皮,烤成褐色)
  • 黃耆(30克,切碎)
  • 鱉甲(30克,塗上醋烤至金黃色,去除邊緣)
  • 白朮(15克)
  • 赤茯苓(30克)
  • 桂心(15克)
  • 枳殼(30克,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瓤)
  • 陳橘皮(30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再烤乾)
  • 當歸(30克,切碎,微炒)
  • 檳榔(45克)
  • 五味子(15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痃癖氣。不能食。心脅下滿。四肢骨節痠疼。白朮丸方。

白朮(三分),黃耆(一兩銼),牡蠣(三分燒為粉),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川烏頭(二分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赤芍藥(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訶黎勒皮(三分),細辛(半兩),桂心(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防葵(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紫菀(三分去苗土),檳榔(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白術(9克) 黃耆 (30克,切片) 牡蠣 (9克,燒成粉末) 人蔘 (9克,去鬚根) 赤茯苓 (30克) 川烏頭 (6克,炮裂後去皮臍) 乾薑 (15克,炮裂後切片) 赤芍藥 (9克) 當歸 (9克,切片後微炒) 訶黎勒皮 (9克) 細辛 (15克) 桂心 (15克) 前胡 (15克,去鬚根) 甘草 (15克,烤成微紅後切片) 防葵 (15克) 鱉甲 (30克,塗醋後炙黃,去裙襴) 紫菀 (9克,去苗和泥土) 檳榔 (30克) 桔梗 (15克,去鬚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痃癖氣。不能食。四肢少力。人參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半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銼)

白話文:

人參 (一兩,去除根) 白朮 (三分) 枳殼 (三分,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陳皮 (半兩,浸泡熱水去除白色果肉,烘乾) 桂心 (三分) 甘草 (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桔梗 (半兩,去除根) 乾薑 (三分,炮製裂開,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薑棗湯下亦得。

白話文:

上述藥物製成細末。加入煉蜜,搗製三百至二百次。丸製成梧桐子大小。不受時間限制,隨時服用。使用溫酒送服三十丸。也可以用薑棗湯送服。

治痃癖氣。每發痛不能食。京三稜丸方。

京三稜(三兩微煨銼),益智子(一兩去皮),吳白朮(一兩),木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2. 治痃癖羸瘦諸方

夫痃癖羸瘦者。由寒溫不調。臟腑虛冷。飲食不化。邪氣與臟氣相搏。結聚所生也。若久不瘥。則經絡痞澀。氣血不和。四肢灑淅。寒熱腹中鬱郁而痛。不欲飲食。脾胃氣虛。不能榮於肌肉。故令羸瘦者也。

白話文:

那些身體虛弱消瘦的人,是因寒熱交替失常,導致臟腑寒涼,飲食無法消化,邪氣和臟氣互相衝突,結聚成病所致。如果長期不癒,經絡就會阻塞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四肢無力,寒熱交替,腹部疼痛脹氣,不想進食。脾胃氣虛,無法滋養肌肉,所以才會導致身體虛弱消瘦。

治痃癖氣。心腹滯悶。面色萎黃。日漸羸瘦。紫菀丸方。

紫菀(三分去苗土),柴胡(三分去苗),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厚朴〔三(半)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桔梗(半兩去蘆頭),黃連(半兩去須),肉桂(半兩去皺皮),赤茯苓(半兩),菖蒲(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乾薑(半兩炮裂銼),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紫菀(去掉三分之二的根部泥土) 柴胡(去掉三分之二的根部) 川烏頭(半兩,炮製後剝皮去臍) 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焙乾,微炒) 厚朴(三分之二,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皁莢(半兩,去掉黑皮,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去掉種子) 川椒(一分,去掉籽和閉口的,微炒去汗) 桔梗(半兩,去掉蘆頭) 黃連(半兩,去掉須) 肉桂(半兩,去掉皺皮) 赤茯苓(半兩) 菖蒲(半兩) 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巴豆(半兩,去掉皮和心,研磨成粉,用紙包起來,壓去油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五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巴豆。一起研磨均勻。加入煉過的蜂蜜,搗五、六百次。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服用,用粥送服五顆。

治痃癖氣。多吐清水。面色萎黃。心肋脹痛。不欲飲食。四肢羸瘦。宜服附子丸方。

附子(四兩炮裂去皮臍),白朮(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乾薑(半兩炮裂銼),木香(半兩),桂心(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神麯(一兩炒微黃),丁香(三分),草豆蔻(一兩去皮)

白話文:

附子(四兩,炮裂後去除外皮和中心) 白朮(三分) 陳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乾) 吳茱萸(一兩,用熱水浸泡七次,烘乾後略炒) 桃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麩炒至微黃) 乾薑(半兩,炮裂後切碎) 木香(半兩) 桂心(三分) 大黃(一兩,切碎後略炒) 神曲(一兩,炒至微黃) 丁香(三分) 草果(一兩,去除外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末,再加入煉製的蜂蜜,並用杵搗 300-500 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服用時,不限時間,用薑棗湯送服 30 丸。

治痃癖氣攻心肋。痛不欲食。四肢羸瘦。白朮丸方。

白朮(三分),蓬莪朮(三分),烏藥(半兩),木瓜(半兩),桂心(半兩),硼砂(一兩半細研),生薑屑(半兩),益智子(三分去皮),木香(半兩),蕪荑(半兩),神麯(一兩搗羅為末並硼砂用酒煎成膏

白話文:

白朮(三分) 蓬莪朮 (三分) 烏藥 (半兩) 木瓜 (半兩,切片) 桂心 (半兩) 硼砂 (一兩半,研成細粉) 生薑屑 (半兩) 益智子 (三分,去皮) 木香 (半兩) 蕪荑 (半兩) 神麯 (一兩,搗碎過篩成粉,與硼砂一起用酒煎成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硼砂曲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生薑橘皮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硼砂和軟膏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不限時間,每次用生薑和橘皮煎的湯服用三十丸。

治痃癖氣。四肢羸瘦。心神虛煩。皮膚乾燥。不欲飲食。宜服羊脂煎方。

羊脂(一升),牛髓(二升),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五味子(一兩半),芎藭(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生乾地黃(二兩),遠志(一兩去心),生薑汁(二合),當歸(一兩銼微炒),生地黃汁(一升),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 羊油(1000毫升)
  • 牛骨髓(2000毫升)
  • 花椒(50克,去蒂和閉口,微炒至出汗)
  • 桂心(50克)
  • 人參(50克,去蘆頭)
  • 五味子(75克)
  • 川芎(50克)
  • 乾薑(50克,炮裂搗碎)
  • 生鮮生地黃(100克)
  • 遠志(50克,去中心)
  • 生薑汁(200毫升)
  • 當歸(50克,切碎,微炒)
  • 生生地黃汁(1000毫升)
  • 吳茱萸(15克,用湯浸泡7次,晾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用羊脂牛髓生薑地黃等汁。以慢火煎令沸。後入藥末。煎煉成膏。收於瓷器中。每服。以溫酒調下半匙。日三四服。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粉。先用羊油、牛髓、生薑和生地黃的汁液。用小火煎煮,直到沸騰。然後加入藥粉。煎煮製成膏狀。儲存在瓷器中。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酒送服半湯匙。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痃癖冷氣。不能飲食。四肢羸瘦少力。枸杞子丸方。

枸杞子(三兩),乾薑(一兩炮裂銼),白朮(一兩),川椒(二合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枸杞子:三兩 乾薑:一兩,炮裂後切碎 白朮:一兩 川椒:二合,去除椒目和閉口的,微炒去汗 吳茱萸:三分,用湯浸泡七次,焙乾後微炒 陳皮: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焙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痃癖氣。不能食飲。虛乏羸瘦。牛膝丸方。

牛膝(三兩去苗),生乾地黃(四兩),當歸(一兩半銼微炒),桂心(三兩),木香(一兩),五味子(二兩),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銼去皺皮炙令乾),神麯末(三合炒微黃),大麥糵(二合炒微黃),白朮(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去蘆頭),白茯苓(二兩),檳榔(一兩),陳橘皮〔二(三)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牛膝(120克,去除芽尖) 生地黃(160克) 當歸(60克,切片,略微炒過) 桂心(120克) 木香(40克) 五味子(80克) 肉蓯蓉(120克,用酒浸泡一夜後切片,去除皺皮,炙乾) 神麴粉(12克,炒至微黃) 大麥炒(8克,炒至微黃) 白朮(60克) 人參(60克,去除蘆頭) 白茯苓(80克) 檳榔(40克) 陳橘皮(80-120克,以湯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痃癖氣。胸滿背痛。不能飲食。日漸羸瘦。四肢無力。時時驚悸。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當歸(一兩銼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前胡(二兩去蘆頭),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茯神(一兩),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龍齒(一兩)

白話文:

檳榔(50克) 桔梗(50克,去根) 當歸(50克,切碎,微炒) 人參(50克,去根) 桂心(50克) 前胡(100克,去根) 陳橘皮(15克,用湯浸泡,去除果肉,烘焙) 厚朴(75克,去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製香熟) 白朮(50克) 甘草(50克,烤至微紅,切碎) 川烏頭(50克,炮裂去皮和肚臍) 乾薑(50克,炮裂切碎) 茯神(50克) 鱉甲(100克,塗上醋,烤製金黃色,去除 裙邊) 川大黃(100克,切碎,微炒) 龍齒(5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