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2)

1. 治脾實瀉脾諸方

夫脾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氣盛則心胸煩悶。唇口乾焦。身熱頰疼。體重不能轉側。語聲沉而心急。咽喉痛而不利。舌本腫強。口內生瘡。腹脅脹滿。不得安臥。夢多見歌樂。四肢怠惰。診其脈緊實者。是脾實之候也。

白話文:

當脾氣旺盛的時候會產生熱氣,熱氣會導致陽氣旺盛。陽氣旺盛就會引起胸口煩悶,嘴脣口舌乾燥,身體發熱,臉頰疼痛。身體沉重,不能輕鬆轉動身體。說話聲音低沉,但內心焦急。喉嚨疼痛,吞嚥困難。舌根腫大,口內生瘡。肋骨以下腹部脹滿,難以安然入睡。夢中常聽到歌聲或音樂。四肢懶惰。診察其脈象,緊實有力,這就是脾氣旺盛的徵兆。

治脾實。胸中滿悶。腹脅壅脹。身熱煩疼。咽喉不利。宜服瀉脾大黃散方。

大黃(一兩銼微炒),赤茯苓(三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黃芩〔二(一)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一兩去心),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前胡(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大黃(一兩,切薄片並略微炒過) 赤茯苓(三分) 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膜) 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薄片) 黃芩(二分) 陳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的內膜,烘乾) 麥門冬(一兩,去除中心) 半夏(半兩,用熱水清洗七次,去除滑性) 前胡(半兩,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碗水和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熟,去掉渣滓,不考慮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脾實熱。頭痛胸滿。腹脅壅滯。不思飲食。宜服瀉脾赤茯苓散方。

茯苓〔二(三)分〕,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石膏(一兩),桑根白皮(三兩銼),赤芍藥(半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前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赤茯苓(2-3錢) 旋覆花(30克) 川大黃(60克,切碎,略微炒一下) 石膏(60克) 桑樹根白皮(180克,切碎) 赤芍藥(30克) 枳殼(18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 前胡(30克,去蘆頭) 甘草(30克,炙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臟壅實。口內生瘡。食少心煩。宜服瀉脾升麻散方。

升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茯神(一兩),黃連(一兩去須),柴胡(一兩半去苗),黃芩(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大青(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川升麻(50公克) 羚羊角屑(50公克) 茯神(50公克) 黃連(50公克,去除須根) 柴胡(75公克,去除幼苗) 黃芩(15公克) 麥門冬(50公克,去除心) 大青(15公克) 甘草(25公克,炙微赤後切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忌炙爆熱面。

治脾實熱。頭痛脅滿。煩悶。或渴。唇口乾燥。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柴胡(一兩去苗),犀角屑(一兩),栝蔞根(一兩),地骨皮(一兩),葛根(十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石膏(60 克),麥門冬(90 克,去除果核),柴胡(60 克,去除根芽),犀角粉(60 克),栝樓根(60 克),地骨皮(60 克),葛根(600 克),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入蜜半合。生地黃汁二合。攪令勻。食後分溫二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三錢重。用一中盞水,放入竹葉二到七片。煎煮至水量只剩六分之四。濾去藥渣,加入半合的蜂蜜,以及二合的地黃汁。攪拌均勻,在飯後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脾氣實。四肢不利。頭重目疼。腹脅脹悶。心膈壅滯。少思飲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大腹皮(三分銼),赤芍藥(半兩),赤茯苓(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旋覆花(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前胡(60 克,去掉根鬚) 大腹皮(15 克,切碎) 赤芍藥(30 克) 赤茯苓(30 克) 桔梗(30 克,去掉根鬚) 羚羊角屑(30 克) 旋覆花(30 克) 枳殼(30 克,麩炒至微黃,去瓤) 甘草(30 克,炙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氣實。心腹壅滯。四肢痛悶。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宜服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微炒),木通(一兩銼),大麻仁(一兩),赤茯苓(半兩),檳榔(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前胡(半兩去蘆頭)

白話文:

羚羊角粉(50克) 枳殼(50克,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川大黃(50克,切片,略炒) 木通(50克,切片) 大麻仁(50克) 赤茯苓(25克) 檳榔(50克) 桑樹根白皮(50克,切片) 前胡(25克,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以溫水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粉。加入煉蜜,再搗上三百到二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餐前,用溫水送服二十丸。

治脾臟壅實。心胸煩悶。唇口乾燥。喝水不止。宜服麥門冬煎方。

麥門冬汁(半升),生地黃汁(半升),蜜(半升),栝蔞根(二兩),地骨皮(一兩),黃耆(一兩銼),葳蕤(一兩),知母(一兩),寒水石(二兩),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石膏(二兩),竹葉(一兩)

白話文:

麥門冬汁(500 毫升) 生地黃汁(500 毫升) 蜂蜜(500 毫升) 栝蔞根(100 克) 地骨皮(50 克) 黃耆(50 克,切成小段) 葳蕤(50 克) 知母(50 克) 寒水石(100 克) 犀角屑(50 克) 川升麻(50 克) 甘草(25 克) 石膏(100 克) 竹葉(50 克)

上件藥。栝蔞根等搗篩為散。先以水七升。煎取三升。濾去滓。入麥門冬汁等三味。內鍋中。慢火熬如稀餳。以瓷合盛。不計時候。溫服一合。

白話文:

上述藥材。把栝蔞根等搗碎過篩成粉末。先用七升水煎煮,取得三升藥液。過濾後,加入麥門冬汁等三味藥材,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煮至像稀粥一樣。用瓷碗盛裝,不限制時間,溫熱服下一碗。

2. 治脾氣不足諸方

夫脾受水穀之精。化為氣血。養於臟腑。充於肌膚。若其氣不榮。則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周養身形。致體重懈惰。四肢不舉。腹脅虛脹。胸滿咽乾。不能嗜食。縱食欲嘔。水穀不化。泄利腸鳴。則是脾氣不足之候也。

白話文:

脾臟接受食物和水穀精華,轉化成氣血,滋養臟腑,填充肌膚。如果脾氣不足,不能與胃一起運化津液,無法滋養身體,導致身體沉重懶散,四肢無力,腹脅脹滿,胸悶咽乾,食慾不振,會因進食而嘔吐,食物和水穀無法消化,腹瀉並伴有腸鳴聲。這些都是脾氣不足的症狀。

治脾氣不足。腹脅脹滿。四肢無力。少思飲食。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五味子(半兩),白茯苓(一兩),丁香(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白話文:

  • 黃耆:1 兩,切碎
  • 附子:1 兩,烘烤後爆裂,去除外皮和肚臍
  • 訶黎勒:1 兩半,煨過,只用皮
  • 人參:1 兩,去除根鬚
  • 白朮:1 兩
  • 五味子:半兩
  • 白茯苓:1 兩
  • 丁香:半兩
  • 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白話文:

上述的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一杯水。放入半分生薑和三顆紅棗。煮到只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過濾渣滓。在吃飯前熱熱地服用。忌食生冷、油膩和濕麵。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滿。不欲飲食。若食則氣滯體重。四肢無力。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訶黎勒(二兩煨用皮),丁香(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草豆蔻(三分去皮),黃耆(三分銼),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白茯苓(三分),蓽澄茄(一兩),麥糵(三分微炒)沉香(二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微炒),木香(三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令香(赤)銼〕

白話文:

  • 白朮:1 兩
  • 訶黎勒:2 兩(用皮,並烘烤過)
  • 丁香:3 分
  • 人參:1 兩(去除鬚根)
  • 草豆蔻:3 分(去除外皮)
  • 黃耆:3 分(切碎)
  • 附子:3 分(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
  • 白茯苓:3 分
  • 蓽澄茄:1 兩
  • 麥麩:3 分(微炒)
  • 沉香:2 分
  • 陳橘皮:3 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瓤,微炒)
  • 木香:3 分
  • 枳實:半兩(麩炒至微黃)
  • 甘草:半兩(炙烤至香氣四溢(赤)並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白話文:

方劑: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三錢粉末,加水一中盞,放生薑半片、棗子三枚,煮沸後煎至水量剩六分。

服法:去渣後服用,不限時間,溫服即可。

禁忌:忌食生冷、油膩、濕黏的食物。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痛。喜噫吞酸。食則欲嘔。四肢少力。宜服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肉桂(一兩去粗皮),當歸(半兩銼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丁香(半兩),白朮(半兩),白豆蔻(半兩去皮),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炒令微黃)訶黎勒(一兩煨用皮),高良薑(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微炒)

白話文:

厚朴(一兩,去除粗厚的外皮,塗抹生薑汁後烘烤至芳香酥熟) 肉桂(一兩,去除粗厚的外皮) 當歸(半兩,切碎後稍微炒一下)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 丁香(半兩) 白朮(半兩) 白豆蔻(半兩,去除外皮) 吳茱萸(一份,用湯水浸泡七次後烘炒至微黃) 訶黎勒(一兩,煨過後使用果實外皮) 高良薑(半兩) 陳橘皮(半兩,用湯水浸泡後去除白色瓤衣,稍微烘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黏食。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半片,紅棗三顆。煎煮至剩六分之量。濾去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濕面、黏稠食物。

治脾氣不足。四肢不和。腹脅脹滿。或時下痢。飲食難消。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人參(一兩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白朮(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三分),草豆蔻(三分去皮),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訶黎勒:三分,取其煨過的皮 人參:一兩,去根須 當歸:三分,切成小段,微炒 白朮:三分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桂心:三分 草豆蔻:三分,去皮 甘草:三分,烤至微紅,切碎 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上生薑汁,烤製透香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晾乾,微炒 陳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烤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治脾氣不足。體重胸滿。腹脅虛脹。食少無力。水穀不消。或時自痢。宜服白豆蔻丸方。

白豆蔻(一兩去皮),訶黎勒(二兩煨用皮),黃耆(一兩銼),沉香(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朮(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肉桂(一兩半去粗皮),木香(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厚朴(三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白豆蔻:**一兩,去除外皮

訶黎勒: 兩兩,煨熟後使用果皮

黃耆: 一兩,切成小段

**沉香:**一兩

附子: 一兩,炮製後破裂,去除外皮和肚臍

**白朮:**一兩

人參: 一兩,去除蘆頭

肉桂: 一兩半,去除粗糙的外皮

**木香:**一兩

枳實: 一兩,用麩炒至微黃

厚朴: 三兩,去除粗糙的外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丸。空心及晚食前服。忌生冷油膩黏食。

白話文:

用上述藥材,搗成細粉末。用酒和麵粉煮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2 丸,於空腹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忌食生冷、油膩、黏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