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五 (5)

1. 治乾腳氣諸方

夫腳氣者。由體虛。感於風毒故也。然腳氣有干有濕。有陰有陽。乾者不腫。濕者腫滿。在臟為陰。在腑為陽。病雖一源。所受各異。其於虛實不等。取捨殊途。為療之能。當察形證也。夫乾腳氣者。由腎虛。庶事不節。或當風取涼。臥不覆足。或行立濕地。或夏月以冷水漬腳。

白話文:

腳氣是身體虛弱,受到風毒侵襲而造成的。不過,腳氣有乾濕之分,也有陰陽之別。乾腳氣不會腫脹,濕腳氣則會腫脹。在臟腑方面,乾腳氣屬於陰,濕腳氣屬於陽。雖然病源相同,但受到的影響卻不一致。對於虛實不同的情況,應當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要想有效治療,必須觀察病人的具體情況。乾腳氣是由於腎虛,不能節制各種行為。可能是在有風的地方受寒,睡覺時沒有蓋好腳,或者是在潮濕的地方行走站立,或者是在炎熱的夏天用冷水泡腳造成的。

腠理開疏。風邪搏於腳膝。入於經絡。血脈痞澀。皮膚頑痹。脛弱枯絕。日夜痠疼。食飲減少。肌體羸瘦。心腹氣滯。大便不通。風毒上衝。心神煩悶。四肢無力。其候。腳膝不腫。故名乾腳氣也。

白話文:

毛孔肌肉疏散,風邪侵襲腳膝,進入經絡,血脈瘀滯不通。皮膚頑固僵硬,小腿軟弱枯瘦,晝夜痠痛,食慾減退,身體消瘦。心腹氣機阻滯,大便不通。風毒上衝,心神煩悶,四肢無力。其症狀為腳膝不腫脹,因此稱為「乾腳氣」。

治乾腳氣。風毒搏於腳膝。皮內乾枯。腳脛漸細。骨中疼痛。時復心悶。宜服生乾地黃丸方。

乾地黃(三兩),羚羊角屑〔二(一)兩〕,赤茯苓(一兩),木香(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一兩),獨活(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桂心(二分),檳榔(一兩)

白話文:

生乾地黃(150克) 羚羊角屑(100克) 赤茯苓(50克) 木香(15克) 甘草(25克,烤至微紅,切碎) 訶黎勒皮(50克) 獨活(50克) 麥門冬(75克,去核,焙乾) 桂心(10克) 檳榔(5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前述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用杵臼搗三、四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吃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乾腳氣。欲發噁心。頭旋。吐痰水。不思飲食。兩腳膝疼痛。漸漸心悶。宜服此旋覆花散方。

旋覆花(半兩),犀角屑(一兩),大腹皮(一兩銼),檳榔(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中醫古文: 旋覆花(半兩) 犀角屑(一兩) 大腹皮(一兩,銼碎) 檳榔(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半夏(半兩,用沸水清洗七次以去除滑膩) 枳殼(三分,炒至微黃,去瓤)

  • 旋覆花 15 克
  • 犀牛角粉末 30 克
  • 大腹皮 30 克(切碎)
  • 檳榔 30 克
  • 前胡 30 克(去蘆頭)
  • 赤茯苓 30 克
  • 半夏 15 克(用熱水清洗七次以去除粘液)
  • 枳殼 9 克(炒至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薄荷二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四錢,加入一杯水,放入半片生薑和 27 片薄荷葉。煎煮至水量剩下六分之一,過濾去除藥渣。不限服藥時間,溫熱服用。

治乾腳氣。小便澀滯。腹內壅悶。痰逆。不思飲食。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一兩銼),桑根白皮(一兩銼),蘹香根〔二(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獨活(半兩),荊芥(半兩),赤茯苓(一兩),木瓜(半兩乾者),半夏〔三(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檳榔(一兩)

白話文:

紫蘇的莖和葉(50克),木通(50克,切細),桑樹根的白皮(50克,切細),獨活(25克),荊芥(25克),赤茯苓(50克),木瓜(25克,乾燥的),半夏(150克,用熱水洗七遍,去除粘性),檳榔(5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碗水、半分生薑和七寸蔥白。煮到六分之一的量時,濾去藥渣。不受時間限制,溫熱服用。

治乾腳氣。大小腸氣滯。心腹妨悶。腳膝疼痛。不欲飲食。宜服此方。

杉木節(一兩銼),蘹香子(三分微炒),瞿麥(三分),赤茯苓(一兩),木香(半兩),檳榔(二兩),木通〔二(三)分〕,紫蘇莖葉(一兩),豬苓(三分去黑皮)

白話文:

杉木枝節(一兩,研成粉末) 沉香(三分,微炒) 瞿麥(三分) 茯苓(一兩) 木香(半兩) 檳榔(二兩) 通草(二至三分) 紫蘇莖葉(一兩) 豬苓(三分,去除外層黑色外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二七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乾腳氣上攻。心胸壅悶。宜服此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皮(二兩以少酥緩火令黃),檳榔(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乾腳氣。心腹妨悶。腳膝疼痛。宜服此方。

蘿蔔子(一兩微炒),羌活(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2. 治濕腳氣諸方

夫濕腳氣者。由體虛。當風臥濕。醉後取涼。風濕毒氣。搏於腳膝之所致也。此皆腎虛。膀胱宿有停水。經絡痞澀。不得宣通。即先腫滿。漸攻心腹。毒氣不散。遍入四肢。兩腳熱疼。心胸躁悶。上氣喘急。咳唾稠黏。面目虛浮。腹脅脹滿。見食嘔吐。壯熱頭疼。大便不通秘澀。風毒凝滯。皮膚生瘡。其候。腳膝浮腫。故名濕腳氣也。

白話文:

濕腳氣是這樣發生的:身體虛弱,在有風的地方睡臥潮濕,或喝醉後貪涼,讓風濕毒氣侵入腳膝。這是因為腎虛,膀胱裡積有宿水,經絡不通暢,毒氣無法排出。於是,腳先腫脹起來,逐漸蔓延到心腹。毒氣不散,遍及四肢,導致雙腳發熱疼痛,心胸煩悶,呼吸急促,咳嗽有黏稠的痰液,臉色發白,腹部脹滿,看到食物就想嘔吐,發燒頭痛,大便不通,毒氣凝結在皮膚上,生出瘡疹。其症狀包括:腳膝腫脹,因此稱之為濕腳氣。

治濕腳氣。如久在中華。乍出外方。或至江淮。或至嶺外。久在高原。不經濕氣

。未伏水土。食飲之間。多有不同。致腳氣發動。時復心悶。面目腳膝浮腫。氣短虛乏,。唇口青黑。胸膈不利。見食即吐。心腹時痛。冷氣結聚。宜服陳橘皮散方。

白話文:

尚未適應當地氣候和飲食。飲食習慣有所不同,導致腳氣發作。時常胸悶,臉部、腳部、膝蓋浮腫。氣促、乏力,嘴脣青黑。胸腔和橫膈膜不舒服,進食後就嘔吐。心腹時常疼痛。體內積聚寒氣。宜服用陳皮散方。

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前胡(三分去蘆頭),木香(三分),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大腹皮(一兩銼),檳榔(一兩)

白話文:

陳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內皮後烘烤) 赤茯苓(一兩)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再略微炒一下) 前胡(三分,去除根鬚) 木香(三分) 郁李仁(一兩,用湯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再略微炒一下) 半夏(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去除滑液) 大腹皮(一兩,切碎) 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研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水量剩六分之一。過濾渣滓。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濕腳氣。通身浮腫。小便不利。氣壅煩悶。腹脅連膀胱虛脹。上氣喘促。坐臥不得。宜服漢防己散方。

防己(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澤瀉(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三分銼),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獵苓(三分去黑皮),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白話文:

  • 漢防己:3 克
  • 桑樹根白樹皮:15 克,切成小片
  • 澤瀉:7.5 克
  • 赤茯苓:7.5 克
  • 木通:3 克,切成小片
  • 郁李仁:3 克,浸泡在熱水中,去除外皮和尖端,略微炒過
  • 獵苓:3 克,去除黑皮
  • 檳榔:15 克
  • 紫蘇莖葉:15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腫滿喘息。大小便不利。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澤瀉(半兩),漢防己(半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一兩),赤茯苓(一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三分銼)

白話文:

  • 桑樹根白皮(1兩,切碎)
  • 澤瀉(0.5兩)
  • 漢防己(0.5兩)
  • 木香(0.5兩)
  • 枳殻(0.5兩,炒焦微黃,去除果瓤)
  • 檳榔(1兩)
  • 赤茯苓(1兩)
  • 赤芍藥(0.5兩)
  • 桂心(0.5兩)
  • 川大黃(1.5兩,切碎,微炒)
  • 紫蘇莖葉(1兩)
  • 木通(0.3兩,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大小便不利秘澀。腳膝虛腫。食即嘔吐。心胸迷悶。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三分),木通(半兩銼),赤茯苓(三分),羚羊角屑(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羌活(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大腹皮(三分銼),枳實(三分麩炒微黃),木香(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檳榔(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紫蘇的莖葉(三分) 木通(半兩,切碎) 赤茯苓(三分) 羚羊角屑(半兩) 半夏(半兩,用湯洗七遍去除滑液) 陳年的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果瓤,再烘烤) 羌活(半兩) 前胡(三分,去掉根頭) 大腹皮(三分,切碎) 枳實(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 木香(半兩) 桑樹根的白皮(三分,切碎) 檳榔(一兩) 四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腫滿。喘促煩悶。大小便滯澀。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旋覆花(半兩),犀角屑(一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木通(半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一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一兩銼),白前(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檳榔(50克),旋覆花(25克),犀牛角粉(50克),桂心(25克),紫蘇莖葉(50克),赤茯苓(50克),木通(25克,切碎),陳皮(5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前胡(50克,去除蘆頭),桑樹根白皮(50克,切碎),白前(25克),甘草(2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二七寸。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按照上面藥方配藥,將藥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生薑半片、蔥白二七寸、大豆一百粒。煎到剩餘六分之一的量,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濕腳氣。攻心悶亂。或時腫滿喘急。宜服木瓜散方。

木瓜(二兩乾者),檳榔(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羚羊角屑(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木通(一兩銼),紫蘇莖葉(一兩)

白話文:

木瓜(乾燥後2兩) 檳榔(2兩) 人參(1兩,去掉根部) 赤茯苓(1兩) 桑樹根皮(1兩,切碎) 羚羊角粉末(1兩) 吳茱萸(0.5兩,用熱水泡7次,曬乾後微炒) 木通(1兩,切碎) 紫蘇莖葉(1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浮腫。氣漸上入腹。煩滿急脹。面如土色。大小腸不通。氣欲絕者。宜服此方。

大腹皮(二兩銼),訶黎勒皮(一兩),檳榔(二兩),牽牛子(四兩微炒搗取末二兩)

白話文:

大腹皮(80 公克切片)訶黎勒皮(40 公克)檳榔(80 公克)牽牛子(160 公克,炒微熟後搗碎取 80 公克粉末)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童子小便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二七寸。煎三沸。去滓。不計時候。調下二錢。以利三五行。立效。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服藥時,取一中盞童子小便,加入半片生薑和二到七寸蔥白。煎煮三滾,去除藥渣。不限時間,將兩錢藥粉調入小便中服用。此方能利通大小便,立竿見影。

治濕腳氣。攻心痛悶。宜服此方。

杉木節(一兩銼),木通(一兩),烏藥(一兩),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沉香(三分),蘹香子(一兩微炒),檳榔(一兩),紫蘇子(一兩微炒)

白話文:

杉木節(1兩,切片) 木通(1兩) 烏藥(1兩) 青橘皮(先用湯浸泡去掉白色果肉,再烘乾,3錢) 沉香(3錢) 藿香子(1兩,稍微炒過) 檳榔(1兩) 紫蘇子(1兩,稍微炒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生薑半兩。黑豆半合。同炒。令豆熟為度。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調下二錢。

白話文:

上述中藥,搗碎成粉末。每一次服藥時,使用生薑半兩,黑豆半合。將薑豆一起炒,炒到豆子酥熟為止。加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煮至藥液剩下十分之七。去除藥渣,不須計較時間。稍微加熱藥液,然後調和兩錢服用。

治濕腳氣。小便不利(通)。氣攻心痛煩悶。宜服烏藥散方。

烏藥(半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蛤粉(半兩),木香(半兩),檳榔(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煎生薑蔥白湯。調下一錢。

治濕腳氣。頻發。攻心腹壅悶。腳膝腫滿疼痛。不任行李。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一兩),檳榔(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大麻仁(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皮(一兩),桂心(三分),紫蘇子(三分),萆薢(三分銼),羚羊角屑(三分),獨活(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防風(三分去蘆頭),赤芍藥(三分)

白話文:

木香(60克),檳榔(60克),川大黃(60克,切碎後小火炒到微黃),大麻子(60克),牛膝(60克,去除根鬚),枳殼(60克,用麩皮炒到微黃,去除果肉),訶黎勒皮(60克),桂心(18克),紫蘇籽(18克),萆薢(18克,切碎),羚羊角碎(18克),獨活(18克),前胡(18克,去除根鬚),防風(18克,去除根鬚),赤芍藥(18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蜂蜜,以杵臼搗壓五至七百次。將藥粉丸成梧桐子般大小。於每次進食前,使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濕腳氣。腹中妨悶。不能飲食。羸瘦。宜服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一兩),桂心(三分),木香(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三分),柴胡(三分去苗),檳榔(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 訶黎勒皮:1 兩
  • 桂心:3 分
  • 木香:3 分
  • 枳殼:3 分(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 赤芍藥:3 分
  • 柴胡:3 分(去除根莖)
  • 檳榔:1 兩
  • 川大黃:1 兩(切碎,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生薑橘皮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繼續搗三百至二百下。作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拘時間。要用生薑、橘皮煮成的湯服用三十顆丸子。

治濕腳氣。上攻心胸。壅悶痰逆。宜服木瓜丸方。

木瓜(一兩乾者),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丁香(半兩),檳榔(二兩)

白話文:

木瓜(一兩,乾燥的) 陳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瓤,烘烤) 人參(一兩,去除根鬚) 桂心(半兩) 丁香(半兩) 檳榔(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再加入煉製的蜂蜜,並用杵臼搗三百至二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不拘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三十丸。

治濕腳氣上攻。心神悶亂。不能下食。宜服此方。

檳榔(二兩),木香(一兩),木瓜(一枚大者),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割木瓜頭作蓋子。去瓤納藥末於中。卻蓋。以竹籤簽定。於飯甑中蒸爛。以刀子削去皮。細研。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將木瓜頂部切下做成蓋子。取出果肉,放入藥粉在裡面。再蓋上蓋子,用竹籤固定。放在蒸飯的蒸籠內蒸熟。用刀子削去皮,將藥泥研磨成細粉。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溫酒送服 30 顆。

治濕腳氣。上攻心胸。喘促悶絕。宜服此方。

檳榔(二兩),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童子小便一小盞。入生薑汁一茶匙。暖令溫。不計時候。調下二錢。

治濕腳氣。及腰腎膀胱宿水。並痰飲。不下食。宜服桃花散方。

桃花(陰乾)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三(二)錢。以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