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4)

1. 治虛勞骨熱諸方

夫虛勞骨熱者。是五勞七傷之中。陰虛陽盛。熱毒上攻心肺。流於骨髓。致成壯熱也。男子腎臟虛弱。精氣不足。下元冷憊。上焦虛熱。因茲而得也。女子月閉不通。產後勞損。頻發少熱之所致也。其人肌體消瘦。四肢無力。頰赤口乾。心躁盜汗。乍發乍歇。精神不守者。是其候也。

白話文:

虛勞骨熱是指五勞七傷中,陰虛陽盛,熱毒往上攻到心肺,進而流向骨髓,導致發燒。男性是因為腎臟虛弱,精氣不足,下半身虛冷,上半身發熱而造成的。女性則是因為月經不順,產後過度勞累,導致經常發作低燒。這些人通常身體消瘦,四肢無力,臉頰潮紅口乾,心煩盜汗,忽冷忽熱,精神不振。

治虛勞。骨熱體痛。心神恍惚。夜臥不安。小便赤黃。口乾眼澀。宜服貍骨丸方。

貍骨(一兩炙令焦黃),連翹(一兩),土瓜根,山茱萸玄參,胡燕糞,黃芩硃砂(細研水飛過),鳶尾(以上各半兩),黃連(去須),赤芍藥,雄黃(細研水飛過),青葙子,龍膽(去蘆頭),栝蔞根(以上各三分)

白話文:

  • 黃鼠狼骨頭(一兩,烘烤至焦黃)
  • 連翹(一兩)
  • 土瓜根
  • 山茱萸
  • 玄參
  • 胡燕糞
  • 黃芩
  • 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淘洗過)
  • 鳶尾(以上各半兩)
  • 黃連(去除須毛)
  • 赤芍藥
  • 雄黃(研磨成細粉,用水淘洗過)
  • 青葙子
  • 龍膽(去除根部)
  • 栝蔞根(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蜂蜜,一起研磨三百多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前,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治虛勞骨熱。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川大黃丸方。

大黃(銼微炒),黃芩,黃連(去須),當歸赤茯苓黃耆(銼),生乾地黃,赤芍藥,柴胡(去苗以上各三分),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大黃(切細後稍微炒) 黃芩 黃連(去掉根須) 當歸 赤茯苓 黃耆(切細) 生地黃 赤芍藥 柴胡(去掉根鬚,以上各藥材各取三分) 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虛勞骨熱。黃連煎丸方。

黃連(去須),紫菀(洗去苗土),天靈蓋(塗酥炙令微黃),甘草(炙微赤銼),青葙子(以上各二兩),柴胡(一兩去苗)

白話文:

  • 黃連(去除須)
  • 紫菀(洗淨植物根莖上的泥土)
  • 天靈蓋(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 甘草(烤至微紅並切成小塊)
  • 青眥子(以上各 2 兩)
  • 柴胡(去除植物根莖,取 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童子小便五升。浸一宿後。慢火煎令稠。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水下二十丸。

治虛勞骨熱。四肢煩疼。漸漸羸瘦。日晚口乾頰赤。知母散方。

知母(三兩),前胡(一兩去蘆頭),地骨皮(二兩),犀角屑(一兩半),白蘚皮(二兩),龍齒(三兩),川芒硝(二兩)

白話文:

知母(60克),前胡(30克,去蘆頭),地骨皮(60克),犀角屑(45克),白蘚皮(60克),龍齒(90克),川芒硝(6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虛勞骨熱。四肢煩疼。口乾心躁。宜服胡黃連散方。

胡黃連(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半),柴胡(一兩半去苗),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梔子仁(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芍藥(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一兩去蘆頭),檳榔(半兩)

白話文:

黃連 (60 克) 人參 (15 克,去掉根須) 赤茯苓 (90 克) 柴胡 (90 克,去掉根鬚) 鱉甲 (90 克,塗醋後炙烤至微黃,去掉裙邊) 梔子仁 (15 克) 麥門冬 (90 克,去掉中心,烘培) 赤芍藥 (15 克) 甘草 (30 克,烤至微紅,切碎) 桔梗 (60 克,去掉根須) 檳榔 (3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莧菜

白話文:

準備上述藥材。將其搗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兒童的尿液一中盞,加入生薑半分。煎煮至六分,去掉渣滓。不拘時間,溫服。忌食莧菜。

治虛勞骨熱。四肢煩悶。及心躁虛汗。宜服丹砂丸方。

硃砂(細研水飛過),薯蕷,犀角屑,虎頭骨(塗酥炙微令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安息香,川升麻牡蠣(燒為粉),檳榔,人參,白茯苓(以上各半兩),牛黃(一錢細研),麝香(一錢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麥門冬(三分去心焙),鱉甲(三分塗醋炙微黃去裙襴),豉心(三分)

白話文:

中醫古文:

硃砂(研細,用水漂洗過),山藥,犀牛角粉,虎頭骨(塗上酥油,烤至略微變黃),鎖陽(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烤乾),安息香,川升麻,牡蠣(燒成粉),檳榔,人參,白茯苓(以上各 0.5 兩),牛黃(1 錢,研細),麝香(1 錢,研細),甘草(1 分,烤至微紅,切細),麥門冬(3 分,去心,烘烤),甲魚殼(3 分,塗上醋,烤至微黃,去掉裙邊),豉心(3 分)

  • 硃砂(研磨成細粉,用過濾水清洗)
  • 山藥
  • 犀牛角粉
  • 虎頭骨(抹上牛油,烘烤至略微泛黃)
  • 鎖陽(用酒浸泡過夜,颳去皺皮,烘乾)
  • 安息香
  • 川升麻
  • 牡蠣(燒製成粉末)
  • 檳榔
  • 人參
  • 白茯苓(各 0.5 兩)
  • 牛黃(1 錢,研磨成細粉)
  • 麝香(1 錢,研磨成細粉)
  • 甘草(1 分,烘烤至微紅,切碎)
  • 麥門冬(3 分,挖去中間部分,烘烤)
  • 烏龜殼(3 分,抹上醋,烘烤至略微泛黃,去掉邊緣)
  • 豉心(3 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忌莧菜。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入研磨好的藥材,均勻攪拌。加入蜂蜜,繼續搗磨三、四百下。將藥材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稀飯送服三十丸。服用期間忌食莧菜。

治虛勞骨熱。四肢羸瘦。少力。不思飲食。宜服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天靈蓋(塗酥炙令微黃),赤茯苓,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地骨皮,知母,犀角屑,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以上各一兩),鱉甲(三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黃芩,前胡(去蘆頭),桔梗(去蘆頭),赤芍藥,當歸(銼微炒),木通(銼),防風(去蘆頭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二(半)兩去苗〕

白話文:

胡黃連、天靈蓋(塗酥油烤至淡黃)、赤茯苓、川大黃(搗碎後輕微炒熟)、川升麻、地骨皮、知母、犀牛角粉、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並烘乾,以上各一兩),鱉甲(三兩塗醋烤黃並去除邊緣部分)、黃芩、前胡(去蘆頭)、桔梗(去蘆頭)、赤芍藥、當歸(搗碎後輕微炒熟)、木通(搗碎)、防風(去蘆頭,以上各三分),甘草(半兩輕微烤赤並搗碎)、柴胡(二分半,去根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忌莧菜。

治虛勞骨熱。肢節煩疼。心膈躁悶。宜服柴胡煎丸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犀角屑,知母,胡黃連,桔梗(去蘆頭),川升麻,地骨皮,黃芩,訶黎勒皮(以上各一兩),栝蔞(一枚),鱉甲(二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甘草(三分炙微赤銼),赤茯苓(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

白話文:

柴胡(1.5兩,去掉細根),犀牛角粉末,知母,黃連,桔梗(去掉根部),川升麻,地骨皮,黃芩,訶黎勒皮(以上各1兩),栝樓(1個),鱉甲(2兩,塗上醋炙烤至微黃,去掉邊緣),甘草(0.3兩,炙烤微紅,搗碎),赤茯苓(0.3兩),人參(0.3兩,去掉根部)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豬膽五枚取汁。及蜜半斤。攪和令勻。慢火煎成膏。和藥末。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後。煎烏梅小便下二十丸。忌莧菜。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取五個豬膽,取出膽汁,加上半斤蜂蜜。將膽汁、蜂蜜和藥粉攪拌均勻。用小火煎煮成膏狀。將藥粉加入膏狀物中,研磨三百至五百次。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後,將烏梅煎成湯汁,服用二十顆丸子。忌食莧菜。

治虛勞骨熱。四肢煩疼。小便赤黃。眼澀少睡。犀角丸方。

犀角屑,胡黃連,知母,赤芍藥,貝母(煨令微黃),地骨皮,黃芩,檳榔,紫菀(洗去苗土)木香款冬花,烏梅肉(微炒),柴胡(去苗以上各半兩),大熟黃瓜(一枚去瓤)

白話文:

犀牛角屑、黃連、知母、赤芍藥、貝母(用小火烤成微黃色)、地骨皮、黃芩、檳榔、紫菀(洗去根部泥土)、木香、款冬花、烏梅肉(略微炒過)、柴胡(去掉根部,以上各半兩)、大熟黃瓜(一顆,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黃瓜內。蒸熟爛研。入少許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