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3)

1. 治熱病鼻衄諸方

夫熱病鼻衄者。心臟傷熱所為也。心主血。肺主氣。肺開竅於鼻。邪熱與血氣並。故衄也。

治熱病。頭痛壯熱。鼻衄及吐血。心中緊硬。遍身疼痛。四肢煩悶。宜服刺薊飲子方。

刺薊(一兩),生地黃(一兩),雞蘇(半兩),生薑(半兩),赤茯苓(半兩),青竹茹(一分)生麥門冬(一兩去心)

白話文:

刺薊(30克),生地黃(30克),雞蘇(15克),生薑(15克),赤茯苓(15克),青竹茹(3克),生麥門冬(30克,去籽)

上件藥。並細銼。以水二(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熱病鼻衄。去五臟熱氣。黃龍湯方。

伏龍肝(半兩),當歸(三分銼微炒),甘草(三分炙微赤銼),赤芍藥(三分),黃芩(三分)川朴硝(三分),川升麻(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

白話文:

伏龍肝(半兩),也就是龜板 當歸(三分,切碎,微炒) 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川朴硝(三分) 川升麻(三分) 生乾地黃(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鼻衄不止。此是陽毒傷肺。宜服阿膠散方。

阿膠(三分搗碎炒令黃燥),伏龍肝(三分),黃芩(三分),蔥白連須(二莖),豉(一合),地骨皮(三分)

白話文:

阿膠(搗碎三分之二,炒至黃色乾燥) 伏龍肝(三分之一) 黃芩(三分之一) 蔥白連須(兩根) 豉(一合) 地骨皮(三分之一)

上件藥。並細銼令勻。都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生地黃汁二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均勻混合。加入一大盞半的水,煎煮至只剩下一盞。過濾掉渣滓,加入兩合生地黃汁,攪拌均勻,不限時間。分三次溫熱服用。

治熱病鼻衄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刺薊(一兩),蒲黃(半兩)

白話文:

黃芩(60克),川大黃(60克,切碎並稍微炒一下),梔子仁(30克),刺薊(60克),蒲黃(3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鼻衄出多。面無顏色。昏悶虛困。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三分),白芍藥(三分),黃耆(一兩半銼),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半兩銼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天竺黃(三分)

白話文:

熟地黃(三錢),白芍藥(三錢),黃耆(一兩半,切碎),阿膠(半兩,搗碎,炒至金黃乾燥),當歸(半兩,切碎,略炒),人參(三錢,去蘆頭),天竺黃(三錢)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黃耆湯調下二錢。

治熱病鼻衄不止。貝母散方。

貝母(一兩煨微黃色),刺薊(一兩),蒲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一錢。

治熱病鼻衄不止方。

蛤粉(一錢),黃丹(半錢),香墨末(一錢)

上件藥。相和令勻。以新汲水調。頓服。

治熱病鼻衄。諸藥無效者。宜服此方。

赤馬通(二枚絞取汁),阿膠(三分炙令微黃搗末)

上件藥。二味相和。熟攪令勻。每用少許滴鼻中。仍以新汲水略蘸足即止。

治熱病衄血。日夜無度。身面如金黃方。

上以韭根一握。搗絞取汁。以罐索投於井中深處。良久。急取出。瀝水相和。滴二七滴於鼻中。瘥。

白話文:

用一把韭菜根搗碎榨汁。把罐子用繩子綁好,放入深井中。過一會兒,迅速取出。瀝掉水分,把韭菜汁和瀝出的井水混合。滴兩到七滴到鼻孔中,病就能好了。

治熱病鼻衄。血下數升去。宜服此方。

好松煙墨(二兩)

上搗。細羅為末。用雞子白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地黃汁。下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以瘥為度。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磨成細粉。用雞蛋清和在一起,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用生地黃汁送服二十丸。走五里路後再服一次。以此為痊癒的標準。

2. 治熱病口瘡諸方

夫熱病。發汗吐下之後。表裡俱虛。毒氣未除。伏熱在臟。熱毒乘虛。攻於心脾。上焦煩壅。頭痛咽乾。故口舌生瘡也。

白話文:

如果是發熱性的疾病,在發汗、嘔吐和腹瀉之後,身體的表層和內部都會虛弱。體內的毒氣還未清除,熱毒趁虛而入,攻擊心臟和脾臟。上焦氣血不暢,頭疼、喉嚨乾澀。因此口舌生瘡。

治熱病口瘡。心神煩躁。大小便壅滯。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升麻(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一兩),黃芩(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半兩) 黃連(一兩,去除鬚根) 川升麻(三分) 川大黃(一兩,切碎,略微炒過) 川朴硝(一兩) 黃芩(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除中心,烤過)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十餘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熱病口瘡。壯熱頭痛。心神煩躁。宜服川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大青(一兩),柴胡(一兩半去苗),知母(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地骨皮(三分)

白話文:

  • 川升麻:一兩
  • 玄參:一兩
  •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
  • 大青:一兩
  • 柴胡:一兩半(去除根苗)
  • 知母:一兩
  • 黃芩:一兩
  • 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再切碎)
  • 地骨皮: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粗末的藥粉。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半杯水,放入三到七片竹葉。煎煮至藥液剩六分之一。過濾藥渣。不管時間,趁藥液溫熱時服用。

治熱病。心臟壅熱。口內生瘡。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一兩),沙參(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三兩),川朴硝(三分)

白話文:

  • 大青 (1 兩)
  • 沙參 (1 兩,去除蘆頭)
  • 川升麻 (1 兩)
  • 川大黃 (1 兩,切碎並略微炒)
  • 黃芩 (半兩)
  • 枳殼 (半兩,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 生乾地黃 (3 兩)
  • 川朴硝 (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咽喉赤腫。口內生瘡。不能下食。宜服犀角煎方。

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馬牙硝(半兩),黃柏(半兩銼)黃藥(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6克),川升麻(6克),川大黃(6克,切碎,略微炒製),馬牙硝(3克),黃柏(3克,切碎),黃連(6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四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入蜜三合相和。煎一兩沸。放溫。徐徐含咽。

治熱病。口瘡發渴。疼痛不可忍。宜塗龍膽煎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黃連(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槐白皮(一兩銼),大青(一兩),竹葉(二兩),薔薇根(二兩銼)

白話文:

龍膽草(一兩,去除蘆頭) 黃連(一兩,去除須) 川升麻(一兩) 槐樹白皮(一兩,切碎) 大青葉(一兩) 竹葉(二兩) 薔薇根(二兩,切碎)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五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入蜜三合。慢火煎成膏。塗於瘡上。有涎吐之。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磨成細末。加水五碗煎煮,煎至只剩一碗。過濾去除渣滓。加入三合(一合為15毫升)的蜂蜜,用小火煎熬成膏狀。塗抹於潰瘍患處。若有唾液分泌,吐掉即可。

治熱病口瘡。洗心除熱。去喉中鳴。宜服石膏煎方。

石膏(半斤切研),蜜(一中盞),地黃汁(一中盞)

白話文:

石膏(半斤,切碎並研磨) 蜂蜜(一杯) 生地黃汁(一杯)

上以水三大盞。先煮石膏取一盞。乃內蜜及地黃汁。復煎取一盞。去滓。每服抄一匙。含咽。

治熱病口瘡久不愈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新綿薄裹一丸。含咽津。

又方。

川升麻(一兩),黃藥(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黃丹(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新綿薄裹一丸。含咽津。

治熱病口瘡赤腫。疼痛不可忍方。

黃柏(一兩末),膩粉(一錢),馬牙硝(一分末)

上件藥。相和令勻。每取少許。貼於瘡上。有涎吐卻。日三兩上用。

治熱病。口瘡赤腫疼痛方。

薔薇根(二兩銼),黃柏(一兩半銼),馬牙硝(一兩)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溫含冷吐。

治熱病口瘡不歇方。

牛膝(一兩去苗),角蒿(一兩),黃柏(半兩銼)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溫含冷吐。

治熱病口瘡方。

黃連(一分去須),槐白皮(半兩),甘草根(半兩)

上件藥。細銼。用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含冷吐。

治熱病。口舌生瘡。石膽散方。

石膽(半錢),馬牙硝(一兩),黃連(半兩去須),龍腦(一錢),黃柏(一分銼),角蒿(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腦石膽馬牙硝等。更研令細。每取半錢。用新棉薄裹。含良久。有涎即吐之。

治熱病。熱盛。口中生瘡。酥蜜煎方。

酥(三合),蜜(三合),大青(一合)

上件藥。先將大青搗羅為末。入酥蜜中。攪和令勻。慢火煎三兩沸。入淨器盛。不計時候。含一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