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爲則

《藥徵》~ 卷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中 (5)

1. 地黃

主治血證及水病也。

考證

八味丸證曰:小腹不仁。又曰:小便不利。

以上一方,地黃八兩。

芎歸膠艾湯證曰:漏下。又曰:下血。

以上一方,地黃六兩。

三物黃芩湯證曰: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

以上一方,地黃四兩。

上歷觀此三方,主治血及水、而不及其他也。

互考

芎歸膠艾湯、三物黃芩湯、八味丸,皆以地黃為君藥。而二方言血證,一方言小便不利。膠艾湯方中,除地黃之外,有阿膠當歸、芎藭,均是治血藥也。三物黃芩湯,去地黃,則其餘無治血藥品也。由是觀之,古人用地黃,並治血證水病也,核焉,且也施治之法不別血之與水亦明矣。

辨誤

夫水之與血,其素同類也。亦唯赤則謂之血,白則謂之水耳。余嘗讀《內經》曰:汗者,血之餘也。問曰:血之餘,而汗白者何也?答曰:肺者,主皮毛也,肺色白也,故汗白也。此本於陰陽五行,而有害於疾醫之道也。疾醫之道,殊乎亡也?職斯之由,可悲也哉!夫汗之白也,血之赤也。

其所以然,不可得而知也。刃之所觸,其創雖淺,血必出也。暑熱之酷,衣被之厚,汗必出也。壹是皆歷皮毛而出者,或為汗、或為血、故以不可知為不可知,置而不論,唯其毒所在而致治焉,斯疾醫之道也。

後世之醫者,以八味丸為補腎劑,何其妄也?張仲景曰:腳氣上入,少腹不仁者,八味丸主之;又曰:小便不利者;又曰:轉胞病,利小便則愈;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壹是皆以利小便為其功。書云:學於古訓乃有獲。嗚呼!學於古訓,斯有獲藥功矣。

品考

地黃,本邦處處出焉。其出和州者最多,而與出漢土者無異也,充實為佳。藏器曰:《本經》不言生干蒸乾。《別錄》云:生地黃者,乃新掘鮮者是也;李時珍曰:熟地,乃後人復蒸曬者,諸家本草,皆謂乾地黃熟地黃。而今本邦藥鋪,以乾地黃為生地黃,非也。乾者,燥干之謂,如乾薑是也。

生者,新鮮之名,如生薑是也。故古人言生地黃,則必言汁,言之順也,豈有干而有汁者哉?仲景氏之所用,生干二品而已。其熟云者,後世之為也,不可用矣。

2. 葶藶

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癰結胸。

考證

葶藶大棗湯證曰: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

以上一方,葶藶搗丸如彈丸大。

大陷胸丸證曰:結胸。

以上一方,葶藶半升。

己椒藶黃丸證曰:腸間有水氣。

以上一方,葶藶一兩。

上歷觀此三方,一皆是主治水病也;而二方雲水病,一方特云結胸,其所謂結胸者,用大陷胸丸,則水利而疾愈,然則葶藶之治水也明矣。

互考

或問曰:葶藶大棗湯桔梗湯桔梗白散,同治肺癰,而異其方,何也?為則答曰:用桔梗之證,濁唾腥臭,久久吐膿者也。用葶藶之證,浮腫清涕,咳逆喘鳴者也。故因其見證而處方,不為病名所絆,斯為得也。

《淮南子》曰:葶藶愈脹。為則按:脹是水病也。

品考

葶藶,有甜苦二種。而甜者不中用焉,本邦未出苦葶藶也。或曰:關以東間有之。

3. 大黃

主通利結毒也,故能治胸滿、腹滿、腹痛。及便閉、小便不利,旁治發黃、瘀血、腫膿。

考證

大陷胸湯證曰: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

以上一方,大黃六兩。

小承氣湯證曰:腹微滿、大便不通。

厚朴三物湯證曰:痛而閉者。

大黃甘遂湯證曰: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

大承氣湯證曰:腹滿痛者。

大黃硝石湯證曰:黃疸、腹滿、小便不利。

桃核承氣湯證曰:少腹急結。

大黃牡丹湯證曰:少腹腫痞。

大黃甘草湯,證不具也。

調胃承氣湯證曰:腹脹滿。又曰:大便不通。

以上九方,大黃皆四兩。

大黃附子湯證曰:脅下偏痛。

抵當湯證曰:少腹硬滿。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曰:心下痞、按之濡。

桂枝加大黃湯證曰:大實痛。

以上四方,大黃或三兩、或二兩、一兩。而亦四兩之例。

上歷觀此諸方。張仲景氏用大黃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藥,而不單用焉。合厚朴枳實,則治胸腹滿。合黃連,則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膠,則治水與血。合水蛭虻蟲桃仁,則治瘀血。合黃柏梔子,則治發黃。合甘草,則治急迫。合芒硝,則治堅塊也。學者審諸,仲景方中用大黃者,不止於茲,而以其用之之徵,顯然著明於茲,故不復遊贅也。

辨誤

世醫之畏大黃也,不啻如蛇蠍。其言曰:凡用大黃者,雖病則治乎損內而死。切問而無其人,此承本草之訛而吠聲者也,非耶!仲景氏用下劑,其亦多矣。可見大黃,攻毒之干莫也。今也畏其利,而用鉛刀,宜哉不能斷沉疴也。雖大下之後,仲景氏未嘗補也,亦可以見損內之說妄矣。

凡藥劑之投,拔病之未及以斷其根,則病毒之動,而未能爽快,仍貫其劑也。毒去而後爽快,雖千萬人亦同。世醫素畏下劑,故遽見其毒未去也,以為元氣虛損,豈不亦妄哉?

品考

大黃,漢土產,有兩品,黃色而潤實者為良,所謂錦紋大黃也,本邦近者有稱漢種大黃者也,其效較劣矣,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