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燮

《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新刻藥鑑卷之一 (5)

1. 病症標本論

治病當知標本。先受病為本,後傳流之病為標。如先感輕病而後滋生重病,亦先治輕病而後治重病,於是邪氣乃伏,蓋治其本故也。若先治本,雖病有十餘症皆去矣,不先治本,而治其標,邪氣益甚,病勢益重,不可去矣。若有中滿,無問標本,先治中滿,謂其急也。若中滿復有閉結,亦無論標本,當先治閉結,後治中滿,謂尤急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應該瞭解標本的關係。剛開始形成的疾病是本,後來傳播的症狀是標。如果先感受輕微疾病,後來又產生嚴重疾病,那麼也應該先治療輕微疾病,再治療嚴重疾病。這樣,邪氣才會消退,因為治本才治標。如果先治療本,那麼就算疾病有十幾種症狀都會消失。如果不先治療本,而只治療標,邪氣將會更加嚴重,病情也會更加嚴重,難以消除。如果有腹脹脹滿感,無論標本關係如何,都應該先治療腹脹,因為腹脹較為緊急。如果腹脹又合併有便祕,也不管標本關係,應該先治療便祕,再治療腹脹,因為便祕更加緊急。

除閉結中滿之外,皆先治本,不可不慎也。假如肝受心火之邪,是從前來者為實邪,當瀉其子火也。故經曰,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入肝經藥為引,用瀉心火藥為君,是治實邪之病也。假如肝受腎邪,是從後來者為虛邪,當補其母水也。故經曰,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入腎經藥為引,用補肝藥為君,是治虛邪之病也。

白話文:

在治療腸胃不通結實和腹脹之外,都要先治療根本原因,不可不慎重。

假設肝臟受到心臟火熱之氣的影響,這是從前面過來的實邪,應該瀉掉心火的火氣。所以經典中說,追根溯源,先治根本。用進入肝經的藥物作為引子,配合瀉心火的藥物作為君藥,這是治療實邪的疾病。

假設肝臟受到腎臟寒氣的影響,這是從後面過來的虛邪,應該補益其源頭的水氣。所以經典中說,治標治本,先治表徵。用進入腎經的藥物作為引子,配合補肝的藥物作為君藥,這是治療虛邪的疾病。

2. 取方之法

凡用其味,必用其味之可否。若用其氣,必用其氣之所宜。識其病之標本,及臟腑寒熱虛實微甚緩急,而用其藥之氣味,隨其症而取方也。主治病者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此隨病之所宜,而贊成方以用之。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去咽嗌之病近。

白話文:

使用中藥時,一定要根據功效的適宜與否來使用。如果使用氣味,也要根據氣味是否合適來使用。認識疾病的標本、臟腑的寒熱虛實、輕重緩急,然後根據這些情況來使用藥物的氣味,並根據症狀來選擇藥方。治療主症的藥物為君藥,幫助君藥的為臣藥,配合臣藥的為佐藥,這都是根據疾病的需要而相輔相成地使用的。君藥一味,臣藥兩味,是奇數的配置;君藥兩味,臣藥四味,是偶數的配置。這些原則適用於治療咽喉附近疾病。

近者奇之。去肝腎之病遠,遠者偶之。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補上治下制以緩,緩則氣味薄。補下治上制以急,急則氣味厚。薄者則頻而小服,厚者則暫而多服。

白話文:

最近的人覺得很奇怪。治療離肝腎較遠的疾病,用「氣味薄」的藥物;治療離肝腎較遠的疾病,用「氣味厚」的藥物。用「氣味薄」的藥物時,可以頻繁少量服用;用「氣味厚」的藥物時,可以間隔長久大量服用。

3. 論各經補瀉及專主瀉火藥

(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味甘補苦瀉,氣溫熱補寒涼瀉

(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味苦補咸瀉,氣寒補熱瀉

(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以所勝平之。故曰,安穀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榮散,谷清則衛榮,榮散則亡,神無所居。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將行,常有天年。又曰,人之一身,外為陽、內為陰。

白話文:

當五臟功能協調平衡時,身體健康。如果一個臟腑功能失調,就要用它所剋制的臟腑來調和它。因此說,適當地吃東西可以讓身體強壯,不吃東西就會死亡。水液排出體外後,就會造成榮衛之氣散失;如果穀物精華不足,榮衛之氣就會虛弱。榮衛之氣散失後就會死亡,因為神氣沒有了棲身之所。

張仲景說,水液進入經脈,血液才能形成;穀物精華進入胃裡,脈道才能通暢。因此,血液不能不滋養,衛氣不能不溫暖。當血液溫和,衛氣協調,榮衛之氣就能正常運行,人就能長壽。

張仲景還說,人體的外部是陽,內部是陰。

背為陽,腹為陰。腑為陽,臟為陰。陽中之陽,心也。陽中之陰,肺也。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陰中之至陰,脾也。

白話文:

背部屬陽,腹部屬陰。器官屬陽,臟腑屬陰。陽中的陽:心。陽中的陰:肺。陰中的陰:腎。陰中的陽:肝。陰中至陰:脾。

黃連瀉心火,枯芩瀉肺火,白芍瀉肝火,柴胡黃連瀉肝膽火,木通瀉小腸火,知母瀉腎火,條芩瀉大腸火,黃柏瀉膀胱火,滑石瀉六經火,梔子瀉屈曲火。

白話文:

黃連:清除心臟的火氣 枯芩:清除肺部的火氣 白芍:清除肝臟的火氣 柴胡黃連:清除肝臟和膽囊的火氣 木通:清除小腸的火氣 知母:清除腎臟的火氣 條芩:清除大腸的火氣 黃柏:清除膀胱的火氣 滑石:清除全身的火氣 梔子:清除迂迴難治的火氣

4. 用藥之法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燥者潤之。損者益之,驚者平之,逸者行之,上者下之。逆者正治,從者反治。

白話文:

  • 受寒的人要溫暖他,發熱的人要使他涼快。
  • 輕微的病症要與之相抗衡,嚴重的病症要順應它。
  • 堅固的要把它削弱,外來的因素要把它排除。
  • 疲勞的要溫暖他,結塊的要把它散開。
  • 滯留的要幫助它運行,乾燥的要把它滋潤。
  • 虛弱的要補充,驚慌的要讓他平靜。
  • 懶散的要讓他活動,上火的要把他降下來。
  • 逆流的要用正治的方法,順流的要用反治的方法。

則肝,法春木酸,生之道也,失常則病矣。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甘辛,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則心,法夏火苦,長之道也,失常則病矣。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鹹甘收之,以苦發之。

則脾,法中央土甘,化之道也,失常則病矣。

濕淫於內,治以酸熱,佐以鹹寒,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則肺,法秋金辛,收之道也,失常則病矣。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則腎,法冬水咸,藏之道也,失常則病矣。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發之,以苦堅之。

假如風淫於內,即是肝木失常,火隨而熾,治以辛涼,是用辛金克其肝木,涼水沃其炎火也。余治例此。

5. 引經藥性

小腸膀胱屬太陽,藁本羌活是本鄉。三焦膽與肝胞絡,少陽厥陰柴胡強。太陽陽明並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脾經少與肺部異,升麻兼之白芍詳。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

白話文:

小腸和膀胱屬於太陽經,藁本和羌活是它的良藥。三焦、膽和肝膽相聯繫,少陽和厥陰經以柴胡補強。太陽和陽明經並行於足胃,葛根、白芷和升麻是對應藥物。太陰肺經從中焦開始,白芷、升麻和蔥白是治療良藥。脾經與肺經的絡脈不同,升麻兼用白芍詳盡治療。少陰心經以獨活為主,腎經獨活加桂方為良藥。

6. 十八反藥性

人參芍藥與沙參細辛玄參紫參苦參丹參並前藥,一見藜蘆便殺人。白芨白蘞半夏,栝蔞貝母五般真,莫見烏頭與烏喙,逢之一反疾如神。大戟芫花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蜜蠟莫與蔥根睹,雲母休見石決明

白話文:

人參、芍藥、沙參、細辛、玄參、紫參、苦參、丹參這些藥材在一起,如果遇到藜蘆,就會中毒身亡。白芨、白蘞、半夏、栝蔞、貝母這五種藥材是真品,但如果遇到烏頭和烏喙,就會讓疾病瞬間好轉。大戟、芫花、海藻這些藥材,如果和甘草在一起,就會產生相反的作用。蜜蠟不能和蔥根一起使用,雲母不能和石決明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