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燮

《藥鑒》~ 新刻藥鑑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新刻藥鑑卷之二 (1)

1. 人參

氣溫味甘,氣味俱輕,陽也。亦有微陰,故溫中微寒,甘中微苦,入手太陰而能瀉心火也。還須配茯神佐棗仁為良。治脾肺,壯元陽,補而緩中,氣短氣促氣少者俱用,更瀉脾肺胃中火邪。氣不足而亡血者,須參補之。裡虛而腹痛者,亦參補之。且通經活血,乃氣中之血藥也,生脈散中用之,正以經通血活,則脈生矣。

白話文:

白朮的藥性甘溫,氣味都很輕,屬於陽性的藥物。但也略帶一絲陰性,因此具有溫中微寒的作用,甘味之中帶有一點點苦味,可以進入太陰經,同時還能瀉去心火。配上茯神和棗仁一起服用效果更佳。治療脾肺疾病、壯大元陽、溫補而不傷中氣,氣短、氣促、氣虛的人都可以使用。還可以瀉去脾肺胃中的邪火。如果氣血不足而導致出血,需要用參類藥物進行補益。內虛而導致腹痛,也需要用參類藥物進行補益。而且白朮還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是氣血藥物中的「血藥」。在「生脈散」中使用白朮,正是因為經絡通暢、血氣活絡,才能生出脈搏。

古人用之於解散藥及發表藥者,取其通經走表也。又曰,肺寒方可服者,何也?蓋肺惟寒則脈濡滯而行遲,假參之力而通經活血,則元氣遂生髮矣。肺熱又傷肺者,何也?蓋肺惟熱則氣血激行,再加通迅,則助激速,而肺氣遂耗散矣。與蜜炙黃耆同用,則助其補表。與土炒白朮同用,則助其補中。

白話文:

古人將黨參用於解表發汗的藥物中,是因為它能疏通經絡,發散表邪。

又說,只有在肺寒的時候才能服用黨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肺只有在寒冷的時候,脈才會濡滯(滑而遲),假借黨參的力量來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這樣元氣才能生發。

肺熱又會損傷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肺只有在熱的時候,氣血才會激動運行,再加強它的疏通,則會助長激動的速度,而肺氣就會耗散了。

與蜜炙黃耆合用,則有助於補表。與土炒白朮合用,則有助於補中。

升麻為使,而佐以柴胡,則能引之上升而補上。用熟地為使,而佐以白茯,則能引之補脾胃,及腎中之虛寒。多用麥冬,大能止渴生津。加以山楂,極會去滯消積。手經有疾,桂枝為使。足經有疾,附子為使。大哉參之功乎,其補中益氣之要藥乎,其和中溫元之聖德乎。

白話文:

如果用升麻作為引經藥,再輔以柴胡,就能引藥上行,補氣上焦。如果用熟地作為引經藥,再輔以白茯苓,就能引藥補益脾胃和腎中的虛寒。多用麥冬,能很好地止渴生津。加上山楂,能很好地去除停滯積食。如果是手部經絡有病,就用桂枝作為引經藥。如果是足部經絡有病,就用附子作為引經藥。人參的功效真是偉大啊,它是補益中氣的重要藥物,也是調和中氣、溫養元氣的聖藥。

氣藥用之以補氣固矣,然血藥用之,亦能補血者,何也?蓋血附氣而行,氣行則血行,此其理也,苟不少加參以引導之,則血且滯矣,雖有諸補血之藥,竟何用哉。況血、陰也,氣、陽也,獨陰不成,必借陽氣一噓,而後陰賴之以受成,此陽昌陰和之妙用,顧學者自悟何如耳。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旨哉斯言也。

白話文:

補養氣的藥物可以用來增強氣血,這是肯定的。但是,使用補血的藥物也能補血,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血液依附於氣血運行,氣血運行則血液也跟著運行。這就是其中的道理。如果不稍微加入一些藥物來引導氣血運行,那麼血液就會滯留,即使有各種補血藥物,又能有什麼用呢?而且,血液屬陰,氣血屬陽,單純的陰氣不能獨立存在,必須藉助陽氣的吹拂,陰氣才能依賴陽氣而得以完善。這就是陽氣昌盛、陰氣和順的妙用。希望學習中醫的人自己領悟這句話的意思!經書上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句話真是有道理啊。

痘家灰白虛寒之症,酌宜重用,若紅紫實熱者,乃肺熱痰盛,不可輕犯。反藜蘆,畏靈脂。

白話文:

在治療痘症時,如果患者面色灰白、身體虛寒,可以適當使用較重的藥物。如果患者面色紅紫、身體實熱,則為肺熱痰盛,不可輕易使用重藥。反藜蘆不能與靈脂一起使用。

2. 黃耆

氣薄味甘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溫分肉而實腠理,益元氣而補三焦;內托陰症之瘡痍,外固表虛之盜汗。如癰疽已潰者多用,從里托毒而出。又能生肌收口,補表故也。大都表邪旺者不可用,用之反助邪氣。就陰氣弱者論之,亦宜少用,若用之以升元氣於表,則內反虛耗矣。

白話文:

黃耆的性質溫和,沒有毒性,味甘,有升提的作用,屬於陽性藥物。它的用途有四種:

  1. 溫暖分肉(肌肉),填充組織空隙,增強元氣,補益三焦。
  2. 內部托出陰性的創傷,外部固護表虛造成的盜汗。
  3. 對於已經潰爛的癰疽,常用黃耆來從內部托出毒氣。
  4. 還能生肌收口,因為它能補益表氣。

但通常來說,正氣不足者不能使用黃耆,否則會助長邪氣。如果是陰氣虛弱的人,也應少用。如果用黃耆來升提元氣,可能反而會造成內部更加虛耗。

又表虛有邪,發汗不出者,服之自汗。此藥大益胃氣,能解肌熱,故人參黃耆甘草三味,退虛熱之聖藥也。入手少陽足太陰少陰腎命門之劑。蜜炙用之,大能止汗,生用又能發汗。人參非此則不能補,故為補中益氣之要藥也。用之於痘家,與前參同,但實熱之症,比參尤加謹焉。

白話文:

虛弱身體卻遇到了邪氣入侵,發汗不出的人,服用此藥可以自發出汗。此藥可以大大增強胃氣,能解除肌肉熱,所以人參、黃耆和甘草這三味藥,是緩解虛熱的聖藥。作用於足少陽經、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腎經和命門的藥物。蜜炙後服用,能有效止汗;生用則能發汗。人參沒有此藥就不能補,所以它是補益中氣的重要藥物。用於治療痘痘時與前面的人參相同,但實熱證時,與人參相比要更加謹慎。

鱉甲

3. 白朮

氣溫,味甘苦而甘溫,味厚氣薄,無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陽少陰兼足陽明太陽少陰厥陰。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瘀血,除胃中邪熱。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與二陳同用,則化痰除濕,消食健胃。

白話文:

中醫古文:

氣溫,味甘苦而甘溫,味厚氣薄,無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陽少陰兼足陽明太陽少陰厥陰。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瘀血,除胃中邪熱。利水道、有除濕之功,強脾胃,有進食之效。佐黃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實有消痞之妙。與二陳同用,則化痰除濕,消食健胃。

人參是一種溫和的藥材,味道甘甜苦澀,性溫,味道濃鬱,藥性平和,無毒。它既可以補益臟腑,又能升發陽氣,既有陰柔的一面,也有陽剛的一面。它歸入肺經、腎經和胃經。

人參具有除濕、助陽、和中益氣、消散腰腹瘀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它還可以利尿除濕,強健脾胃,促進食慾。配伍黃芩,可以安胎保胎。配伍枳實,可以消食化積。與二陳湯(茯苓、陳皮、半夏)一起使用,可以化痰祛濕,消食健胃。

白芍當歸枳實生地之類同用,則補脾而清脾家濕熱。與乾薑同用,去脾家寒濕。與黃連同用,去脾家熱濕。大哉白朮之功乎,其去諸經之濕藥乎。痘家毒盛尿多,切宜禁忌。若見水泡之症,須用麻黃根汁浸透炒之,取其達表以利水道也。

白話文:

與白芍、當歸、枳實、生地黃等藥物一起使用,可以補脾胃,清除脾胃濕熱。與乾薑一起使用,可以祛除脾胃寒濕。與黃連一起使用,可以祛除脾胃熱濕。白朮的功效真是很大,可以清除各經絡的濕氣。痘瘡毒盛,尿多時,要注意忌口。如果出現水泡症狀,需要用麻黃根汁浸透炒熟,取其發散表邪,利尿的作用。

4. 甘草

氣平味甘,陽也。入足厥陰太陰二經。生用則寒,炙之則溫。生用瀉火,炙則溫中。能補上中下三焦元氣,和諸藥解諸急。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補陽不足,中滿禁用。梢子生用,去莖中之痛。胸中積熱,非梢子不能除。節治腫毒,大有奇功。養血補胃,身實良方。

白話文:

它的氣性平穩、味道甘甜,屬於陽性藥物。能進入足厥陰經和足太陰經。生用時有寒涼作用,炒炙後則有溫熱功效。生用能瀉火,炒炙後能溫暖中焦。可以補充上、中、下三焦的元氣,調和各種藥物,緩解各種急症。用於熱性藥物時可以減緩其熱性,用於寒性藥物時可以減緩其寒性。陽氣不足或腹滿時不宜使用。生用時連莖帶葉,可以止痛。胸中有積熱,非梢子不能消除。適當用於治療腫毒,有奇特功效。補養氣血、補益脾胃,是十分好的方子。

除邪熱,利咽痛,理中氣。堅筋骨,長肌肉。通經脈,利血氣。止咳嗽,潤肺道。又炙之能散表寒,故附子理中用之,恐其僭上也。調胃承氣用之,恐其速下也。二藥用之,非和也,皆緩也。小柴胡有柴芩之寒,有參夏之溫,其中用甘草者,則有調和之意。中不滿而用甘為之補,中滿者而用甘為之瀉,此升降浮沉之妙也。

白話文:

  • 清除邪熱,緩解咽痛,調理中氣。
  • 強健筋骨,增長肌肉。
  • 疏通經脈,促進血氣運行。
  • 止咳潤肺。
  • 炒過的附子還能散表寒,所以附子理中湯中使用附子,但要避免其上逆。
  • 調胃承氣湯中使用附子,但要避免其過快下行。
  • 這兩種藥物一起使用,不是為了和解,而是為了減緩其作用。
  • 小柴胡湯中含有柴胡和黃芩的寒性,以及人參和半夏的溫性。其中使用甘草,意在調和寒熱。
  • 中氣不足時用甘味健脾補益,中氣過盛時用甘味瀉下,這是升降浮沉之法的精妙之處。

經云,以甘補之,以甘瀉之,以甘緩之,此之謂也。痘家用之解毒,以和中健脾,若頭面毒盛者,於解毒湯中多用之,取其緩諸藥,使之上攻頭面故也。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白話文:

經典中說,用甘味藥物來補益,用甘味藥物來通瀉,用甘味藥物來緩解。痘瘡病症中使用甘味藥物,目的是解毒、調和中氣、健運脾胃。如果頭部和麪部毒邪嚴重,在解毒湯劑中可以多用甘味藥物,取其緩和的作用,使藥物緩慢上行至頭面。相反,甘遂、大戟、芫花和海藻等藥物屬於辛烈之品,不宜與甘味藥物同用。

5. 桂皮

味辛性熱,有毒,氣味俱薄,浮也,陰中之陽也。大都有四等,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而留其近木之味厚而最精者云桂心,入二三分於補陰藥中,則能行地黃之滯而補腎,由其味辛屬肺,而能生腎水,性溫行血,而能通凝滯也,能通血脈凝滯,其能補腎必矣。在中次厚者曰官桂,主治中焦有寒,在上薄者,走肩臂而行肢節之凝滯,肩臂引經多用之。

白話文:

它的味道辛辣,性情溫熱,有毒性。氣味很輕薄,容易浮揚,是陰中帶陽的藥物。它主要有四個等級:最厚實的是肉桂;去除粗糙的樹皮,保留靠近樹木部分,味道濃鬱,是最精華的,稱為桂心。在補腎的藥物中加入兩三分,就能夠化解地黃的停滯,補益腎臟。因為它的辛辣味道屬於肺部,能夠滋生腎中的水液,溫熱的性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滯,所以它能打通經絡中的凝滯。既然能夠打通血脈中的凝滯,那麼它補腎的效果也就肯定了。中間略微厚實的是官桂,主治中焦(脾胃)有寒氣的問題。最薄的那種桂皮,能作用於肩臂,化解肢節的凝滯。肩臂引經常用這種桂皮。

其在嫩枝最薄者曰桂枝,傷寒傷風之有汗者宜用之,以解微表也,非固表也。惟有汗者,表虛邪微,故用此氣薄辛甘之劑,以輕散之,則汗自止,豈有辛甘之劑,能固表哉。痘家於活血藥中,少佐薄桂一二分,則血行而痘自通暢矣。又能治冷氣肚疼。若體熱血妄行者,切宜禁忌。

白話文:

在桂樹嫩枝中,最細薄的部分叫做桂枝。對於傷寒、感冒而有出汗症狀的人,適合使用桂枝來幫助解除表層的風寒,而不是固表。只有有出汗症狀的人,才表示表氣虛弱,邪氣較輕微,因此使用桂枝這種氣味薄、辛甘的藥材來輕柔地發散,就能使汗液自動停止。怎麼會有辛甘的藥材能固表的呢?治療痘痘時,在活血藥中稍微加入一、兩分的薄桂枝,就能促使血行順暢,讓痘痘自行癒合。此外,桂枝還能治療因冷氣引起的腹痛。如果身體發熱、血氣妄行的患者,請務必禁用。

畏石脂,妊婦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