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亭指要》~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非風

汪右,曲運操勞,心脾受損,土衰木旺,火動風生,有形之痰挾無形風火入肝之絡,蒙閉心胞,手足不用,言語不出,眼閉口開,痰聲漉漉。脈至軟弱,二便通利,症非中風,即景岳謂非風第傷絡者易愈,傷腑者效遲,傷臟者危險。今脈症合參,病傷於臟,恐吉少凶多。議熄風湯,兼培氣血,佐以豁痰,備質高明。

白話文:

汪右,因為過度操勞,導致心脾受損,脾氣虛弱,肝火旺盛,導致無形風火挾帶著有形痰液進入肝臟經絡,遮蔽心臟和肺臟,造成手腳無法動彈,言語無法表達,眼睛緊閉,嘴巴張開,痰液聲不斷。脈搏軟弱無力,二便通暢。這不是中風的症狀。景嶽說,如果只是傷及經絡,很容易治癒;如果傷及臟腑,效果會比較慢;如果傷及心臟,則非常危險。現在脈象和症狀相符,病症已經傷及心臟,恐怕凶多吉少。建議使用熄風湯,同時補氣養血,再搭配化痰藥,懇請高明醫師斟酌。

鉤鉤(一兩),石決明(一具),甘菊(二錢),遠志(七分),橘紅(一錢),膽星(一錢),半夏曲(一錢),杞子(三錢),生炙草(六分),人參(一錢),辰砂冬(一錢),竹油(半懷),薑汁(二匕),石菖蒲(二錢),金器(一具)

白話文:

鉤藤(60克),決明子(1具),甘菊花(12克),遠志(4.2克),橘紅(6克),膽星(6克),半夏(6克),枸杞子(18克),生甘草(3.6克),人參(6克),辰砂(6克),生薑汁(2勺),竹茹(15克),金屬器皿(1具)

強右,平素操勞,前年血敗之後,失於調養。三四日前,晨起卒然而僕,即左手足不用。呵吹頻頻,脈見弦滑,舌苔色正而膩。以脈症合參,乃肝血有虧,內風頻發,兼之勞倦傷脾,土衰則濕痰凝聚,肝木乘虛來侮。此景岳所謂非風,當培養肝脾氣血,兼以利濕豁痰。至於驅風之藥,無不傷表損氣,非虛症所宜。

白話文:

強右是個體力強壯的人,平時工作辛勞。前年患過血崩,之後沒有好好調養。三四天前,早晨起牀時突然暈倒,導致左手和左腳無法動彈。他經常喘息,脈象呈現弦滑,舌苔顏色正常但有厚膩感。綜合脈象和症狀,判斷為肝血不足,導致內風頻繁發作。再加上勞累傷脾,脾氣虛弱就會導致濕痰凝結,肝木趁虛而入,侵犯其他臟腑。這種情況,景嶽認為不是風邪引起的,應該調理肝脾氣血,同時化濕化痰。至於驅風的藥物,大多會損傷身體表面和元氣,不適合虛症的人服用。

況外無三陽表症,內無便溺阻隔,切莫以中風實症門中方法治之。

當歸(四錢),杞子(三錢),杜仲(三錢),鉤尖(五錢),石決明(一具),半夏(二錢),橘紅(一錢),焦茅朮(一錢),桑枝(五錢)

白話文:

當歸(16克),枸杞(12克),杜仲(12克),鉤藤(20克),決明子(一包),半夏(8克),橘皮(4克),焦山藥(4克),桑枝(20克)

非風症,即古所謂中風症也。景岳恐後人誤認外風,故易去中風二字,而擬名類風厲風,仍與風字相近,疑是不解,竟以非風名之。又謂之類中,類中者,似屬風之中人,而其實非也,究其以然者,緣乎七情內傷,或因酒色過度,或因勞動太過,或系年高衰頹,蓋先傷五臟之真陰,繼而陰傷及陽,身中真陽無以制伏內風,鴟張陡然掀旋鼓舞,是以有卒然仆倒,舌短神昏,語言不出,遺尿失禁,鼻煸口開,手撒汗多,口眼歪斜,耳聾直視,四肢癱瘓,偏痿反張症答。總之皆系氣血之虧,臟腑之衰可知也。

白話文:

這不是風症,古時候稱為中風症。張景嶽擔心後人誤認成外風,因此去掉「中風」二字,改稱為類風、厲風等近似於「風」字的名稱。這可能是因為他沒有理解清楚,竟然用「非風」來命名。又稱為類中風,類中風是指類似被風所中,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七情內傷、縱慾過度、勞累過度或年老體衰等。它們會先損傷五臟的真陰,繼而陰損及陽,身體中的真陽無法抑制內風,內風突然暴漲、翻滾、激動,導致患者突然倒地、舌頭短縮、神志昏迷、無法言語、遺尿失禁、鼻孔張開、嘴巴張開、手腳多汗、口眼歪斜、耳聾、直視、四肢癱瘓、偏癱、反張症狀。總之,這些都是由於氣血虧損、臟腑衰弱造成的。

舌短神昏者,心臟氣絕也。語言不出者,痰阻於絡也。鼻煽者,肺臟氣絕也。口開者,脾胃氣絕也。手足反張,口眼歪斜者,肝臟氣絕也。耳聾直視者,腎與膀胱氣絕也。四肢軟癱者,肝脾之氣絕也。偏痿者,氣血偏枯也,即半身不遂之症也。汗滑如油者,衛氣脫也。此乃中臟之極重險者也。

白話文:

**舌短神志不清:**心氣衰竭。

言語不出: 痰液阻塞經絡。 鼻孔煽動: 肺氣衰竭。 口張開: 脾胃氣衰竭。 手足反張,口眼歪斜: 肝氣衰竭。 耳聾直視: 腎和膀胱氣衰竭。 四肢軟癱: 肝脾之氣衰竭。 半身不遂: 氣血偏枯。 汗液滑膩如油: 衛氣脫離。 這些都是中臟極為危急的症狀。

至於類中輕重症,或由內風兼召外風,或由外風而引動內風,或不由外風而中絡中腑。宜參諸中門中,預為之備而早治之,庶免於履冰臨淵之患。《內經》所謂不治已病而治未病者,其為上工也哉。

白話文:

至於病情輕重,有的可能是內部風邪與外部風邪一起引發的,有的可能是外部風邪引起內部風邪,有的又不是由外部風邪導致的,而是直接影響到身體的經絡和內臟。應該參考各種症狀,提早採取預防措施,及時治療,以避免像在結冰的河流上行走或站在懸崖邊上的危險。《黃帝內經》上說,不治療已有的疾病,而是防治未發的疾病,這纔是高明的醫生啊。

2. 肝風

宋左,頭目苦眩,耳為重聽,步履不能輕便,皆因氣不充。幸脈象不弦不硬,耐心調養,自然見功。

杜仲(四錢),杞子(三錢),萸肉(二錢),熟地(八錢),天麻(一錢),懷牛膝(二錢),洋參(二錢),遠志(六分),冬朮(三錢),首烏(三錢),砂仁(四分),煅磁石(四錢)

白話文:

杜仲(20 克),枸杞(15 克),山茱萸肉(10 克),熟地黃(40 克),天麻(5 克),懷牛膝(10 克),西洋參(10 克),遠志(3 克),冬朮(15 克),何首烏(15 克),砂仁(2 克),煅磁石(20 克)

宋左,氣鬱不舒,肝陽上亢,犯及心胞,睡臥不寧而怔忡如躍。上及兩目,時而頰赤,右眼神色淡,為偏傷,致視物不明。其失於早治,今左眼又見模糊。急急養營為主,兼以解鬱扶正。

白話文:

宋左患有氣鬱不順,肝火旺盛,侵犯到心包,導致失眠不安,時常驚慌不安。同時影響到眼睛,偶爾臉頰發紅,右眼顏色變淡,為偏食傷所致,導致視力模糊。由於沒有及時治療,現在左眼也出現模糊的現象。當務之急是要滋養氣血,同時疏肝解鬱,扶正強身。

柴胡(三分),白芍(炒,一錢),當歸(三錢),茯苓(一錢五分),白朮(炒,一錢五分),玉金(七分),石決明(四錢),洋參(一錢五分),生地(三錢),丹皮(四分),穭豆衣(一錢),棗仁(二錢),香附(六分),遠志(四分),黑梔(三分),桑葉(二片),夏枯草(八分),甘菊(一錢)

白話文:

柴胡 (21 公克)

白芍藥 (炒過,7 克)

當歸 (21 克)

茯苓 (10.5 公克)

白術 (炒過,10.5 公克)

玉金 (5 公克)

石決明 (28 克)

西洋參 (10.5 公克)

生地黃 (21 克)

丹皮 (3 公克)

赤小豆衣膜 (7 克)

大棗仁 (14 克)

香附子 (4.2 公克)

遠志 (3 公克)

黑梔子 (2.1 克)

桑葉 (2 片)

夏枯草 (5.6 克)

甘菊花 (7 克)

楊右,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四肢屬脾,少腹屬肝。時而痰時而疼,風淫未疾也。養血去風為主,培土抑木為佐。

白話文:

楊右認為,各種頭暈眼花都是肝木太盛所致。四肢運作屬脾,小腹屬肝。有時痰多,有時疼痛,是風邪侵襲但未嚴重。治療以養血祛風為主,培補脾土,抑製肝木為輔。

川芎(八分),當歸(三錢),白芍(一錢五分),熟地(六錢),天麻(一錢),杜仲(四錢),杞子(三錢),洋參(二錢),石決明(五錢),茯苓(二錢),冬朮(三錢),炙草(六分),川斷(二錢),木瓜(一錢),懷膝(三錢),虎脛骨(四錢),加桑枝(五錢),松毛(一錢),香附(一錢)

白話文:

川芎(12 公克),當歸(45 公克),白芍(22.5 公克),熟地(90 公克),天麻(15 公克),杜仲(60 公克),枸杞子(45 公克),西洋參(30 公克),決明子(75 公克),茯苓(30 公克),山藥(45 公克),甘草(9 公克),川斷(30 公克),木瓜(15 公克),何首烏(45 公克),虎脛骨(60 公克),桑枝(75 公克),松毛(15 公克),香附(15 公克)

史右,苦溫養血祛風,水不涵木,風陽上熾。

當歸(二錢),白芍(一錢),熟地(五錢),棗仁(三錢),茯苓神(二錢),天麻(一錢),洋參(五錢),半夏(一錢五分),制首烏(四錢),陳皮(一錢),山藥(三錢),杞子(三錢),杜仲(三錢),冬桑葉(一錢),砂仁(四分)

白話文:

當歸(6克)

白芍(3克)

熟地黃(15克)

大棗仁(9克)

茯苓(6克)

天麻(3克)

西洋參(15克)

半夏(4.5克)

首烏(12克)

陳皮(3克)

山藥(9克)

枸杞子(9克)

杜仲(9克)

冬桑葉(3克)

砂仁(1.2克)

右,內風兼召外風,良由血虛所致。

川芎(一錢),當歸(二錢),熟地(五錢),白芍(一錢),天麻(一錢),杞子(三錢),制首烏(四錢),桑葉(一錢),半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

白話文:

川芎(5克),當歸(10克),熟地黃(25克),白芍(5克),天麻(5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20克),桑葉(5克),半夏(7.5克),陳皮(5克)

史右,脾氣不充,肝血不足,內風掀動,兼召外風。

八珍湯,加半夏、天麻、桑葉、秦艽白芷鬼箭羽、雍正錢。

白話文:

八珍湯,再加入半夏、天麻、桑葉、秦艽、白芷、鬼箭羽、雍正錢。

王右,心陽妄動,良由肝木旺而風不息。

洋參(一錢五分),丹參(三錢),元參(一錢五分),茯神(二錢),棗仁(四錢),白芍(一錢),生地(六錢),麥冬(一錢),石決明(五錢),紫石英(三錢),當歸(一錢),淮麥(百粒)

白話文:

洋參(15克),丹參(30克),元參(15克),茯神(20克),棗仁(40克),白芍(10克),生地(60克),麥冬(10克),石決明(50克),紫石英(30克),當歸(10克),淮麥(100粒)

某,諸風眩掉,厥陰轉筋,無非肝木乘脾。

歸鬚(三錢),全蟲尾(兩條),防風(一錢五分),蒼朮(一錢),黃柏(一錢),秦艽(二錢),苡米(一兩),川膝(三錢),木瓜(三錢),檳榔(二錢),鉤鉤(一兩),紅花(四分)

白話文:

  • 歸鬚(15公克)

  • 全蟲尾(2條)

  • 防風(7.5公克)

  • 蒼朮(5公克)

  • 黃柏(5公克)

  • 秦艽(10公克)

  • 苡米(50公克)

  • 川膝(15公克)

  • 木瓜(15公克)

  • 檳榔(10公克)

  • 鉤鉤藤(50公克)

  • 紅花(2公克)

華左,脈至左弦右弱,厥陽上熾為眩,犯及脾胃為納少,大便不固。法當培土抑木。

冬朮(二錢),懷藥(三錢),白芍(炒,一錢五分),砂仁(八分),陳皮(一錢),炙草(二分),穀芽(二錢),建蓮(四錢)

白話文:

冬朮(12克),懷藥(18克),炒白芍(9克),砂仁(5克),陳皮(6克),炙甘草(1.2克),穀芽(12克),建蓮(24克)

四五劑後,加黨參(三錢)。

安右,肝為剛臟,體陰用陽,風從火擾,為眩為暈。逆犯於胃,為口喝為酸理。宜清金以平之,壯水以涵之。則剛動之質,遂其條和之性,陽不亢而風熄也。但情志之恙,非比外感六淫可以急效,必須緩緩圖治。

白話文:

一般來說,肝臟屬於陽性的臟器,陰陽平衡靠陽氣來維持。如果肝火過旺,就會擾動風氣,讓人頭暈目眩。而這種情況又會影響到胃部,導致口渴、胃酸過多。

治療這種情況,需要清熱涼肝來平息肝火,同時滋陰養水來涵養肝臟。這樣一來,肝氣就不會過於亢盛,風氣也會平息。

但是,由情緒引起的疾病,不像外來的風寒暑濕邪氣那樣容易治療,需要慢慢調理。

北沙參(三錢),白芍(一錢),川石斛(三錢),麥冬(一錢),甘菊(一錢),牡蠣(生,四錢),川貝(一錢),茯神(二錢),橘紅(八分),生地(四錢),穀芽(二錢),秫米(三錢),烏梅(半個),竹茹(八分)

白話文:

北沙參(9公克),白芍(3公克),川石斛(9公克),麥冬(3公克),甘菊(3公克),生牡蠣(12公克),川貝(3公克),茯神(6公克),橘紅(2.4公克),生地黃(12公克),穀芽(6公克),秫米(9公克),烏梅(1/2顆),竹茹(2.4公克)

吳右,百脈牽引,時時上下流行,痛無定在,甚至不能轉側。丹溪云,上升之氣多屬於肝。又曰,自覺冷者,非真冷也。氣從厥陰而來,亦自覺冷。氣有餘,即是火,甚則風生,風動則痰生。六淫之中,惟風火之性,遊行無定。惟氣聚散無定。脈見弦滑而大,似氣火有餘。與見症合參,是肝火入絡。

白話文:

吳先生患有百脈牽引的症狀,時常上下竄動,疼痛不定處,甚至無法翻身。張元素說,氣往上沖多屬於肝的問題。又說,感到寒冷的人,不一定是真正寒,可能是氣從足厥陰經而來的,也會感到寒冷。氣多了就是火,過多則生風,風動就會生痰。在六淫之中,只有風火之性是到處遊走,沒有定處的。氣的聚集和散發也沒有定處。脈象弦滑而大,這像是氣火過多的表現。結合症狀來看,應是肝火入侵經絡。

橘葉(二錢),絲瓜筋絡(二錢),青桑枝(二錢),銀花(三錢),青松毛(二錢),鉤尖(一兩),杉木梢(一兩),柏子仁(一錢),南沙參(三錢),川貝(一錢),黑山梔(一錢),歸鬚(一錢)

白話文:

  • 鮮橘葉:2 錢

  • 絲瓜筋絡:2 錢

  • 青桑枝:2 錢

  • 銀花:3 錢

  • 青松毛:2 錢

  • 鉤尖:1 兩

  • 杉木梢:1 兩

  • 柏子仁:1 錢

  • 南沙參:3 錢

  • 川貝:1 錢

  • 黑山梔:1 錢

  • 歸鬚:1 錢

沈左,木失水涵,風陽上浮。此宜上病治下,壯水涵木也。

六味,加甘菊(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元參(一錢五分),石斛(三錢)。

龔左,下虛者,上必眩。宜壯水潛陽,即補陰以制陽也。

熟地(八錢),萸肉(二錢),山藥(四錢),天麻(一錢),洋參(一錢),甘菊(一錢),石決明(三錢),鉤鉤(四錢)

白話文:

熟地黃(8錢)

山茱萸肉(2錢)

山藥(4錢)

天麻(1錢)

西洋參(1錢)

菊花(1錢)

決明子(3錢)

枸杞子(4錢)

陳右,經來血多,肝無所養,內風掀動,手足為之牽引振掉,有時麻木。血傷而氣亦傷,治當營衛兼調,佐以熄風通絡。經云,氣虛則麻,血虛則木,麻木則氣血兩虛。

白話文:

陳右,月經量多,導致肝臟失養,體內虛火上升,影響到手腳,使手腳抽搐發抖,有時還會麻木。血氣受損,治療時應兼顧氣血的調理,並輔以熄滅虛火,疏通經絡。經文說,氣虛就會出現麻痹,血虛就會出現僵硬,麻木表示氣血兩虛。

當歸(酒炒,六錢),黃耆(炒,三錢),鉤鉤(五錢),石決明(五錢),杞子(二錢),杜仲(三錢),木瓜(一錢),桑枝尖(三錢),茯苓中木(一錢),青松毛,順治錢(四個)

白話文:

  • 當歸(用酒炒過,六錢)
  • 黃耆(炒過,三錢)
  • 枸杞子(五錢)
  • 決明子(五錢)
  • 枸杞子(二錢)
  • 杜仲(三錢)
  • 木瓜(一錢)
  • 桑枝尖(三錢)
  • 茯苓中木(一錢)
  • 青松毛
  • 順治銅錢(四個)

童左,風陽上熾,頭目苦眩,宜泄風陽。

甘菊(炒,一錢),當歸(三錢),桑枝(一錢),天麻(一錢),半夏(一錢五分),鉤鉤(五錢),制首烏(炒,四錢),石決明(六錢)

白話文:

甘菊(炒,6 克),當歸(18 克),桑枝(6 克),天麻(6 克),半夏(9 克),鉤鉤(30 克),制何首烏(炒,24 克),石決明(36 克)

項左,脈至弦滑,風陽上擾挾痰,頭為苦眩。

沙參(三錢),鉤鉤(五錢),製半夏(一錢五分),甘菊(炒,一錢),石決明(八錢),杞子(炒,一錢五分),制首烏(四錢),青桑葉(一張)

白話文:

北沙參(9克),菟絲子(15克),炮製半夏(4.5克),炒甘菊(3克),石決明(24克),炒枸杞(4.5克),製何首烏(12克),青桑葉(1張)

接方,洋參(一錢五分),生地(八錢),當歸(一錢五分),白芍(炒,一錢),甘菊(一錢),半夏(炒,一錢五分),決明(生打,八錢),廣皮(鹽水炒,八分),桑葉(一片)

白話文:

藥方:

材料:

  • 洋參:1.5 錢
  • 生地黃:8 錢
  • 當歸:1.5 錢
  • 白芍(炒):1 錢
  • 甘菊:1 錢
  • 半夏(炒):1.5 錢
  • 決明子(生):8 錢
  • 廣陳皮(鹽水炒):0.8 錢
  • 桑葉:1 片

殷左,脈至浮數而空,兩足無力,得解後起立則眩。經云下虛則上盛,當熾風涵木,壯水制陽。

六味地黃丸,加天麻、當歸、白芍、川石斛。

孫右,肝風走絡,心神不安,寤不成寐,筋惕肉瞤。法當靜以制陽。

百合(一兩),鮮首烏藤(三錢),麥冬(一錢),黑山梔(八錢),紅帽幃(五分),知母(一錢),雞子白衣(五個),加燈心(辰砂拌,五寸)

白話文:

新鮮百合(60克),新鮮首烏藤(15克),麥冬(6克),黑山梔(48克),紅帽子(3克),知母(6克),雞蛋清(5個),加入燈心(和硃砂混合,25釐米)

汪左,風陽旋擾,頭目眩暈,肩背痠痛。調和氣血之中,加以熄風平木。(此乃走絡之徵兆也。)

大黃耆(蜜炙,六錢),當歸(三錢),制首烏(四錢),天麻(一錢),冬桑葉(一錢),海桐皮(一錢),桑枝(三錢),紅棗(三個)

白話文:

大黃耆(蜂蜜炙烤,六錢),當歸(三錢),何首烏(四錢),天麻(一錢),冬桑葉(一錢),海桐皮(一錢),桑枝(三錢),紅棗(三個)

章右,八脈虧,任脈尤損,囟門不合,按之虛軟,內風掀動,頭目苦眩。當宗奇督治。

鹿角膠(二錢),鹿角霜(三錢),虎脛骨(三錢),當歸(二錢),熟地(五錢),杞子(三錢),制首烏(四錢),黨參(三錢),天麻(一錢),白果肉(五粒)

白話文:

鹿角膠(12 克),鹿角霜(18 克),虎脛骨(18 克),當歸(12 克),熟地(30 克),枸杞(18 克),何首烏(24 克),黨參(18 克),天麻(6 克),白果仁(5 粒)

周右,六脈虛細,搐搦頻發,良由血不營筋。經曰風淫末疾,此宜是也。

甘杞子(三錢),當歸(三錢),洋參(一錢),白薇(一錢),炙草(六分),鉤尖(四錢),加桑枝(四錢),杜仲(三錢),甜冬朮(三錢)

白話文:

甘草子 3錢

當歸 3錢

洋參 1錢

白薇 1錢

炙甘草 6分

鉤尖 4錢

桑枝 4錢

杜仲 3錢

甜冬朮 3錢

馬右,脈至左弦,中陽上升,頭目因之眩暈。法當壯水制陽,熄風平木。

熟地(八錢),白芍(一錢五分),當歸(三錢),決明(五錢),鉤鉤(一錢),天麻(一錢),炙草(六分),杞子(三錢),桑葉(二片)

白話文:

熟地黃(32公克),白芍(6公克),當歸(12公克),決明子(20公克),鉤藤(4公克),天麻(4公克),炙甘草(2.4公克),枸杞子(12公克),桑葉(兩片)

肝風者,肝陽動而風不寧也。《內經》曰:肝屬剛臟,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喜柔惡燥,為將軍之官,而為春生之長,其味酸,其類木,其屬風,其應春。又云: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筋,筋生心,肝主木,病名肝風者非六淫外來之風,乃因臟陰虧損,木少滋榮,風陽旋擾,是內風動搖,不可誤認外感者也。蓋肝性急,全賴腎水以涵之,肺金以平之,中土以培之,血液以濡之。

白話文:

肝風是指肝臟陽氣過盛,導致風動不安的狀態。《黃帝內經》中說:肝屬剛臟,內含火氣,陰體發揮陽性作用,喜濕惡燥,是人體的將軍,掌管春季的生長。肝臟屬酸味、木性,與風氣相應,春天是肝氣旺盛的季節。

《內經》又提到:東方產生風氣,風氣生長樹木,樹木產生酸味,酸味滋養筋脈,筋脈產生心臟,肝臟主木,因此肝病中稱為「肝風」的,並不是外界的風邪入侵,而是因為肝臟陰虧,木氣失於滋養,風氣旋轉擾動,導致內部風動搖晃。不可錯誤地認為是由於外感風邪所引起。

肝臟性質急躁,必須依靠腎水來滋潤,肺金來調節,脾胃來滋養,血液來濡潤。

一有所失,則剛動之質,失其柔和之體,無以制伏風陽,繞動不息,所謂大風卒來莫御矣。其致病之由有四:一由腎水不足,木失水涵,而肝邪獨旺,內風沸起,致有搐搦痰厥,頭目苦眩,驚癇痰鳴,多淚,喉痹等症;一由肺氣之虧,失其清肅下降之令,金不制木,木反侮金,肝陽上逆,金愈虛,而木愈橫,致有咳逆痰多,喉痹,舌碎,口渴喜飲,鼻痔鼻衄諸症;一由思癔煩勞,身心過動,失其暢茂條達之性,致有風陽瘛痙癲狂癡呆,易怒忘誕,逾垣上屋,撕去衣被,或木火遊行,為足腫面赤,囊腫成癰,魚口便毒,齒痛腐腫之症;一由風木過動,必犯中土脾臟受戕,致有噯酸腹脹,嘈雜易飢,土敗便泄,吐嘔諸症。種種見端,無非營液枯槁,肝陰不足,內風掀動耳。

白話文:

當身體損傷時,剛強動性的元氣就會失去柔軟的體質,無法剋制風陽之氣,導致它不停地運行,就像狂風乍起無法抵擋。它的致病原因有四點:

  1. 腎水不足,導致肝木失去滋潤,肝氣過於旺盛,內風沸騰,引起抽搐、昏厥、頭暈目眩、驚厥、痰鳴、多淚、喉嚨疼痛等症狀;

  2. 肺氣虧虛,失去清肅下降的功能,金氣無法剋制木氣,木氣反而剋制金氣,肝陽上逆,金氣越虛,木氣越強,引起咳嗽、痰多、喉嚨疼痛、舌頭震顫、口渴喜飲、鼻痔、鼻出血等症狀;

  3. 思慮過度、勞累煩躁,身心過度亢奮,失去暢茂條達的本性,導致風陽之氣作祟,引發抽搐、痙攣、癲狂、癡呆、易怒、胡言亂語、爬牆上屋、撕毀衣物等症狀;或者木火之氣擾動,導致足部腫脹、面色赤紅、囊腫化膿、生瘡、口腔潰瘍、牙痛、牙齒腐爛等症狀;

  4. 風木之氣過於亢奮,必然會損害中土脾臟,引起噯氣、腹脹、嘈雜、易餓、脾氣虛弱導致腹瀉和嘔吐等症狀。

這些不同的症狀,都是因為體液枯竭、肝陰不足、內風作祟所致。

然根萌準據如此,因於時邪觸發者亦有之。先生治法者:氣血兩虧者,補之以八珍;營虛木鬱者,養營以疏肝;肝脾兩虛者,扶土以養肝;肝腎兩虧者,壯水以濡木;血虛風動者,養血以泄風;風木煽動心陽者,養血祛風,而佐靜以寧心,培土以抑木;木火遊行入絡者,祛風以宣絡;水不涵木者,補母以生子;下虛上實者,補陰以制陽;木火上逆者,以泄其風陽;奇虛風動者,峻補其八脈。總之不外乎四者物多,若有兼見則隨症施治,庶不失先生源流也哉。

白話文:

雖然根源發病的規律如此,但因外邪誘發的也有。先生治療的原則是:氣血兩虛的,用八珍湯補益;營血虛弱、肝氣鬱結的,養血疏肝;肝脾兩虛的,扶土養肝;肝腎兩虛的,強腎潤肝;血虛風動的,養血祛風;風木擾動心陽的,養血祛風,佐以安神、降肝;肝火遊走於經絡的,祛風疏絡;水不足以涵養肝木的,補腎滋肝;下虛上實的,補陰制陽;肝火上逆的,用藥瀉其風陽;奇經虛弱、風動的,重用八脈湯大補。總的來說,不外乎四種性質的用藥,如有兼證,則根據症狀用藥,這樣才能不違背先賢的治療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