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二(亨)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亨) (7)

1. 大小便閉

大便之閉結實有虛實之分,實者乃風火結於臟腑之間,故成閉結之症,手按之而痛者是也。虛者雖亦閉結,覺肛門艱澀,有不能暢遂之狀,然手按腹中平平無痛,飲食如常,亦不十分緊急,以此辨虛實,斷斷不爽,其方上文已講,茲不再贅。

至於小便之閉塞,虛實從何而分?虛者乃膀胱寒甚,內無火氣之化源,故爾寒如冰凍而不能出,其症亦覺腹痛而難忍,然以熱手按之反覺快然,服熱湯姜水則快,飲寒湯冷汁而痛加者是也。古人用五苓散多加肉桂亦能奏功,但此方止可救急於一時,而不能久遠之寬快,吾今定一方,實可長服有功,實非旦夕之取效也。方名溫水散。

此方利水而不耗氣,去濕而溫其源,久暫皆可奏功,勝於五苓散多多矣。治小便閉結之實症奈何?蓋膀胱有火邪壅於小腸之口而不得下達,且肺金又熱,不傳清肅之氣而反傳溫熱之氣,故點滴不能出,以致腹痛而不可按,急迫之狀,往往至於雙目之紅腫而心煩意躁,刻不可眠,倘治之不得法,有數日不便而死者矣。我今定一方以救此危症,方名疏浚丹。

此方之奇奇在用寄奴與王不留行二味,走而不守,又能瀉膀胱之火,然過於下行,加入升麻以提其氣,譬如水注之法,上升而下即降也。況方中又有白朮、薏仁以健脾土,而仍是利濕之聖藥,自然手到病除,下喉而水如奔決也。設徒以五苓散以利水而不知升提之法,亦徒然利之也。

溫水散

人參(三錢) 白朮(五錢) 肉桂(二錢) 茯苓(五錢) 升麻(五分) 車前子(三錢) 薏仁(一兩) 蓮子(三錢連心用)水煎服

疏浚丹

車前子(五錢) 劉寄奴(三錢) 肉桂(一分) 王不留行(三錢) 升麻(一錢) 薏仁(一兩) 豬苓(三錢) 白朮(五錢) 水煎服

2. 大渴

大渴之症自是熱症,如何有虛實之分?不知腎水大耗,腎火沸騰,變為消渴之病,非虛而何?往往有飲水一斗而反溺二斗者,此水不知從而來,往往使人不可測度。雖消症有上中下之分,而渴症則一也。一者何?腎水之虛,以致腎火之旺也。故治消渴之症,無論上中下,俱以補腎為先。

仲景張公定八味地黃湯,原治漢武帝消渴之症,其方實是神奇,能遵守此方大劑煎服,又何患虛渴之難治哉?但醫道苦方之不多,治法之最少,我今再傳一方,可與仲景張公並傳千古,治渴症實是奇絕。方名「止渴仙丹」,早午晚各飲一碗,一日而渴減半,二日而又減半,三日而渴止,四日而全愈。願人勿驚疑,此方當遵守而敬服,自能轉逆為安也。

其大渴實症,舍竹葉石膏湯,原無第二之方。然而石膏過於酷烈,吾今更定一方,名為「解渴神丹」。用石膏一劑之外,即用此湯連服二劑,以伐石膏之峻烈,未為不可也。大約實症之渴,舌如芒刺,目紅而突發狂發斑者,是又不可不知。

止渴仙丹

熟地(三兩) 麥冬(三兩) 玄參(三兩) 天冬(三兩) 肉桂(三錢) 山茱萸(三兩) 北五味(一兩) 車前子(一兩) 牛膝(一兩) 芡實(一兩) 水十碗煎三碗(早午晚服,每服一碗)

解渴神丹

玄參(四兩) 生地(二兩) 茯苓(一兩) 甘菊花(一兩)水煎服

3. 大汗

大汗亡陽明是虛症,如何分虛實耶?不知發狂發斑之症非實而何?其症大渴引飲,飲水至半桶或一桶者,其汗必如雨之來,不可止遏。蓋熱乘水勢而外泄也。無水濟之,往往無汗。蓋乾燥之極,汗從何來?必得水濟之而汗乃出。此汗乃實而非虛也。法當用竹葉石膏湯大劑煎飲,始能止汗而解其熱。

然而汗多必致亡陽,石膏湯中亦宜多用人參,以防亡陽之禍。是實症亦宜用補也,況虛症之汗乎?虛症之汗,或如潮熱而汗發星星,或如珠之出而閣住不流,或夜間有汗而晝無汗,或下身有汗而上身乾燥,見風則畏,見寒則止。大非陽症之見風寒而無畏也。若誤認作白虎陽症而亦用竹葉石膏,則死亡頃刻,可不慎歟?然則當用何藥以治之乎?莫妙用補血湯也。此方治之則汗止而身快。

吾加黑姜五味,實有妙用。歸耆乃生血補氣之品,氣足則皮毛有衛而汗自然不致外泄。當歸生血則虛熱自退,而汗又何致外越耶?黑姜守而不走,五味酸而能斂,自然氣血相安,何從發汗?所以相濟而成功也。

補血湯

當歸(一兩) 黃耆(二兩) 乾薑(炒黑二錢) 北五味(一錢)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