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恕

《醫學摘粹》~ 雜證要法 (21)

回本書目錄

雜證要法 (21)

1. 遺溺

遺溺者,膀胱不固也。腎司二便之門戶,腎虛有寒,關門不固,是以遺溺。然亦有肺脾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為遺溺者。如因腎元不能溫固而為遺溺者,以附子人參、山萸肉方主之。如因肺脾不能提攝而為遺溺者,以補中益氣湯主之,如睡中尿出者,緣素稟陽虛,膀胱與腎氣俱冷故也。以雄雞肝桂心方主之。

附子人參山萸肉方

附子(三錢),人參(三錢),山萸肉或加益智仁(二錢),水煮入鹽少許,服。

補中益氣湯

(方見五淋)

雞肝桂心方

雄雞肝,桂心,二味各等分,搗為丸如小豆大,日三服。

2. 脫肛

脫肛者,脾腎之氣陷也。脾主升,腎主固,脾升可以提攝,腎固可為管鑰,如脾氣陷而無提攝之力,腎氣陷而失管鑰之權,則肛門乃脫落矣。如因脾腎氣陷而為脫肛者,以補中益氣湯主之。

補中益氣湯

(方見五淋)

3. 積聚

積聚者,氣血凝瘀也。積者五臟所生,推之不移,屬陰,聚者六腑所成,推之則移,屬陽。積者血多而氣少,難經所謂:血滯而不濡者也。聚者氣多而血少,《難經》所謂:氣留而不行者也。心病於上,腎病於下,肝病於左,肺病於右,脾病於中,五臟之積聚,各有其部,而溯其本原,總由中氣不運所致也。內積在臟腑者,以化堅丸主之。

外積在經絡者,以化堅膏敷之。

化堅丸

甘草(二兩),丹皮(三兩),橘皮(三兩),桃仁(三兩),杏仁(三兩),桂枝(三兩),煉蜜陳醋丸,酸棗大米飲下,三五丸,日二次。若癥瘕結硬難消,須用破堅化癖之品。內寒加巴豆、川椒。內熱加芒硝大黃。如左積者,血多而氣少,加鱉甲牡蠣。右聚者,氣多而血少,加枳實厚朴。其內在臟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經絡者,以膏藥消之。

化堅膏

歸尾(四錢),鱉甲(八錢),巴豆(四錢研),黃連(四錢),三稜(四錢),莪朮(四錢),山甲(一兩二錢),筋余(即人爪甲,一錢),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淨丹八兩,熬膏。硼砂(四錢),硇砂(四錢),阿魏(六錢炒研),麝香(二錢),人參(四錢),三七(四錢),山羊血(四錢),肉桂(四錢),以上八味,研細入膏,火化攪勻。稍冷傾入水盆,浸二三日,罐收,狗皮攤。

皮硝水,熱洗皮膚令透,拭乾,生薑切搽數十次,貼膏。一切癖塊積聚,輕者一帖,重者兩帖,全消。漸貼漸小,膏漸離皮,未消之處,則膏黏不脫。忌一切發病諸物,惟豬、犬、鴨、鳧、有鱗河魚、菘、韭、米麵不忌,其餘海味,雞、羊、黃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無鱗魚,天鵝肉,母豬、蕎麥、馬齒莧、則忌之終身。

犯之病根立發,若癖塊重發,則不可拔矣。

4. 痞滿

痞滿者,胸中結滯也。但其證雖屬實,而亦有因虛而致者。凡有邪有滯而痞者,實也。無邪無滯而痞者,虛也。有脹有痛而滿者,實也。無脹無痛而滿者,虛也。如痞滿屬實者,以二陳湯主之。如痞滿屬虛者,以理中湯主之。如痞滿屬半實半虛,有寒有熱者,以半夏瀉心湯主之。

二陳湯(方見嘔吐),理中湯(方見霍亂),半夏瀉心湯(方見嘔吐)

5. 傷食

傷食者,必有胸悶、噯腐、腹滿等證,是停食不消也。以平胃散主之。如食停上脘屬實,宜吐者,以瓜蒂散主之。如食停下脘屬實,宜下者,以大承氣湯主之。

平胃散(方見吞酸),瓜蒂散(方見痰飲),承氣湯(方見溫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