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醫學實在易》~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瘟疫

加味香蘇飲(見上感冒)

人參敗毒散,治瘟疫及四時感冒,並治噤口惡痢。

人參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茯苓桔梗枳殼(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

生薑三片,水煎服。若體壯者,只用加味香蘇飲,去蔓荊子,加玉竹三、五錢。

藿香正氣散,治外受邪氣,內停飲食,頭痛發熱,或霍亂吐瀉,或時行瘧疾。

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蘇,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厚朴,桔梗,甘草(各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白虎湯,治大熱大渴,自汗之症。

石膏(生研,八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粳米(四錢)

水煎服。加人參一錢五分,名人參白虎湯,日夜作三服。

三一承氣湯,治一切裡實之證。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煎後,入芒硝,不如三承氣擇用為當。

防風通聖散(見中風)

六味湯(見厥症)

四物湯(見婦人)

2. 陰虛盜汗症

當歸六黃湯,治陰虛發熱盜汗。

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連黃柏甘草(各一錢五分),炙黃耆(三錢)

水煎服。

參附湯,治腎虛不足,自汗等症。

人參(一兩),附子(五錢)

水煎。

耆附湯,治衛陽虛而自汗,即前方以炙黃耆一兩易人參。

朮附湯,治脾陽虛而挾濕自汗,即前方以白朮一兩易人參。

3. 盜汗自汗

自汗者,汗自出,屬陽虛,宜玉屏風散牡蠣浮小麥之類以實補表陽;盜汗者,身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屬陰虛,宜當歸六黃湯以補陰清火。然陰陽有互根之理,有陽虛而治其陰者,陰虛而治其陽者,不可不知。又汗為心液,宜補其心,以人參養榮湯主之。液主於腎,宜補其腎,以左、右歸飲,六、八味丸主之。

總之,汗以元氣為樞機,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陽飲人參加至兩許,方可挽回。傷寒誤發其汗,上焦津液乾枯,必引腎水上泛外溢,如水湧出,名曰亡陽,必以真武湯救之,蓋以此湯茯苓為鎮水,佐附子以回陽也。

4. 汗出不治症

汗出而喘,汗出而脈脫,汗出而身痛,汗出發潤至巔,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見此類,皆不得妄藥。

脈息:宜陰脈,若漸緩者吉;忌陽脈,兼短、澀、促、結、代、散、革者難治。

玉屏風散

白朮(炒二錢),黃耆(炙,二分),防風(五分)

水煎服。

愚按:宜以黃耆為君,可加至五、七錢。

蓮棗麥豆湯(《種福堂》),治盜汗方。

蓮子,黑棗(各七個),浮麥,馬料豆(各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劑。

黃耆豆湯

黃耆,馬料豆(各等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六味回陽飲,治陰陽,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錢或一兩),當歸(二三錢),乾薑(炮一二錢),附子(二三四五錢),人參(二三錢至一兩),炙草(一二三錢)

水煎服。

按:汗出亡陽者,以茯苓換當歸,再加烏梅一枚。

外治法,用五倍子研末,口水為丸,貼臍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藥封之,不走氣,隔宿即止。又以龍骨牡蠣煆研為末,包稀布內,擦汗,粉自出,以實毛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