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懋

《韓氏醫通》~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藥性裁成章第七

(凡十二則)

藥有成性,以材相制,味相洽而後達。夫藥性,古書備本草,括《湯液》、《珍珠》諸篇,予不能悉記也。而二五之升沉,鹹苦酸辛甘者,觸物在焉。姑列凡數,可推其餘。

白話文:

藥物具有固定的屬性,要根據材料的特性來搭配,味道要相協調才能發揮功效。藥物的屬性,在古代醫書《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包括《湯液經》、《珍珠囊祕錄》等,我無法全部記住。但是,關於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質,以及鹹、苦、酸、辛、甘等味道,與藥物作用的關係,在文中都有涉及。這幾點可以列舉出來,並以此推論其他藥物的性質。

標病攻擊,宜生料,氣全力強;本病服餌,宜制煉調劑。大凡試病在元氣,宜醇淡。味性純一,醇也;出五味外,淡也。太羹元酒。(疑有缺文)

白話文:

標病攻擊: 適合使用生鮮藥材,氣血旺盛者適用。

本病服藥: 宜通過炮製和配方來調整藥性。

凡試驗藥物: 需考慮患者的身體元氣,宜採用溫和的藥物。

所謂溫和: 味性純正、不偏不倚。

所謂淡: 超越五味之外。

人參煉膏,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王道也。黑附子回陽,霸功赫奕。甘草調元,無可無不可。

白話文:

人參製成的膏藥,能讓元氣從消失的地方回來,是「王道」的治療方式。黑附子能溫陽補腎,霸氣十足。甘草調和元氣,不可或缺,又無所不可。

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凡用本病酒製,而痰獨以薑汁浸透,導血歸源之理。熟地亦然。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以生地黃薑黃、條芩,不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道藥。要之,血藥不容舍當歸,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藥為臣,地黃分生熟為佐,川芎為使,可謂典要云。

白話文:

當歸主要治療血分疾病,四川產的當歸性強可攻,秦嶺產的當歸性柔適合補養。凡用當歸入藥時用酒制,而只有治療痰症是用薑汁浸透,引導血液歸於本源的道理。熟地黃也是如此。

血虛時可用人參、石脂做輔藥;血熱時可用生地黃、薑黃、條芩,保持生化之源不斷;血瘀時可用大黃。婦人體型肥胖,血液轉化為痰液,用當歸、川芎用薑浸泡,配合利尿的藥物。

總之,治療血液的藥物都少不了當歸,所以古代的「四物湯」用當歸為君藥,芍藥為臣藥,生地黃、熟地黃為佐藥,川芎為使藥,可謂是治療血分疾病的經典要方。

香附主氣分之病,香能竄,苦能降,推陳致新,故諸書皆云益氣,而俗有耗氣之訛,女科之專非也。治本病略炒,兼血以酒煮,痰以薑汁,虛以童便浸,實以鹽水煮,積以醋浸水煮。婦人血用事,氣行則無痰。老人精枯血閉,惟氣是資。小兒氣日充,形乃日固。大凡病則氣滯而餒,故香附於氣分為君藥,世所罕知。

白話文:

香附主要治療氣分方面的疾病。它的香氣可以疏通經絡,苦味可以降氣,推動舊的東西排出,促進新的東西生成。所以很多醫書都說香附益氣,但是民間卻有香附耗氣的錯誤說法,這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中是錯誤的。

治療氣分方面的疾病,香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

  • 血證:將香附略炒一下,搭配血液用酒煮。
  • 痰證:用薑汁煮香附。
  • 虛證:用童便浸泡香附。
  • 實證:用鹽水煮香附。
  • 積證:用醋浸泡香附後再煮。

女性以血為主導,氣血運行通暢,就不會生痰。老年人精血枯竭氣血不暢,只有靠氣來滋養。小兒氣血一天天充足,身體才會一天天強壯。

總之,疾病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氣滯不通而導致虛弱。因此,在氣分方面的疾病中,香附是一味重要的君藥,但這點世人很少知道。

佐以木香,散滯泄肺;以沉香,無不升降;以小茴香,可行經絡;而鹽炒則補腎間元氣。香附為君,參、耆為臣,甘草為佐,治氣虛甚速。佐以厚朴之類,決壅積;莪、稜之類,攻其甚者。予嘗避諸香藥之熱,而用檀香佐附,流動諸氣,極妙!

白話文:

加入木香,散積壓、潤肺;沉香加入,無論升降都能處理;小茴香能疏通經絡;用鹽炒過還能補腎元氣。香附是主藥,人參、黃耆是輔藥,甘草是佐藥,治療氣虛非常迅速。再加入厚朴等藥物,就能疏通堵塞;用莪術、稜角等藥物,則能攻治更嚴重的病症。我曾經避開各種香藥的熱性,改用檀香輔佐香附,讓氣血流動,效果非常好!

痰分之病,半夏為主。脾主濕,每惡濕,濕生痰,而寒又生濕。故半夏之辛,燥濕也。然必造而為曲,以生薑自然汁、生白礬湯等分,共和造麴,楮葉包裹,風乾,然後入藥。風痰,以豬牙皂角煮汁去渣,煉膏如餳,入薑汁。火痰黑色,老痰如膠,以竹瀝或荊瀝入薑汁。濕痰白色,寒痰清,以老薑煎濃湯,加煅白礬三分之一(如半夏三兩,煅礬一兩),俱造麴如前法。

白話文:

治療痰病,以半夏為首要藥材。脾臟喜燥惡濕,濕邪會產生痰,而寒氣又會生濕。因此,半夏的辛味可以燥濕。但半夏必須製成曲纔可入藥,方法是用生薑汁、生白礬湯等分,與半夏一起製成曲。將曲包在楮葉中,風乾後即可入藥。

治療風痰,可用豬牙皁角煮汁去渣,煉製成膏,加入薑汁。治療火痰呈黑色,老痰如膠,可用竹瀝或荊瀝加入薑汁。治療濕痰呈白色,寒痰清淡,可用老薑煎濃湯,加入煅燒過的白礬三分之一(如半夏三兩,煅礬一兩),製成曲的方式與上述方法相同。

予又以霞天膏白芥子三分之二,薑汁、礬湯、竹瀝造麴,治痰積沉痼者,自然能使腐敗隨大小便出,或散而為瘡,此半夏曲之妙也。古方大棗,以此為君,世醫因辛,反減至少許;而茯苓滲濕,陳皮行氣,甘草醒脾,皆臣佐使,而反多其銖兩,蓋不造麴之過。觀法制半夏,以薑、礬制辛,即能大嚼是也。

白話文:

我曾將霞天膏加入三分之二的白芥子、薑汁、礬湯和竹瀝中製成麴。用它治療痰液積聚的頑疾,就能讓腐敗物隨大小便排出,或散發出去形成瘡。這就是半夏麴的奧妙所在。

古方中將大棗作為君藥,但後世的醫生因為它辛辣,反而減少了用量;而茯苓可以滲濕,陳皮可以行氣,甘草可以醒脾,這些都是臣佐使臣,反而增加它們的用量。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製作麴的原理。

參照製作半夏的法則,用薑和礬來中和辛味,就能大嚼而無礙。

佐以南星,治風痰;以薑汁酒浸炒芩、連及栝蔞實,香油拌曲略炒之類,治火痰;以麩炒枳殼枳實,薑汁浸蒸大黃、海粉之類,治老痰;以蒼朮白朮俱米泔薑汁浸炒,甚至乾薑烏頭,皆治濕痰。而常有脾泄者,以肉豆蔻配半夏曲,加神麯、麥芽作丸,尤有奇效。厚養之人,酒後多此,而苦痰為病者,十常八九也。

白話文:

加上南星,可以治療風痰;薑汁酒浸泡後炒製黃芩、連翹和栝蔞果實,香油拌炒麥芽糖等,可以治療火痰;麥麩炒製枳殼、枳實,薑汁浸泡後蒸製大黃、海藻等,可以治療老痰;蒼朮、白朮都用米泔水和薑汁浸泡後炒製,甚至乾薑、烏頭,都可以治療濕痰。經常脾虛腹瀉的人,可以用肉豆蔻配半夏麥芽糖,再加入神曲、麥芽做成丸劑,效果特別好。生活富足的人,酒後容易出現脾虛腹瀉,而患有痰濕病的患者,十個中有八九個都是這種情況。

方書謂天下無逆流之水,人身有倒上之痰。氣亂血餘化而為痰,故治痰以行氣殺血為要。

火分之病,黃連為主。五臟皆有火,平則治,病則亂。方書有君火、相火、邪火、龍火之論,其實一氣而已。故丹溪云:氣有餘便是火。分為數類。凡治本病,略炒以從邪,實火以朴硝湯,假火酒,虛火醋,痰火薑汁,俱浸透炒;氣滯火以茱萸,食積泄黃土,血癥瘕痛乾漆,俱水拌同炒,去萸土漆;下焦伏火以鹽水浸透拌焙;血疾以人乳浸蒸,或點或服。生用為君,佐官桂少許,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腎交於頃刻。

白話文:

治療火氣類疾病,主要使用黃連。五臟都會產生火氣,平衡時則安然無恙,失衡時則混亂導致生病。醫書中提到君火、相火、邪火、龍火等,其實都是同源的。丹溪曾說:氣質過盛就是火氣。分類為幾種。凡是治療這種疾病,略微炒製以去除邪氣;陽虛火旺用朴硝湯中和,虛火用酒中和,虛火用醋中和,痰火用薑汁中和,都浸透後再炒;氣滯火旺用茱萸,食積引起泄黃土,血熱瘀滯疼痛用乾漆,都用水中和後再炒,去除茱萸、黃土、乾漆;下焦隱藏火氣用鹽水浸透後在炭火上焙乾;血熱用人乳浸泡後藥蒸,或是滴服或是口服。生黃連為主藥,配合少許肉桂,煎煮一百沸,加入蜂蜜,空腹服用,能讓心腎瞬間交匯。

入五苓、滑石,大治夢遺。以土、薑、酒、蜜四炒者為君,使君子為臣,白芍藥酒煮為佐,廣木香為使,治小兒五疳。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黃倍之,水丸,治五痢。以薑汁酒煮者為末,和霞天膏,治癲癇、諸風、眩暈、瘡瘍,皆神效。非彼但云瀉心火,而與芩、柏諸苦藥例稱者比也。

白話文:

放入茯苓、滑石,可以有效治療遺精。將土、薑、酒、蜜這四種成分炒過後為主藥,加入使君子作為輔助藥,再用白芍藥煮酒作為佐藥,廣木香作為引藥,可以治療小兒五疳。將茱萸炒過後,再加上木香等分的用量,生大黃加倍,做成水丸,可以治療五痢。將生薑汁和酒煮後研成粉末,再與霞天膏混合,可以治療癲癇、各種風病、眩暈、瘡瘍,都有奇效。這些藥方不僅具有瀉心火的功效,而且與苦寒藥物如黃芩、柏子仁等的效果也不相同。

予治沉疴,先循經絡者,即諸古書所載引經報使藥,貴識真爾!如心經,以人參益氣,石脂補血,硃砂鎮火,天竺黃去痰,澤瀉瀉熱,而蓮肉、茯神赤茯苓遠志、益智、酸棗之屬利心竅以安神識。中間制煉,如以苦焦之味達本經,咸引所畏,辛避所勝,酸益其母,而甘泄其子,皆裁成藥性之道。

白話文:

我在治療重病時,首先要遵循經絡的原理。就像古代醫書記載的「引經報使」藥方,重要的是要精準地認識藥材的真實作用。

比如說,治療心經的疾病,可以使用人參來補氣,石脂來補血,硃砂來鎮靜,天竺黃來化痰,澤瀉來清熱。而蓮肉、茯神、赤茯苓、遠志、益智、酸棗等,可以安撫心神。

在配製藥方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使用苦焦味藥材,可以深入經絡;鹹味藥材,可以引導畏懼它的藥材;辛味藥材,可以避開相剋它的藥材;酸味藥材,可以滋養相生的藥材;甘味藥材,可以瀉下相剋的藥材。這些原則,都是藥性配伍的關鍵。

粳米造飯,用荷葉煮湯者寬中,芥菜葉者豁痰,紫蘇葉者行氣解肌,薄荷葉者清熱,淡竹葉者避暑。造粥則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實下,薯蕷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解嵐瘴。薑、蔥、豉汁者發汗。與夫古方豬腎羊腎之類,無非藥力也。一人淋,素不服藥,予教以專啖粟米粥,絕他味,旬余減,月餘痊,此五穀治病之理。

白話文:

用粳米煮飯,如果用荷葉煮湯,有寬中的作用;用芥菜葉煮湯,能化痰;用紫蘇葉煮湯,能行氣、解肌表;用薄荷葉煮湯,能清熱;用淡竹葉煮湯,能避暑。煮粥除了白粥之外,加入茯苓酪能清上熱、利小便;加入山藥粉能調理脾胃;加入花椒汁能解濕邪瘴氣。再有,像古方中的豬腎、羊腎等食材,它們也有藥用價值。有一位患有淋病的人,平時不願意吃藥,我教他只吃粟米粥,不吃其他食物。十幾天後,症狀有所減輕,一個月後痊癒。這就是五穀養生治病的道理。

梨汁疏風豁痰,蒸露治內熱。藕汁研墨止吐血、鼻衄。研桃仁調酒破血積。胡桃仁破故紙鹽水糊丸,治腰濕痛如神。大棗煮汁去渣煉膏,救小兒脾虛胃寒不能藥者。蓮肉作末,蘇噤口痢。柿蒂加杵頭糠,止轉食。凡此予以應驕習之家,亦五果治疾之理。

白話文:

梨汁可以疏散風氣、化解痰液,蒸餾後的露水可以治療體內熱氣。藕汁研磨後可以止吐血和鼻血。研磨後的桃仁與酒混合可以化解血塊。胡桃仁與破故紙和鹽水混合製成丸劑,可以神奇地治療腰部潮濕和疼痛。大棗煮汁後去掉渣滓,煉製成膏狀物,可以救治因脾虛胃寒而無法服藥的小孩。蓮子肉磨成粉末,可以止痢疾。柿蒂與杵頭糠一起服用,可以止瀉。所有這些方法我都曾用於傲慢成習的病人,也說明瞭運用五種水果治療疾病的道理。

韭白愈淋,子澀精。大蔥汁五倍子末澀虛脫之痢,非虛脫不可用。莧煮汁愈初痢。蘿蔔風乾愈傷食嗽。白扁豆益脾清暑。蒜汁煮香附,加蓽茇、大黃,治瘴鄉中毒。諸菜俱能治病,貴專啖爾。

白話文:

韭菜如果水洗得太乾淨,就會損傷精華。大蔥汁混和五倍子粉末,可以治療虛脫引發的腹瀉,但不能用於非虛脫性的腹瀉。莧菜煮汁可以治療初發性的腹瀉。蘿蔔曬乾可以治療食積造成的咳嗽。白扁豆可以健脾清熱。蒜汁煮香附,加入蓽茇和大黃,可以治療瘴癘中引起的毒症。各種蔬菜都能治病,重要的是專門食用某種蔬菜。

牛肉補氣,與綿黃耆同功。羊肉補血,與熟地黃同功。豬肉無補,而人習之化也。惟連貼於脾、肚於胃、腰子於腎、脊髓於骨、心於血,可引諸藥入本經。實非其甫。鹿則全體大補,異時每欲以肉汁煉膏,如霞天膏小刀圭之法,恨不多得,黃牛連貼,用朴硝作脯。消痞塊,骨髓煎油擦四肢之損。

白話文:

黃牛肉能補氣,功用和補氣的中藥「綿黃耆」相似。羊肉能補血,功用和補血中藥「熟地黃」相似。豬肉沒有補益作用,但是人們習慣食用它,所以變成了有益的食物。

只有連接脾胃、腰子腎臟、脊髓骨骼、心臟血液的部位,才能引導各種藥物進入身體經絡。這並不是這些部位本身的功效。

鹿全身都是大補之物,不同時期經常有人想取鹿肉熬煮成膏狀,就像「霞天膏」中的方法,只用小刀刮取微量食用。但是鹿肉太少,不易取得。可以選用連接黃牛的部位,配上朴硝醃製成肉乾。肉乾可以消散腫塊,骨髓熬出的油可以塗抹四肢損傷處。

禽則鵝善疏風,雞稚補損,老作羹起衰。蟲則蜣螂裹燒熟,與兒食,治疳,蚋皮作丸。大治驚癇疳痢,以上予治厚養之人多用之,亦從其化也。獨犬之壯陽,俗夫所尚,古方戊戌酒,蓋為虛寒病設爾。或云:士無故不殺犬豕,則古人以羞於珍矣,意者黃黑二色,足補脾腎,亦可如小刀圭法為之,以治虛怯勞瘵,而戒恣欲之非,價廉工省,可濟貧乏云。(按:蜣螂當是螳螂蚋皮當是蚵皮。

白話文:

在鳥類中,鵝能疏散風氣,小雞有補益的作用,老雞熬湯可以補衰。在昆蟲中,螳螂包裹燒熟後,給小孩吃,可以治療疳病。蚵殼可以做成丸子,大量服用可以治療驚厥、癇疾、疳痢。以上這些藥物,是我用來治療富裕人家容易患的疾病,也是根據他們的飲食習慣而定的。只有狗肉能補壯陽氣,受到普通人喜愛。古時候就有用狗肉浸泡的戊戌酒,是針對虛寒疾病的。有些人說,讀書人不隨便殺狗和豬,那麼古人就把狗肉視為珍貴的食材。這可能是因為狗肉呈黃黑色,能補益脾腎。也可以像「小刀圭」的方法一樣,治療虛弱、勞累和慢性疾病。不過要注意,不要貪圖享受,價格便宜,成本低廉,可以幫助窮人。(注:文中「蜣螂」應為「螳螂」,「蚋皮」應為「蚵皮」。)

史惠生按:小兒疳積,腹大便瀉,當以蟑螂炒香與食,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