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七 (11)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七 (11)

1.

導滯湯歸芩連桂,大黃檳木甘草次,赤加甘草白加姜。胃弱去黃加朮制。(見六卷)

地黃湯芍術柏榆,枳滑加之因痛墜。

生地、芍藥、白朮黃柏各一錢,地榆五分,水煎溫服。治血痢疼痛。如腹痛加枳殼厚朴,後重加滑石。初起用導滯湯,稍久用地黃湯。

真人養臟(湯)粟殼參,訶子當歸肉蔻真,白朮木香並芍藥,乾薑肉桂不須尋。

罌粟殼一錢八分,人參、當歸、白朮各三分,訶子六分,肉豆蔻二分半,木香七分,芍藥八分,乾薑、肉桂各四分(一方有甘草九分),水煎服。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膿血如血腦,裡急後重,臍腹㽲痛及脫肛下墜,酒毒便紅等症皆宜,惟臟寒者加附子

2.

滲濕湯白朮先,丁香蒼朮茯苓兼,甘草陳皮有等分,乾薑加上濕皆痊。

白朮二錢,蒼朮二錢,茯苓、甘草、乾薑各五分,丁香、陳皮各二分半,薑棗煎服。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如坐水中,小便澀,大便溏。

除濕湯中用藿香,陳皮厚朴術名蒼,白朮茯苓並半夏,入些甘草在中央。

藿香、蒼朮、厚朴、半夏各八分,陳皮、白朮、茯苓各四分,甘草二分,姜煎服。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澀或利。

五苓散內用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停,肉桂用之多與少,白水煎來止渴行。(見三卷)

四苓散,即本方去肉桂。薷苓湯:即香薷散合五苓散。

藿苓湯,即藿香正氣散合五苓散。

3. 痞滿

木香化滯(湯)當歸梢,枳實陳皮半夏遙,柴術紅花草豆蔻,甘草生薑腹內消。

半夏一錢,柴胡蒼朮各四分,草豆蔻五分,木香、陳皮各二分,歸尾一分,枳實二分,紅花、甘草各半分;姜煎服。治因憂氣食濕面,結於中脘,腹皮底徹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常常痞氣。

4. 泄瀉

衛生湯即六君子,加上山藥薏苡仁澤瀉黃連各等分,虛痰火瀉效如神。(見六卷)

5. 黃疸

茵陳蒿湯只一味,濃煎退疸去身黃,梔子柏皮兼可用,五苓加上又為良。(見三卷)

一清飲赤茯苓,用芎甘草柴桑皮,生薑棗子煎來服,黃疸發熱用之靈。

茯苓二錢,柴胡三錢,川芎桑白皮各一錢,甘草五分,薑棗煎服。治黃疸發熱及諸熱通用。

6. 水腫

五皮散方亦甚寄,大腹桑根固用皮,茯苓姜橘俱等分,能救渾身沒指危。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薑皮橘皮各等分,水煎服,忌生冷油膩堅硬之物。治風濕凝滯脾經,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急。一方去桑、橘皮,換地骨皮五加皮,治妊娠子氣。

赤小豆湯豬苓,桑皮防己連翹仁,漆瀉當歸商陸芍,熱甚加犀角又神。

豬苓、桑白皮、防己、連翹、澤漆澤瀉、當歸;商陸、赤芍赤小豆等分,姜煎。治血氣俱熱,遂生瘡疥,變為腫滿或生煩渴。

三和湯中君紫蘇,橘樸檳榔甘草扶,白朮金砂木通等,姜煎行腫可通渠。

紫蘇、橘皮、厚朴、檳榔、甘草、白朮、海金砂、木通各等分,姜煎溫服,治水腫。如脾弱者,倍白朮,入薑汁;氣虛加人參;血虛加牛膝、當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