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十四 (1)

1. 論癍疹證治

潔古云:癍疹之病,其為證各異。瘡發焮腫於外者,屬少陽三焦相火也,謂之癍。小紅靨行皮膚之中不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癍證,若自吐瀉者,慎勿亂治而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癍疹並出,小兒難禁,是以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藥多,發表之藥少,秘則微疏之,令邪氣不壅並,而能作番次,使兒易禁也。

身溫暖者順,身涼者逆。

按此是例。陽證發癍,宜與小兒門癍論,兼看證治。

2. 論傷寒發癍有陰陽不同

略例曰:陽證發癍有四:有傷寒發癍,有時氣發癍,有熱病發癍,有溫毒發癍。斑斑如錦紋,或發之面部,或發之胸背,或發之四末。色紅赤者,胃熱也;紫黑為胃爛也。一則下之早,一則下之晚,乃外感熱病而發癍也。當服玄參升麻、白虎等藥。

謹按:四氣發癍,溫毒為至重。暑證亦發癍,固有輕重之殊。見面部者,傳手經也。難知云:戊助少陰心火,入於手太陰肺也。背多者,足太陽。胸屬足陽明。四末屬脾與心也。

陰證發癍,亦出背胸,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紅。若作熱證,投之涼劑,大誤矣。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獨熏肺,傳於皮膚而為斑點。但如蚊蚋蚤蝨咬形狀,而非錦紋也。調中溫胃,加以茴香、芍藥,以大建中之類,其火自下,癍自退。可謂治本而不治標也。

謹按:癍證固有陰陽輕重之現證矣。陽證大率用托裡清熱化癍涼血。陰證止用調中溫胃,其癍自消,病體自定。非若瘡成膿疱也。雖輕重俱從火化,大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3. 論中寒發癍

略例云:完顏小將軍病寒熱間作,有癍三五點,鼻中微血出,兩手脈沉澀,胸膈四肢按之殊無大熱,此內傷寒也。問之,因暑臥殿角傷風,又渴飲冰酪水。此外感者輕,內傷者重。從內病俱為陰也,故先癍衄,後顯內陰寒熱間作,脾亦有之,非往來少陽之寒熱也。與調中湯數服而愈。

4. 論傷寒治誤發癍

陳無擇云傷寒發癍者,蓋不當下而下之,熱則乘虛入胃;當下而失下,則胃熱不得泄,二者皆能發癍,其狀如錦繡。赤者易治,黑者難治,蓋熱毒入胃深也。

按此謂癍主於胃,因下早下晚之失而生。至如陽證誤用熱劑而發癍,或溫毒便發癍者,皆宜從脈求其本也。仲景云寸脈浮滑者,可用瓜蒂散吐之,是熱毒蘊於胸膈也,又非在胃及虛火之比。大抵黑者熱極亢則害承乃制也。

5. 論癮疹

陳無擇云世醫論癮疹無不謂是皮膚間風然既分冷熱,冷熱即寒暑之證,又有因浴出湊風冷而得之者,豈非溫也?則知四氣備矣。經分諸瘡,實熱則痛,虛寒則癢,又陽明主肌肉,屬胃與大腸,亦有冷熱分痛癢,不可不審。世人呼白者為婆膜,赤者為血風,名義混淆,當以理曉察內外,隨證治之。

謹按癮疹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言癮疹也。發則多癢,或不仁者,是兼風兼濕之殊,色紅者,兼火化也。

6. 升散之劑

元戎葛根橘皮湯治癍在肌 冬溫始發肌中癍爛咳而心悶但嘔清汁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黃芩 麻黃 甘草

上等分水煎服

按此足陽明太陽藥也

陽毒升麻湯癍在面傷寒一二日或吐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見鬼下痢脈浮大咽痛

升麻(五錢) 犀角 射干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上㕮咀水煎取飲半盞刻許再進溫覆手足得汗出解

玄參升麻湯癍在身治汗下吐後毒不散表虛里實發於外甚則煩躁譫妄

玄參 升麻 甘草(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

按以上足陽明藥也

陽毒梔子湯治傷寒壯熱百節疼痛而發癍

升麻 梔子仁 黃芩 芍藥 石膏 知母 杏仁 柴胡 甘草上粗末每五錢入姜五片豉百粒煎服

按此足陽明少陽藥也

消毒犀角飲子治癍及癮疹

牛蒡子(六錢) 荊芥 防風(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㕮咀水煎

按此手太陰藥也

解毒防風湯治癍及癮疹癢痛

防風(一兩) 地骨皮 黃耆 芍藥 荊芥 枳殼 牛蒡子(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四五錢水煎服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以上諸方本於陽證者宜選用之

升麻葛根湯

陰毒升麻鱉甲湯治陰癍

升麻(三兩) 當歸 甘草(各二兩) 蜀椒(一兩) 鱉甲(炙) 雄黃(半兩研)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按此(闕)

三因加味羌活散治感四時所傳肌膚髮為癮疹增寒壯熱

羌活 前胡(各一兩) 人參 桔梗 甘草 枳殼 川芎 天麻 茯苓(各半兩) 蟬蛻 薄荷(各三錢)

上㕮咀搗為末每服二大錢姜三片煎服

按此足太陽手太陰少陰藥也

調中湯治內傷外感而發陰癍

蒼朮(一錢半) 陳皮(一錢) 砂仁 藿香 芍藥(炒) 甘草(炙) 桔梗 半夏 白芷 羌活 枳殼(各一錢) 川芎(半錢) 麻黃 桂枝(各半錢)

上㕮咀姜三片水煎服

按此足太陽太陰手陽明太陰藥也以上諸方本於陰證者宜選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