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楫

《醫燈續焰》~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附方

四物湯,治肝脾腎血虛發熱,或寒熱往來,或日晡熱甚,頭目不清,或煩躁不寐,胸膈作脹,脅肋疼痛等症。凡血虛諸病,以此為主治。若脾氣虛而不能生血,宜四君子。若脾氣鬱而血虛,宜歸脾湯。若腎水涸而不生肝血,宜六味丸。

當歸(二錢),白芍藥(一錢),熟地黃(三錢),川芎(錢半)

上水煎服。

和劑滲濕湯(見第十七)

百一除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痠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半夏曲(炒),厚朴(薑製),蒼朮(米泔制,各二兩),藿香葉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甘草(炙七錢),白朮(生用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溫服。

三因腎著湯,治腎虛傷濕,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乾薑(炮),茯苓(各四兩),甘草(炙),白朮(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六君子湯(見第十六)

寶鑑人參利膈丸,治胸中不利,大便結燥,痰嗽喘滿,脾胃壅滯,推陳致新,治膈氣之聖藥也。

木香檳榔(各七錢半),人參,當歸(酒洗),藿香,甘草,枳實(麩炒黃,各一兩),大黃(酒濕蒸熟),厚朴(薑製,各二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諸飲下。

統旨滋血潤腸湯,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飲食不下,大便燥結。

當歸(酒洗,三錢),芍藥(炒),生地黃(各一錢半),紅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黃(酒煨),枳殼(麩炒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入韭菜汁半酒盞,食前服。

滋陰清膈飲(統旨),治陰火上衝,或胃火太盛,食不入,脈洪數者。

當歸,芍藥(煨),黃柏(鹽水炒),黃連(各一錢半),黃芩,山梔,生地黃(各一錢),甘草(三分)

水二鍾,煎七分,入童便、竹瀝各半酒盞,食前服。

十全大補湯(見第十六)

濟生耆附湯,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十片,煎八分。食前溫服。未應,更加之。

黃耆建中湯,治血氣不足,體常自汗。

黃耆,桂(各一錢半),白芍藥(三錢),甘草(一錢)

每服五錢。水一鍾半,姜五片,棗二枚,煎八分。去滓,入稠餳一大匙,再煎服。舊有微溏或嘔者,不用餳。

2. 弦脈主病第二十二

弦脈主飲,病屬膽肝。弦數多熱,弦遲多寒。

浮弦支飲,沉弦懸痛。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夫飲入於胃,必陽氣為之遊溢輸布。臟腑受其灌溉,形體賴其濡滋。若陽運之力薄,則不能遊溢輸布,停留於中,而飲之諸證起矣。其脈弦者,弦為陰脈,斂束急直,無抑揚鼓動之勢,正陽運之不足也。若非有飲而見弦脈,病又當在膽與肝耳。蓋膽為甲木,肝為乙木。自北而東,在肝為厥陰而陰盡,在膽為少陽而陽微。

初春之象,逗氣尚少,升如一縷,有弦義焉。數則為熱,弦而兼數者,病亦兼熱。遲則為寒,弦而兼遲者,病亦兼寒。弦則為飲。弦而浮,則飲停在上,名曰支飲。支者,支分之義,不在胃而支留於心胸間也。(宜仲景苓桂朮甘湯小青龍湯、和劑倍術丸、破飲丸六君子湯、仲景澤瀉湯、海藏五飲湯之類。)弦而沉,則飲停在下,當為懸痛。

懸者,懸閣之義,不在胃,而懸留於腹脅間也。以寒飲而留於陰分,故在內痛。(宜濟生八神來復丹、三因控涎丹之類。)弦脈不但主飲,而又主痛者,以弦寒斂束,氣不舒之故耳。陽弦者,寸弦也。邪在三陽,三陽走頭,故頭痛。(宜玄珠茶調散半夏白朮天麻湯、仲景吳茱萸湯之類。

)陰弦者,尺弦也。邪在三陰,三陰走腹,故腹痛。(宜仲景小建中湯香砂理中湯、東垣厚朴湯、仲景四逆湯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