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胎

《傷寒論類方》~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桃核承氣湯(四)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去皮),芒硝(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渣,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令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微利僅通大便,不必定下血也。

白話文:

桃仁(50顆,去除尖端) 大黃(4兩) 甘草(2兩) 桂枝(2兩,去除樹皮) 芒硝(2兩)

以上五種藥材,加入七升水煮沸,取兩升半湯汁,過濾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再次加熱煮沸,然後離火。

先服用五合(約20毫升)溫熱湯劑,每天三次。此方藥效緩和,僅會促進通便,不一定會使大便帶血。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太陽之邪由經入腑。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膀胱多氣多血,熱甚則血凝,而上干心包,故神昏而如狂;血得熱而行,故能自下,則邪從血出,與陽明之下燥屎同。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外不解而攻之,則邪反陷入矣。當先解其外,宜桂枝。外解已,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小腹急結,是蓄血現症。

白話文:

太陽病(指外感熱症)如果不緩解,熱氣就會積聚在膀胱中,太陽經的病邪就會從經絡進入內臟。

此時患者會像發狂一樣,出現血便。如果血便排出,病情就會好轉。膀胱中氣血充沛,熱氣過盛時,血就會凝結,向上衝擊到心包,所以患者會神志不清,像發狂一樣;血被熱氣驅動,所以能自己排出,這時病邪就會隨著血排出,和陽明經的燥屎排出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病邪從體表無法排出,就還不能攻裡。如果體表病邪未除就去攻裡,病邪反而會深入內臟。這時應該先解表,可以使用桂枝湯。

等體表病邪解除了,只有小腹部急結的,纔可以攻裡,可以使用桃核承氣湯。小腹急結,表示血積於腹中,這是症狀表現。

按:「宜桂枝湯」四字,從《金匱》增入。

2. 抵當湯(五)

水蛭(熬),虻蟲(去翅足熬,各三十個),大黃(三兩,酒浸),桃仁(二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白話文:

水蛭(熬製),虻蟲(去除翅膀和腳後熬製,各三十個),大黃(三兩,用酒浸泡),桃仁(二十個,去皮去尖),以上四種材料,加入五升水,煮至三升,去除渣滓,溫熱服下一升,服下後不再服用。

太陽病,六、七日,過經。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向里。反不結胸,向下。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外症。小便自利者,內症。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此亦熱結膀胱之症,前桃核承氣,乃治瘀血將結之時,抵當乃治瘀血已結之後也。

白話文:

太陽病,持續六七天後,表證仍然存在。脈象微弱且沉穩,向身體內部走。胸部沒有梗塞感,而是向下轉移。此時,如果患者出現發狂症狀,可能是由於熱邪在少腹下焦,少腹會出現硬滿感(外證)。如果小便通暢(內證),伴隨下血,病情即可好轉。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陽經絡運行到少腹下焦,瘀熱內結所致。抵當湯可用於治療。這也是熱邪結聚在膀胱導致的疾病。之前的桃核承氣湯用於治療瘀血即將形成時,而抵當湯用於治療瘀血已形成後。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以上皆似血症諦,因小便不利,安知非濕熱不行之故,不可斷為有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並無濕熱而如狂,非蓄血而何?如此審證,無遁形矣。抵當湯主之。

白話文:

發生在陽明經的疾病,出現皮膚發黃、脈沉且堅硬、下腹部堅硬、小便不暢等症狀,通常被認為是沒有血。但是,以上症狀都類似血證,由於小便不暢,怎麼知道不是因為濕熱無法運行所致,不能武斷地判定為有血。如果小便通暢,病人卻像發狂一樣,就是血證的徵兆。既沒有濕熱,又像發狂,除了是蓄血,還能是什麼呢?這樣仔細分辨證型,就能確保不會有診斷錯誤。使用抵當湯治療。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心主血,血凝則心氣結,而失其官矣。蓄不甚,故不狂,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此乃舊病,非傷寒時所得者。屎雖硬,大便反易,血性滑利。其色必黑,浮血亦有隨便而下者。宜抵當湯下之。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患者容易健忘,必定有積存的血液。心臟主血,血液凝結後,心氣就會鬱結,導致心臟的功能受損。積血不是很嚴重,所以不會發狂,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患者本來就有長期積存的舊血,所以才會健忘,這屬於原有的疾病,不是傷寒病發作後產生的。患者的大便雖然堅硬,但排便卻很順暢,這是因為積血具有潤滑的作用。積血的顏色一定是黑色的,有時也有新鮮的血液隨著大便排出。這種情況應當服用抵當湯進行治療,以清除積血。

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過經。雖脈浮數者,可下之。脈雖浮數,而無表裡症,則其發熱竟屬裡實矣,七、八日,故可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飢。脈數不解,邪本不在大便也,消穀善飢,蓄血本不在水穀之路,故能食。至六、七日,蓄血更久。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當湯。

白話文:

病患沒有表症或裡症的徵兆,已經發燒七、八天,熱度已經退去。即使脈象浮數,但沒有表症或裡症,那麼這發燒應該是屬於裡實證,發燒了七、八天,所以可以使用瀉下法治療。假設已經用瀉下法治療,脈數的狀況沒有改善,合併發熱、消瘦、容易飢餓的症狀。脈數沒有改善,表示邪氣不在大便中;消瘦、容易飢餓,表示積血不在飲食通路中,所以才進食後仍然飢餓。如果發燒持續到六、七天,積血更加嚴重。一直無法大便,表示有瘀血,建議使用抵當湯治療。

其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此指服湯後之變症,熱邪不因下而去。又動其血,則血與便合為一,而為便膿血之症,又當別有治法。

白話文:

患者的脈搏跳動快速、不規律,而且不斷下利,這表明身體有熱邪,會伴隨膿血便的症狀出現。這是指服用藥湯後的變化,熱邪並沒有因為下利而排出。同時,熱邪還會影響患者的血,導致血便混在一起,形成膿血便的症狀,需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按:瘀血,又有但欲漱水,不欲咽之症。蓋唇口乾燥,而腹中不能容水也。

3. 抵當丸(六)

水蛭(熬),虻蟲(去翅足熬,各二十個),大黃(三兩,酒洗),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上四味,搗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晬:一周時也。

白話文:

使用水蛭(熬製)、虻蟲(去除翅膀、腳後熬製,各 20 隻)、大黃(3 兩,用酒清洗過)、桃仁(25 顆,去除皮和尖端)。以上四種藥材搗碎,分為四丸。取一升水,煮一丸,取七合,喝下。傍晚時分會出現便血,如果沒有便血,可以再服用一丸。晬:指傍晚時分。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熱而少腹滿,又小便利,必兼三者,乃為血證諦。不可余藥,謂此症須緩下其血,用丸使之徐下。

白話文:

傷寒發燒,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順,但是現在卻反常地小便通暢,這是因為有血在體內,應該用藥瀉下,不要使用其他過多的藥,適合使用抵當丸。如果發燒,小腹脹滿,而且小便通暢,必須同時出現這三個症狀,才能肯定是血證。不要使用其他過多的藥,意思是指這種情況需要緩慢地將血瀉下,使用丸藥讓它慢慢瀉出。

4. 十棗湯(七)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上三味,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渣,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

白話文:

用芫花(熬製)、甘遂、大戟(等分量)這三味藥材,分別搗碎成粉末。用 1.5 升水,先煮沸 10 枚大棗,取 8 杯煮出的水,去掉大棗渣,加入藥粉。強壯的人服 1 茶匙,體虛的人服半茶匙。大便暢通後,以稀飯調理身體。在天亮時溫服。如果排便量少,病情沒有好轉,第二天再服,增加半茶匙的藥量。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水停也。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不惡寒為表解,以上諸症,皆里不和,凡蓄水之症皆如此,不特傷寒為然也。十棗湯主之。服此湯以下蓄飲。

白話文:

太陽中風導致腹瀉和嘔吐,如果已經發汗來解表熱,就可以考慮用方藥攻下。病人會大汗淋漓,發病時間有規律,頭疼,心窩脹滿疼痛,牽引到脇肋處疼痛,這是因為體內積水所致。乾嘔、氣短、出汗但不惡寒的,這是表熱已解,裡熱未和。不惡寒說明表熱已解,上述徵狀都是裡熱未和的表現,凡是積水病症都是這樣,不只是傷寒才會出現。用十棗湯來治療,服用此湯可瀉下體內積水。

5. 大陷胸湯(八)

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渣,納芒硝,煮一、兩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白話文:

原材料:

  • 大黃:6 兩,去掉外皮
  • 芒硝:1 升
  • 甘遂:1 錢匕

做法:

  1. 將水加到 6 升,先煮大黃。
  2. 煮至剩下 2 升,過濾渣滓。
  3. 加入芒硝,煮沸一兩次。
  4. 加入研磨成粉的甘遂。

服用方法:

  • 溫服 1 升。
  • 服用後很快就會排便通暢。
  • 通便後停止服用。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經云: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是也。動數變遲,正氣益虛。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脈象浮動而脈搏跳動頻繁。浮脈為風,數脈為熱,動脈為疼痛,數脈為虛證。表現為頭痛發熱,微微出汗,但仍然怕冷,說明表證沒有解除。如果醫生反過來給患者瀉下,經文中說:疾病發於陽經,反用瀉下之法,就會導致熱氣侵入內在,形成結胸。脈象由動數轉為遲緩,說明正氣更虛。膈肌內疼痛,胃中空虛,外邪動搖膈肌,導致氣短煩躁,心中煩悶,陽氣內陷,心下變硬,就是結胸,需要服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此段明所以致結胸之由,及結胸之狀最詳,乃因邪在上焦,誤下以虛其上焦之氣,而邪隨陷入也。此症與承氣法迥殊、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此乃誤下,而邪氣不陷入上焦,反鬱於皮膚肌肉之間,故現此等症。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此段申結胸之象尤明。

白話文:

這段古文詳細說明瞭結胸發生的原因和症狀。結胸是由於上焦有邪氣,誤用下氣的方法虛耗上焦元氣,導致邪氣趁虛而入。這種症狀與承氣法截然不同。如果不發生結胸,只有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喉嚨緊痛,小便不通,身體必定發黃。這是因為誤用下氣,導致邪氣沒有陷入上焦,反而鬱結於皮膚和肌肉之間,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傷寒持續六七天,如果發生結胸,會出現熱實症狀,脈搏沉而緊,心窩疼痛,按壓時硬如石頭。這段古文進一步說明瞭結胸的症狀。

陷胸湯主之。

傷寒十餘日,過經。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結胸本無他物,氣與水所停也。但頭微汗出者,熱結在上。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染上傷寒十多天後,熱退後又反覆發燒發冷的,用大柴胡湯治療。如果胸口悶脹但沒有明顯發熱的,這是水液積聚在胸脇造成的。胸口悶脹本身沒有其他原因,是氣和水停滯在那裡的緣故。如果只是頭部微出汗的,說明熱氣停滯在上面。用大陷胸湯治療。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胸有蓄飲,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已汗下而大痛如此,知非有物之實邪矣。前云:膈內拒痛。又云:心下石硬。專指上焦說。此云: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痛,則上下皆痛,其根總由心下而起,與承氣症自殊。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患,多次出汗,又服下瀉藥,但五、六天後仍未大便。舌頭乾燥、口渴,胸中積聚有水飲。下午時分,體溫略微上升,從心口向下延伸至小腹,感到硬滿而疼痛,疼痛劇烈到無法靠近。已經通過出汗和瀉下治療,但疼痛仍然嚴重,這表明腹中並非有實邪(實體病變)。前面所說的「膈內拒痛」和「心下石硬」,專指上焦而言。而文中所說的「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痛」,則表示上下焦都感到疼痛,其病根都在心下。這與承氣症不同。應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誤治。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邪向里而更虛,故汗出為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第五或第六天,開始嘔吐並發燒的人,符合柴胡湯的證狀,但卻用了其他藥物進行通便治療,這是誤治。如果柴胡證的症狀仍然存在,可以再次服用柴胡湯。即使已經通便,也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反而會感到陣陣發冷、發熱出汗,進而緩解病情。邪氣進一步深入體內,會導致身體更虛弱,因此難以出汗。如果心窩部位脹滿、疼痛,則是胸中結鬱,應以大陷胸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