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五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2)

1. 西江月

小兒若是鼻塞,風寒各有根由,傷風清涕必長流,乾燥傷寒熱搐。清涕荊防發散,乾燥火熱中求,芩連梔柏可同儔,引用蔥姜平復。

白話文:

如果小孩鼻塞,是由於受寒風侵襲導致,傷風感冒會導致鼻涕不斷流出。同時,還會伴有乾燥、傷寒、發熱、口渴等症狀。

治療鼻塞時,需要使用性質清涼的藥物來宣發散熱,以消除乾燥、火熱的症狀。常會使用連翹、柏子等藥物,同時搭配生薑來溫和緩解症狀。

忽然鼻中衄血,五臟積熱所為,血隨氣上溢於鼻,治用涼血為主。川芎當歸赤芍生地黃芩生梔,黃連甘草牡丹皮,柏葉茅根煎吃。

白話文:

鼻子突然流血,是五臟積聚熱氣所致,血液隨著氣流上升到鼻子而導致,治療以涼血為主。方藥:川芎、當歸、赤芍藥、生地黃、黃芩、生梔子、黃連、甘草、牡丹皮、柏葉、茅根,一起煎煮服用。

2. 口瘡門

口者脾之竅,唇內應乎脾。

小兒鵝口者,口內白屑滿舌上,如鵝之口者,此為胎熱,而心脾最甚,重發於口也。當內服涼驚丸,外用鵝口中涎,以絹包手指洗淨,以保命散吹之,此亦名口瘡。

白話文:

小孩子的「鵝口」,就是嘴巴裡長滿了白色的一層,就像鵝的嘴巴一樣。這是由於胎熱,特別是心經和牌經系統的發熱,影響到嘴巴所造成的。應該服用清涼安神的丸藥,同時用鵝的嘴巴上的口水,用布包住手指頭,洗乾淨,再用保命散噴在布上。這種症狀也稱為「口臭」。

口瘡者,滿口赤瘡,此因胎稟本厚,養育過溫,心脾積熱,熏蒸於上,以成口瘡。內服涼驚丸,外用地雞(即扁蟲,人家房內磚下多有之)擂水,遍塗瘡上,又以一連散敷之。

白話文:

口瘡就是嘴巴裡長滿了紅色潰瘍。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胎中遺傳下來的體質偏熱,在養育過程中又過於溫補,導致心脾蓄積熱氣,向上蒸發到嘴脣上,而形成口瘡。

治療方法:內服「涼驚丸」,外用扁蟲搗爛成糊狀,塗抹於潰瘍處。同時使用「一連散」敷上患處。

以上二症,如服涼驚丸不效,洗心散一服如神。

口糜者,滿口生瘡潰爛,乃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以導赤散去小腸熱,五苓散去膀胱熱,當以導赤散調五苓散主之。

白話文:

口腔潰爛,滿口長瘡生瘡,這是因為膀胱的熱氣轉移到了小腸,隔膜和腸胃之間的不通暢,導致了口腔潰爛。使用導赤散來清除小腸的熱氣,五苓散來清除膀胱的熱氣,應該用導赤散來調節五苓散來治療。

口瘡服涼藥不效,乃肝脾氣不足,虛火泛上而無制,用理中湯治之,外用官桂末吹之。

白話文:

口腔潰瘍服用涼藥無效,可能是因為肝脾氣虛,虛火上炎而無法控制,可以使用理中湯治療,並在患處吹敷官桂末。

吐瀉後,口生瘡者,亦是虛火。理中湯主之。

小兒上齶有脹起如懸癰者,此名重齶,由脾胃挾熱,血氣不能收斂而成此者,用針刺去惡血,內服涼膈散,外用碧雪散吹之,輕者服涼驚丸。

白話文:

小孩子上顎腫脹像懸吊著一個膿包,叫做重齶,這是因為脾胃中有熱氣,導致氣血不能收斂造成的。用針刺破腫脹處,排出壞血,內服清熱解毒的涼膈散,外用碧雪散吹敷,症狀較輕的服用涼驚丸即可。

小兒兩頤流涎浸潰胸前者,此滯頤。蓋涎者脾之液,口為脾之竅,由脾胃虛冷,不能收斂津液,故涎從口出,而潰於頤者,宜溫脾丹主之。

白話文:

小孩子的兩邊下巴流口水,口水浸濕潰爛到胸口,這種情況叫做「滯頤」。口水是脾臟分泌的液體,嘴巴是脾臟的出口。由於脾胃虛寒,無法收斂水分,因此口水才從嘴巴流出,並且潰爛在下巴上。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溫脾丹來治療。

小兒口頻撮者,氣不和也。蓋唇應乎脾,氣乃肺之所生,脾虛不能養子,故口頻撮。宜補其母,則氣自和,以異功散主之。

白話文:

小孩常出現嘴脣發乾的情況,這是氣不和所致。這是因為嘴脣與脾臟相關,而氣是肺臟所產生,脾虛不能滋養脣部,因此嘴脣才會乾裂。治療方法是補脾,這樣氣就能調和。可以使用異功散來治療。

小兒口撮面青多哭者,此臍下痛也,理中湯主之。

初生因臍風口撮,臍腹腫者,不治。

小兒急散乳吃,而口不吮乳者,此心脾有熱,瀉黃散治之。

保命欲(一名朱礬散)

硃砂,白枯礬(各五錢),牙硝(五錢)

共為細末,搽舌上。

一連散(即瀉心湯

黃連為末,蜜水調敷。

洗心散

白朮甘草當歸荊芥,加生地,大黃(煨),麻黃赤芍,薄荷葉

白話文:

**白朮:**健脾利濕

甘草: 補脾益氣、緩和藥性

當歸: 補血活血

荊芥: 疏散風熱

生地: 清熱涼血

大黃(煨): 瀉火通便

麻黃: 發汗散寒

赤芍: 涼血活血

薄荷葉: 清熱解表

生薑引。

碧雪

蒲黃青黛硼砂,火硝,生甘草

白話文:

蒲黃:一種黃色的植物花粉

青黛:一種靛藍色的植物顏料

硼砂:一種無機化合物,用於製墨和消毒

火硝:硝石,一種無機化合物,用於製藥和煙火

生甘草:一種未經加工處理的甘草植物

各等分為細末,吹之。

溫脾丹

木香半夏(各五錢),生薑(一錢),白朮(一錢),青皮(一錢),陳皮(一錢)

白話文:

木香、半夏各 5 錢,生薑、白朮、青皮、陳皮各 1 錢

共研末,粽糊為丸,米飲下。

異功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薑棗引,食前溫服。

小兒鵝口、口瘡、重齶,不能吮乳,咽喉腫塞者,用青黛散

青黛散

青黛(二錢),黃連,黃柏(各五錢),牙硝(一錢),辰砂(一錢),雄黃,硼砂,牛黃(各五分),腦子(一分)

白話文:

青黛(12 克),黃連、黃柏(各 30 克),牙硝(6 克),辰砂(6 克),雄黃、硼砂、牛黃(各 3 克),腦子(0.6 克)

共為細末,先以薄荷汁拭口,後擦藥入口,每用二分半。

白話文:

需要研磨得很細,先用薄荷汁擦拭口腔,然後將藥品塗抹在口中,每次使用 2.5 克。

3. 西江月

小兒心脾積熱,唇口舌上生瘡,白為鵝口屑浮霜,赤者石榴子樣。上下口唇破裂,令兒乳食難嘗,洗心涼膈是奇方,搽洗各宜停當。

白話文:

小孩子的脾胃有積熱,嘴脣舌頭上會有潰瘍,白色的像鵝口上的碎屑,紅色的像石榴籽。上下嘴脣破裂,孩子吸奶進食都困難。用清心涼膈的方法治療非常有效,同時也要適當停止搽洗。

4. 舌病門

舌尖屬心,舌根屬脾。

重舌者,心脾有熱也。蓋心候乎舌而主血,脾之脈絡出於舌下,若心脾有熱,則氣俱盛,附舌根而重生一物,形如舌而短小。內服涼膈散,外用針刺去惡血,以蒲黃黃柏敷之。

白話文:

重舌的人,是心臟和脾胃有熱的緣故。心臟管轄舌頭並且主掌血液,脾胃的經脈末端在舌頭下方。如果心臟和脾胃有熱,那麼氣血就會過於旺盛,附著在舌根部位,重新長出一個東西,形狀像舌頭但比較短小。內服涼膈散,外用針刺放出淤血,再用蒲黃和黃柏敷在患處。

木舌者,心脾積熱之氣上衝,故令舌腫,漸漸長大,塞滿口中,若不急救,必致害人。內服涼膈散,以針刺去惡血,用碧雪散竹瀝敷之。

白話文:

木舌病是心臟和脾臟積熱之氣往上衝,因此使舌頭腫脹,逐漸變大,塞滿整個嘴巴,如果不緊急救治,一定會危及生命。內服清熱解毒的涼膈散,用針刺出壞血,外敷清涼解毒的碧雪散和竹瀝。

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緊,時時餂舌,勿冷藥及下之,少以瀉黃散服之。亦或飲水,面無紅白色者,此脾胃少津液故耳,不可誤認為熱,以白朮散主之。

白話文:

舌頭紅腫的人,是脾臟稍微發熱,導致舌頭的絡脈緊繃,時常伸縮舌頭。不要用寒涼的藥物或瀉下的藥物治療。可以少量服用瀉黃散。如果還有口渴的症狀,但臉上沒有紅白相間的顏色,那是因為脾胃中津液不足所致,不要誤認為是熱證,可以用白朮散來治療。

面黃肌瘦,五心煩熱弄舌者,此疳症也,集聖丸主之。

大病後,用藥而舌弄者,凶。舌上生白苔者,此丹田積熱也。內服涼驚丸,外用碧雪散治之。

白話文:

大病後,服藥後出現舌頭顫動的現象,是不吉利的。舌頭上生白色潰瘍的,這是丹田積熱所致。內服涼驚丸,外用碧雪散治療。

舌上生黑苔者,其熱已劇,急以薄荷煎水洗之。如紅者可治,以涼膈散下之,洗不紅者,必死。

白話文:

舌頭上生長了黑色苔垢,說明體內熱症已很嚴重,需要立即用薄荷煎水來洗滌舌頭。如果舌苔變紅,還可以通過服用涼膈散來治療。如果洗滌後舌苔沒有變紅,說明病情危重,恐難救治。

舌上生苔又加大熱者,不可治,十有九死。

吐泄後,舌上生白苔者,此虛熱也,理中湯主之。

涼膈散

連翹,山梔仁,大黃,薄荷葉黃芩甘草芒硝

白話文:

連翹、山梔子仁、大黃、薄荷葉、黃芩、甘草、芒硝

薑汁少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