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脾丹

WEN P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肺經 20%
肝經 10%
大腸經 7%
三焦經 5%
腎經 5%
膽經 5%
心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溫脾

整體功效

溫脾散寒,化痰止涎。

主治

小兒滯頤。脾氣冷,不能收制其津液,兒多涎唾,流出滯漬頤下。

小兒滯頤是由於脾氣虛寒,不能收制津液,導致涎唾過多,流出滯漬頤下。溫脾丹由半夏、丁香、木香、乾薑、白朮、橘皮組成,具有溫脾散寒、化痰止涎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小兒滯頤。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溫脾丹,治小兒滯頤,脾氣冷,不能收制其津液,兒多涎唾,流出滯漬頤下。方中半夏、乾薑、白朮,溫脾散寒;丁香、木香,行氣止痛;橘皮,理氣化痰。諸藥合用,共奏溫脾散寒、化痰止涎之功。」

傳統服藥法


半夏1兩(生薑6兩同搗細,炒黃),丁香1兩,木香1兩,乾薑半兩,白朮半兩, 青橘皮半兩。上為細末,蜜和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粒,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乾薑、白朮具有溫脾散寒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化解寒氣。丁香、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行氣止痛,化痰止涎。橘皮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可以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溫脾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口角自動會流口水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溫脾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六引張渙方。 組成:半夏1兩(生薑6兩同搗細,炒黃),丁香1兩,木香1兩,乾薑半兩,白朮半兩,青橘皮半兩。 主治:小兒滯頤。脾氣冷,不能收制其津液,兒多涎唾,流出滯漬頤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