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蘭蓀

《邵蘭蓀醫案》~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咳嗽

某,新邪咳嗽氣急,右脅刺痛,宜防血溢之變(五月初三日。)

地龍(錢半),枳殼(錢半),金沸草(三錢),光杏仁(三錢),象貝(三錢),廣鬱金(三錢)焦梔子(三錢),馬兜鈴(一錢),白前(錢半),橘絡(錢半),前胡(錢半),鮮竹肉(一丸)

白話文:

  • 乾地龍(半錢)
  • 枳殼(半錢)
  • 金沸草(三錢)
  • 光杏仁(三錢)
  • 象貝(三錢)
  • 廣鬱金(三錢)焦梔子(三錢)
  • 馬兜鈴(一錢)
  • 白前(半錢)
  • 橘絡(半錢)
  • 前胡(半錢)
  • 鮮竹肉(一丸)

二帖。

介按:此是溫邪爍肺,故治以清肺寧絡之方。

安昌徐,咳嗆不已,脈弦細,口甜,舌色嫩黃。宜清肺胃以化痰。

栝蔞皮(三錢),仙半夏(錢半),廣橘紅(一錢),金沸花(三錢,包煎),光杏仁(三錢),炒川連(七分),茯苓(四錢),石決明(五錢),紫菀(錢半),白前(錢半),冬瓜子(三錢),川貝(錢半)

白話文:

栝樓皮(15 克),半夏(7.5 克),橘紅(5 克),金盞花(15 克,包著煎煮),甜杏仁(15 克),炒草決明(約 4 克),茯苓(20 克),石斛(25 克),紫菀(7.5 克),白前(7.5 克),冬瓜子(15 克),川貝(7.5 克)

清煎四帖。

介按:肝熱爍肺,脾濕釀痰,此方清宣肺氣,兼平肝熱。又佐滲濕化痰為治。

某,咳痰不爽,脈弦,舌微白,臍下氣機不運。姑宜清氣消痰為主(四月念三日。)

栝蔞皮(三錢),霜桑葉(三錢),金沸花(三錢,包煎),炒枳殼(錢半),川貝(錢半),石決明(六錢),廣鬱金(一錢),新會皮(錢半),光杏仁(三錢),白前(錢半),焦梔子(三錢)

白話文:

  • 栝蔞皮:30 克

  • 霜桑葉:30 克

  • 金沸花:30 克(煎包)

  • 炒枳殼:15 克

  • 川貝:15 克

  • 石決明:60 克

  • 廣鬱金:10 克

  • 新會皮:15 克

  • 光杏仁:30 克

  • 白前:15 克

  • 焦梔子:30 克

清煎三帖。

介按:肝陽逆阻樞機,以致肺氣不宣。治以清宣肺痹,平肝理氣,庶幾痰蠲肝和,而諸恙自瘳。

安昌高,舌白滑,脈細數,咳嗽痰迷,咯不易出,氣逆,周身骨骱痛。宜防損。(五月念三日。)

北沙參(三錢),生石決明(六錢),甜杏仁(三錢),炙甘草(八分),茯苓(四錢),川貝(二錢),懷藥(二錢),冬瓜子(三錢),生地(三錢),紫菀(錢半),鹽水炒橘紅(一錢)

白話文:

北沙參(4.5公克)

生決明子(9公克)

甜杏仁(4.5公克)

炙甘草(1.2公克)

茯苓(6公克)

川貝母(3公克)

懷山藥(3公克)

冬瓜子(4.5公克)

桔梗(4.5公克)

紫草(2.25公克)

炒橘紅(1.5公克)

清煎五帖。

又,咳不減,喉中貯痰不爽,咳不易出,脈濡細,舌滑,頭暈肢楚。宜清氣熄風,利濕化痰(六月初五日)。

栝蔞皮(三錢),煨天麻(八分),冬瓜子(三錢),生石決明(四錢),川貝(三錢),白蒺藜(三錢),茯苓(四錢),通草(錢半),甘菊(錢半),光杏仁(三錢),廣橘紅(一錢)

白話文:

  • 絲瓜皮(15克)
  • 煨製的天麻(4克)
  • 冬瓜子(15克)
  • 生石決明子(20克)
  • 川貝母(15克)
  • 白蒺藜(15克)
  • 茯苓(20克)
  • 通草(7.5克)
  • 甘菊花(7.5克)
  • 光杏仁(15克)
  • 廣陳皮(5克)

清煎四帖。

又,濕釀成痰,喉中咯不易出,舌滑,大便不快。仍遵前法損益。

栝蔞皮(三錢),金沸花(三錢,包煎),川貝(二錢),通草(錢半),廣橘紅(一錢),廣鬱金(三錢),杏仁(三錢),焦山梔(三錢),茯苓(四錢),紫菀(錢半),桑葉(三錢)

白話文:

  • 西瓜霜(30 克)

  • 金銀花(30 克,煎煮後包起來)

  • 貝母(20 克)

  • 車前草(15 克)

  • 陳皮(10 克)

  • 鬱金(30 克)

  • 杏仁(30 克)

  • 炒梔子(30 克)

  • 茯苓(40 克)

  • 紫苑(15 克)

  • 桑葉(30 克)

清煎四帖。

介按:肝陽上越,挾濕化痰,阻滯氣機,以致咳嗽而咯痰不爽。初方健脾養胃,清肺滲濕,繼則參以平肝熄風,終則清宣肺氣,兼滲濕熱。三方之中,以次方尤為靈動。

白話文:

根據我的看法:肝陽上亢,挾帶濕氣化為痰液,阻滯氣機,導致咳嗽痰液難以排出。第一個方劑健脾養胃,清肺化濕;之後加入平肝熄風的藥物;最後清宣肺氣,兼化濕熱。三個方劑中,第二個方劑最為靈活。

某,濕熱釀痰,脈濡細,舌微白,咳逆,右脅刺痛,溲溺赤,腹痛。宜清氣、和絡、化痰。

栝蔞皮(三錢),枳殼(錢半),光杏仁(三錢),降香(七分),廣鬱金(三錢),象貝(三錢)絲瓜絡(三錢),橘紅(一錢),乾地龍(錢半),通草(錢半),白前(錢半)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栝樓皮 3 錢
  • 枳殼 1.5 錢
  • 苦杏仁 3 錢
  • 降香 0.7 錢
  • 廣鬱金 3 錢
  • 象貝 3 錢
  • 絲瓜絡 3 錢
  • 橘紅 1 錢
  • 土龍 1.5 錢
  • 通草 1.5 錢
  • 白前 1.5 錢

清煎二帖。

介按:濕痰阻肺,以致咳久脅痛,故治以滲濕化痰兼和絡。

大西莊宋,嗆咳喉癢,脈弦細,舌轉微白,潮熱較差,食入噁心。宜清肺胃化痰。(四月十六號癸卯二十九日。)

白話文:

大西莊的宋某,咳嗽有痰、喉嚨發癢,脈搏細而緊,舌苔略白,身體發熱較輕,吃東西會噁心。適合清肺化痰,調理胃氣。

紫菀(二錢),光杏仁(三錢),炒穀芽(四錢),白前(錢半),川貝(錢半),茯苓(四錢),蔻殼(一錢),橘紅(一錢),仙半夏(錢半),青蒿梗(一錢),通草(錢半)

白話文:

紫菀(12 克),光杏仁(18 克),炒穀芽(24 克),白前(9 克),川貝(9 克),茯苓(24 克),蔻殼(6 克),橘紅(6 克),仙半夏(9 克),青蒿梗(6 克),通草(9 克)

清煎三帖。

又,潮熱不清,脈弦細數,咳嗽如前,溲溺赤。宜清熱、通肺、化痰,防血溢。(四月念三號甲辰初七日。)

秦艽(錢半),霜桑葉(三錢),白前(錢半),焦山梔(三錢),丹皮(二錢),川貝(二錢),廣橘紅(一錢),通草(錢半),青蒿梗(一錢),地骨皮(三錢),杏仁(三錢)

白話文:

秦艽(半錢),霜桑葉(三錢),白前(半錢),焦山梔(三錢),丹皮(二錢),川貝(二錢),廣橘紅(一錢),通草(半錢),青蒿梗(一錢),地骨皮(三錢),杏仁(三錢)

清煎三帖。

介按:陰虛熱盛,灼液成痰而為咳嗽,今以舌轉微白,繼則溲溺變赤,是屬更感新邪之候,肺胃疊次受戕,肝陽上越莫制。前後兩方,既清內熱,又祛新邪。但陰液驟難恢復,已屬難治之症,後聞斯人於六月望邊竟至不起。錄之以為辨證之一助。

白話文:

按語:陰液虧虛,熱盛灼傷體液,形成痰液而導致咳嗽,現在舌苔轉為微白,接著小便變紅,這是又受了新的邪氣的徵兆,肺胃反覆受到損傷,肝陽上亢而無法控制。前兩劑方藥既能清解內熱,又能驅除新的邪氣。但是陰液難以迅速恢復,這已經是難以治癒的疾病了,後來聽說這個人在六月望日(農曆十五日)竟至病逝。記錄下來作為辨證的參考。

遺風龐,咳嗽不已,脈尚虛數,胃納已和。宜潤肺以清降。(四月十二日。)

玉竹(三錢),霜桑葉(三錢),栝蔞皮(三錢),馬兜鈴(一錢),川貝(錢半),茯神(四錢),光杏仁(三錢),款冬花(三錢),白前(錢半),廣橘絡(錢半),焦山梔(三錢),生石決明(五錢)

白話文:

生玉竹(15公克),霜桑葉(15公克),栝蔞皮(15公克),馬兜鈴(5公克),川貝(7.5公克),茯神(20公克),光杏仁(15公克),款冬花(15公克),白前(7.5公克),廣橘絡(7.5公克),焦山梔(15公克),生石決明(25公克)

清煎四帖。

介按:此方清肺養胃以柔肝,為治咳嗽善後之妙劑。

安昌施,咳嗽未除,脈小數,仍屬汗出,微熱已退,姑宜清肺斂液(五月一號甲辰十五日。)

沙參(三錢),紫菀(二錢),白薇(三錢),白石英(三錢),茯神(四錢),川貝(錢半),炒白芍(錢半),炙橘紅(一錢),生牡蠣(四錢),甜杏仁(三錢),炒棗仁(三錢)

白話文:

  • 北沙參:3 錢
  • 紫菀:2 錢
  • 白薇:3 錢
  • 白石英:3 錢
  • 茯神:4 錢
  • 川貝:0.5 錢
  • 炒白芍:0.5 錢
  • 炙橘紅:1 錢
  • 生牡蠣:4 錢
  • 甜杏仁:3 錢
  • 炒棗仁:3 錢

清煎四帖。

介按:心在天為熱,其液為汗,茲以心火不寧,刑肺咳嗽,氣泄而身熱汗出,故以補益心神,斂液清肺為治。

安昌王(年五十餘歲),酒濕傷肺,咳嗽氣急,痰稠,脈滑數,舌赤,苔薄膩。尤防變幻,候正。(八月六日丁未念四日)

白話文:

安昌王(五十多歲),因喝酒導致肺部受損,出現咳嗽、氣喘,痰液稠厚,脈搏滑數,舌頭紅,苔薄膩。尤其要注意病情變化,觀察病情變化。 (八月六日丁未日,下午四點記錄)

栝蔞皮(三錢),廣橘紅(一錢),原滑石(四錢),炒知母(錢半),象貝(三錢),天竺黃(錢半)廣鬱金(三錢),前胡(錢半),光杏仁(三錢),生菔子(二錢),法半夏(錢半),(引)枇杷葉(五片)

白話文:

藥材:

  • 栝蔞皮(45 克)
  • 廣橘紅(15 克)
  • 原滑石(60 克)
  • 炒知母(7.5 克)
  • 象貝(45 克)
  • 天竺黃(7.5 克)
  • 廣鬱金(45 克)
  • 前胡(7.5 克)
  • 光杏仁(45 克)
  • 生菔子(30 克)
  • 法半夏(7.5 克)
  • **引藥:**枇杷葉(5 片)

一帖。

介按:酒濕釀痰,壅滯氣機,肺失治節之權,而氣急咳嗽,茲以清肺氣而滌稠痰,方雖對證。但高年患此,是屬危險重症。案中尤防變幻之語,洵是經驗之談。後聞斯人,只過四五日而逝世,可見醫家臨證,全在診斷確鑿,審慎周詳也。

白話文:

註解:飲酒過度會生痰,阻塞氣道,肺部失去控制,導致氣促和咳嗽。此方雖然對症下藥,用清肺氣的方法化解痰液。但是高齡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屬於危險的重症。案例中特別強調「尤防變幻之語」,這反映了豐富的經驗。後來聽到此人僅僅過了四五天就去世了,這說明醫生診病,最重要的是診斷準確,考慮周全。

安昌李(婦),嘔減熱緩,嗆咳渴飲,脈滑數,經停月餘,小溲稍利,偶有呃逆,脘痛。宜宣肺、和中、化痰。(九月補五日。)

白話文:

安昌李(女性),嘔吐食量減少、發熱減輕,嗆咳、口渴想喝水,脈象滑數,月經停了兩個多月,小便稍微通暢,偶爾呃逆,胃脘部疼痛。適宜宣通肺氣、調和脾胃、化解痰液。(九月補寫五日。)

栝蔞皮(三錢),射干(錢半),廣橘白(一錢),白前(二錢),廣鬱金(三錢),光杏仁(二錢),焦山梔(三錢),柿蒂(七隻),川貝母(二錢),霜桑葉(三錢),天花粉(三錢),(引)枇杷葉(五片)

白話文:

栝樓皮(15克),射干(7.5克),廣陳皮(5克),白前(10克),廣鬱金(15克),光杏仁(10克),焦山梔(15克),柿蒂(7個),川貝母(10克),霜桑葉(15克),天花粉(15克),(輔助藥材)枇杷葉(5片)

三帖。

又,嘔逆已瘥,脈小滑,經停月餘,嗆咳脘悶,氣衝欲嘔。宜清養肺胃化痰。(九月初九日。)

黃草斛(三錢),川貝(錢半),大腹絨(三錢),藿梗(二錢),橘白(一錢),扁豆衣(三錢)廣鬱金(三錢),綠萼梅(錢半),桑葉(三錢),炒穀芽(四錢),蔻殼(錢半),鮮枇杷葉(七片,去毛)

白話文:

  • 黃草斛 (3 錢)

  • 川貝 (1.5 錢)

  • 大腹絨 (3 錢)

  • 藿梗 (2 錢)

  • 橘白 (1 錢)

  • 扁豆衣 (3 錢)

  • 廣鬱金 (3 錢)

  • 綠萼梅 (1.5 錢)

  • 桑葉 (3 錢)

  • 炒穀芽 (4 錢)

  • 蔻殼 (1.5 錢)

  • 新鮮枇杷葉 (不去毛的 7 片)

三帖。

又,嗆咳未除,舌紅,潮熱,脈滑數,經停,胸悶心惕。宜清養肺胃為主。(九月十三日。)

南沙參(三錢),冬桑葉(三錢),橘紅(一錢),炒知母(錢半),地骨皮(三錢),川貝母(錢半)穀芽(錢半),綠萼梅(錢半),銀胡(一錢),紫菀(二錢),黃草石斛(三錢),鮮枇杷葉(七片)

白話文:

南沙參(15克),桑葉(15克),橘紅(5克),炒知母(7.5克),地骨皮(15克),川貝母(7.5克),穀芽(7.5克),綠萼梅(7.5克),銀胡(5克),紫菀(10克),黃草石斛(15克),新鮮枇杷葉(7片)

三帖。

介按:肝經鬱熱上升,犯胃則嘔惡呃逆,沖肺則咳嗆脘悶,日久而痰氣凝滯,經隧不宣。初方宣肺化痰,繼則養胃清肝,終則又參入滋液退熱。方法頗有次序。

白話文:

中醫古文:

介按:肝經火熱之氣上逆,侵犯胃部,則出現噁心、嘔吐、噎嗝。波及肺部,則出現咳嗽、氣喘、胸悶。久而久之,氣血凝結,經絡阻滯,月經不調。

治療方法:

這個方子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 疏通肺氣,化解肝火。

第二階段:

  • 滋養胃部,清熱降肝。

第三階段:

  • 再加入滋陰降熱的藥材。

這種治療方法有條理,逐步調理。

大西莊沈(婦),氣喘嗆咳,右脈小數,左關弦細,舌灰黃底紅,癸水不調,外寒內熱,胃鈍便閉。宜防血溢。(十月初九日。)

白話文:

大西莊的沈氏女性,氣喘咳嗽,右邊脈搏細小,左邊關位脈搏弦緊而細,舌苔灰黃,舌底淡紅,月經不調,外感風寒,內有熱邪,胃口差,大便不通。需要注意血溢的可能。(十月初九日。)

霜桑葉(三錢),光杏仁(三錢),栝蔞皮(三錢),南沙參(三錢),川貝(二錢),甘菊(二錢),焦山梔(三錢),橘紅(一錢),紫菀(錢半),白前(錢半),穀芽(四錢),(引)枇杷葉(五片,去毛)

白話文:

霜桑葉(三錢),甜杏仁(三錢),栝樓皮(三錢),南沙參(三錢),川貝母(二錢),菊花(二錢),焦山梔子(三錢),陳皮(一錢),紫菀(錢半),白前(錢半),麥芽(四錢),(引)枇杷葉(五片,去掉葉毛)

三帖。

介按:肝陰素虧,厥陽上衝肺胃,肺氣失於清肅,以致咳喘而大便不爽,兼以陰虛內熱,陽微外寒。治以清宣肺痹,養胃液而制肝逆。

白話文:

這段話主要在探討肝氣不足所導致的影響。

  • 肝氣不足會導致肺胃失去調和,出現咳嗽、氣喘等問題,同時大便也會變得不順暢。
  • 此外,陰虛會導致內熱,而陽氣則會外寒。

因此,治療方法是清宣肺氣,養胃液,同時制止肝氣逆行。

柯橋王,咳嗽較減,脈虛,左弦細,腰疼,癸澀早期,還宜前法加減為妥。

紫菀(二錢),南沙參(三錢),川斷(三錢),當歸(錢半),川貝(錢半),甜杏仁(三錢),炒杜仲(二錢),炒白芍(錢半),丹皮(三錢),橘絡(錢半),生地(四錢,砂仁五分拌炒),小橘餅(三枚)

白話文:

炒小兩捌錢三錢諸北京、一、甘草煎半新半~~

四帖。

介按:經水趲早,血熱之徵,脈虛腰疼,腎虛之候。咳嗽略減,是肺氣略見清肅。脈虛而細,是胃液尚未恢復。故其方法,既以清養肺胃,又佐滋液補腎。

白話文:

編輯說明:月經過早,是血熱的徵兆,脈搏虛弱、腰痛,是腎虛的表現。咳嗽減輕,是肺氣稍微清爽的表現。脈搏虛弱而細,是胃氣尚未恢復。因此,治療方法既要清養肺胃,又要滋補腎液。

遺風龐(婦),嗆咳頭暈,左脈弦細,氣口搏大,形寒,鈍胃,經停二月餘。宜清肺胃熄風。(三月念號癸卯初二日。)

白話文:

遺風龐(這位婦女),咳嗽、頭暈,左手脈象細小有跳動,氣息搏動有力,身體發冷,消化不良,月經已停兩個多月。適合清肺胃、平息風氣的治療。(三月初二日癸卯日)

南沙參(三錢),桔梗(錢半),穀芽(四錢),桑葉(三錢),蘇梗(錢半),川貝(二錢),川斷(三錢),甘菊(錢半),紫菀(二錢),光杏仁(三錢),炒杜仲(三錢)

白話文:

南沙參(15克),桔梗(7.5克),穀芽(20克),桑葉(15克),蘇梗(7.5克),川貝(10克),川斷(15克),甘菊(7.5克),紫菀(10克),光杏仁(15克),炒杜仲(15克)

清煎四帖。

介按:肝陽化風,旋擾不息,時屆春令,肝陽愈旺,更受外風,逆乘肺胃,遂致嗆咳頭暈。茲以柔肝養胃,清肺疏風,乃是對症療法。

白話文:

註釋:肝臟的陽氣會化為風邪,導致無法停止的頭暈目眩。到了春天,肝臟的陽氣更加旺盛,又加上外部的風邪,逆衝到肺和胃部,於是引起咳嗽、頭暈。針對這種情況,用滋養肝臟、修護胃部、清瀉肺部、疏通風邪的方法進行治療,才符合患病原因。

遺風龐(婦),咳嗽稍減,腹中瘕塊不利,嘔惡涎沫,癸不及期。宜清肺、平肝、調經。

紫菀(錢半),生牡蠣(四錢),仙半夏(錢半),茺蔚子(三錢),川貝(錢半),香附(三錢)廣橘紅(一錢),玫瑰花(五朵),甜杏仁(三錢),釵斛(三錢),生款冬(三錢),枇杷葉(五片,去毛)

白話文:

紫菀(半錢),生牡蠣(四錢),仙半夏(半錢),茺蔚子(三錢),川貝(半錢),香附(三錢),廣橘紅(一錢),玫瑰花(五朵),甜杏仁(三錢),釵斛(三錢),生款冬(三錢),枇杷葉(五片,去除絨毛)

四帖。

介按:衝脈為病,氣逆裡急,在男子則為內疝,女子則為瘕聚。今衝脈之氣上逆,犯胃則嘔吐涎沫,沖肺則咳嗆不止。且衝脈即是血海,隸於陽明,細揣病情,治宜鎮沖養胃。茲因腹瘕嘔惡,治以清肺平肝,方法極佳。如能酌用鎮沖養胃之品,則奏效尤捷矣。

白話文:

註解:衝脈出問題,氣逆上衝,在男人會導致內痔,在女人則會導致腫塊聚結。如今衝脈之氣上逆,侵犯到胃部,就會嘔吐呃逆;侵犯到肺部,就會咳嗽不止。而且衝脈就是血海,與陽明胃經相連。仔細探查病情,治療應該以安撫衝脈、調養胃部為宜。如果因腹中腫塊而感到噁心,治療方法是以清肺、平肝為佳。如果能同時使用安撫衝脈、調養胃部的藥物,效果會更加快速顯著。

漁莊沈,大便已通,胃氣稍振,脈虛細,舌滑白。宜養胃凝心神。(九月十二日。)

釵斛(三錢),丹參(三錢),穀芽(四錢),新會皮(錢半),省頭草(三錢),光杏仁(三錢)遠志(八分),淡竹葉(錢半),川貝(二錢),抱木茯神(四錢),合歡皮(三錢)

白話文:

釵斛(15克),丹蔘(15克),麥芽(20克),陳皮(7.5克),蒼耳子(15克),甜杏仁(15克),遠志(4克),淡竹葉(7.5克),川貝(10克),茯苓(20克),合歡皮(15克)

介按:此是咳嗆之後,肺胃津液未復,故以清肺養胃,兼安心神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