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9)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9)

1. 石膏

(《本經》中品)

【釋名】細理石(《別錄》)、寒水石(《綱目》)。

震享曰:火煅細研醋調,封丹灶,其固密甚於脂膏。此蓋兼質與能而得名,正與石脂同意。

白話文:

譯文:

**名稱:**細理石(《別錄》)、寒水石(《綱目》)

震享說:用火煅燒、細細研磨後,用醋調和,封閉丹竈,其固密之程度勝於脂膏。這種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它兼有石質和能固密的特性,正與石脂相同。

時珍曰:其紋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同名異物。

白話文:

李時珍說:因其紋理細密,所以被稱作細理石。它的性味大寒似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同名異物。

【集解】《別錄》曰:石膏,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

白話文:

《別錄》記載:石膏產於齊山山谷,以及齊盧山、魯蒙山等地。採集的時間不限。石膏質地細膩,顏色潔白者,為上品;質地粗糙,顏色發黃者,服用後容易引起淋病。

弘景曰: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也。《仙經》不須此。

白話文:

弘景說:這兩種藥材生長的山區,也就是青州和徐州。現在生長在錢塘縣的藥材,都產在地下,下雨後時常自行出土,可以像撿拾棋子那樣輕鬆採集,其中以潔白透明的最佳。彭城產的這種藥材也很好。最近的道家流傳,這兩種藥材中多有體積較大的,但功效不如品質佳的小塊。所以《仙經》裡不提倡使用它們。

恭曰: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而以未破為異。今市人皆以方解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石膏生於石旁。其方解不因石而生,端然獨處,大者如升,小者如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隨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為石膏,療風去熱雖同,而解肌發汗不如真者。

白話文:

古文:

恭曰: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而以未破為異。今市人皆以方解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石膏生於石旁。其方解不因石而生,端然獨處,大者如升,小者如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隨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為石膏,療風去熱雖同,而解肌發汗不如真者。

恭先生說:石膏和方解石大致相似,但沒有破裂是不同的。現在市面上的人們都用方解石代替石膏,沒有見過真正的石膏。石膏生長在石頭旁邊。方解石不是因為石頭而生,而是獨立存在,大的像升一樣大,小的像拳頭一樣大,有的在土中,有的生長在溪水裡,它的外皮隨著土和水苔的顏色而變化。打破它後纔是方解石,最大的可以有一尺見方。現在的人們把這個當成石膏,治療風熱雖然相同,但解肌發汗卻不如真正的石膏。

大明曰:石膏通亮,理如雲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白話文:

恭先生說:石膏和方解石大致上相似,但沒有裂縫是不同的。現在市面上的人都用方解石代替石膏,沒有見過真正的石膏。石膏生長在石頭旁邊。方解石並不是因為石頭而生,而是獨立存在,大的像一升那麼大,小的像拳頭那麼大,有的長在地裡,有的生長在溪水裡,它的外皮隨著土壤和水苔的顏色而變化。打破它之後纔是方解石,最大的可以有一尺見方。現在的人們把這個當成石膏,治療風熱症狀雖然一樣,但是發汗解肌的效果不如真正的石膏。

大明說:石膏透明有光亮,紋理像雲母一樣的品質最好。它又稱作方解石。

斆曰: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雖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則出剡州茗山縣義情山,其色瑩淨如水精,性良善也。

白話文:

斆說:凡是用來做方劑的藥石,不可以用方解石。方解外觀雖然呈現白色,但是不透明,性燥烈;若用石膏,則派人去剡州茗山縣義情山採集,它的色澤瑩淨像水精,性情良善。

頌曰:石膏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於山石上,色至瑩白,與方解石肌理形段剛柔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惟以破之皆作方稜者,為方解石。今石膏中時時有瑩澈可愛有縱理而不方解者,或以為石膏;然據本草又似長石。或又謂青石間往往有白脈貫徹類肉之膏肪者,為石膏;此又本草所謂理石也。不知石膏定是何物?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爾。

白話文:

《頌》說:石膏如今汾州、孟州市、虢州、耀州市、興元府也有。生長在山石上,顏色極其潔白明亮,與方解石的肌理形段在剛柔上絕對相似。現在很難得到真正的石膏。使用的時候,只將它敲碎,全部製成棱角分明的石塊,這就是方解石。現在石膏中常常有通透明亮、十分可愛、有縱向紋理但不是方解石的,有人認為是石膏;然而根據《本草綱目》,又似乎是長石。或者有人又說,青石間常常有白色脈絡貫穿,類似肉質膏脂的東西,那就是石膏;這又是《本草綱目》中所說的理石。不知道石膏到底是甚麼東西?現在姑且依據市人的用法,用方解石吧。

閻孝忠曰:南方以寒水石為石膏,以石膏為寒水石,正與汴京相反,乃大誤也。石膏潔白堅硬,有牆壁。寒水石則軟爛,以手可碎,外微青黑,中有細紋。又一種堅白全類石膏,而敲之成方者,名方解石也。

白話文:

閻孝忠說:南方把寒水石當成石膏,把石膏當成寒水石,與汴京的做法正好相反,這是個嚴重的錯誤。石膏潔白堅硬,有牆壁。而寒水石柔軟鬆軟,用手可以弄碎,外層顏色微青黑色,裡面有細紋。還有一種堅硬潔白,完全像石膏,但敲打它會變成方形的,這種藥材叫做方解石。

承曰:陶言錢塘山中雨後時自出。今錢塘人鑿山取之甚多,搗作齒藥貨用,浙人呼為寒水石,入藥最勝他處者。

宗奭曰:石膏紛辯不決,未悉缺理。本草只言生齊山、盧山、蒙山,細理白澤者良,即知他處者非石膏也。

白話文:

陶弘景說:錢塘山中的雨後丹石,會自行冒出。現在錢塘人鑿山來取得它的人很多,把它搗碎製成牙粉賣錢,浙江人稱它為寒水石,用於藥物,比其他地方的丹石效果最好。

宗奭說:石膏有不同的種類,還沒有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本草書中只提到產自齊山、盧山、蒙山的石膏,細緻光滑、潔白晶瑩的最好,由此可知其他地方的石膏不是真正的石膏。

震亨曰:本草藥之命名,多有意義,或以色,或以形,或以氣,或以質,或以味,或以能,或以時,是也。石膏固濟丹爐,苟非有膏,豈能為用?此蓋兼質與能而得名。昔人以方解為石膏,誤矣。石膏味甘而辛,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太陰、少陽。

白話文:

震亨說:本草中藥物的命名,大多具有意義,或以顏色,或以形狀,或以氣味,或以質地,或以味道,或以功能,或以時令來命名。石膏是一種固濟丹爐,如果沒有膏,怎麼能夠發揮作用呢?這個名稱兼顧了質地和功能而得名。過去的人把石膏解釋為方解石,這是錯誤的。石膏的味道甘辛,屬於陽明經的藥物,陽明主肌肉。其甘,能夠緩和脾胃,益氣止渴,去火。其辛,能夠解肌出汗,上行到頭部,又進入太陰和少陽經。

彼方解石,只有體重、質堅、性寒而已,求其有膏而可為三經之主治者,焉在哉?

白話文:

彼方的解石,只具有體重、硬度和寒性的特質。若要尋求富含油脂,可作為三經(肝、脾、腎)主要治療藥物的解石,那裡能找得到呢?

時珍曰:石膏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於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厚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白者潔淨,細紋短密如束針,正如凝成白蠟狀,鬆軟易碎,燒之即白爛如粉。其中明潔,色帶微青,而紋長細如白絲者,名理石也。與軟石膏乃一物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石膏有軟、硬兩種。軟石膏是大塊生於石中,層疊在一起就像壓扁的米糕一樣,每層厚度數寸。有紅、白兩種顏色,紅色的不能服用,白色的潔淨,細紋短而密,像束起的針,就像凝固的白蠟一樣,鬆軟易碎,燒之即白爛如粉。其中明潔,色帶微青,而紋長細如白絲者,名叫理石。與軟石膏是一物二種,若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別了。

硬石膏,作塊而生,直理起稜,如馬齒堅白,擊之則段段橫解,光亮如雲母、白石英,有牆壁,燒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塊,擊之塊塊方解,牆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燒之則烢散亦不爛。與硬石膏乃一類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蘇恭、大明、雷斆、蘇頌、閻孝忠皆以硬者為石膏,軟者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斷然以軟者為石膏,而後人遵用有驗,千古之惑始明矣。蓋昔人所謂寒水石者,即軟石膏也;所謂硬石膏者,乃長石也。

白話文:

硬石膏,成塊狀生長,直而有稜角,堅硬潔白如馬齒,敲斷後橫向裂開,表面光亮如雲母和白石英,有夾雜著石壁,燒後很容易散開,但仍很硬不會變成粉末。它的相似物是硬石膏,成塊狀,敲碎後塊塊方形散開,表面光亮,叫方解石,燒後焦散也不會變爛。硬石膏和方解石是同一類的兩種不同物質,碎開後形狀顏色完全一樣,無法區分。自陶弘景、蘇恭、大明、雷斆、蘇頌、閻孝忠都認為硬的是石膏,軟的是寒水石;直到朱震亨才斷然以軟的為石膏,後人遵用有驗,千古以來的疑惑才得以解開。所以,古人所說的寒水石,就是軟石膏;而所說的硬石膏,就是長石。

石膏、理石、長石、方解石四種,性氣皆寒,俱能去大熱結氣;但石膏又能解肌發汗為異爾。理石即石膏之類,長石即方解之類,俱可代用,各從其類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

白話文:

石膏、大理石、長石、方解石這四種礦物,性情皆為寒涼,都能夠去除體內的大熱結氣;但石膏除了也能夠解肌發汗,這是和其他三種不同的地方。大理石即同類於石膏,長石即同類於方解石,它們都可以互相替代,各取其類別即可。現在人用石膏來製造豆腐,這是古人所不知道的。

【修治】斆曰:凡使,石臼中搗成粉,羅過,生甘草水飛過,澄曬篩研用。

白話文:

修治方法:斆說:凡是使用石膏,都要在石臼中搗成粉末,過篩,用生甘草水漂洗過,沉澱曬乾後再研磨使用。

時珍曰: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絹包入湯煮之。近人因其性寒,火煅過用,或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

【氣味】辛,微寒,無毒。

《別錄》曰:甘,大寒。

好古曰: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陽經氣分。

白話文:

李時珍說:古時候的做法只會將川芎打碎成豆子大小,用紗布包起來放入湯中煮。後來的人因為川芎性寒,會先用火烤過再用,或用糖拌炒過,就不會傷及脾胃。

【氣味】辛辣,微寒,無毒。

《別錄》記載:甘甜,大寒。

好古說:川芎歸足陽明、手太陰、少陽經氣分。

之才曰:雞子為之使。惡莽草巴豆、馬目毒公。畏鐵。

白話文:

雞子:雞蛋

為之使:用來解毒

惡:厭惡

莽草:一種有毒的草

巴豆:一種有毒的植物

馬目毒公:一種有毒的昆蟲

畏:害怕

鐵:鐵器

【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本經》)。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別錄》)。

白話文:

【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休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本經》)。去除季節性頭痛和發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結氣,解肌肉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別錄》)。

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和蔥煎茶,去頭痛(甄權)。治天行熱狂,頭風旋,下乳,揩齒益齒(大明)。除胃熱肺熱,散陰邪,緩脾益氣(李杲)。止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大渴引飲,中暑潮熱,牙痛(元素)。

白話文:

  1. 甄權: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如裂開一般,壯熱皮膚像火一樣乾燥。將蔥和小麥一起煎煮成茶,可以去除頭痛。

  2. 大明:治療天行熱引起的狂躁,頭暈目眩,下乳,揩牙益齒。

  3. 李杲:消除胃熱肺熱,散去陰邪,緩解脾氣,益氣。

  4. 元素:止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大渴引飲,中暑潮熱,牙痛。

【發明】成無己曰: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風喜傷陽,寒喜傷陰。營衛陰陽,為風寒所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輕重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營衛之氣俱和。是以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使。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又云:熱淫所勝,佐以苦甘。知母、石膏之苦甘以散熱。

白話文:

【解說】成無己說:風,是陽邪;寒,是陰邪。風喜歡傷害陽氣,寒喜歡傷害陰氣。營衛陰陽,被風寒所傷害,那麼不是單獨使用輕劑就能散除的,必須輕重之劑一同散除,才能使陰陽之邪全部去除,營衛之氣全部調和。因此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佐藥。石膏是重劑,而且專門到達肌肉表面。又說:熱邪盛行,加入苦甘之藥來輔助。知母、石膏的苦甘味用來散熱。

元素曰:石膏性寒,味辛而淡,氣味俱薄,體重而沉,降也,陰也,乃陽明經大寒之藥。善治本經頭痛牙痛,止消渴中暑潮熱。然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宜輕用。又陽明經中熱,發熱惡寒燥熱,日晡潮熱,肌肉壯熱,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自汗,苦頭痛之藥,仲景用白虎湯是也。若無以上諸證,勿服之。

白話文:

元素(指中醫藥學家陶弘景)說:石膏性味寒涼,辛味不烈,淡味不甘,氣味都較薄弱,質重多沉。具有下降作用,屬陰性藥物,是陽明經中較寒涼的藥物,善於治療陽明經頭痛、牙痛,消除消渴、中暑、潮熱等症狀。然而,它又能寒涼胃部,使人食慾不振,所以除非體內有嚴重燥熱,否則不宜輕易使用。另外在陽明經有熱,發熱惡寒、燥熱,午後潮熱,肌肉壯熱,小便渾濁發紅,口渴難忍,自汗、頭痛劇烈的病症時,仲景會使用白虎湯來治療。如果沒有上述症狀,就不宜服用石膏。

多有血虛發熱象白虎證,及脾胃虛勞,形體病證,初得之時,與此證同。醫者不識而誤用之,不可勝救也。

白話文:

中醫所稱的血虛發熱像白虎證,以及脾胃虛弱,形體衰敗的疾病,在初發病時,與白虎證的症狀相同。如果醫生不認識這種病症而誤用藥物,患者將難以痊癒。

杲曰:石膏,足陽明藥也。故仲景治傷寒陽明證,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身以前,胃之經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氣,所以有白虎之名。又治三焦皮膚大熱,入手少陽也。凡病脈數不退者,宜用之;胃弱者,不可用。

白話文:

杲說:石膏是足陽明經的藥物,所以仲景治療傷寒陽明證,症狀是身熱、目痛、鼻乾、不得臥。身體的前部是胃經的部位,胸部的前面是肺的部位,邪氣在陽明經,肺受到火邪的侵襲,所以用辛寒的藥物來清肺氣,因此有白虎的名稱。石膏還可以用於治療三焦皮膚大熱,也屬於手少陽經的藥物。凡是脈搏數而不能退熱的,都可以用石膏;如果胃弱的人,則不可以使用。

宗奭曰:孫兆言:四月以後天氣熱時,宜用白虎。但四方氣候不齊,歲中運氣不一,亦宜兩審。其說甚雅。

白話文:

宗奭說:孫兆說:四月以後天氣炎熱時,適宜使用「白虎湯」。但各地氣候不同,每年運行的氣運也不一樣,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調整。這個說法非常有道理。

時珍曰:東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湯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過也。陽明津液不能上輸於肺,肺之清氣亦復下降故爾。甄立言《古今錄驗方》:治諸蒸病有五蒸湯,亦是白虎加人參茯苓、地黃、葛根,因病加減。王燾《外臺秘要》:治骨蒸勞熱久嗽,用石膏(紋如束針者)一斤,粉甘草一兩。

白話文:

李時珍說:東垣李醫師說:立夏前多喝白虎湯的人,會出現小便失禁的情況,這是因為清降過度。陽明經的津液無法上輸於肺,肺的清氣也會下降,所以才會這樣。甄立言在《古今錄驗方》中記載:治療各種蒸病的五蒸湯,也是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茯苓、地黃、葛根,根據病症加減。王燾在《外臺祕要》中記載:治療骨蒸勞熱、久嗽,使用石膏(紋理像是一束針)一斤,甘草粉末一兩。

細研如面,日以水調三、四服。言其無毒有大益,乃養命上藥,不可忽其賤而疑其寒。《名醫錄》言:睦州楊士丞女,病骨蒸內熱外寒,眾醫不瘥,處州吳醫用此方而體遂涼。愚謂此皆少壯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氣虛、血虛、胃弱者,恐非所宜。

白話文:

將這款藥細研成粉末,每天用溫水調服三次或四次。據說它無毒且益處很大,是滋養性命的良藥,不要因為它廉價而懷疑它的效果。《名醫錄》中說:睦州楊士丞患有骨蒸病,內熱外寒,經多位醫生治療均無效,後來處州吳醫生用這個食療法,楊士丞的身體就慢慢涼快下來了。我認為這種方法都適用於年輕且肺胃火氣旺盛、能吃飯且有病的人。如果適用於衰老和氣虛、血虛、胃弱的人,恐怕就不太適合了。

廣濟林訓導年五十,病痰嗽發熱。或令單服石膏藥至一斤許,遂不能食,而咳益頻,病益甚,遂至不起。此蓋用藥者之瞀瞀也,石膏何與焉。楊士瀛云:石膏煅過,最能收瘡暈,不至爛肌。按:劉跂《錢乙傳》云:宗室子病嘔泄,醫用溫藥加喘。乙曰:病本中熱,奈何以剛劑燥之,將不得前後溲,宜與石膏湯

白話文:

廣濟林訓導五十歲那年,患上了痰嗽和發熱的病症。有人讓他單服石膏藥,一直服用到一斤左右,結果他不能吃東西了,咳嗽也更加頻繁,病情更加嚴重,以致於一病不起。這完全是醫生判斷錯誤造成的。石膏怎麼會與他的病情有關呢?楊士瀛認為:石膏經過煅燒以後,最能收瘡暈,不會腐爛肌肉。據說:劉跂在《錢乙傳》中寫道:宗室子弟患上了嘔吐和腹瀉的病症,醫生用了溫藥,病情反而加重了。錢乙說:這個病主要是由中熱引起的,為什麼用剛性的藥物來抑制它呢?這樣病人的大小便都會失禁的,應該給他服用石膏湯。

宗室與醫皆不信。後二日果來召。乙曰:仍石膏湯證也。

白話文:

宗室和大夫都不相信(會有後續)。隔了兩天,果然請來大夫。乙說:還是石膏湯的症狀。

竟如言而愈。又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來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故寒水石諸方多附於後。近人又以長石、方解石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白話文:

果真如所說的而痊癒了。另外,根據史料記載,古時候的方劑中使用的寒水石,是指凝水石;從唐朝和宋朝以來,各個方劑中使用的寒水石,就是現在的石膏。因此,寒水石的各種方劑大多附在後面對應說明。近代還有人將長石、方解石當做寒水石,這一點不可不辨別清楚。

【附方】舊四,新二十五。

白話文:

【附方】舊有的有四種,新增加的二十五種。

傷寒發狂,逾垣上屋:寒水石二錢,黃連一錢。為末。煎甘草冷服,名鵲石散。(《本事方》)風熱心躁,口乾狂言,渾身壯熱。寒水石半斤,燒半日。淨地坑內盆合,四面濕土擁起,經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糯米糕丸彈子大。蜜水磨下。(《集驗方》)

白話文:

傷寒引起發狂,會翻牆上屋:寒水石二錢,黃連一錢。研磨成粉末。煎煮甘草冷服,方子名為鵲石散。(《本事方》)

風熱導致心煩躁動,口乾舌燥,言語狂亂,渾身燥熱。寒水石半斤,燒製半日。在乾淨的坑內用盆裝盛,四周堆滿濕土,經過一夜取出。加入甘草末、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用糯米糕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劑。用蜂蜜水送服。(《集驗方》)

解中諸毒:方同上。

乳石發渴:寒水石一塊含之,以瘥為度。(《聖濟錄》)

白話文:

解中各種毒素的方法與其他相同。

乳石引起口渴:含一塊冷水石,以治癒為準。(《聖濟錄》)

男女陰毒:寒水石不拘多少為末,用兩餾飯搗丸栗子大,日乾。每用一丸,炭火煅紅燒研,以滾酒調服,飲蔥醋湯投之,得汗愈。(蔡氏《經驗必用方》)

白話文:

男性和女性的陰毒症:將寒水石不拘多少,搗成粉末,用兩碗煮熟的米飯搗成栗子大小的丸劑,曬乾。每次服用一丸,將丸劑放在炭火上燒紅,研成粉末,用滾燙的酒調服,喝完蔥醋湯,然後出汗即可痊癒。(蔡氏《經驗必用方》)

小兒丹毒:寒水石末一兩,和水塗之。(《集玄方》)

白話文:

小兒丹毒:寒水石粉一兩,調和水液塗抹患處。(《集玄方》)

小兒身熱:石膏一兩,青黛一錢。為末,糕糊丸龍眼大。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普濟方》)

白話文:

小兒發燒:用石膏一兩、青黛一錢,研成細末,用糯米糕糊做成龍眼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熬的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骨蒸勞病,外寒內熱,附骨而蒸也。其根在五臟六腑之中,必因患後得之。骨肉日消,飲食無味,或皮燥而無光。蒸盛之時,四肢漸細,足趺腫起。石膏十兩,研如乳粉法,水和服方寸匕,日再,以身涼為度。(《外臺秘要》)

白話文:

骨蒸勞病,是外感風寒而內生熱邪,附著在骨骼上而蒸發。其根本原因在於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必定是因患病後而得。骨肉日漸消瘦,飲食沒有味道,或皮膚乾燥而沒有光澤。陰虛蒸熱盛行之時,四肢漸漸變細,腳背腫起。石膏十兩,研磨成像牛奶粉一樣,用溫水和服,每次一湯匙,一天兩次,以身體感到涼爽為準。(《外臺祕要》)

熱盛喘嗽:石膏二兩,甘草(炙)半兩,為末。每服三錢,生薑、蜜調下。(《普濟方》)

白話文:

治療熱盛引起的喘息與咳嗽:石膏二兩,炙甘草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和蜂蜜調和後服用。(出自《普濟方》)

痰熱喘嗽,痰湧如泉:石膏、寒水石各五錢。為末。每入參湯服三錢。(《保命集》)

白話文:

古代文字:

痰熱喘嗽,痰湧如泉:石膏、寒水石各五錢。為末。每入參湯服三錢。(《保命集》)

有痰熱導致喘咳,痰液湧出像泉水一樣:用石膏、寒水石各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加入人參湯中服用三錢。(摘自《保命集》)

食積痰火,瀉肺火、胃火。白石膏(火煅,出火毒)半斤。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下。(丹溪方)。

白話文:

食物積滯,痰火壅滯,治療肺火、胃火。白石膏(用火煅燒,去除火毒)半斤,研成細末,用醋糊丸,每個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丹溪方)。

胃火牙疼:好軟石膏一兩火煅,淡酒淬過,為末),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五分。為末。日用揩牙,甚效。(《保壽堂方》)

白話文:

胃火牙疼:取上好的石膏一兩,以火煅燒,用淡酒淬過,研成細末。然後加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五分研成細末。每天用來刷牙,效果顯著。(《保壽堂方》)

老人風熱內熱,目赤頭痛,視不見物。石膏三兩,竹葉五十片,沙糖一兩,粳米三合,水三大盞,煎石膏、竹葉,去滓,取二盞煮粥,入糖食。(《養老方》)

白話文:

上了年紀的人,患了風熱與內熱,眼睛發紅、頭痛,看不清楚東西。石膏三兩,竹葉五十片,白糖一兩,粳米三合,水三大杯,先煎煮石膏和竹葉,將渣滓過濾去除,再留取二杯石膏和竹葉湯,來煮粥,加入白糖就可以食用。(《養老方》)

風邪眼寒,乃風入頭系,敗血凝滯,不能上下流通,故風寒客之而眼寒也。石膏(煅)二兩,川芎二兩,甘草(炙)半兩。為末。每服一錢,蔥白、茶湯調下,日二服。(《宣明方》)

白話文:

風寒性結膜炎,是由於風邪進入頭部,凝滯血液,導致血液無法上下流通,所以風寒在眼睛停留而引起的結膜炎。處方:煅石膏二兩、川芎二兩、炙甘草半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蔥白和茶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宣明方》)

頭風涕淚,疼痛不已:方同上。

白話文:

頭痛流鼻涕,疼痛不已:使用上述藥方。

鼻衄頭痛,心煩:石膏、牡蠣各一兩。為末。每新汲水服二錢,並滴鼻內。(《普濟方》)

白話文:

鼻出血、頭痛、心煩:石膏、牡蠣各一兩。磨成粉末,用冷涼的泉水送服二錢,並滴入鼻腔中。(《普濟方》)

筋骨疼痛因風熱者:石膏三錢,飛羅面七錢。為末,水和煅紅,冷定。滾酒化服,被蓋取汗。連服三日,即除根。(筆峰《雜興》)

白話文:

筋骨疼痛是因風熱引起的:石膏三錢,飛羅面七錢。搗成粉末,用滾水沖服,服用後蓋上被子發汗。連續服用三天,即可除根。(筆峯《雜興》)

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錢,豬肝一片薄批,摻藥在上纏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服。(《明目方》)

白話文:

夜盲症久治不癒:石膏粉末,每次服用一錢重,切一片薄豬肝,將藥物撒在上面,包裹好,放入砂鍋中煮熟,切開後食用,一日一服。(《明目方》)

濕溫多汗,妄言煩渴:石膏、炙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匕,漿水調下。(龐安時《傷寒論》)

白話文:

濕溫病症多伴有出汗、說胡話、心煩口渴的症狀,可以用石膏和炒過的甘草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漿水調服。(出自龐安時的《傷寒論》)

小便猝數,非淋,令人瘦。石膏半斤搗碎,水一斗,煮五升,每服五合。(《肘後方》)

白話文:

小便頻繁且急促,但並非淋病,會讓人消瘦。

使用半斤石膏搗碎,加一斗水熬煮,熬至剩下五升,每次服用五合。(出自《肘後方》)

小兒吐瀉黃色者,傷熱也。玉露散:用石膏、水石各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為末。滾湯調服一錢。(錢乙小兒方)

白話文:

小兒吐瀉黃色的,是熱傷所引起的。玉露散:用石膏、水石各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研成細末。用滾燙的開水調和,一次服用一錢。(出自錢乙的《小兒方》)

水瀉腹鳴如雷,有火者。石膏火煅,倉米飯和丸梧子大,黃丹為衣。米飲下二十丸。不二服,效。(李樓《奇方》)

白話文:

水瀉腹鳴如雷,是體內有火候的緣故。用石膏火煅,與倉米飯和丸梧子般大小,外面裹上黃丹。用米湯送服二十粒。服藥不超過兩次,就會見效。(李樓《奇方》)

乳汁不下:石膏三兩,水二升,煮三沸。三日飲盡,妙。(《子母秘錄》)

白話文:

服用石膏三兩,加水二升,煮滾三次。在三天內喝完,效果極佳。(出自《子母祕錄》)

婦人乳癰:一醉膏:用石膏煅紅,出火毒,研。每服三錢,溫酒下,添酒盡醉。睡覺,再進一服。(陳日華《經驗方》)

白話文:

婦女乳腺炎:一醉膏:用石膏煅燒至紅色,去除火毒,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直到喝醉為止。睡覺,再服用一劑。(陳日華《經驗方》)

油傷火灼,痛不可忍:石膏末敷之,良。(《梅師方》)

金瘡出血:寒水石、瀝青等分。為末。乾摻,勿經水。(《積德堂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石膏末敷之,良。(《梅師方》)

以石膏研成細末敷於患處,可見效。(《梅師方》)

燒傷燙傷,疼痛難忍:將石膏研成細末敷上,效果良好。

中醫古代文字:

寒水石、瀝青等分。為末。乾摻,勿經水。(《積德堂方》)

將寒水石、瀝青等分量研成細末。直接敷於傷口處,切勿沾水。(《積德堂方》)

刀傷出血:取寒水石和瀝青等量的份量,研成細末。直接敷在傷口上,避免接觸水分。

刀瘡傷濕,潰爛不生肌:寒水石(煅)一兩,黃丹二錢。為末。洗敷。甚者,加龍骨一錢,孩兒茶一錢。(《積德堂方》)

白話文:

刀傷受到濕氣入侵,傷口潰爛、肌膚不生長:寒水石(煅燒過)一兩,黃丹二錢。研磨成細末。清洗傷口後敷藥。如果傷勢嚴重,可加入龍骨一錢,孩兒茶一錢。(《積德堂方》)

瘡口不斂,生肌肉,止疼痛,去惡水。寒水石(燒赤,研)二兩,黃丹半兩。為末,摻之。名紅玉散。(《和劑局方》)

白話文:

創傷不癒合,肌肉生長,止住疼痛,去除惡性滲液。寒水石(燒紅燒透,研成粉末)二兩,黃丹半兩。混和研磨成末,敷於創口。藥名為紅玉散。(《和劑局方》)

口瘡咽痛,上膈有熱:寒水石(煅)三兩,硃砂三錢半,腦子半字。為末,摻之。(《三因方》)

白話文:

口腔潰瘍咽喉疼痛,胸膈上有熱氣:寒水石(煅燒過)三兩,硃砂三錢半,腦子半字。搗成末藥,敷在患處。(《三因方》)

【附錄】玉火石,頌曰:密州九仙山東南隅地中,出一種石,青白而脆,擊之內有火,謂之玉火石。彼醫用之。其味甘、微辛,溫。療傷寒發汗,止頭目昏眩痛,功與石膏等,土人以當石膏用之。

白話文:

【附錄】玉火石,讚頌說:在密州九仙山的東南邊的山坳處,有一種石頭,青白色而且脆,敲碎它之後裡面有火,人們稱它為玉火石。醫師們使用它入藥。它的味道甘甜,略微辛辣,比較溫和。它可以治療感冒發燒,緩解頭暈目眩的症狀,作用與石膏相同,當地人將它用來代替石膏使用。

龍石膏,《別錄》曰:有名未用,無毒,主消渴益壽。生杜陵,如鐵脂中黃。

白話文:

龍石膏,《別錄》說:這個有別名但還沒被使用過,沒有毒,主治口乾舌燥,能益壽。產在杜陵,像鐵鏽中的黃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