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蒸湯

WU ZH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18%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9%
膀胱經 3%
肝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肝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蒸湯」,是一劑治療慢性筋骨痠痛、體溫經常處於發燒狀態、常常出汗的方劑。

五蒸湯的組成包括甘草、茯苓、人參、淡竹葉、葛根、生地黃、知母、石膏、大米。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五蒸湯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利水消腫、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慢性筋骨痠痛、體溫經常處於發燒狀態、常常出汗等症狀。

總體而言,五蒸湯是一種有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但應在合格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甘草1兩(炙),茯苓3兩,人參2兩,竹葉2把,葛根3兩,乾地黃3兩,知母2兩,黃苓2兩,石膏5兩(碎),粳米1合。
解五蒸。
上切。
以水9升,煮取2升半,分為3服。亦可以水3升,煮小麥1升,乃煮藥。
忌海藻、菘菜、蕪荑、火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甘草、茯苓、人參、淡竹葉、葛根、生地黃、知母、石膏、大米組成。甘草、茯苓、人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淡竹葉、葛根具有清熱除蒸、生津止渴的功效;生地黃、知母、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蒸止汗的功效;大米具有健脾養胃、益氣生津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生津,清熱除蒸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益氣生津、清熱除蒸的功效,適合於虛勞骨蒸、發熱、自汗的患者。但脾胃虛弱、氣虛下陷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五蒸湯,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範汪方》。 組成:甘草1兩(炙),茯苓3兩,人參2兩,竹葉2把,葛根3兩,乾地黃3兩,知母2兩,黃苓2兩,石膏5兩(碎),粳米1合。 主治:解五蒸。主治:虛勞骨蒸,發熱,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