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1)

回本書目錄

(1)

1. 此第十卷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證,前《三陰三陽篇》中,悉具載之。

白話文:

這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共有四十八個證據,這些在前面的《三陰三陽篇》中都有詳細地記載。

2. 下利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三部脈搏平穩,按壓心窩部位堅硬,應急用瀉藥,宜用大承氣湯。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拉肚子又下利,而且脈搏跳動得又慢又滑,表示體內虛實參雜。如果拉肚子想要停止,就要立刻治療,可以使用大承氣湯。

3. 人病有宿食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人因食物 滯留體內而生病,要怎麼辨別?老師說:寸口脈浮又大,按下卻有阻澀感,尺中脈也很弱並有阻澀感,所以知道有食物 滯留體內,就要趕快排出來,可以用大承氣湯。

4. 下利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宜下之,與大承氣湯

白話文:

拉肚子,不想吃東西,是因為體內有宿食,應該要服用瀉下藥物,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5. 下利差後

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好轉後,再次復發,表示疾病尚未痊癒,此時應服用大承氣湯。

6. 下利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大便稀軟,脈象浮滑,應當有所排泄,排便後才能痊癒,宜用大承氣湯。

7. 病腹中滿痛者

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肚子裡面痛得很厲害的人,這是實證,此時應當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8. 傷寒後

傷寒後,脈沉沉者,內實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湯

白話文:

感染傷寒後,如果脈搏微弱無力,表示體內有實熱積聚。這時應該用大柴胡湯治療,幫助通便。

9. 脈雙弦而遲者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當脈象呈現雙弦且遲緩,通常表明心下有硬塊;若脈象大且緊,則表示陽氣中夾雜著陰寒,這種情況可以進行瀉下治療,適宜使用大承氣湯。

10. 此已下諸方

此已下諸方,於隨卷本證下雖已有,緣止以加減言之,未甚明白,似於覽者檢閱未便,今復校勘,備列于後。

白話文:

以上各方,雖然已經寫在文卷後面,但因為只有加減的說明,不是很清楚,對於閱覽者查閱也不方便。現在已經校對過,並把各證據整理列在這裡。

11.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方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方: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二兩,去皮;麻黃三兩,去節。

白話文:

桂枝加葛根湯的組成: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顆,剖開;桂枝二兩,剝皮;麻黃三兩,去除節點。

12. 右七味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

白話文: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約10斤)煮。先將麻黃、葛根煮沸後減去兩升(約4斤)體積,去掉浮沫。然後放入其他藥材,繼續煮到剩三升(約6斤)。過濾掉渣滓,取溫熱藥液一升(約2斤)服下,蓋上被子略微出汗即可。不需再喝粥,其他方面與桂枝湯方法相同。

13.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否仁五十箇,去皮尖,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配方:在桂枝湯方中,加入厚朴兩兩,杏仁五十個,去掉皮和尖端,其他的按照前面的做法。

14.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加附子湯方:於桂枝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法。朮附湯方,附於此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加附子湯方:**在桂枝湯的基礎上,添加一枚附子,炮製後去皮,切成八片,其他部分按照原方操作。

朮附湯方: 以桂枝加附子湯爲基礎,去桂枝,添加白朮四兩,按照原方操作。

15. 桂枝去芍藥湯方

桂枝去芍藥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湯方:桂枝湯方中去掉芍藥,其他按照原本藥方製作。

16.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在桂枝湯的處方中,去掉芍藥,加入一枚附子,烘烤後去皮,切成八片,其他依據原來的做法。

17.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薑,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箇,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藥方:

  • 桂枝:16 克,去掉樹皮
  • 芍藥:適當
  • 生薑:切片
  • 甘草:1 克,炙過
  • 麻黃:16 克,去掉節段
  • 大棗:4 枚,掰開
  • 杏仁:24 粒,用熱水浸泡,去掉尖端和兩粒仁

18. 右七味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白話文:

把這七味藥材放在五升水中,先煮沸麻黃一次或兩次,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至剩下八升,過濾掉渣滓,趁溫熱服下六合(約200毫升)。

19.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杏仁十六箇,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擘。

白話文: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 桂枝:1 兩 17 朱(去皮)
  • 芍藥:1 兩 6 朱
  • 麻黃:16 朱(去節)
  • 生薑:1 兩 6 朱(切片)
  • 杏仁:16 顆(去皮尖)
  • 甘草:1 兩 2 朱(炙)
  • 大棗:5 枚(劈開)

20. 右七味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白話文:

這七種藥材,用五升水來煮。先把麻黃煮到沸騰一兩次,去掉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藥物。煮到水只剩兩升,去掉藥渣,溫熱後喝一升。每天喝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