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1)

1. 附:人部宜用物

童便(滋陰降火,男女癆症,日服二次,骨蒸發熱,以五升煮一升,入蜜三匙,每服一碗,日二服),人中白(主傳屍熱勞,肺痿,消痰火,消瘀血),秋石(主虛勞冷痰,有製法),人乳(補五臟,治勞悴,虛損癆瘵,同麝香脹或同胞衣末服),人牙(燒用,治勞傷),天靈蓋(主傳屍屍疰,鬼疰伏連,肺癆骨蒸,盜汗退邪氣,追癆蟲,炙黃,水煎,或同麝香丸服,小兒骨蒸加黃連末服,追蟲有天靈蓋散),人胞(男女一切虛損勞極,洗煮入茯神丸服,河車大造丸),人中黃(主骨蒸勞極,名伏連傳屍,同小便各一升,入新粟米飯五升面拌餅,密封七日,每旦服一合,午再服並去惡氣)

白話文:

  • 童便(滋陰降火,男女癆症,每天服用二次,骨蒸發熱,以五升煮成一升,加入三匙蜂蜜,每次服用一碗,每天服用二次)

  • 人中白(主治傳屍熱勞,肺痿,消痰火,消瘀血)

  • 秋石(主治虛勞冷痰,有製法)

  • 人乳(補五臟,治勞悴,虛損癆瘵,與麝香一起煮或與胞衣末一起服)

  • 人牙(燒用,治勞傷)

  • 天靈蓋(主治傳屍屍疰,鬼疰伏連,肺癆骨蒸,盜汗退邪氣,追癆蟲,炙黃後,水煎,或與麝香丸一起服,小兒骨蒸加黃連末服用,追蟲有天靈蓋散)

  • 人胞(男女一切虛損勞極,洗滌煮後加入茯神丸服,河車大造丸)

  • 人中黃(主治骨蒸勞極,又名伏連傳屍,與小便各一升,放入五升新粟米飯中拌成餅,密封七日,每天早上服用一合,中午再服用並去除惡氣)

2. 痰火實症主方

治勞傷心腎,精血虧損,形體羸瘦,陰虛火旺,咳嗽潮熱,失血等證,脈來弦長緊實,滑數有力者,皆火鬱內實,不受補者也,宜此主之。

白話文:

治療勞累損傷了心臟和腎臟,精血虧損,身體衰弱消瘦,陰虛火旺,咳嗽潮熱,失血等症狀,脈搏來勢弦長有力,滑動有力的人,都是火氣鬱結在體內,不能夠接受滋補,應該用這個藥方來治療。

當歸(身,酒洗,一錢五分),生地黃(忌鐵,一錢五分,薑汁蒸),白芍藥(煨,一錢),玄參(忌鐵,一錢),知母(去毛,忌鐵,蜜炒,一錢),黃柏(忌鐵,蜜炒,褐色,一錢),白茯苓(去皮,一錢),沙參(一錢五分),北五味(二十粒),黃耆(蜜炒綿軟者,一錢),天門冬(去心、皮,一錢五分),甘草(炙八分),麥門冬(去心,一錢)

白話文:

當歸(一錢五分,用酒洗過),生地黃(一錢五分,不能碰到鐵器,用薑汁蒸過),白芍藥(一錢,炒過),玄參(一錢,不能碰到鐵器),知母(一錢,去掉毛,不能碰到鐵器,用蜂蜜炒過),黃柏(一錢,不能碰到鐵器,用蜂蜜炒過,炒至褐色),白茯苓(一錢,去掉皮),沙參(一錢五分),北五味(二十粒),黃耆(一錢,用蜂蜜炒過,炒至鬆軟),天門冬(一錢五分,去掉心和皮),甘草(八分,焙烤過),麥門冬(一錢,去掉心)。

上十二味,皆考《本草》,於前證所必用者,但如症而增減之,自可捷其驗也。

若潮熱甚者,加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若肺火盛而咽燥口腥者,加蜜炒枯芩一錢,天花粉一錢。若肺熱咳甚痰多者,加炒栝蔞仁一錢,貝母八分。若肺燥咳血,加炒阿膠珠一錢,牡丹皮八分,藕節三個,童便一杯,生薑汁五匙,對服。若吐血加鬱金三分藕節、棕灰,減黃耆。

白話文:

  • 如果潮熱特別嚴重,加入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

  • 如果肺火旺盛,出現咽乾口腥的症狀,加入蜜炒枯芩一錢,天花粉一錢。

  • 如果肺熱咳嗽嚴重,痰多,加入炒栝蔞仁一錢,貝母八分。

  • 如果肺燥咳嗽出血,加入炒阿膠珠一錢,牡丹皮八分,藕節三個,童便一杯,生薑汁五匙,一起服下。

  • 如果吐血,加入鬱金三分、藕節、棕灰,減少黃耆的用量。

若肺火鬱甚而嗽血者,倍片芩、生地,加桔梗丹參、阿膠、藕汁、童便對服,亦減黃耆。若自汗甚,倍黃耆,加麻黃根五分,或加牡蠣粉。若盜汗,倍歸、地,加酸棗仁茯神牡蠣。若衄血,加紫參、磨犀角、片芩、炒黑梔子,倍生地黃。若夢遺,加山藥山茱萸、茯神、蓮鬚,或加牡蠣。

白話文:

如果肺火鬱積嚴重導致咳血,加倍使用黃芩、生地黃,並加入桔梗、丹參、阿膠、藕汁和童便一起服用,同時減少黃耆的用量。如果自汗嚴重,加倍使用黃耆,並加入五分麻黃根,或加入牡蠣粉。如果盜汗,加倍使用當歸、生地黃,並加入酸棗仁、茯神和牡蠣。如果出現鼻衄(流鼻血),加入紫參、磨碎的犀牛角、黃芩和炒過的黑色梔子,並加倍使用生地黃。如果出現夢遺,加入山藥、山茱萸、茯神和蓮鬚,或加入牡蠣。

若食少便溏,加山藥、土炒白朮,減知母。若咳而聲嘶,此火鬱肺損,加訶子,倍天門冬,倍麥冬。若咳唾膿血喘嗽者,加紫菀茸。肺熱燥咳上氣喘急,加百部

白話文:

如果食量少且大便稀溏,就加入山藥、炒白朮,減少知母。如果咳嗽且聲音嘶啞,這是因為肺部鬱熱而受損,就加入訶子,加倍的天門冬,加倍的麥冬。如果咳嗽咳出膿血,伴有喘嗽,就加入紫菀茸。肺部燥熱導致的咳嗽,憋氣,喘急,就加入百部。

3. 痰火虛症主方

治虛勞瘦損,潮汗遺嗽,失血諸證全具,脈浮而芤濡虛大,緩遲無力,或沉而遲澀,弱細結代無力,皆虛而不足,可補者,當此主之。

白話文:

治療身體虛弱瘦弱、盜汗、咳嗽、失血等症狀全部具備,脈象浮而軟、濡濕虛大、緩慢無力,或沉而遲澀、虛弱細小、間斷無力,都是虛弱不足的表現,可以用補益法治療,當以本方為主。

人參(取上品高麗者,五分),黃耆(外白內黃綿軟者,蜜炒,一錢),大甘草(炙,五分),生地黃(淡酒蒸,忌鐵,一錢),熟地黃(薑汁蒸,一錢),當歸(身,淡酒洗,一錢),白芍藥(煨,一錢),玄參(忌鐵,木槌槌碎,一錢),北五味(十五粒),沙參(一錢),天門冬(去心、皮,一錢),麥門冬(去心,一錢)

白話文:

人參(取用上品高麗人參,五分)

黃耆(外白內黃綿軟的,用蜜炒過,一錢)

大甘草(炙過的,五分)

生地黃(用淡酒蒸過,忌諱與鐵器接觸,一錢)

熟地黃(用薑汁蒸過,一錢)

當歸(用淡酒洗淨過的當歸身,一錢)

白芍藥(煨過的,一錢)

玄參(忌諱與鐵器接觸,用木槌槌碎,一錢)

北五味(十五粒)

沙參(一錢)

天門冬(去除根心和外皮後,一錢)

麥門冬(去除根心後,一錢)

上十二味,皆詳考《本草綱目》,及素所經驗,於內傷火病最切者,一味不可遺之。若外有遺證,必如前症之增減,乃可中隙,況前之增減之法,未必一一括盡病情,更當於後之藥性中互參之,則無不中其肯綮矣。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物,均經詳細考查《本草綱目》,以及我平素的經驗,對於內傷火症最為重要,缺一不可。如果有此外在的症狀,一定要根據前面症狀的增減,才能達到治本的效果。況且,前面增減藥物的辦法,未必能完全包括所有的病情,還應當在後面的藥性中互相參照,則沒有不確切合適的。

按:古制治癆諸方,鮮有不用參、耆者,蓋亦得其病情之旨,第今者惑於王氏之論,一目而畏之如蛇蠍,遂為廢典矣,愚謂古人之立方也,必神於監製,素所經驗者,乃以示人。今之術庸識淺輩,不能神其神,而反妄議雌黃,致病家亦以其言橫之胸中,至死而不悟也。迨以劑中諸品,考之《本草》,則無一不中病情者,但於中間有一二味,性稍不純,有妨陰火者,姑摘之。

白話文:

註解:古代治療肺結核的各種方劑,很少有不使用參、耆草的,這也是針對肺結核的病情特點而定的。但如今很多人被王氏的言論所迷惑,一味地畏懼參、耆草,就像畏懼蛇蠍一樣,因而將其廢棄不用。我認為,古代醫家在創立方劑時,一定經過了嚴格的觀察和臨牀驗證,他們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寫出來,是為了讓後人學習。如今的庸醫和小輩,不能理解古代醫家的神妙之處,反而妄加議論,胡亂批評,導致病人也受到他們言論的誤導,直到死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查考《本草》,方劑中的每一味藥都符合肺結核的病情,只是其中有一兩味藥性稍有偏頗,可能損傷陰火,所以暫且將其剔除。

如樂氏建中湯細辛黃耆鱉甲散、黃耆扶羸湯、人參黃耆散蛤蚧散等劑之半夏華蓋散白礬太平丸麝香等味,性稍峻燥,彼則得而妄議之,予故摘之。詳考《本草》云:細辛固有益肝之能,然以氣味辛香,恐熾陰火,半夏固能調和脾胃之氣,亦以辛溫氣燥,恐不利肺。白礬固可劫痰,而氣寒,味且酸澀不平,又屬金石之品。

白話文:

像樂氏建中湯裡面的細辛,黃耆鱉甲散、黃耆扶羸湯、人參黃耆散、蛤蚧散等劑裡的半夏,華蓋散裡的白礬,太平丸裡的麝香等藥味,藥性稍微峻烈燥熱,這些人就敢胡亂評論它們,我因此特別摘出來。仔細研究《本草》上說:細辛確實有益肝的作用,然而因為氣味辛香,恐怕會助長陰火,半夏確實能夠調和脾胃之氣,但也因為辛溫氣燥,恐怕對肺不利。白礬確實可以化痰,但性寒,味道酸澀不調和,而且還是金石類的藥物。

麝香固能通竅,然以氣竄恐走真氣有妨。余固不敏,不能為先哲之忠臣,惟持一得之見,而刪訂之意,後者或可沾澤於萬一耳。謹將諸方附後,以俟後之君子而採擇焉。

白話文:

麝香確實可以通竅,但恐怕因為藥效過於猛烈而導致真氣流失,對身體造成損害。我雖然能力有限,無法成為先賢的忠實門徒,但只能維持自己的淺見,而刪訂的目的,後人或許可以沾得一點恩澤。謹將各種藥方附在後面,以供後代賢人參考採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