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四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6)

1. 霍亂論治

霍亂多發於夏秋之交,其症煩滿腹痛,上吐下利、頭痛身熱、揮霍撩亂,甚則轉筋入腹,四肢逆冷。良由起居冷熱不調,飲食生冷失節,清濁相干,水穀不化。邪在上焦則吐,在下焦則利,在中焦則吐利交作,謂之濕霍亂。若胸腹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煩躁悶亂,俗名攪腸痧,即為乾霍亂也。

白話文:

霍亂多發於夏秋之交,症狀是肚子脹痛、嘔吐腹瀉、頭痛發燒、煩躁不安,嚴重的會腹痛劇烈、四肢冰冷。這是由於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生冷不節,清濁不分,水穀不消化引起的。邪氣在胸部則嘔吐,在腹部則腹瀉,在中間則嘔吐腹瀉交作,叫做濕霍亂。如果肚子絞痛,想吐卻吐不出來,想拉肚子又拉不出來,煩躁不安,俗稱攪腸痧,就是乾霍亂。

故經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行,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又曰:厥氣上逆,則為霍亂。古今論治不一,大約因濕土為風木所克,又為炎暑蒸郁。故嘔吐者,暑熱之變。泄瀉者,濕土之變。轉筋者,風木之變。其間更多飲食停滯,氣不升降而成。

白話文:

因此經典中說:清氣在人體的陰面,濁氣在人體的陽面,營氣順著脈絡運行,衛氣逆著脈絡運行,清濁兩氣交匯,在腸胃中混亂,就會導致霍亂。又說:厥氣上升逆行,就會導致霍亂。古往今來,關於霍亂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但都離不開濕土被風木剋制,又被炎熱暑氣蒸發鬱結的原則。所以,嘔吐是暑熱的變化;泄瀉是濕土的變化;轉筋是風木的變化。其中還有更多飲食停滯,氣不升降而產生的(霍亂)。

經曰: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土鬱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此言受濕霍亂。又曰: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泄,此言風木剋土為霍亂。又曰: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此言受熱霍亂。論治霍亂者,劉河間主火熱。孫真人主食積。丹溪以為外感內積,陽不升,陰不降,張子和主風濕暍三氣,合而為邪。

白話文:

經典上說:太陰濕邪侵襲,導致中滿霍亂吐瀉,這是土氣鬱積引起的,百姓會患上嘔吐霍亂腹瀉。經典上又說:歲土不及,風邪就大行,百姓就會患上霍亂腹瀉,這是風木邪氣剋制土氣所引起的霍亂。經典上還說:熱邪侵襲,則患者會發熱、霍亂,吐瀉不止,這是受熱邪引起的霍亂。在霍亂的治療方面,劉河間認為主要是由火熱引起的。孫思邈認為主要是由食物積滯引起的。朱丹溪認為是外感內積,陽氣不升,陰氣不降所引起的。張子和認為主要是由風、濕、暑三種邪氣合而為邪引起的。

張景岳主寒邪傷臟。李士材兼主濕熱風暑虛實,分別治。羅謙甫專主氣不和,用地漿治。戴復庵隨病之緣感,人之虛實而大旨重痰,故用蘇合香丸通痞塞,次用藿香正氣散來復丹,以控痰涎。初起陰陽攪亂,先服燒鹽湯探吐之,以吐中即寓發散也。通用藿香散回生散。若脹痛嘔瀉,察其邪甚於上,宜平胃散神香散,或和胃飲

白話文:

張景嶽認為寒邪會傷害臟腑。李士材認為濕熱風暑、虛實兼而有之,應分別治療。羅謙甫專認為是氣不和,用地漿治療。戴復庵根據病因和人的虛實,但大體上重視痰症,故用蘇合香丸通痞塞,其次用藿香正氣散、吞服來復丹,以控制痰涎。初起時陰陽攪亂,先服燒鹽湯試探性地嘔吐,以嘔吐中即寓發散也。通用藿香散、回生散。若脹痛嘔瀉,察其邪甚於上,宜平胃散、神香散,或者和胃飲。

邪甚於下,宜五苓散胃苓湯。無脹痛,但嘔惡者,二陳湯丁香散,加白蔻、砂仁。暑月感涼,霍亂吐利,胃苓湯加藿香半夏。食後感寒,腹痛吐利,藿香正氣散加神麯。傷生冷腹痛吐利,六和湯。傷暑身熱,煩渴嘔利,黃連香薷飲,輕者五物香薷飲。暑濕相搏,煩渴滿悶,二香散

白話文:

  1. 如果邪氣聚集在下焦,應服用五苓散或胃苓湯。

  2. 如果沒有腹脹腹痛,但有嘔吐噁心的症狀,可以服用二陳湯合丁香散,並加入白蔻和砂仁。

  3. 在夏季因受涼而引起的霍亂吐瀉,可以服用胃苓湯加藿香、半夏。

  4. 飯後受寒導致的腹痛吐瀉,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加神麯。

  5. 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腹痛吐瀉,可以服用六和湯。

  6. 因暑熱引起的發熱、煩渴、嘔吐、腹瀉,可以服用黃連香薷飲,輕症患者可以服用五物香薷飲。

  7. 暑濕相搏引起的煩渴、滿悶,可以服用二香散。

傷濕肢重,骨節煩痛,二朮、二苓、厚朴陳皮澤瀉,或除濕湯。若吐利轉筋,為風木刑脾,平胃散加木瓜,或木瓜湯。轉筋腹痛,木瓜建中湯。食滯腹痛,香砂枳朮丸加神麯、穀芽。七情鬱結,七氣湯烏藥木香、陳皮、枳殼。吐利不止,元氣耗散,或口渴喜冷,或惡寒肢厥,或發熱煩躁,欲去衣被,此並非熱,乃陰盛格陽,不可誤用寒涼。宜理中湯,甚則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加食鹽少許,並冷服。

白話文:

  1. 傷濕肢體沉重,骨節疼痛:使用二朮、二苓、厚朴、陳皮、澤瀉,或除濕湯。

  2. 如果有嘔吐、腹瀉和肌肉痙攣,這是風木刑脾造成的,可以使用平胃散加木瓜,或木瓜湯。

  3. 肌肉痙攣和腹痛:可以使用木瓜建中湯。

  4. 飲食停滯引起的腹痛:可以使用香砂枳朮丸加神麯、穀芽。

  5. 七情鬱結:可以使用七氣湯加烏藥、木香、陳皮、枳殼。

  6. 嘔吐、腹瀉不止,元氣耗散:如果口渴喜歡喝冷飲,或畏寒手腳冰涼,或發熱煩躁,想脫掉衣服被子,這並不是熱病,而是陰盛格陽,不能誤用寒涼的藥物。應該使用理中湯,嚴重時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加少量食鹽,並冷服。

暴瀉如水,汗冷脈微,急用漿水散冷服。

白話文:

腹瀉嚴重如水,冷汗直冒,脈搏微弱,緊急服用「漿水散」冷飲。

〔吐利〕夏月泄瀉或嘔吐,生薑汁調天水散。冒暑腹痛,嘔瀉轉筋,木瓜、吳萸、食鹽各半兩,同炒煎湯,溫服。吐利頭痛,身熱而渴,五苓散。吐利口乾,煩渴引飲,麥門冬湯。吐利虛煩不眠,參胡三白湯。異鄉初到,不伏水土吐利,加減正氣散

白話文:

  1. 嘔吐、腹瀉:

夏季出現腹瀉或嘔吐,可用生薑汁調天水散服用。

  1. 夏季中暑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伴有腿部肌肉痙攣:

可以使用木瓜、吳茱萸、食鹽各半兩,一起炒煎成湯藥,溫熱服用。

  1. 嘔吐腹瀉伴有頭痛、發熱、口渴:

可用五苓散治療。

  1. 嘔吐腹瀉伴有口乾、煩渴、多飲:

可用麥門冬湯治療。

  1. 嘔吐腹瀉伴有虛煩、失眠:

可用參胡三白湯治療。

  1. 初到異鄉,水土不服引起的嘔吐腹瀉:

可加減正氣散治療。

〔乾霍亂〕上不得吐,下不得瀉,胸腹攪痛,乃土鬱不能發泄,或宿食與寒氣交搏而成。蓋邪淺易得吐利,邪深則陰陽格拒,氣道不通,不速治,多致暴死。急於委中穴刺出血,先用鹽湯探吐,或熱童便和燒鹽少許,三飲三吐。宜提其氣,但清氣得升,則濁氣可降而出,治宜溫中破氣散滯之劑。

白話文:

[乾霍亂]

  1. 上不得吐,下不得瀉,胸腹攪痛,是濕土鬱熱不能發泄,或宿食與寒氣交搏而成。

  2. 病情淺,容易嘔吐腹瀉,病情深,則陰陽不調和,氣道不通,如果不能快速治癒,容易暴斃。

  3. 緊急治療,在委中穴刺血,先用鹽湯探吐,或用熱童便加燒鹽少許,三次飲用三次嘔吐。

  4. 治療方法,應提振患者的元氣,當正氣能上升,濁氣就能下降排出,治療方法應以溫中、破氣、散滯為原則。

內用排氣散加減,或神香散、七氣湯。外以吳萸、青鹽各兩許,略研,炒熱熨臍下。如小便不通,冬葵子湯。二便不通,厚朴湯。或已得吐瀉,症勢略定,宜二陳湯、藿香散。凡霍亂初定,不可急與粥湯,恐邪滯未盡復聚,且胃氣逆,不能和降也。

白話文:

內服排氣散加減,或神香散、七氣湯。外用吳茱萸、青鹽各少許,稍微研磨,炒至溫熱之後敷在肚臍下方。如果小便不通暢,可用冬葵子湯。大小便都不通暢,可用厚朴湯。如果已經嘔吐、腹瀉,症狀稍微好轉,可用二陳湯、藿香散。凡霍亂剛好的時候,不可急著喝粥或喝湯,恐怕邪氣沒有完全去除而再次聚集,且胃氣上逆,不能和順下降。

〔轉筋〕《千金方》曰:陽明屬胃大腸,以養宗筋。吐瀉津液暴亡,宗筋失養,輕者兩腳轉筋而已,重者遍體轉筋入腹,手足逆冷,危甚風燭矣。倉猝間急以鹽填臍中,炮艾不計壯數,雖已死,胸有暖氣者立醒。急用木萸散:木瓜、食鹽、吳萸各五錢,同炒。再加茴香、蘇葉、甘草煎服。搗蒜塗兩足心。雖昏危轉筋入腹,亦效。

白話文:

【轉筋】《千金方》說:陽明經屬胃和大腸,用以養育宗筋。嘔吐瀉洩津液迅速喪失,宗筋失去滋養,輕者只是兩條腿抽筋,嚴重的遍體抽筋、肚子疼痛,手腳冰冷,極其危險,生命危在旦夕。倉促間趕緊用鹽填滿肚臍,用艾柱灸,不限壯數,即使已經死去,胸中還有暖氣的人也立刻醒過來。趕緊用木萸散:木瓜、食鹽、吳萸各五錢,一起炒。再加茴香、蘇葉、甘草煎服。將大蒜搗爛塗抹兩隻腳掌心。即使昏迷危重、抽筋腹痛,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