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景明

《症因脈治》~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內傷胸痛

【內傷胸痛之症】不因外感,胸中隱隱作痛,其痛緩,其來漸,久久不愈,飲食漸少,此內傷胸痛也。若見咳嗽寒熱,吐痰腥穢,則是肺癰之症,而非胸痛也。

白話文:

【內傷胸痛的症狀】不是因為外感風寒,胸中隱隱作痛,疼痛緩慢,漸漸發作,長時間不癒,飲食也越來越少,這就是內傷胸痛。如果出現咳嗽、發燒、吐出腥臭的痰,那就不是胸痛,而是肺癰。

【內傷胸痛之因】七情六慾,動其心火,刑及肺金,或怫鬱氣逆,傷其肺道,則痰凝氣結;或過飲辛熱,傷其上焦,則血積於內,而悶閉胸痛矣。

白話文:

**胸痛的內傷原因:**七情六慾,會讓心火擾動,心火會傷害肺金,或者憂鬱的負面情緒向上攻,就會傷害肺部,進而痰凝氣結;或者過度飲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就會傷害上焦,然後血就會積存在體內,最後造成胸悶疼痛。

【內傷胸痛之脈】滑大主痰;洪數主火。左寸洪數,心火刑金;左關弦數,肝膽有熱。右寸沉結,氣滯上焦;寸脈芤澀,上部蓄血。

白話文:

【內傷胸痛之脈】

  • 滑脈而且脈大:主因痰濕
  • 脈洪盛而且脈數:主因火氣
  • 左側寸口脈洪盛且脈數:心火旺盛,剋制肺金
  • 左側關脈弦緊且脈數:肝膽有熱
  • 右側寸口脈沉伏且結實:氣滯在上焦
  • 寸脈濡滑且澀滯:上部蓄積瘀血

【內傷胸痛之治】痰氣不清,栝蔞仁湯,加青黛、海石;兼火者,梔連二陳湯;心火乘金,瀉心湯;救肺,清肺飲;煩惱鬱結者,加味柴胡散;氣滯上焦者,四七湯;血積上焦者,紅花當歸湯桃仁牡丹皮,有熱,加炒山梔、鬱金

白話文:

內傷胸痛的治療:

  • 痰氣不清:栝蔞仁湯,加上青黛、海石。
  • 兼有火氣的:梔連二陳湯。
  • 心火乘金:瀉心湯。
  • 救肺:清肺飲。
  • 煩惱鬱結的:加味柴胡散。
  • 氣滯上焦:四七湯。
  • 氣滯化熱:四七湯加丹皮、黃連。
  • 熱盛:四七湯加知母、黃柏。
  • 氣滯兼有痰飲:四七湯加半夏、茯苓。
  • 氣滯兼有瘀血:四七湯加丹參、桃仁。

血積上焦的:

  • 紅花當歸湯加上桃仁、 丹皮、烏藥。
  • 有熱的:加上炒山梔、鬱金。

栝蔞仁湯,見前。

梔連二陳湯

山梔,黃連,熟半夏,白茯苓,廣皮,甘草

白話文: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暑除煩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黃疸、痢疾、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尿路感染、瘡癤腫毒等症。

熟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嘔吐等症。

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腹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廣皮: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皮膚感染等症。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

瀉心湯

川黃連,甘草

清肺飲

白話文:

  • 地骨皮:

  • 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盜汗、熱淋、血尿、便祕等症狀。

  • 桑白皮:

  • 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止咳、利咽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 桔梗:

  • 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 知母:

  • 具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胃、降火明目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口渴、盜汗、熱淋、胃火、牙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 黃芩: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黃疸、痢疾、瘡癤腫痛、出血等症狀。

  • 玄參:

  • 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盜汗、熱淋、血尿、咽喉腫痛等症狀。

  • 薄荷:

  • 具有疏風解表、清熱止痛、消炎利尿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皮膚瘙癢等症狀。

  • 甘草:

  • 具有補氣益中、健脾和胃、清熱解毒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痛、腹瀉、咳嗽、瘡癤腫痛等症狀。

熱甚,加石膏

加味柴胡湯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山梔

四七湯

半夏,厚朴,茯苓,紫蘇

加薑、棗。

紅花當歸湯

紅花,當歸紅曲赤芍藥,牡丹皮,青皮,桃仁,鬱金,楂肉,澤蘭葉,黑山梔

白話文:

  • 紅花: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紅曲: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止痛。

  • 赤芍藥: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青皮:理氣化痰,燥濕化痰。

  •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 鬱金:行氣活血,消積止痛。

  • 楂肉:消積化痰,活血化瘀。

  • 澤蘭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黑山梔: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胸痛上焦氣分病,當理肺氣,要分肺管、胃管。若胃氣有傷,胃脘氣逆,亦多胸痛,其中分別:若飲食自如,而見氣逆咳喘作痛,病不在胃而在於肺,當和肺氣;若無喘咳氣逆,而見飲食阻滯,病不在肺而在於胃,當調胃氣;若二經皆病,當審其何經先起,如先見喘咳氣逆滿作痛,後見妨礙飲食者,此肺病遺禍於胃也,當治其肺,兼治其胃;若先見飲食妨礙,後見喘咳氣逆,此胃病遺禍於肺也,當平其胃,兼治其肺。此從方廣腫脹門,辨脾肺相傳法中,化出辨肺胃二經之胸痛。

白話文:

胸痛是上焦氣分相關的疾病,要治療肺氣,就必須區分是肺管的病還是胃管的病。如果傷到胃氣,胃脘氣往上逆,也會造成胸痛。在這兩種情況下,應該區分:如果飲食正常,卻出現氣逆、咳嗽、喘氣、疼痛等症狀,則病不在胃而在肺,應以調理肺氣為主;如果沒有咳嗽、喘氣或氣逆,但出現飲食停滯的症狀,則病不在肺而在胃,應以調養胃氣為主;如果兩條經脈都有病變,應審視何條經脈先發病。例如,先出現喘咳、氣逆、脹痛,後出現飲食障礙,這是肺病影響到胃,因此應治療肺部,並兼顧治療胃部;如果先出現飲食障礙,後出現喘咳、氣逆,這是胃病影響到肺,因此應平胃氣,並兼顧治療肺部。以上是從方廣腫脹門的辨脾肺相傳法中,化出辨肺胃二經之胸痛的方法。

又有語言即痛,飲食不痛者,病在於肺;飲食即痛,語言不痛者,病在於胃。此從辨喉痛症中,化出辨肺胃之胸痛也。

白話文:

語言說話時就疼痛,飲食吃東西時不痛的,病在於肺;飲食吃東西時就疼痛,語言說話時不痛的,病在於胃。這條法則原本是從辨別喉嚨痛的症狀中總結出來的,後來演繹應用,用來辨別肺胃所引起的胸痛。

2. 脅痛論

秦子曰:脅痛者,左右兩肋痛也。脅之下盡處名季脅。若痛在脅之上,名腋痛。痛在季脅之後,名腰痛;二者皆非脅痛也。夫腋痛者,肺症也。腰痛者,腎與膀胱症也。凡脅痛多火,皆肝膽症也。上脅痛屬肝,下脅痛屬膽,或有肺氣怫鬱,金邪乘木,亦令脅痛,名肺脅痛,最利害,金乘木為賊邪,故重。

白話文:

秦子說:脅痛,就是左右兩肋疼痛的病症。脅肋的下面盡頭的地方叫做季脅。如果疼痛在脅上,就叫做腋痛。疼痛在季脅之後,就叫做腰痛,這兩種都並非脅痛。腋痛是由於肺部病症引起。腰痛是由於腎臟和膀胱的病症引起。凡是脅痛大多都是由於火熱引起的,也就是肝膽的病症。脅部的上部疼痛屬於肝臟病症,脅部的下部疼痛屬於膽臟病症,有時候肺氣鬱結,金邪侵犯木,也能引起脅痛。這種脅痛叫做肺脅痛,是最嚴重的,金邪侵犯木,屬賊邪,所以病情嚴重。

3. 外感脅痛

(運氣感冒)

4. 運氣脅痛

【運氣脅痛之症】病起於倉卒,暴發寒熱,脅肋刺痛,沿門相似,或在一邊,或在兩邊,痛之不已,脹及遍身,甚則指甲紫黑則死。此天行歲運,勝復之氣加臨,所謂天災流行之疫症,俗名刺肋傷寒,又名痧脹是也。

白話文:

患上肋間疼痛的病症,病因起於倉促之中,突然發作寒熱,肋間刺痛,蔓延至全身,或在一邊,或在兩邊,疼痛不止,腹脹遍及全身,嚴重的甚至指甲紫黑,就會死亡。這是一種流行的疫症,又稱為痧脹。

【運氣脅痛之因】少陽司政,相火用事;少陰司政,君火用事;陽明司政,燥火用事;其年勝復之氣太過,則相火甚於本位,而肝膽自病;君火太過,則子病累母,肝膽亦病;燥火用事,金病剋木,肝膽亦病;三火熾甚,木火通明,肝膽之氣怫鬱,則兩脅暴痛之症作矣。

白話文:

運氣導致肋痛的原因:

少陽司政,相火用事:當少陽經當令時,相火旺盛。

少陰司政,君火用事:當少陰經當令時,君火旺盛。

陽明司政,燥火用事:當陽明經當令時,燥火旺盛。

如果那年勝復之氣太過,則相火就會超過本位,而肝膽就會自己生病;君火太過,則子病累母,肝膽也會生病;燥火用事,金病剋木,肝膽也會生病;三火熾盛,木火通明,肝膽之氣鬱結,則兩脅暴痛的症狀就會出現。

【運氣脅痛之脈】多見弦數。浮數居表,沉數主裡。脈減痛緩則生,沉伏厥冷則死。

【運氣脅痛之治】宜疏散為先。若少陽司政,柴胡湯加減主之;少陰司政,獨活敗毒散,對瀉心湯;陽明司政,乾葛石膏湯主之。凡脅痛,外用針刺委中、三里二穴出血;若痛甚,指甲黑者,即刺十指尖出血為妙,越地所謂放痧是也。若咳嗽痰聲,無論左右,即為肺邪脅痛,宜瀉青各半湯,並刺少商穴。

白話文:

治療脅痛的原則

治療脅痛,應先疏通氣血,使之順暢。

如果是少陽經主事 ,可以用柴胡湯加減來治療; 如果是少陰經主事 ,可以用獨活敗毒散或對瀉心湯來治療; 如果是陽明經主事 ,可以用乾葛石膏湯來治療。

對於所有的脅痛 ,都可以用針刺委中穴和三里穴,並使穴位出血; 如果疼痛劇烈,指甲發黑 ,則可以刺十個手指尖,使之出血,這在越地稱為「放痧」。

如果咳嗽有痰聲 ,無論是哪一側,都屬於肺邪引起的脅痛,宜用瀉青各半湯來治療,並刺少商穴。

柴胡

柴胡,黃芩,廣皮,甘草青皮,山梔,枳殼木通

白話文:

  • 柴胡:疏散肝膽鬱熱,解熱退燒,緩解肌肉疼痛。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抗菌消炎。

  • 廣皮: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化濕解暑。

  • 甘草:補益中氣,緩解脾胃虛弱,止咳化痰。

  • 青皮: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緩解胸悶脹痛。

  • 山梔:清熱涼血,養陰止血,緩解肝火旺盛。

  • 枳殼:行氣消食,寬中下氣,緩解胸悶腹脹。

  • 木通:通利小便,清熱利濕,緩解水腫尿少。

加蘇梗。

獨活敗毒散

獨活,木通,柴胡,黃芩,桔梗,枳殼,甘草,鉤藤,廣皮

加蘇梗。

瀉心湯

黃連,甘草,燈心

乾葛石膏湯

乾葛,柴胡,黃芩,石膏,枳殼,廣皮,甘草,木通

加蘇梗。

瀉青各半湯

龍膽草,黃芩,山梔,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白話文:

龍膽草:

龍膽草是一種苦、寒性的草藥,具有清熱祛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熱目赤、黃疸、瘡癤腫痛等症狀。

黃芩:

黃芩是一種苦、寒性的草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黃疸、痢疾等症狀。

山梔:

山梔是一種苦、寒性的草藥,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熱吐血、衄血、齒齦腫痛等症狀。

桑白皮:

桑白皮是一種甘、寒性的草藥,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熱病煩渴等症狀。

地骨皮:

地骨皮是一種甘、寒性的草藥,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瀉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熱吐血、衄血、陰虛發熱等症狀。

甘草:

甘草是一種甘、溫性的草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緩急止痛的功效。經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吐痰、脘腹疼痛等症狀。

青黛一錢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