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外科精要》~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論癰疽成漏脈例第五十四

經云:陷脈為漏,留連肉腠。蓋脈得寒則下陷,凝滯肌肉,故曰留連肉腠。是為冷漏,須用陷脈散、桂附丸溫補之。

白話文:

中醫經典著作《難經》中說:陷脈就是漏,(病邪)停留延續在肌肉組織中。因為脈受到寒氣時脈就會下陷,凝滯在肌肉組織中,所以說停留延續在肌肉組織中。這就是冷漏,需要使用陷脈散、桂附丸溫補。

愚按:,瘡瘍為漏,皆因元氣不足,營氣不從,逆於肉裡,或寒氣相搏,稽留血脈,腐潰既久,陽氣虛寒,外邪乘虛下陷,即成是患。若治其初患,當內用參、耆、歸、術溫補脾胃,外用桑枝、蔥、熨接陽氣,使自消散。若久而不能成膿,亦用前二法補助以速之。若膿既成而不潰,用艾於當頭灸數炷以出之,卻服十全大補湯。患者又當慎起居,節飲食,庶幾收斂。若用冷針開刺,久而內出青膿,外色黑黯,或誤用生肌散速其收斂,反助其邪,必成敗症。

白話文:

翻譯:

我認為:瘡瘍為漏,皆因元氣不足,營氣不從,逆於肉裡,或寒氣相搏,稽留血脈,腐潰既久,陽氣虛寒,外邪乘虛下陷,即成是患。如果在患病初期治療,當內用參、耆、歸、術溫補脾胃,外用桑枝、蔥、熨接陽氣,使自消散。如果經過很長時間仍不能形成膿液,也用前面兩種方法輔助以加速膿液的形成。如果膿液已經形成但不潰破,可以用艾灸在患處灸幾次以使膿液排出,並服用十全大補湯。患者又當注意起居,調節飲食,才能逐漸收斂。如果用冷針開刺,很可能內出青膿,外色黑黯,或誤用生肌散速其收斂,反而助長了邪氣,必成敗症。

陷脈散,治漏瘡,治遠年癭瘤,驚惕臥寢不安,肢體掣痛。

乾薑(炮),琥珀(另研),附子(炮去皮臍),大黃(煨各一兩),丹參(三兩),石硫黃(另研),白石英(另研),鍾乳粉(另研),烏賊魚骨(各研半兩)

白話文:

  • 乾薑(炮製):溫熱身體,驅散寒氣。

  • 琥珀(另研):溫補脾腎,安神定悸。

  • 附子(炮製,去除外皮和臍):溫補心腎,散寒止痛。

  • 大黃(煨製,各一兩):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 丹參(三兩):活血化瘀,清心除煩。

  • 石硫黃(另研):溫熱身體,驅散寒氣。

  • 白石英(另研):清熱利濕,止咳化痰。

  • 鍾乳粉(另研):補益氣血,滋陰潤燥。

  • 烏賊魚骨(各研半兩):收斂止血,化痰軟堅。

上為末,用豬脂和敷死肉不消者,加朴硝二兩。

神效桂附丸,治陽氣虛冷漏諸瘡。

桂心,附子(炮米醋浸碎三五次去臍火干),厚朴(薑製),粉草(炙),白朮(炒各一兩),木香(一錢),乳香(另研二錢)

白話文:

桂心:用桂樹的心材。

附子(炮米醋浸碎三五次去臍火幹):附子經過炮製,用米醋浸泡搗碎三到五次,去除臍火,然後烘乾。

厚朴(薑製):用厚朴與生薑一起炮製。

粉草(炙):將粉草炙烤。

白朮(炒各一兩):將白朮炒製,每味各取一兩的重量。

木香(一錢):木香取一錢的重量。

乳香(另研二錢):乳香另行研磨,取二錢的重量。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神效栝蔞散,治乳癰瘰癧,與立效散間服。

黃栝蔞(子多者一個杵),當歸尾(五錢),甘草節(半兩),沒藥(一錢另研)

白話文:

黃瓜子(很多籽的可以用杵臼舂一個)、當歸尾(五錢)、甘草節(半兩)、沒藥(一錢另研磨)

上用酒三碗煎一碗,分三次服,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愚按:,前方乃總治瘡瘍之良劑。若治乳癰,當審其因。蓋乳房屬陽明胃經,乳頭屬厥陰肝經。若怒動肝火,陽明血熱,宜疎肝清熱。焮痛寒熱,宜發表散邪。腫焮痛甚,宜清肝消毒,並隔蒜灸。不作膿或膿不潰,托裡為主。不收斂或膿清稀,補脾胃為主。膿出反痛或發熱作痛,補氣血為主。腫焮作痛,或晡熱內熱,補血為主。飲食少思,或作嘔吐,補胃為主。飲食難化,或作泄瀉,補脾為主。勞碌腫痛,補氣血為主。怒氣腫痛,養肝血為主。若為兒口所吹,而發腫焮痛,須吮通探散,否則成癰矣,亦治以前法。若婦人經一二載潰者、名曰乳岩,不治(詳見《校注婦人良方》、《外科樞要》)。

白話文:

愚見:前方是治療瘡瘍的良方。如果要治療乳癰,必須先判斷原因。乳房屬於陽明胃經,乳頭屬於厥陰肝經。如果生氣導致肝火旺盛,陽明血熱,應該疏肝清熱。灼痛伴有寒熱,應該發表散邪。腫灼痛嚴重,應該清肝消毒,並隔著大蒜灸。不化膿或膿不潰爛,應該以託裡為主。不收斂或膿清稀,應該以補脾胃為主。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或發熱作痛,應該以補氣血為主。腫灼作痛,或傍晚發熱、內熱,應該以補血為主。飲食少思,或嘔吐,應該以補胃為主。飲食難消化,或腹瀉,應該以補脾為主。勞碌引起的腫痛,應該以補氣血為主。生氣引起的腫痛,應該以養肝血為主。如果因為嬰兒嘴巴吹氣導致腫灼痛,必須疏通探散,否則就會形成乳癰,治療方法也和前面一樣。如果婦女經一兩年潰爛,稱為乳巖,無法治療(詳見《校注婦人良方》、《外科樞要》)。

立效散,治癰疽瘰癧。

皂角刺(半斤細銼炒赤),粉草(二兩),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一兩),栝蔞(五個連皮細研)

上為末,每服一兩,好酒煎服。

愚按:,前方治癰疽瘰癧、解毒止痛通用之良劑也。若瘰癧寒熱焮痛腫赤,乃肝經氣病,當清肝火以養肝血。若寒熱既止而核不消,乃肝經之血亦病也,當養肝血以清肝火。若初如豆粒著於筋肉,色不變,內熱口乾,精神倦怠,久不消潰,乃肝脾虧損,當健脾土,培肝木。《外臺秘要》云:肝腎虛熱,則生癧矣。《病機》云:瘰癧不繫膏粱丹毒,因虛勞氣鬱所致,補形氣,調經脈,其瘡自消。若誤下之,必先犯病禁經禁矣(詳見《校注婦人良方》、《外科樞要》)。

白話文:

愚人認為,前方所介紹的藥方對於治療癰疽、瘰癧,解毒止痛等病症,都是通用有效的良方。如果瘰癧出現寒熱交加、灼痛、腫脹發紅的症狀,這是肝經氣血病變而導致的,應該清肝火,以滋養肝血。如果寒熱症狀已經消除,但結核沒有消散,這是肝經血氣也有病變,應該滋養肝血,以清肝火。如果疾病的早期,症狀就像豆粒小結節附著在肌肉上,顏色不改變,有內熱口乾精神倦怠的症狀,並且長期不消不潰,這是肝脾虛損所致,應該健脾土,培肝木。《外臺祕要》說:肝腎虛熱,就會生癧。《病機》說:瘰癧並不是由於膏粱厚味、丹毒引起的,而是由於虛勞、氣鬱所致。所以,治療瘰癧,應該補益形氣,調理經脈,這樣瘡瘍才能自然消散。如果誤用瀉下之藥,那麼必然會先犯病禁、經禁(詳細內容請參閱《校注婦人良方》、《外科樞要》)。

生肌散,治瘡口氣滯鬱熱,肌肉不生,而不收斂者。

木香,檳榔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敷患處。

愚按:,前症若餘毒滯於瘡口,而不生肌收斂者,宜用烏金膏以腐化之;若寒邪蘊於瘡口,而不生肌收斂者,宜用豆豉餅以溫散之;若因氣虛血弱不能運於瘡口,而不生肌收斂者,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培養之。

白話文:

我認為:以上症狀,如果是餘毒滯留在傷口,且傷口無法癒合時,應該使用烏金膏將其腐蝕掉;如果寒邪蘊藏在傷口,且傷口無法癒合時,應該使用豆豉餅將其溫化散掉;如果因為氣虛血弱,無法運送到傷口,且傷口無法癒合時,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身體。

獨聖散,凡瘡瘍皆因氣滯血凝,宜服香劑。蓋香能行氣通血也。如瘡初作,便以此藥入茶飲之。

白話文:

獨聖散,一切瘡瘍都是由於氣血停滯凝固所引起的,宜服用香氣芳香的藥劑。因為香氣芳香的藥劑能夠行氣活血。如果瘡瘍剛剛發作,便以這種藥加入茶中飲用。

香附子(薑汁淹一宿焙乾研碎)

上無時以白湯調服二錢,潰後以局方小烏沉湯甘草少許,仍服,尤妙。

白話文:

在發作的期間,服食白湯沖服二錢的黃連粉末。潰爛後,以局方的小烏沉湯加上少許甘草,仍然服用,效果尤佳。

愚按:,前方氣味辛散,宜施於形體充實,氣鬱血凝者。若血虛氣弱,陰虛發熱者,又當隨症制宜,不可以例施也。

白話文:

我的看法是,前面的藥物氣味辛散,適合施用於體型健壯、氣血凝結的人。如果血虛氣弱,陰虛發熱的人,又應該根據症狀來確定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梅花飲子,初服防毒內攻。

忍冬藤(四兩),栝蔞根,甘葛根川芎烏梅,綿黃耆(炒),甘草,蘇木(各一兩)

白話文:

忍冬藤(160 克),栝蔞根、甘葛根、川芎、烏梅、炒綿黃耆、甘草、蘇木(各 40 克)

上作四劑,水酒煎服。

愚按:,前方乃解消熱毒之劑,若邪氣盛而真氣虛者,又當補托其內。

替針丸,治膿成不潰出者。

白丁香硇砂(另研),真沒藥(另研),乳香,糯米(四十粒),先用礦灰拳大一塊,置瓷碗內,量入井水,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出用之,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

白話文:

白丁香、硇砂(另研)、真沒藥(另研)、乳香、糯米(四十粒)先用拳頭大小的礦灰,放在瓷碗裏,倒入井水,待熱氣漸弱,將糯米粒排入灰中,等一段時間,等待糯米變成水晶狀,再取出使用,如果糯米還未變成水晶狀,再用灰制。

上另為末,各一匙入糯米和勻收貯,用時飯丸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黏瘡頭,其膿自出。

愚按:,瘡傷之症,若氣血壯實,膿成不潰者,宜用此方以泄其毒,則肌肉易生,瘡口易斂。若氣血虧損,須用甘溫之劑以培根本,否則不惟膿不潰出,且難收斂。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為善。

白話文:

我認為:瘡傷的病情,如果氣血壯實,膿液形成但不潰破的,應該用這個藥方來排出毒素,這樣肌肉就容易生長,瘡口就容易癒合。如果氣血虧損,必須用甘溫的藥物來補益根本,否則不只是膿液不會潰破流出,而且難以痊癒。如果是附骨疽和要害部位的瘡傷,應及時針刺放血為宜。

綠雲散,治五毒發瘡於背腦或手足。

鳳尾草(形如鳳尾葉背有金星炙乾一兩),粉甘草(一錢)

上用酒一碗煎三五沸,入冷酒一碗飲之,以醉為度,立效。

愚按:,前方治金石發疽,果有神效。設當疎通發散,宜分表裡。若飲排膿生肌,必須補托。

宣毒散,消瘡毒,收赤暈。

露蜂房(三兩炒焦),小米(一合),赤小豆,南星,草烏(各一兩),白礬(五錢)

白話文:

  • 露蜂房(三兩炒焦):將露蜂房炒焦至三兩。

  • 小米(一合):使用一合的小米。

  • 赤小豆(一兩):使用一兩的赤小豆。

  • 南星(一兩):使用一兩的南星。

  • 草烏(一兩):使用一兩的草烏。

  • 白礬(五錢):使用五錢的白礬。

上為末,用淡醋調敷四畔,干則頻用醋潤之。

愚按:,前方解毒行經,濟毒散血,治外之法也。

托裡散,未成則易消,已成則易潰,既潰則生肌。

黃栝蔞(一個),忍冬草,乳香(各一兩),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

上每服用酒三碗煎二碗,空心日午臨睡分三服。柤為細末,酒糊丸彈子大,硃砂為衣,細嚼當歸酒下。治打撲傷損尤妙。

白話文:

早上服用藥酒三碗,煎藥兩碗,空腹時、中午、睡覺前分三次服用。將羌活磨成細末,用酒糊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以硃砂為外衣,細嚼當歸,然後喝下藥酒。此方藥方尤其適用於治療打鬥致傷、跌打損傷。

愚按:,前方若無汗下二症,宜調和榮衛者,殊有良驗。若血氣虛弱,不能腐潰生肌者,還當補托其內。

清涼膏,治一切瘡瘍,膿去後用之。

當歸(二兩),白芷,白芨,木鱉子(去殼),黃柏白蘞(去皮),乳香,白膠(各五錢),黃丹(五兩淨),麻油(十二兩)

白話文:

當歸(四百公克),白芷、白芨、木鱉子(去殼)、黃柏、白蘞(去皮)、乳香、白膠(各一百二十五公克),黃丹(一百二十五公克淨重),麻油(五百七十六公克)。

上入油煎黑去柤,入黃丹,以槐、柳枝不住順攪,再煎成膏,下乳香等藥。

白話文:

將藥材上入油煎至黑色,去除浮沫,加入黃丹,用槐柳枝不停地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再次煎成膏狀,再加入乳香等藥材。

碧油膏,止痛排膿,灸後用此。

桃枝,柳枝,桑枝,槐枝,乳香(另研),血竭(各五錢研),黃丹(淨四兩)

白話文:

  • 桃枝

  • 柳枝

  • 桑枝

  • 槐枝

  • 乳香(另研)

  • 血竭(各五錢研)

  • 黃丹(淨四兩)

上用麻油十兩,煎焦去柤,入丹再煎成膏,入乳香、血竭。

愚按:,前二方藥味平易,可用之。

神效酒煎散,治一切瘡瘍,其效如神。

人參,沒藥(另研),當歸尾(各一兩),甘草,栝蔞(一個半生半炒)

上以酒三碗煎二碗,作四服。柤焙乾,加當歸末一兩,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浸藥酒下,善消毒活血。

白話文:

  1. 首先將藥酒三碗煎煮成二碗,分為四次服用。

  2. 將柤樹葉焙乾後,加入一兩當歸末,用酒調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3.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浸有藥物的酒送服,具有良好的消毒活血功效。

愚按:,前症若膿既去而不生肌者,當審其因而補之。治癰疽未成,用吳茱萸炒為末,雞子清調搽,神效。

白話文:

我認為:前面的病症,如果膿已經清除但沒有長出新肉,應該審查其原因並加以治療。治療癰疽未成熟時,用吳茱萸炒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效果奇佳。

愚按:,前症若氣滯壅腫,用此方疎通隧道以散之。若氣虛壅腫,當托裡補接以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