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外科精要》~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論癰疽作渴當調補精氣第四十七

伍氏云:癰疽發熱大渴,毒氣熾盛,急用神仙追毒丸驅下惡毒,次以清膻湯、萬金散、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螫散、千金漏蘆湯選用之。渴不止,用秘傳金粉散人參黃耆散內補散之類,以補津液,生血氣,其渴自止。

白話文:

伍氏說:癰疽發作時,病人會發高燒和大渴,這是因為毒氣正在旺盛的時候。此時,需要立即使用神仙追毒丸來驅除體內的毒素。之後,可以選用清羶湯、萬金散、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螫散、千金漏蘆湯等藥方來治療。如果病人仍然口渴不止,可以使用祕傳金粉散、人參黃耆散、內補散等藥方來補充津液、生血氣,這樣病人的口渴症狀就會自行消失。

愚按:,前症若脈沉實,大便秘結,宜用前藥驅逐積毒。若發熱作渴,飲食如故,大便如常,屬胃經實熱,用竹葉石膏湯以清胃熱,生津液。若發熱作渴,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屬胃經虛熱,用竹葉黃耆湯以補胃氣,生津液。若發熱惡寒,若內熱晡熱,口乾作渴,屬氣血不足,用八珍、麥門、五味以補肝脾,生精血(余見附錄用藥關鍵)。

白話文:

愚按:前面症狀所述,如果脈象沉而有力,大便乾結,應使用清熱排毒的藥物。如果發燒想喝水,飲食和排便正常,屬於胃經實熱,使用竹葉石膏湯來清胃熱,生津液。如果發燒想喝水,不想吃東西,大便不成形,屬於胃經虛熱,使用竹葉黃耆湯來補胃氣,生津液。如果發燒怕冷,或者午後發熱,口乾想喝水,屬於氣血不足,使用八珍、麥門、五味來補肝脾,生精血(更多詳情請參閱附錄用藥關鍵)。

2. 論癰疽將安發熱作渴第四十八

李氏云:凡疽愈後忽發渴,而不救者十有八九。或先渴而患疽者,尤為難治。急用加減八味丸,可免前患,如能久服,永不作渴,亦無疽症,且氣血皆壯,真神劑也。

白話文:

李氏說:凡是疽症癒合之後突然感到口渴,不治療的話,十有八九會死亡。或者先口渴後患上疽症的,尤其難以治療。趕緊使用加減八味丸,可以避免以前的病症,如果能長期服用,就永遠不會口渴,也不會患上疽症,而且氣血都很旺盛,真是神藥啊。

愚按:,前症屬腎水枯涸,虛火上炎。口乾作渴,飲水無度。或舌黃作裂,小便頓數;或痰氣上壅,煩躁不寧;或二三年先作渴飲水;或口舌生瘡,兩足發熱,痰氣上壅;或瘡愈三四年而口乾作渴,小便頻數,急用前藥,多有復生者。能逆知其因,預服前丸,可免此患。若兼手足厥冷,真陽虛也,宜服八味丸。大凡瘡後,審其腎水不足,用加減八味丸;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陽氣虛寒加薑、桂,如不應,用八味丸。

白話文:

愚見認為:前面說的症狀是腎水枯竭,虛火上炎所致。口乾、口渴,喝水不止。或是舌頭發黃並裂開、小便頻繁;或者痰氣上衝、煩躁不安;或者二、三年先口渴、飲水;或是口腔、舌頭長瘡、雙腳發熱、痰氣上衝;或者瘡癒合後三、四年了卻口乾、口渴,小便頻繁的,趕快服用前面的藥方,很多人病可以再復原。能夠事先洞悉病因,預先服用前面的藥丸,就可以避免這個患病。如果還伴隨著手腳冰冷、麻木的話,是真陽虛弱引起的,應該服用八味丸。通常瘡後,要審視腎水是否不足,若是,就服用加減八味丸;中氣虛弱的,就服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的,就服用十全大補湯,陽氣虛寒的,再加薑、桂,如果沒有效果,就服用八味丸。

加減八味丸

地黃(酒拌九蒸九曬八兩杵膏),乾山藥山茱萸(去核),五味子(炒各四兩),肉桂(一兩),牡丹皮,白茯苓(各三兩),澤瀉(切片蒸五次焙三兩)

白話文:

  • 地黃(用酒拌勻後,蒸九次曬九次,再搗碎成膏,八兩)

  • 乾山藥(四兩)

  • 山茱萸(去掉核,四兩)

  • 五味子(炒過的,四兩)

  • 肉桂(一兩)

  • 牡丹皮(三兩)

  • 白茯苓(三兩)

  • 澤瀉(切片,蒸五次,再焙乾,三兩)

上各另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五更初未言語前,白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物各研磨成粉,加入地黃膏中,再加入煉過的蜂蜜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清晨五更天還沒說話之前,用白開水送服。

李氏云:一貴人病疽未安而渴,日飲水數升。余用前方,諸醫云:此藥若能止渴,我輩當不復業醫矣。仍用木瓜烏梅等味,渴愈甚。用前方,三日渴止,久服氣血益壯,飲食加倍。

白話文:

李氏說:有一位富貴染了無法癒合的癰疽,非常口渴,每天喝水好幾升。我使用之前的藥方,其他醫生都說:這個藥如果治好了口渴,我們這些醫生就不用再執業了。他們於是使用木瓜、烏梅等藥材,但口渴情況更加嚴重。使用我之前的藥方,三天後口渴停止,長時間服用後氣血更加強壯,飲食也加倍。

愚按:,前方非特可治前症。夫人之生,以腎為主,凡病多由腎虛而致。此方乃天一生水之劑,最宜用之。

忍冬丸,治渴疾既愈,預防發疽。先將忍冬草入瓶內,後入無灰酒,微火煨一宿,取出曬乾,少加甘草,俱為末,又以所浸余酒調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下,又能治五痔諸癭。

白話文:

忍冬丸,用來治療口渴的疾病已經好了,預防發疽。首先將忍冬草放入瓶子內,然後加入無灰酒,小火熬煮一整天,取出曬乾,再加入少量甘草,全部研成細末,再用浸泡過的酒調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粒,用溫酒送服,還能治療五痔諸癭。

黃耆六一散,常服,終身可免癰疽,實治渴補虛之劑也。

白話文:

黃耆六一散,經常服用,可以終身免除癰疽,它是治療口渴、補虛的良藥。

綿黃耆(六兩用淡鹽水潤飯上蒸),粉草(一兩半生半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侵晨日午,白湯調下。不應,作大劑,水煎服。古人號黃耆為羊肉,可見其能補也。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分別在清晨和中午,用白開水送服。若症狀沒有改善,可改用大劑量,以水煎服。古人把黃耆比作羊肉,可見其補益功效之卓越。

愚按:,忍冬丸,解熱毒消渴之藥也。六一湯,補氣虛作渴之藥,用之無有不驗。

白話文:

我認為,忍冬丸是一種可以清熱解毒、止消渴的藥物。六一湯是一種可以補益氣虛、止消渴的藥物,使用它沒有不有效的。

3. 論癰疽口乾作渴症不同第四十九

李氏云:癰疽已安之後,或未安之際,口舌燥黃如雞內金者,乃腎水枯竭,心火上炎,此症最惡。古人云,玉華池竭七朝亡。若誤投以丹藥,禍在反掌,急用加減八味丸桑枝煎五味子湯,以滋補之。

白話文:

李氏說:膿瘡已經痊癒之後,或還沒有痊癒的時候,嘴脣和舌頭乾燥黃色,如同雞內金的顏色,那是因為腎水枯竭,心火上升,這種症狀非常嚴重。古人說,「玉華池枯竭,七朝滅亡。」如果誤用丹藥治療,災禍就會很快發生。趕快使用加減八味丸,桑枝煎五味子湯,來滋陰補虛。

愚按:,前症若不慎房事,虧損真陰,而虛火上炎,亦多患此。若發熱作渴,或口舌生瘡,或小便頻數,或莖中作痛,亦宜用前藥(詳見附錄用藥關鍵)。

白話文:

桑枝湯,主要治療口渴。取用嫩桑枝,切成細絲,一升的量,用油炒過,加入三升的水,煎煮到剩下一升,每天服用五到七次藥劑,多次服用效果更好。抱朴子說:桑枝湯可以治療風熱病引起乾燥、手臂疼痛、腳氣、四肢拘攣、頭暈目眩。長期服用桑枝湯可以補肺、消食、利小便,令人身體輕盈、思緒清晰,容光煥發,它的功效難以全部說完。

桑枝方,大治口渴。取嫩桑枝細切一升炒,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五七劑,更多尤妙。抱朴子云:療風痹乾燥,臂痛腳氣,四肢拘攣,上氣眩暈。久服補肺消食,利小便,輕身聰明,令人光澤,其功不能盡述。

愚按:,桑枝補血氣,生津液,輕身明目,補肺腎之良劑也。

五味子,治腎水枯涸,口燥舌乾。

五味子(一兩),黃耆(炒三兩),人參(二兩),麥門冬(一兩),粉草(炙五錢)

白話文:

  • 五味子:一兩

  • 黃耆:三兩,炒過

  • 人參:二兩

  • 麥門冬:一兩

  • 粉草:五錢,炙過

上每服五錢,水煎,日夜服五七劑。

愚按:,前藥乃六一散生脈散之複方,滋化源之良劑,若腎水既涸,虛火上炎,而口燥作渴者,須佐以加減八味丸(詳見附錄用藥關鍵)。

白話文:

依據我愚見,使用前面的藥方是因為六一散、生脈散是複方,也是滋潤化源的好藥物如果腎水已經枯竭,虛火上升,而口乾想喝水的人,需要再加加減八味丸(詳細內容請參閱附錄中的用藥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