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 虛勞門 (3)

回本書目錄

虛勞門 (3)

1. 亡陽

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陽,氣欲散也,故必以補為斂之為得也。方用: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一兩),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桑葉(五片),炒棗仁(一錢)

白話文: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 當歸:一兩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桑葉:五片 炒棗仁:一錢

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用參、歸以補氣,用山、萸五味以斂氣,則補足以濟斂之功,而斂足以滋補之益。況又有桑葉收汗之妙品,調停於補斂之中,不偏於斂,亦不偏於補也。〕

白話文:

這個配方的巧妙之處,完全在於以下這幾點:使用人參和當歸來補氣,使用山茱萸、五味子來斂氣,那樣補氣的效果足以幫助斂氣的功能,而斂氣的效果也足以滋養補充的效果。何況還有桑葉這個能收斂汗液的妙品,在補氣和斂氣之間進行調節,既不偏向於斂氣,也不偏向於補氣。

2. 內傷發熱

人病發熱,有外感,有內傷。外感必先散其邪氣,邪氣退而後補正氣,正不為邪所傷也。若內傷之發熱,方用:

柴胡(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二錢),梔子(一錢),花粉(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柴胡(5克),當歸(5克),白芍(10克),梔子(5克),西洋參(10克),陳皮(5克),甘草(5克)

水煎服。

此方凡肝木鬱者,用一劑即快,〔治內傷初起者神效。〕

3. 日重夜輕

病重於日間,而發寒發熱,較夜尤重,此症必須從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

人參(一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青皮(一錢),柴胡(三錢),當歸(三錢),黃耆(五錢),甘草(一錢),枳殼(一錢),乾薑(五分),半夏(一錢)

白話文:

人參(6克),白朮(30克),陳皮(6克),青皮(6克),柴胡(18克),當歸(18克),黃耆(30克),甘草(6克),枳殼(6克),乾薑(3克),半夏(6克)

水煎服。

又方:

人參(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朮(五錢),柴胡(二錢),熟地(一兩),白芥子(一錢)

白話文:

人參(5克),陳皮(5克),甘草(5克),白朮(25克),柴胡(10克),熟地(50克),白芥子(5克)

水煎服。

4. 夜重日輕

病重於夜間,而發寒發熱,或寒少熱多,或熱多寒少,一到天明便覺清爽,一到黃昏即覺沉重,此陰氣虛甚也。方用:

白話文:

病情在夜晚加重,出現發冷和發燒,或者發冷症狀較輕而發燒症狀較重,或者發燒症狀較重而發冷症狀較輕,到了天亮時便感到神清氣爽,到了傍晚時又感到沉重不適,這是由於陰氣虛弱嚴重造成的。治療的方法是:

熟地(一兩),山萸(四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柴胡(三錢),陳皮(一錢),鱉甲(五錢),茯苓(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白芥子(三錢),生何首烏(三錢)

白話文:

  • 生地黃(60 克)
  • 山茱萸(20 克)
  • 當歸(15 克)
  • 白芍(15 克)
  • 柴胡(15 克)
  • 陳皮(6 克)
  • 鱉甲(25 克)
  • 茯苓(25 克)
  • 麥冬(15 克)
  • 五味子(6 克)
  • 白芥子(15 克)
  • 制何首烏(15 克)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鱉甲,乃至陰之物,逢陰則入,遇陽則轉;生何首烏直入陰經,且亦攻邪;白芥子去痰又不耗真陰之氣,有不奏功者乎?但必須黃昏時服,則陰氣固而邪氣不敢入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巧妙之處在於使用鱉甲,它是極陰之物,遇陰則進入身體,遇陽則旋轉;何首烏能直接進入陰經,且也能攻邪;白芥子既能祛痰,又不耗損真陰之氣,難道會沒有療效嗎?但必須在黃昏時服用,這樣陰氣固守,邪氣就不敢進入。

5. 陰邪兼陽邪

此症亦發於夜間,發寒發熱,無異純陰邪氣之症,但少少煩燥耳,不若陰症之常靜也。法當於補陰之中,少加陽藥一、二味,使陽長陰消,自然奏功如響矣。方用:

白話文:

這種病症也會在晚上發作,出現畏寒發熱的症狀,和純陰邪氣造成的病症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會出現一點點煩躁,不像陰症那樣總是很安靜。治療的方法應該是:在滋陰的基礎上,稍微加入一、兩種溫補的藥材,讓陽氣增長,陰氣消退,自然會像回應樂聲一樣快速見效。

熟地(一兩),山萸(四錢),當歸(三錢),鱉甲(五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柴胡(二錢),陳皮(一錢),白芥子(三錢),生何首烏(三錢)

白話文:

熟地黃:一兩(約30克) 山茱萸:四錢(約12克) 當歸:三錢(約9克) 鱉甲:五錢(約15克) 人參:二錢(約6克) 白朮:三錢(約9克) 茯苓:五錢(約15克) 麥冬:三錢(約9克) 五味子:一錢(約3克) 柴胡:二錢(約6克) 陳皮:一錢(約3克) 白芥子:三錢(約9克) 生何首烏:三錢(約9克)

水煎服。

6. 精滑夢遺

此病人以為腎虛也,不獨腎病也,而亦心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

熟地(五兩),山萸(四兩),山藥(四兩),人參(三兩),茯苓(三兩),白朮(四兩),麥冬(三兩),五味子(一兩),肉桂(一兩),附子(二錢),遠志(一兩),炒棗仁(一兩),肉蓯蓉(三兩),補骨脂(一兩),巴戟天(三兩),柏子仁(一兩),杜仲(一兩),砂仁(五錢),鹿茸(一兩),紫河東(一副),白芍(二兩)

白話文:

  • 生地黃:500 克
  • 山茱萸:400 克
  • 山藥:400 克
  • 人參:300 克
  • 茯苓:300 克
  • 白朮:400 克
  • 麥冬:300 克
  • 五味子:100 克
  • 肉桂:100 克
  • 附子:20 克
  • 遠志:100 克
  • 炒棗仁:100 克
  • 肉蓯蓉:300 克
  • 補骨脂:100 克
  • 巴戟天:300 克
  • 柏子仁:100 克
  • 杜仲:100 克
  • 砂仁:50 克
  • 鹿茸:100 克
  • 紫河東:一副
  • 白芍:200 克

蜜丸,早晚白水送下五錢。

此方用熟地、山藥、山萸之類,補腎也。巴戟、蓯蓉、附子、鹿茸,補腎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入人參、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者,何也?蓋腎中之火虛,由於心中之火虛也。徒補腎火而不補心火,則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補腎火,乃必須補心火,則水火相濟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使用熟地、山藥、山萸等藥材,是用來補腎的。巴戟、蓯蓉、附子、鹿茸這些藥材,是補腎中陽氣的,這樣就可以止住了(病症)。但是為什麼又一定要加入人參、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這些藥材呢?這是因為腎中陽氣虛弱,是起因於心中陽氣虛弱。如果只補腎陽而不補心陽,反而會加劇上身燥熱、口渴。因此要補腎陽,就必須同時補心陽,這樣腎水和心火才能互相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