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三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三 (5)

1. 疹有四大忌

一忌葷腥生冷風寒。出痧疹時,大忌食葷腥,食生冷,冒犯風寒,皆能使皮膚閉塞,毒氣抑鬱而內攻也。疹初出時以至出盡之日,俱忌食葷腥,即素菜亦忌煎炒。蓋葷腥煎炒能助胃火,昔人云:葷痘素疹,誠哉是言也。疹初出時以至透之日,未免口渴煩躁,想飲冷水,不妨少飲些,須以解其煩渴。

白話文:

第一個忌諱是葷腥生冷風寒。出疹的時候,最忌吃葷腥、生冷的食物,和接觸風寒,這些都會使皮膚閉塞,毒氣抑鬱而向內攻。從出疹初期到出疹結束,都忌諱吃葷腥,即使是素菜也忌諱煎炒。因為葷腥煎炒的食物能助長胃火,古人說:葷痘素疹,這句話真是說得對。出疹初期到出疹透發之日,難免會口渴煩躁,想要喝冷水,可以少喝一點,用來緩解煩渴。

然不可多飲,若欲再飲,仍飲些須。若土產有荸薺及有秋梨甜者,並柿餅有霜者,不妨間與食之,雖生吃無妨,切不可與粥及米湯、糖餅、糖飴、麵食、荔枝、圓眼、蜜錢之類,食之恐助毒火,倘或餓極,煮成粥以開水半大盅煮飯粕小半盅和勻溫服,俗云飽痧餓痘,痧疹不知餓也。

白話文:

但是不能多喝,如果想再喝,也只喝一點點。如果當地有荸薺、甜秋梨,還有帶霜的柿餅,這些都可以適當吃一些,即使生吃也沒問題。但是絕對不能和粥、米湯、糖餅、糖飴、麵食、荔枝、龍眼、蜜錢等一起吃,一起吃可能會加重毒火。如果實在餓得受不了,可以煮成粥,用一大碗開水兌上半碗煮熟的米飯,攪勻後溫熱服用。俗話說「飽痧餓痘」,痧疹發作時是不知道餓的。

當出疹之時,必宜謹避風寒,若不避忌,風寒外束,疹即收回,要其再出,甚為難矣,慎之。

一忌驟用寒涼。初發熱時最忌驟用寒涼以冰毒,使毒氣抑遏不得出,則成內攻之患。而昔人謂天氣暄熱,宜用辛涼發之,如黃連解毒湯之類,不知天時暑熱之氣,豈寒涼之藥所能解,今驟用寒涼,恐不足以解外熱,而適足以阻內熱,使不得出也。

白話文:

第一種禁忌是驟然使用寒涼的藥物。疾病初期發熱時,最忌諱突然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抑制毒氣,這會導致毒氣被壓抑住而無法排出,從而形成內攻的禍患。過去有人說天氣炎熱時,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熱氣,比如黃連解毒湯之類的藥物。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天時的暑熱之氣,豈是寒涼的藥物所能解開的?如今突然使用寒涼的藥物,恐怕不足以解除外部的熱氣,反而恰好阻礙了內部的熱氣,使熱氣無法排出。

曾見一宦家艱子,得一男甫一歲,出痧發熱,痧未見形而發搐,醫誤為急驚,而用涼藥攻之,遂令痧毒隱隱在皮下不出,後醫以滋陰為主,而用四物等藥,亦不能救,煩悶聲啞,至旬日而死,此可以知涼藥冰毒之害矣。今因天熱而驟用寒涼,豈理也哉。

白話文:

我曾經看過一個富貴人家的孩子,得了一歲的兒子,長出痧疹還發燒,痧疹還沒有露出形狀就開始抽搐,醫生誤診為急驚風,就用寒涼的藥去治療,結果導致痧毒隱藏在皮膚下面無法出來,後來的醫生以滋陰為主,用了四物等藥物,也無法挽回,煩躁聲啞,十天左右就死了。由此可知寒涼藥物的毒害很大。現在因為天氣熱就突然使用寒涼的藥物,豈是道理呢。

當疹初出之時,雖有身熱煩躁口渴等證,即以宣毒發表湯,少加灑炒黃芩三五分以清之,切不可遽投黃連黃柏、梔仁等大寒之藥,恐冰其毒而內伏,疹不得外出矣,後雖設法宣表,而疹終不得出,可不畏哉。

白話文:

當皮症剛出現時,即使有全身發燒、浮燥、口乾等症狀,立即以宣毒發表湯,少加炒過的黃體,用以清理。嚴禁突然投放黃連、黃柏、決明子等大量寒藥,恐怕會使毒素凝固而內伏,皮症不能外露出來,後即使想方設法讓其透析,但皮症最終還是不能出現,不能不擔慮嗎。

一忌誤用辛熱。初發熱時,最忌誤用辛熱以助毒,如桂枝麻黃羌活蒼朮丁香肉桂砂仁之類,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亦致內攻之患。即有痧麻初起,四肢逆冷,乃火極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熱藥,痧現自然漸和,而昔人謂天氣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謹避風寒可也,且天氣雖寒,而人身之熱毒未必減,而多用辛熱,豈理也哉。

白話文:

第一忌誤用辛熱的藥物。在剛開始發燒時,最忌諱誤用辛熱的藥物來幫助毒氣,例如桂枝、麻黃、羌活、蒼朮、丁香、肉桂、砂仁之類的藥物,這些藥物會使毒氣鬱結在體內而無法排出,也會導致內攻的疾病。即使有痧麻病症剛開始發作,四肢逆冷,這是因為火氣極盛而類似水的緣故,不可妄自服用熱藥,痧麻病症自然會逐漸緩和。而且,古人說天氣非常寒冷時,只適合把病人置於溫暖的房間中,謹慎避免風寒即可。況且,天氣雖然寒冷,但人體的熱毒未必會減少,如果還大量使用辛熱的藥物,豈不是不合理嗎?

疹初出時,或有嘔吐之證,醫家必用蒼、厚平胃,丁香、砂仁暖胃,或手足梢冷,必用桂枝、肉桂溫其手足,殊不知作嘔吐者,火熱蒸於胃也,今反以辛溫之味攻之,是抱薪而救火。至於手足梢作冷者,熱極似寒之象,俟疹出透,而手足自溫,醫不明此,反以桂枝可達四肢之末,肉桂可以溫經回陽,誤之又誤,陷人性命,可不畏哉。

白話文:

疹子剛開始出現時,有時會出現嘔吐的症狀,醫生一定會使用蒼術、厚朴平胃,丁香、砂仁溫胃,或手腳冰冷,一定要使用桂枝、肉桂溫暖手腳,殊不知嘔吐的原因是胃裡有火熱蒸騰,現在反而用辛溫的藥物來攻之,就好比抱著柴火來救火。至於手腳冰冷的人,是熱極似寒的現象,等到疹子透發出來,手腳自然就會溫暖了,醫生不明此理,反而認為桂枝可以通達四肢末端,肉桂可以溫暖經絡、回復陽氣,誤上加誤,危害人性命,豈能不小心。

一忌用補澀。痧出之時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無妨。如泄利過甚,則以加味四苓散與之,切忌用參、朮、訶、蔻補澀之藥,以圖速止,重則令腹脹喘滿而不可救,輕則變為休息痢纏綿不已也。如痧後瀉黃紅色,乃由有伏熱,加木通車前子、黃芩可也,記之記之。

白話文:

  1. 忌用補澀藥。痧氣發作時,很多人會出現腹瀉不止的情況。這時,毒素也會隨著腹瀉而排出,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妨礙。

  2. 如果腹瀉過於嚴重,則可以使用加味四苓散來治療。

  3. 切忌使用人參、白朮、訶子、蔻仁等補澀藥物來止瀉,以免加重病情,導致腹脹、氣喘、心悸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4. 如果在痧氣發作後出現黃紅色腹瀉,則說明體內有伏熱,可以使用木通、車前子、黃芩等藥物來治療。

  5. 請牢記這些原則,以便在需要時使用。

痧疹多有利而不止者,醫家全不細心參究,而曰吾於清解藥中,兼用些參、朮、訶、蔻,分兩又少,何礙於事,一服不見立效。又曰:分兩輕之故耳,於是多加分兩,再服而疹或變證矣,可不慎乎!若麻疹出盡之後,瀉黃紅色,乃內有伏熱,仍宜加味四苓散可也。蓋兼用補澀且不可,專用補澀反可乎!慎之。

白話文:

痧疹多半有好轉但卻不停止的現象,有些醫生不夠仔細研究,就說我在清疹湯中,添加一些人蔘、白朮、訶子、蔻仁,分量又少,對病情有什麼妨礙,服用一次不見立即療效。又說,是藥的分量太少的緣故,於是在下次服用時多添加一些分量,往往造成疹子變證的結果,怎能不小心啊!如果麻疹出盡後,瀉出黃、紅色的糞便,是體內有內伏的熱,仍然應該增添方子的四苓散就可以了。兼用補澀藥已經不行了,專用補澀藥反而可以嗎?千萬要謹慎啊!

聶氏曰:痧疹痘瘡逆險等證,初時難以現形,出不快利。如寒冬之月,用芫荽(又名秀草)或紫蘇,宜用砂器,即將此種隔水煎煮,室中取微微香氣,能助發易現。今愚俗不明,即用煎水盈盆,將小兒大洗大浴,浴後仍加衣破,不但無益,亦且有損,反致熱氣內攻,多令小兒煩躁不安,啞口難言。況痧痘見形,即不當下水,知者慎之,初起微微浴手足心,或可取其內外通達之意耳。

白話文:

聶氏說:痧疹、痘瘡、逆險等證,在發病初期不容易顯現,出現的狀況也不快也不順利。這就像在寒冬月份,用芫荽(又稱香菜)或紫蘇,應該使用砂器,在隔水加熱煮沸後,室內會散發出微弱的香氣,可以幫助症狀顯現出來。但現在有些人不明事理,直接用煎好的熱水裝滿盆子,讓小兒全身大洗大浴,洗完澡後還加上穿破衣服,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造成傷害,使熱氣內攻,讓小兒更加煩躁不安,難以言語表達。更何況痧痘已經顯現時,就不應該再碰水。懂得這些知識的人要謹慎,在剛發病時,微微擦拭手腳心,也許能達到內外通達的效果。

朱氏曰:芫荽乃透麻疹之聖藥也。生取來連根帶葉搗爛,約有三錢,入於磁碗內,用滾水半盅,滾白酒半盅,同入碗內,泡少頃,其味自出,通口服之,痧出更快。若無芫荽苗葉,用子研服亦可,再加白芝麻同研服更妙。窮鄉僻壤,用此可當明醫,屢試屢驗。觀音柳一名西河柳,乃小兒痧疹之聖藥也。

白話文:

朱氏說:芫荽是治療麻疹的良藥。將芫荽連根帶葉搗爛,大約三錢,放入瓷碗中,加入半碗滾燙的開水和半碗滾燙的白酒,一起倒入碗中,浸泡片刻,藥味自然析出,用嘴將藥液喝下去,可以讓出痧速度更快。假如沒有芫荽苗葉,可以用芫荽籽研磨後服用,再加入白芝麻一起研磨服用效果更佳。在偏僻貧困的鄉村,用這個方法也能像名醫一樣治療疾病,經過多次嘗試驗證,效果顯著。觀音柳,又名西河柳,也是治療小兒麻疹的良藥。

冬月用枝梗,春夏取苗葉,每用一錢煎湯服,年力大者多服一次無妨,能清脾解毒發表,若在窮鄉僻壤,醫藥不便,煎服疹即出現。

白話文:

冬天使用枝幹,春天夏天採摘嫩苗和葉子,每次用一錢煎湯服用,年紀大的人多服一次也沒有關係,可以清脾解毒發汗。如果在偏僻的鄉村,醫藥不方便,煎服藥汁,疹子就會出現。

聶氏曰:小兒痧痘初起,近來多服筍湯,意圖發表,不知止可少煎用,使引透肌膚,取其易出。若過用失宜,反令元氣受傷,脾氣虧損,不能消化毒氣,以致乾嘔泄瀉,出汗心煩,灌漿時每有破爛濕癢,口瘡等患,藥內引用筍尖,尤其所忌,特指明為習弊用筍湯之戒。

白話文:

聶氏說:小兒剛開始出現診察痘時,最近有很多人都服用筍湯,以為這樣可以發汗,卻不知道筍湯只可以少許煎煮使用,讓它滲透肌膚,達到容易發汗的效果。如果過度使用,反而會使元氣受損,脾氣虧虛,無法消化毒氣,導致乾嘔腹瀉、出汗心煩,灌漿時常有破爛濕癢、口瘡等症狀。在藥物中加入筍尖,更是需要特別避免的,特此指明筍湯的使用弊端,作為警惕。

朱氏曰:冬筍尖南醫用以催痘長漿,北醫習而不察,俱於痘長漿時用作藥引。殊不知冬筍非上林之筍也,至春二三月自死於土中,冬月人取為美饌,今南人又不察物理,更於表疹藥中又用筍尖作引。若春筍雖生長上林,在疹門亦不可用,恐其氣味傷泄元氣,冬筍乃死氣隨之,安可用乎。

白話文:

朱氏說:冬筍尖,南方醫生用它來促進痘瘡膿液生長,北方醫生也學習這種用法,但沒有深入研究,都將冬筍尖用作痘瘡膿液生長時的藥引。殊不知冬筍不是生長在山上的筍,到了春天的二、三月,自己枯死在土裡面,到了冬天,人們把它採出來當成美味的食物。現在南方人不懂自然規律,竟然又在治療疹子的藥方中加入筍尖作為引子。即使是春筍,雖然生長在山上,在治療疹子的藥方中也不能用,恐怕它的氣味會損傷元氣,冬筍已經死了,元氣也隨之消散,怎麼還能用呢?

聶氏曰:痧疹前後病眼赤紅者,當用生地、菊花決明子、蒺藜、歸尾、柴胡紅花等味,皆可隨證加減。

白話文:

聶氏說:如果痧疹的前後出現了眼睛發紅的情況,可以使用生地、菊花、決明子、蒺藜、歸尾、柴胡、紅花等藥材,這些藥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減使用。

又曰:痧後面色青白,骨瘦不堪,元氣損傷,肝脾血少成痞,眼懶睜畏明,似害非害,宜服健脾肥兒丸,或服八珍湯六味地黃湯丸,庶可漸愈。如清火疏風,一切治眼之藥,萬不可妄投。不但痧後如此,凡小兒病後失調,成疳疾痞眼者,俱當如此醫治。養血健脾為主,倘大便泄瀉,稀水白色者,歸脾湯、變證,皆對證要藥也。

白話文:

又說:出痧後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元氣受損,肝脾血少成痞積,眼睛懶得睜開,怕光,像是有病但又不像是有病,宜服用健脾肥兒丸,或服用八珍湯、六味地黃湯丸,這樣才能逐漸康復。如果清火疏風,一切治療眼睛的藥物,萬萬不可亂用。不僅出痧後如此,一般兒童病後失調,患上疳積痞眼者,都應當這樣治療。以養血健脾為主,倘若大便泄瀉,稀水白色者,歸脾湯、變證,皆為對症用藥。

澄曰:凡服痧疹煎劑,不論男婦小兒,每一劑藥煎好,可分二三次服之,庶藥力輕徐,不致升散過急,一湧而出也。

白話文:

澄表示:在服用痧疹的煎劑時,無論男女老少,每次煎服的藥劑可分兩三次服用,這樣可以使藥效緩和,避免藥效升散過快,一下子全部發出體外。